豌豆湖联合体部队最近的行动有点奇怪。
他们居然下本钱开始改造湖床!
豌豆湖之所以是个湖,当然是恰好处在周边地区的相对低海拔位置。因此并不是当初开门时把水流掉了,就没有水的。
流入湖区的水量不算大,也就三条浅溪流,汇聚到世界门下方后会被抽出来净化供日常使用,污水做简单固液分离后直接排往北侧天魔挖出来的地穴里,透过地质层自然过滤,这些水最终会转换为豌豆湖地下水系的一部分。
豌豆湖区的雨量也比较大,水多的时候,净水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处理。
在此前,联合体没有管过汇入豌豆湖的三条溪流。
而在十月份,他们让溪流改道了。
说起来这也不是多大的工程,豌豆湖的水源地,是几座相对落差三百到四百米的山体,要做的是在山腰处,把流向豌豆湖的溪流引到山的另一面,也许几年后会在其他地方汇聚出新的湖泊。
挖一条环山沟渠就能做到,这对联合体完全不叫事。
截断水源只是一部分,改造湖床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湖床的淤泥。
淤泥很深,而且由于经常下雨,从来没彻底干燥过,湖床基地实际上就是漂浮在淤泥上。
联合体的人不会用法术,但他们有更简单暴力的方式——直接加热!
他们从中心建筑拉出一条条电缆,给很多柱型物体通电,这些大型热得快没日没夜的加热,水蒸气顺着插热得快的孔隙喷发,白色的冷凝水汽能冲起几十米高。
湖床营地被拆卸开来把材料把材料堆积在湖畔,越来越多的淤泥逐步变干燥,过程中部队不停的把表面龟裂的土砸碎填到缝隙里。
之间下了几场雨,通过独角仙观察系统来看,他们还是很怕雾气浓度过大的,下雨时有停止加热。
其实雨水对他们的施工是有利的,原因是淤泥本身算是液化粘土,失去流动性后透水性不好。上面干燥时里面还是泥浆,这种大型热得快加热,表面陶瓷化都不一定能把淤泥层弄干,偶尔下点雨停工能够平衡含水量。
联合体选在这个时间点施工,肯定是做了不少准备的,巨浪江以南地区,秋季下雨很多,雨量却比较少,要是夏天一场持续两天的雨下来前面都白干了。
如此反复几次,加热区的土层排出大量水分从淤泥变成了防水层,围着世界门的中心建筑在二十天的时间里,沉降了大约三米,为此联合体还弄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对楼体做了扶正修复。
防水区的总面积,大约有0.4平方公里,比之前的湖床基地大了一倍,不过他们没停下来,还在继续往外做干燥工作。
“这是要把湖床当混凝土用啊。”这天沈文剑跟着冷云在联合指挥中心看戏的时候,对联合体的目的做出猜测。
“我们可以学吗?很省事呢。”冷云问。
沈文剑摇头:“我们在能量的来源上还是穷了些。”
豌豆湖的湖床总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淤泥层只算两米深,水分蒸发所需的能量,按灵能计算就达到十亿级。把所有淤泥都进行干燥形成密实防水层,甚至部分陶瓷化,还需要很多别的物理和加热工作,这都是能量。
将能耗换算成裂变堆,消耗掉的u235都会有好几吨,而一吨铀矿石里只能出一千克出头的铀,u235仅占1%不到,玉剑山的铀储备可不能人家星际文明比,也只有用惯了聚变能的联合体才能开出这么大的脑洞来。
但是沈文剑知道豌豆湖区没有聚变反应器,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能扫描到辐射,明显开始堆裂般反应堆的数量了。
“真羡慕啊。”沈文剑看着画面里大片的密实防水层表示感慨。
“核能那边还没进展吗?”
“有点眉目了,但还有很多难关要攻克。”沈文剑对此没有细说。
蓝星联合体应用聚变能有千年的历史,聚变反应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是个人都知道,在蓝星友人的无私奉献下,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但距离实现可控聚变还有很大的距离。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三个方面:超导材料、反应环境和量子理论完善。
有的人就问了:跟量子理论有什么关系。
关系真的很大,以太阳为例,太阳的核聚变反应产物,外行或许想都没想过。
铁!
铁就是恒星核聚变的产物,这也是各个岩质行星、小行星的铁含量会这么高的原因。
恒星燃料经过聚氦、聚碳和聚铁三个阶段后,才会进入红巨星阶段,最后“boom”变成星云。而在恒星聚变的过程中,温度其实不高,并不像古代人想象的那样要上亿度。
温度偏低的原因,就涉及到量子学中的隧穿效应,也就是之前说的用脑袋撞墙到宇宙毁灭之后,有一定概率可以实现非玄学的穿墙。
蓝星联合体历史上记载的第一台聚变反应器,启动温度为两亿度,换算为中原星文顿单位,约1.2亿度。
而他们最近的官方资料显示,热聚变反应器启动温度仅有三千万度,大部分功劳都属于量子学应用的进步。
蛋疼的是,中原星不但要面临聚变能开发过程中本就存在的问题,还要面对静电斥力偏大的难题,这意味着用最初级的装置激活聚变,很可能需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温度。
几个蓝星友人上学时也不是学的核能领域,除了一点基础知识和已经被联合体实现的反应方式,别的一点忙都帮不上。
核能组把知识整理过后,觉得还是要先造氢弹出来炸几下试试。
对此沈文剑还没批准,以现在的理论支持,考虑到高静电斥力会把临界推高,首颗氢弹最低当量几百万吨都不一定收的住,万一是个几千万吨当量的,都不知道该往哪里丢!
最好是找准机会,把联合体的科学家给劫持过来,但这种希望太渺茫。
听友人们说,按豌豆湖区现有的人员损失率,根本不可能让尖端科学家进入,即使来战区也会留在深绿星的轨道舰队上。
以联合体对世界门的防备,哪里有机会跑去深绿星的轨道上面去作案,不考虑深绿星的灵能状态和灵能规则,制造空天飞机的大设备也过不去啊。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他们居然下本钱开始改造湖床!
豌豆湖之所以是个湖,当然是恰好处在周边地区的相对低海拔位置。因此并不是当初开门时把水流掉了,就没有水的。
流入湖区的水量不算大,也就三条浅溪流,汇聚到世界门下方后会被抽出来净化供日常使用,污水做简单固液分离后直接排往北侧天魔挖出来的地穴里,透过地质层自然过滤,这些水最终会转换为豌豆湖地下水系的一部分。
豌豆湖区的雨量也比较大,水多的时候,净水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处理。
在此前,联合体没有管过汇入豌豆湖的三条溪流。
而在十月份,他们让溪流改道了。
说起来这也不是多大的工程,豌豆湖的水源地,是几座相对落差三百到四百米的山体,要做的是在山腰处,把流向豌豆湖的溪流引到山的另一面,也许几年后会在其他地方汇聚出新的湖泊。
挖一条环山沟渠就能做到,这对联合体完全不叫事。
截断水源只是一部分,改造湖床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湖床的淤泥。
淤泥很深,而且由于经常下雨,从来没彻底干燥过,湖床基地实际上就是漂浮在淤泥上。
联合体的人不会用法术,但他们有更简单暴力的方式——直接加热!
他们从中心建筑拉出一条条电缆,给很多柱型物体通电,这些大型热得快没日没夜的加热,水蒸气顺着插热得快的孔隙喷发,白色的冷凝水汽能冲起几十米高。
湖床营地被拆卸开来把材料把材料堆积在湖畔,越来越多的淤泥逐步变干燥,过程中部队不停的把表面龟裂的土砸碎填到缝隙里。
之间下了几场雨,通过独角仙观察系统来看,他们还是很怕雾气浓度过大的,下雨时有停止加热。
其实雨水对他们的施工是有利的,原因是淤泥本身算是液化粘土,失去流动性后透水性不好。上面干燥时里面还是泥浆,这种大型热得快加热,表面陶瓷化都不一定能把淤泥层弄干,偶尔下点雨停工能够平衡含水量。
联合体选在这个时间点施工,肯定是做了不少准备的,巨浪江以南地区,秋季下雨很多,雨量却比较少,要是夏天一场持续两天的雨下来前面都白干了。
如此反复几次,加热区的土层排出大量水分从淤泥变成了防水层,围着世界门的中心建筑在二十天的时间里,沉降了大约三米,为此联合体还弄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对楼体做了扶正修复。
防水区的总面积,大约有0.4平方公里,比之前的湖床基地大了一倍,不过他们没停下来,还在继续往外做干燥工作。
“这是要把湖床当混凝土用啊。”这天沈文剑跟着冷云在联合指挥中心看戏的时候,对联合体的目的做出猜测。
“我们可以学吗?很省事呢。”冷云问。
沈文剑摇头:“我们在能量的来源上还是穷了些。”
豌豆湖的湖床总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淤泥层只算两米深,水分蒸发所需的能量,按灵能计算就达到十亿级。把所有淤泥都进行干燥形成密实防水层,甚至部分陶瓷化,还需要很多别的物理和加热工作,这都是能量。
将能耗换算成裂变堆,消耗掉的u235都会有好几吨,而一吨铀矿石里只能出一千克出头的铀,u235仅占1%不到,玉剑山的铀储备可不能人家星际文明比,也只有用惯了聚变能的联合体才能开出这么大的脑洞来。
但是沈文剑知道豌豆湖区没有聚变反应器,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能扫描到辐射,明显开始堆裂般反应堆的数量了。
“真羡慕啊。”沈文剑看着画面里大片的密实防水层表示感慨。
“核能那边还没进展吗?”
“有点眉目了,但还有很多难关要攻克。”沈文剑对此没有细说。
蓝星联合体应用聚变能有千年的历史,聚变反应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是个人都知道,在蓝星友人的无私奉献下,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但距离实现可控聚变还有很大的距离。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三个方面:超导材料、反应环境和量子理论完善。
有的人就问了:跟量子理论有什么关系。
关系真的很大,以太阳为例,太阳的核聚变反应产物,外行或许想都没想过。
铁!
铁就是恒星核聚变的产物,这也是各个岩质行星、小行星的铁含量会这么高的原因。
恒星燃料经过聚氦、聚碳和聚铁三个阶段后,才会进入红巨星阶段,最后“boom”变成星云。而在恒星聚变的过程中,温度其实不高,并不像古代人想象的那样要上亿度。
温度偏低的原因,就涉及到量子学中的隧穿效应,也就是之前说的用脑袋撞墙到宇宙毁灭之后,有一定概率可以实现非玄学的穿墙。
蓝星联合体历史上记载的第一台聚变反应器,启动温度为两亿度,换算为中原星文顿单位,约1.2亿度。
而他们最近的官方资料显示,热聚变反应器启动温度仅有三千万度,大部分功劳都属于量子学应用的进步。
蛋疼的是,中原星不但要面临聚变能开发过程中本就存在的问题,还要面对静电斥力偏大的难题,这意味着用最初级的装置激活聚变,很可能需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温度。
几个蓝星友人上学时也不是学的核能领域,除了一点基础知识和已经被联合体实现的反应方式,别的一点忙都帮不上。
核能组把知识整理过后,觉得还是要先造氢弹出来炸几下试试。
对此沈文剑还没批准,以现在的理论支持,考虑到高静电斥力会把临界推高,首颗氢弹最低当量几百万吨都不一定收的住,万一是个几千万吨当量的,都不知道该往哪里丢!
最好是找准机会,把联合体的科学家给劫持过来,但这种希望太渺茫。
听友人们说,按豌豆湖区现有的人员损失率,根本不可能让尖端科学家进入,即使来战区也会留在深绿星的轨道舰队上。
以联合体对世界门的防备,哪里有机会跑去深绿星的轨道上面去作案,不考虑深绿星的灵能状态和灵能规则,制造空天飞机的大设备也过不去啊。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