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宫。
约不到一个时辰之前,朝鲜国王接到汇报,大战已经打起来,明军约五千人,朝鲜国王顿时放心,对方只有五千人,而自己足足有几万人,又有坚城可守,汉城无忧。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人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吓得上气不接下气,“陛…陛下,不…不好了,明军已经攻破城池,朝我们的王宫杀过来。”
“啊!”朝鲜国王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毫无形象,半天才爬起来,颤抖的问道:“真…真的,我们的数万大军呢?”
“陛下,我们的数万大军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主要被屠杀的份,我…我们怎么办啊!”
此刻,已经能隐隐听到外面的枪声,朝鲜国王无力的道:“投降吧,去告诉大家,放下武器投降。”
除了投降,再无别的选择。
………
张丰、赵卫斌,带着一大帮海军陆战队员杀到了汉城王宫门口,大家正准备杀进去,只见出了一大帮人,领头的人更是高喊,“来者是大明哪位将军,别打了,我们投降。”
赵卫斌一愣,然后道:“总兵大人,他们投降了,我们怎么办?”
本来,赵卫斌还想进王宫大肆杀一番,没有想道,对方投降了,有一点不甘心,这太便宜他们了。
张丰一笑,对赵卫斌的心思可谓了解得很,张丰道:“赵司令,听说王宫之内有朝鲜国库,里面有很多珍宝。”
说完,张丰给了赵卫斌一个“你懂的”眼神,赵卫斌果然心领神会,马上就点头。
进了王宫,赵卫斌带着一大帮队员去找朝鲜人的国库,而张丰带着另外一帮人进了朝鲜王宫大殿,径直走进去,坐上了属于朝鲜国王的宝座。
坐在那个位置上,翘着腿,张丰道:“你们的国王呢,不会是跑了吧。”
“不会,不会,国王陛下马上就到。”一名朝鲜大臣连忙道。
朝鲜国王果然来了,看到张丰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屁都不敢放一个,跪拜在地上,高呼:“张总兵,我们错了,我们投降。”
张丰道:“投降的事情好说,找个位置坐下吧,有些事情,我们要好好的谈一谈。”
于是,接下来就是一个长时间的谈判,张丰携兵威,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看起来都比较“过分”,但是,自朝鲜国王以下,没有一个人敢反对。
张丰提出,朝鲜赔款500万两白银,朝鲜以后为张丰私人的藩属国,每年纳贡两百万两白银,割仁川港,张丰派人监管整个仁川,朝鲜全面开放贸易。
张丰派出军队驻仁川,负责保卫汉城和朝鲜王室安全,朝鲜负责这支军队的军费开销。
张丰提出,朝鲜派出一万民夫,负责仁川一系列军事设施,民用设施的修建……
张丰提出……
………
张丰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且拟定条约,几天之后,双方在仁川签署正式条约,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川条约》,当然,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张丰在朝鲜大约待了半个月,留下三千人驻守仁川,同时开工修建仁川港,在仁川建设贸易中转站等。
回去的时候,各艘船满载物资,尤其是海军的那几艘三千料运输船,载了很多钱财,朝鲜国库,多年的积累,几乎被赵卫斌抢光,得知国库被抢,朝鲜国王几乎气得吐血,但又没有丝毫办法。
从此以后,各种工业品不断的运至朝鲜,换回粮食,工业原材料,以及包括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等金属;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等。
这一次,张丰算是赚翻了。
回程的路上,张丰和赵卫斌谈起这次大战,张丰道:“赵司令,这次和朝鲜一战,感觉怎么样?”
赵卫斌毫不迟疑道:“总兵大人,一个字‘爽’。”
张丰道:“赵司令,这次能打得这么爽,以五千的兵力打败数倍于我们的敌人,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赵卫斌道:“总大人,一方面那是对方轻敌,在不了解我们实力的情况盲目轻敌,以为有两、三万人就吃定我们,没有想道,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另外一方面,这朝鲜军队的实力确实不怎样,相比鞑子来说,战斗力差远了,这也难怪,当初鞑子能以三万兵力征服整个朝鲜。”
张丰点一点,满意的看了赵卫斌一眼,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赵卫斌不骄不躁,还能分析出以上两点,不错。
……….
张丰带兵打了朝鲜,还签订了条约,迫使朝鲜割地、赔款,称臣,这件事比较大,虽然这个时代资讯并不发达,但张丰回来约一个月左右,事情还是传到了满清,也传到了崇祯那里。
满清将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这就得而知,但崇祯知道此事之后,当场就发了脾气。
崇祯狠狠的道:“成何体统,这完全是强盗行径,有违国体。”
崇祯高不高兴,张丰可不管,张丰自己高兴着呢,船队运回来大量的东西,张丰的腰包渐渐的鼓起来,财力充足。
松江府至苏州府,再至常州府的铁路开工建设,两大造船厂也开足马力建造各式船只,如战船、运输船和铁甲舰。
三千料战船,三千料运输船,以及铁甲舰,这是两大造船厂建造的重点船型,至于一千料海船则将渐渐减产。
木质结构的三千料战船和三千料运输船建造速度比较快,因为是木质大船,工艺难度比较低,几乎每月都有这两种船只建成。
铁甲舰的建造则难一些,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开工建设,两艘艘正在建造之中的铁甲舰也初具雏形,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建造看似问题不大。
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因为有张丰,这一带安定而富庶,粮食价格稳定,大部分老百姓有事情可干。
除了张丰自己开设了一系列的工厂之外,其他一些头脑灵活,手上有钱的人纷纷效仿,各式作坊,各式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本主义彻底发芽,茁壮成长。
经济发展好,税收多,据说这三府税收占据了整个南直隶的半壁江山,当然,随着名声在外,很多老百姓往这三地涌来,尤其是北方一些逃难的人将这三地作为首选。
据说,崇祯十三年这一年以来,整个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三地的人口就增长了两成以上。
人口增多,是好事,也是坏事,显然,张丰很好的利用和安置好了这些外来人口,或是进工厂做事,实在安置不了,则派去开矿,或是修建铁路。
修建铁路,虽然累一点,但稳定,每天中午有一顿饱饭,每天还拿到十文工钱外加两斤粮食。
从琉球,从朝鲜,船队运回来的粮食,除了在丰收粮号出售之外,有部分当做铁路工人的酬劳,一个壮劳力,每天能拿到两斤粮食。
………
时间车轮缓缓前进,推进到崇祯十四年。
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
张献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阳,杀襄王。
二月,李自成部围攻开封。
同年春,清军对锦州实行包围,崇祯调集13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
张丰也接到了兵部命令,要求开赴锦州一带,但张丰以部队扩建不久,正在训练为由,没有去锦州趟这趟浑水。
历史的大方向没有变,未来会不会变,张丰无法知道,至少目前来看,历史上该发生的大事还是一件一件发生了。
现在的明朝,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估计崇祯也是焦头烂额,更要命的是,灾荒进一步扩大,北方很多地方闹起了饥荒,连京畿一带都未能幸免,粮价格飞涨,到处都是卖儿卖女。
天津卫。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里港口更大,巨大的码头,起码有二、三十个泊位,和两年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码头旁边,正停靠着数艘三千料运输船,很多劳力正在从船上卸下一袋一袋的粮食,看样子,这粮食全是稻米。
有几名壮汉,正在码头上休息,刚才,这些人一连搬运了近一个时辰,每人至少搬了上百袋粮食,劳动这么久,正好休息一下。
“兄弟,你是哪里的?”
这些人,大部分不是天津卫本地人,基本上都是附近各府各县逃难过来,在这里混一口饭吃。
“我老家是山西的,你呢?”
“你老家可真远,我是保定的,去年年底逃难来了天津卫,一直在码头找事情干。”
“我比你早来几个月,从山西一路逃难到这里,一路上见了很多事情,没有想道,还有天津卫这样的好地方,只要你有力气,肯吃苦,就饿不着。”
旁边有人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听说松江府一带更好,能进工厂做事,每月能拿一、二两银子呢。”
“还有这样的好地方?”
“当然是真的,我难道还骗你们不成。”
“松江府,太远了,我还是在天津卫算了,在这里也饿不着。”
大家正趁着休息期间聊上几句,远处,两艘铁甲舰,三艘三千料战船组成的舰队正缓缓的行驶过来。
…………
约不到一个时辰之前,朝鲜国王接到汇报,大战已经打起来,明军约五千人,朝鲜国王顿时放心,对方只有五千人,而自己足足有几万人,又有坚城可守,汉城无忧。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人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吓得上气不接下气,“陛…陛下,不…不好了,明军已经攻破城池,朝我们的王宫杀过来。”
“啊!”朝鲜国王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毫无形象,半天才爬起来,颤抖的问道:“真…真的,我们的数万大军呢?”
“陛下,我们的数万大军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主要被屠杀的份,我…我们怎么办啊!”
此刻,已经能隐隐听到外面的枪声,朝鲜国王无力的道:“投降吧,去告诉大家,放下武器投降。”
除了投降,再无别的选择。
………
张丰、赵卫斌,带着一大帮海军陆战队员杀到了汉城王宫门口,大家正准备杀进去,只见出了一大帮人,领头的人更是高喊,“来者是大明哪位将军,别打了,我们投降。”
赵卫斌一愣,然后道:“总兵大人,他们投降了,我们怎么办?”
本来,赵卫斌还想进王宫大肆杀一番,没有想道,对方投降了,有一点不甘心,这太便宜他们了。
张丰一笑,对赵卫斌的心思可谓了解得很,张丰道:“赵司令,听说王宫之内有朝鲜国库,里面有很多珍宝。”
说完,张丰给了赵卫斌一个“你懂的”眼神,赵卫斌果然心领神会,马上就点头。
进了王宫,赵卫斌带着一大帮队员去找朝鲜人的国库,而张丰带着另外一帮人进了朝鲜王宫大殿,径直走进去,坐上了属于朝鲜国王的宝座。
坐在那个位置上,翘着腿,张丰道:“你们的国王呢,不会是跑了吧。”
“不会,不会,国王陛下马上就到。”一名朝鲜大臣连忙道。
朝鲜国王果然来了,看到张丰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屁都不敢放一个,跪拜在地上,高呼:“张总兵,我们错了,我们投降。”
张丰道:“投降的事情好说,找个位置坐下吧,有些事情,我们要好好的谈一谈。”
于是,接下来就是一个长时间的谈判,张丰携兵威,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看起来都比较“过分”,但是,自朝鲜国王以下,没有一个人敢反对。
张丰提出,朝鲜赔款500万两白银,朝鲜以后为张丰私人的藩属国,每年纳贡两百万两白银,割仁川港,张丰派人监管整个仁川,朝鲜全面开放贸易。
张丰派出军队驻仁川,负责保卫汉城和朝鲜王室安全,朝鲜负责这支军队的军费开销。
张丰提出,朝鲜派出一万民夫,负责仁川一系列军事设施,民用设施的修建……
张丰提出……
………
张丰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且拟定条约,几天之后,双方在仁川签署正式条约,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川条约》,当然,这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张丰在朝鲜大约待了半个月,留下三千人驻守仁川,同时开工修建仁川港,在仁川建设贸易中转站等。
回去的时候,各艘船满载物资,尤其是海军的那几艘三千料运输船,载了很多钱财,朝鲜国库,多年的积累,几乎被赵卫斌抢光,得知国库被抢,朝鲜国王几乎气得吐血,但又没有丝毫办法。
从此以后,各种工业品不断的运至朝鲜,换回粮食,工业原材料,以及包括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等金属;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等。
这一次,张丰算是赚翻了。
回程的路上,张丰和赵卫斌谈起这次大战,张丰道:“赵司令,这次和朝鲜一战,感觉怎么样?”
赵卫斌毫不迟疑道:“总兵大人,一个字‘爽’。”
张丰道:“赵司令,这次能打得这么爽,以五千的兵力打败数倍于我们的敌人,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赵卫斌道:“总大人,一方面那是对方轻敌,在不了解我们实力的情况盲目轻敌,以为有两、三万人就吃定我们,没有想道,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另外一方面,这朝鲜军队的实力确实不怎样,相比鞑子来说,战斗力差远了,这也难怪,当初鞑子能以三万兵力征服整个朝鲜。”
张丰点一点,满意的看了赵卫斌一眼,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赵卫斌不骄不躁,还能分析出以上两点,不错。
……….
张丰带兵打了朝鲜,还签订了条约,迫使朝鲜割地、赔款,称臣,这件事比较大,虽然这个时代资讯并不发达,但张丰回来约一个月左右,事情还是传到了满清,也传到了崇祯那里。
满清将采取什么措施和手段,这就得而知,但崇祯知道此事之后,当场就发了脾气。
崇祯狠狠的道:“成何体统,这完全是强盗行径,有违国体。”
崇祯高不高兴,张丰可不管,张丰自己高兴着呢,船队运回来大量的东西,张丰的腰包渐渐的鼓起来,财力充足。
松江府至苏州府,再至常州府的铁路开工建设,两大造船厂也开足马力建造各式船只,如战船、运输船和铁甲舰。
三千料战船,三千料运输船,以及铁甲舰,这是两大造船厂建造的重点船型,至于一千料海船则将渐渐减产。
木质结构的三千料战船和三千料运输船建造速度比较快,因为是木质大船,工艺难度比较低,几乎每月都有这两种船只建成。
铁甲舰的建造则难一些,不过,经过几个月的开工建设,两艘艘正在建造之中的铁甲舰也初具雏形,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建造看似问题不大。
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因为有张丰,这一带安定而富庶,粮食价格稳定,大部分老百姓有事情可干。
除了张丰自己开设了一系列的工厂之外,其他一些头脑灵活,手上有钱的人纷纷效仿,各式作坊,各式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本主义彻底发芽,茁壮成长。
经济发展好,税收多,据说这三府税收占据了整个南直隶的半壁江山,当然,随着名声在外,很多老百姓往这三地涌来,尤其是北方一些逃难的人将这三地作为首选。
据说,崇祯十三年这一年以来,整个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三地的人口就增长了两成以上。
人口增多,是好事,也是坏事,显然,张丰很好的利用和安置好了这些外来人口,或是进工厂做事,实在安置不了,则派去开矿,或是修建铁路。
修建铁路,虽然累一点,但稳定,每天中午有一顿饱饭,每天还拿到十文工钱外加两斤粮食。
从琉球,从朝鲜,船队运回来的粮食,除了在丰收粮号出售之外,有部分当做铁路工人的酬劳,一个壮劳力,每天能拿到两斤粮食。
………
时间车轮缓缓前进,推进到崇祯十四年。
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
张献忠部出川,二月克襄阳,杀襄王。
二月,李自成部围攻开封。
同年春,清军对锦州实行包围,崇祯调集13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
张丰也接到了兵部命令,要求开赴锦州一带,但张丰以部队扩建不久,正在训练为由,没有去锦州趟这趟浑水。
历史的大方向没有变,未来会不会变,张丰无法知道,至少目前来看,历史上该发生的大事还是一件一件发生了。
现在的明朝,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估计崇祯也是焦头烂额,更要命的是,灾荒进一步扩大,北方很多地方闹起了饥荒,连京畿一带都未能幸免,粮价格飞涨,到处都是卖儿卖女。
天津卫。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里港口更大,巨大的码头,起码有二、三十个泊位,和两年之前相比,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码头旁边,正停靠着数艘三千料运输船,很多劳力正在从船上卸下一袋一袋的粮食,看样子,这粮食全是稻米。
有几名壮汉,正在码头上休息,刚才,这些人一连搬运了近一个时辰,每人至少搬了上百袋粮食,劳动这么久,正好休息一下。
“兄弟,你是哪里的?”
这些人,大部分不是天津卫本地人,基本上都是附近各府各县逃难过来,在这里混一口饭吃。
“我老家是山西的,你呢?”
“你老家可真远,我是保定的,去年年底逃难来了天津卫,一直在码头找事情干。”
“我比你早来几个月,从山西一路逃难到这里,一路上见了很多事情,没有想道,还有天津卫这样的好地方,只要你有力气,肯吃苦,就饿不着。”
旁边有人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听说松江府一带更好,能进工厂做事,每月能拿一、二两银子呢。”
“还有这样的好地方?”
“当然是真的,我难道还骗你们不成。”
“松江府,太远了,我还是在天津卫算了,在这里也饿不着。”
大家正趁着休息期间聊上几句,远处,两艘铁甲舰,三艘三千料战船组成的舰队正缓缓的行驶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