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此辫子是大清国朝礼制,岂是你一妇道人家可以胡乱评论的!大清得天下乃天命所归,何来汉奸之说……”贾俊仁更是肆无忌弹地大嚷起来。
“唉!姓贾的,现在本典吏正在办理你家与徐家悔婚案件,你别打岔!”陈明遇三十多岁,古铜色的国字脸,方面大耳,说话时脸上肌肉一鼓一鼓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肌肉男式的人物,声音很洪亮,似乎对贾俊仁甚是反感,一下就打断了他的话语。
江阴县衙里的几个吏员,似乎也对贾俊仁非常反感,特别是对他的光头以及脑后面那条小小的辫子很是反感。
(大家千万不要为香港电影《黄飞鸿》中黄飞鸿的漂亮辫子所迷惑,那是经过影视艺术加工的东西,一看就是梳洗得油光发亮,似乎还有一些丰神飘洒的模样。而明末清初,满清强迫民众剃的辫子,与后来的大辫子有很大的不同,那可是真正的小辫子,这编的小辫子要小到能钻金钱眼里面,这就是所谓的“金钱鼠辫”,而且,这辫子还不能随便拆散来清洗,要等到黄历上出现有合适的黄道吉日才能拆散来梳洗,一般人的辫子污糟不堪,什么皮肤病的烂脑袋皮的,都只是轻的了。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小事,满清对汉族民众在精神上的侮辱才是让当时的汉人民众愤怒万分。历史上,蒙古铁木真就是以蒙古几个武士的胡子被花刺子摸国王剃掉便发动灭国灭族无数的西征战争的,对比一下,当时的汉人是何等的愤怒?——编者注)
既然被官府定义为悔婚案件,那这个事情就好办了,经过县衙里几个吏员的一番窃窃私语商量。不理贾俊仁的暴跳如雷,在典吏陈明遇主持调解下,提出要徐家向贾家支付五百两纹银,作为订婚时的聘礼连本带利的赔偿款项,就算了结了此事。
贾俊仁跳起来大叫大闹,说他不服,要到常州府甚至南京去告状,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
杨光觉得现在不能因为这事惹出更大的麻烦,便提出将赔偿款项提高十倍,涨到五千两白银,以了结此事。
正当众人以为贾俊仁还会大闹时,谁知这个贾俊仁竟然一开口就说道:“五千两?太少了!”
江阴县衙的几个吏员几乎要气死了,他们才明白,这贾俊仁是在打算要讹诈多一点银两而已。
杨光心里高兴起来,就怕你不讲价,你讲价了就好办了,于是接口道:“那就五千五百两吧?”
“太少了,太少了,这么美貌的小娘子!我卖给你了,你占大便宜了,你就出一万两吧!”贾俊仁摇着折扇,扇扇肿得像猪头的厚脸,张大口开价。
徐瑶徽哭笑不得,想不到她竟然成了一件货物,被贾俊仁拿来给卖了,她把目光投向杨光,只见他以温柔的目光对他点点头,示意她稍安勿躁。她转念一想,很快就释然了,在心里庆幸自己不是嫁给这个姓贾的,否则到时想哭都来不及了呢。
杨光装着很无奈的样子:“好吧,就给你一万两银子吧,但日后你不许反悔!”
“那当然了,我可以立字据为凭证的,但是,但是……”贾俊仁摸摸肿起来的猪脸,觉得自己赚了一万两,比面前这个小娘皮好多了,女人嘛,哪里没有,只要有银子大把有的是,至于徐家的产业,对方打架的实力似乎太强悍了,一个人就可以打自己二三十个家丁,打是打不过的,而且这江阴县衙也帮着他们,得不到就算了但那就还要捞多点,下定决心后便说出自己还想要多一点:“我都伤成这样了,你总得给点汤药费吧?”
“那我给你一千两,买点什么人参熬汤补补身子,这够不够?”杨光想不到他还要银子。
“一千两,太少了,两千两吧!”
“那好,给了你,以后贾家、徐家就再无关系了!”
杨光由永丰寨下江南时,为了以备万一,是带有两万两银票的,用防水的油布包着放在身上,现在恰好用上,便要贾俊仁签订文书凭证后,立即交割银两。
办完了此事,徐瑶徽非常高兴,恨不得跳起来抱着杨光大叫大喊一阵,但想到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要的,只好按下了心中的喜悦。
杨光也很高兴,他更高兴的是认识了江阴保卫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此对陈明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谢谢陈典吏!”
“杨先生,这于礼不合,还请洁身自爱!”陈明遇是在说杨光要注意与徐瑶徽的男女大防距离。
杨光心想,这个时代的人只能这样了,但他不愿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向陈明遇一拱手道:“陈典吏,江阴的前任典吏阎大人曾救过我一命,不知他现在何处?”
“阎大人现在城外砂山暂居!”陈明遇本来不想理杨光,但想不到面前这个年轻人还与前任阎应元有过一段渊源,只好如实说了实情。
砂山在江阴城外三十余里,一处农舍,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人,红脸细长眼睛,留着长长的胡子,他正举斧劈柴。
突然,一阵马蹄的声音传来,这中年人抬起头来,看到几骑正向他匆匆而来。
在几十步外,几骑都停下来,其中一个年轻人跳下马来,快步走到他的面前,直接跪下纳头便拜:“阎大人,总算找到您了!”
“你是……”劈柴的汉子正是阎应元,他有些想不起面前这个年轻人是谁了。
“阎大人,你忘了,前些天,你在扬州城外不远的地方曾救过我一命!今日我特登门拜谢来了。”这青年正是杨光,他听陈明遇说的阎应元的居住地址,便匆匆赶来,以期与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见上一面。
阎应元想了一阵,才想起当日的事情,他放下斧头:“阎某人当日只不过是无意为之救了你一命,你又何苦来哉?阎某人老母重病在身,多有不便,你请回吧!”
“救命之恩,如同再造,杨光如何不来拜谢恩人!”杨光想不到在阎应元这里会吃了一个闭门宴,顿时有点着急了,并向后挥挥手,几个骑士捧着几个沉重的礼盒上来:“杨光略备小小薄礼,敬请恩人收下!”
谁知这个阎应元的脾气比较犟,他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礼品就不收了,你自行带回去吧。”
杨光叹了一口气,想这样的情形,这次来要与他商量一下将来怎么合作抗清大计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他还是不死心,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封信:“阎大人,如果有一天关系到江阴千百万人生死大计时,您可以按信中写的地址去找我,也许我能用绵薄之力帮帮您和江阴的老百姓!”
杨光说罢,便将信放在礼盒上面,转头和骑士们上马离去。
见杨光等人远去,阎应元皱起眉头,但又不得不上前打开礼盒看看,他发现礼盒非常沉重,打开一看,礼盒中是几十把用精钢打制的青锋剑,再打开另一个礼盒,里面则是几十把精钢打制的环首大刀,他将几个礼盒全部打开,发现共有八十把青锋剑、八十把环首大刀、三百两银子。
怎么会送这样的礼物?
他这样是什么意思?
阎应元急忙打开杨光留下的信,信中只是简单表示感谢救命之恩,说那些武器是留给阎大人将来用来拯救江阴黎明百姓用的,并留下一个地址,说日后江阴如果有大难,可以派人到信中的地址去找他杨光。
阎应元再次抬起头,发现杨光等人的背影已变成几个小小的黑点。
一路上,杨光郁闷异常,由自己经历的现实看来,一些史家对南明历史的结论是正确的,明末江南的民众虽然不欢迎满清的统治,但也唾弃了明朝的统治,只是满清的“薙发令”触及到了民众的底线才引发大暴动,如果满清不颁发那“薙发令”,也许陈明遇还会在优哉悠哉做他的江阴典吏,阎应元也会在其母亲病愈后到广东英德赴任做县衙主薄去了,一切都按旧日的轨迹运行,只不过统治者由明朝变成满清朝廷而已……
……“薙发令”形成了南明灭亡后延续几十年的抗战,民众在没有核心号召的情况下,只能抬出朱家的子孙来作为号召,朱家子孙如同不死的百足之虫,满清扑灭了一处,另一处的朱家子孙又被人抬了出来,导致出现了后来的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多个小政权,但这些朱家子孙大多不争气,几十年波澜壮阔的抗战,牺牲了几百万人,最后全被满清打得烟消云散。
杨光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既然朱家子孙不争气,自己是否可以取而代之?
我可以做皇帝?
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主意吧?
华夏文明自秦始皇统一以后两千年里,每两百年左右就大动乱一次,不是内乱就是到头来还是一切照旧,什么都没有变,制度还是那个制度,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明末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些遏制皇权的苗头,甚至培养出了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样的思想家来,也许再给明朝五十年时间,会搞出英国那样的民主革命来,但随着满清八旗大军杀入来,一切都化为泡影。如果自己能掌握大权,该搞出一个怎么样的政体系统来呢……
最后,杨光觉得想太多了也是没什么用的,还不如做好现在的事情,准备好应对两个月后席卷江南的这场浩劫。
想到这里,杨光加快了马速,恨不得立即回到永丰寨。
“唉!姓贾的,现在本典吏正在办理你家与徐家悔婚案件,你别打岔!”陈明遇三十多岁,古铜色的国字脸,方面大耳,说话时脸上肌肉一鼓一鼓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肌肉男式的人物,声音很洪亮,似乎对贾俊仁甚是反感,一下就打断了他的话语。
江阴县衙里的几个吏员,似乎也对贾俊仁非常反感,特别是对他的光头以及脑后面那条小小的辫子很是反感。
(大家千万不要为香港电影《黄飞鸿》中黄飞鸿的漂亮辫子所迷惑,那是经过影视艺术加工的东西,一看就是梳洗得油光发亮,似乎还有一些丰神飘洒的模样。而明末清初,满清强迫民众剃的辫子,与后来的大辫子有很大的不同,那可是真正的小辫子,这编的小辫子要小到能钻金钱眼里面,这就是所谓的“金钱鼠辫”,而且,这辫子还不能随便拆散来清洗,要等到黄历上出现有合适的黄道吉日才能拆散来梳洗,一般人的辫子污糟不堪,什么皮肤病的烂脑袋皮的,都只是轻的了。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小事,满清对汉族民众在精神上的侮辱才是让当时的汉人民众愤怒万分。历史上,蒙古铁木真就是以蒙古几个武士的胡子被花刺子摸国王剃掉便发动灭国灭族无数的西征战争的,对比一下,当时的汉人是何等的愤怒?——编者注)
既然被官府定义为悔婚案件,那这个事情就好办了,经过县衙里几个吏员的一番窃窃私语商量。不理贾俊仁的暴跳如雷,在典吏陈明遇主持调解下,提出要徐家向贾家支付五百两纹银,作为订婚时的聘礼连本带利的赔偿款项,就算了结了此事。
贾俊仁跳起来大叫大闹,说他不服,要到常州府甚至南京去告状,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
杨光觉得现在不能因为这事惹出更大的麻烦,便提出将赔偿款项提高十倍,涨到五千两白银,以了结此事。
正当众人以为贾俊仁还会大闹时,谁知这个贾俊仁竟然一开口就说道:“五千两?太少了!”
江阴县衙的几个吏员几乎要气死了,他们才明白,这贾俊仁是在打算要讹诈多一点银两而已。
杨光心里高兴起来,就怕你不讲价,你讲价了就好办了,于是接口道:“那就五千五百两吧?”
“太少了,太少了,这么美貌的小娘子!我卖给你了,你占大便宜了,你就出一万两吧!”贾俊仁摇着折扇,扇扇肿得像猪头的厚脸,张大口开价。
徐瑶徽哭笑不得,想不到她竟然成了一件货物,被贾俊仁拿来给卖了,她把目光投向杨光,只见他以温柔的目光对他点点头,示意她稍安勿躁。她转念一想,很快就释然了,在心里庆幸自己不是嫁给这个姓贾的,否则到时想哭都来不及了呢。
杨光装着很无奈的样子:“好吧,就给你一万两银子吧,但日后你不许反悔!”
“那当然了,我可以立字据为凭证的,但是,但是……”贾俊仁摸摸肿起来的猪脸,觉得自己赚了一万两,比面前这个小娘皮好多了,女人嘛,哪里没有,只要有银子大把有的是,至于徐家的产业,对方打架的实力似乎太强悍了,一个人就可以打自己二三十个家丁,打是打不过的,而且这江阴县衙也帮着他们,得不到就算了但那就还要捞多点,下定决心后便说出自己还想要多一点:“我都伤成这样了,你总得给点汤药费吧?”
“那我给你一千两,买点什么人参熬汤补补身子,这够不够?”杨光想不到他还要银子。
“一千两,太少了,两千两吧!”
“那好,给了你,以后贾家、徐家就再无关系了!”
杨光由永丰寨下江南时,为了以备万一,是带有两万两银票的,用防水的油布包着放在身上,现在恰好用上,便要贾俊仁签订文书凭证后,立即交割银两。
办完了此事,徐瑶徽非常高兴,恨不得跳起来抱着杨光大叫大喊一阵,但想到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要的,只好按下了心中的喜悦。
杨光也很高兴,他更高兴的是认识了江阴保卫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此对陈明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谢谢陈典吏!”
“杨先生,这于礼不合,还请洁身自爱!”陈明遇是在说杨光要注意与徐瑶徽的男女大防距离。
杨光心想,这个时代的人只能这样了,但他不愿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向陈明遇一拱手道:“陈典吏,江阴的前任典吏阎大人曾救过我一命,不知他现在何处?”
“阎大人现在城外砂山暂居!”陈明遇本来不想理杨光,但想不到面前这个年轻人还与前任阎应元有过一段渊源,只好如实说了实情。
砂山在江阴城外三十余里,一处农舍,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人,红脸细长眼睛,留着长长的胡子,他正举斧劈柴。
突然,一阵马蹄的声音传来,这中年人抬起头来,看到几骑正向他匆匆而来。
在几十步外,几骑都停下来,其中一个年轻人跳下马来,快步走到他的面前,直接跪下纳头便拜:“阎大人,总算找到您了!”
“你是……”劈柴的汉子正是阎应元,他有些想不起面前这个年轻人是谁了。
“阎大人,你忘了,前些天,你在扬州城外不远的地方曾救过我一命!今日我特登门拜谢来了。”这青年正是杨光,他听陈明遇说的阎应元的居住地址,便匆匆赶来,以期与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见上一面。
阎应元想了一阵,才想起当日的事情,他放下斧头:“阎某人当日只不过是无意为之救了你一命,你又何苦来哉?阎某人老母重病在身,多有不便,你请回吧!”
“救命之恩,如同再造,杨光如何不来拜谢恩人!”杨光想不到在阎应元这里会吃了一个闭门宴,顿时有点着急了,并向后挥挥手,几个骑士捧着几个沉重的礼盒上来:“杨光略备小小薄礼,敬请恩人收下!”
谁知这个阎应元的脾气比较犟,他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礼品就不收了,你自行带回去吧。”
杨光叹了一口气,想这样的情形,这次来要与他商量一下将来怎么合作抗清大计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他还是不死心,用双手恭恭敬敬地奉上一封信:“阎大人,如果有一天关系到江阴千百万人生死大计时,您可以按信中写的地址去找我,也许我能用绵薄之力帮帮您和江阴的老百姓!”
杨光说罢,便将信放在礼盒上面,转头和骑士们上马离去。
见杨光等人远去,阎应元皱起眉头,但又不得不上前打开礼盒看看,他发现礼盒非常沉重,打开一看,礼盒中是几十把用精钢打制的青锋剑,再打开另一个礼盒,里面则是几十把精钢打制的环首大刀,他将几个礼盒全部打开,发现共有八十把青锋剑、八十把环首大刀、三百两银子。
怎么会送这样的礼物?
他这样是什么意思?
阎应元急忙打开杨光留下的信,信中只是简单表示感谢救命之恩,说那些武器是留给阎大人将来用来拯救江阴黎明百姓用的,并留下一个地址,说日后江阴如果有大难,可以派人到信中的地址去找他杨光。
阎应元再次抬起头,发现杨光等人的背影已变成几个小小的黑点。
一路上,杨光郁闷异常,由自己经历的现实看来,一些史家对南明历史的结论是正确的,明末江南的民众虽然不欢迎满清的统治,但也唾弃了明朝的统治,只是满清的“薙发令”触及到了民众的底线才引发大暴动,如果满清不颁发那“薙发令”,也许陈明遇还会在优哉悠哉做他的江阴典吏,阎应元也会在其母亲病愈后到广东英德赴任做县衙主薄去了,一切都按旧日的轨迹运行,只不过统治者由明朝变成满清朝廷而已……
……“薙发令”形成了南明灭亡后延续几十年的抗战,民众在没有核心号召的情况下,只能抬出朱家的子孙来作为号召,朱家子孙如同不死的百足之虫,满清扑灭了一处,另一处的朱家子孙又被人抬了出来,导致出现了后来的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多个小政权,但这些朱家子孙大多不争气,几十年波澜壮阔的抗战,牺牲了几百万人,最后全被满清打得烟消云散。
杨光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既然朱家子孙不争气,自己是否可以取而代之?
我可以做皇帝?
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主意吧?
华夏文明自秦始皇统一以后两千年里,每两百年左右就大动乱一次,不是内乱就是到头来还是一切照旧,什么都没有变,制度还是那个制度,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明末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些遏制皇权的苗头,甚至培养出了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样的思想家来,也许再给明朝五十年时间,会搞出英国那样的民主革命来,但随着满清八旗大军杀入来,一切都化为泡影。如果自己能掌握大权,该搞出一个怎么样的政体系统来呢……
最后,杨光觉得想太多了也是没什么用的,还不如做好现在的事情,准备好应对两个月后席卷江南的这场浩劫。
想到这里,杨光加快了马速,恨不得立即回到永丰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