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封制陶
黄帝是个品德高尚智慧过人的人。他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人才的人。对于才能超群的智慧形人才,黄帝总是知人善任,倍加珍惜。为了尽快将落后的国家管理好,建设好,黄帝可是绞尽脑汁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每当遇到有突出才能的人,黄帝总会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每当遇到不服管教又有才能的人,黄帝也是循循善诱,真心以待。他总是鼓励臣民,要各舒所长勇于创新,要让中华民族的子民早日过上更好地生活。
有一天,黄帝和嫘祖外出巡视四方。他们路过一个黄土岗,见那里有个叫作“宁封”的人很有才能。黄帝发现宁封很喜欢发明创造,尤其是他玩弄起泥巴来很有一套。
那天,黄帝眼看着宁封将一些不起眼的泥巴瞬间就做成了各种形状。它们中间都是空空的,但形状各有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长长的,有的中间鼓鼓的,有的两头尖尖的,有的底小口大,有的底大口小,各式各样摆了一地。
黄帝看得眼花缭乱,他看着这些泥巴做成的东西,就不解地问道:“宁封,你做的这些是什么呀?这是做什么用的?”
宁封道:“黄帝,我做的这些东西是制作陶器用的泥坯。这样做好之后,再将它们晾透晒干,然后,就可以将它们放在火中锻烧。等烧透冷却以后,它们就成了陶器。这种陶器使用起来很方便,它最适合我们日常煮饭和盛装食物的时候用了。”
黄帝一听高兴地道:“宁封,你真了不起,我只知道炎帝部落有人会做陶器,可不知道陶器是这么做出来的。我现在就任命你为制作陶器的大臣。我看,你也别在这里做了,干脆到都城涿鹿去教给更多的人做吧。”
嫘祖听了也觉的好奇,她就问道:“宁封,你实在是聪明,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做陶器的办法来的?”
宁封笑道:“嫘祖,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也是闲着没事,把捏泥巴当作消遣来玩得。那时候,我也捏泥人,捏小狗,捏兔子,捏老牛,捏小羊,什么都捏。
后来,我发现这些泥巴放时间长了,就自然风干了,它们干制后很结实。可是,就怕突然下起雨来,每次它们被雨水打湿泡透后,就又变成了烂泥巴。只是其中的一些小玩意,我做成了很精致,很特别的样子,它们就这样被雨水毁掉了,让我不免很心疼。”
黄帝问道:“宁封后来你是怎么想到要烧制它们呢?”
“黄帝,有一次,我从雨水中抢出来几件受潮的泥坯子,他本想用火将它们烤干,就将这些坯子放在燃烧的木柴上烤了起来。可是,烤不多时泥巴就烤热了,因为太烫手不敢拿,那泥坯子就掉到火堆里去了。我干脆又向火中添了些干柴,继续烧烤了很长时间。
直到火灭了,泥坯冷却了,我才从柴灰中将它扒了出来。我拿起来一看,吔!好奇怪呀,那几件物品更沉更结实了,又将它们放到水里都不变形了。我将几件中空的物件盛满水放了一天,那些水在里边也没流出来,也没将那些器物泡烂,我又拿它们盛装谷物也很好用。
自此,我便从中得到了灵感。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做一些自己发明出来的新玩意。我还是按照原先的步骤,先将这些泥坯子风干,再将这些泥坯子煅烧。然后,就得到了这种叫做“陶器”的东西。虽然得到的陶器成品率不高,但或多或少还都有些收获,这样我就很知足了。呵呵呵!”
黄帝听宁封说完,他就高兴地道:“宁封,今天,就先让你的妻子帮你整理整理东西。明天,你就带着你的全家跟我们回都城吧。”
二,黄帝造车
第二天,黄帝到来的时候,宁封早已将自己制作的一些陶器弄好了,一看好大一堆。它们包括:鼎、釜、甑、碗、碟等多种日常生活的饮食器具。
黄帝看着那些陶器用品,他拿起一只陶碗高兴地道:“哎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算见识了这种好东西。宁封,你也算个陶艺专家,是咱们‘中华制陶第一人’啊。”
黄帝说完就将陶碗放在地上,正好那下面有块小石头,陶碗不稳,骨碌碌就向山坡下滚去。黄帝追着就跑,他跑到坡底才算追上。
黄帝追着陶碗就开始想,宁封这么多陶器分量可不轻,要运到都城也不是件容易事。这陶碗滚动起来还不费力气,我何不按这个原理造一种车子,想必要将这些陶器运送到都城就轻便多了。
于是黄帝就决定过几天再走。嫘祖问他为何?
黄帝笑笑,神秘地道:“我已想好了主意,要造个车子来方便大家。”
“车子?车子是什么?”
黄帝拉起嫘祖道:“走,跟我到山上转转去。”
黄帝和嫘祖去山上砍来了一棵大树,几颗小树。他们向宁封借了些工具,就开始干起活来。只见黄帝先砍下厚厚圆圆的一片木墩作为“车轮”,他又从圆木墩中间穿过一条结实的细原木作为“轩辕”。
然后,黄帝将大树解开,他又用木料做成了一个车盘架子。最后,他们又将车盘架子蹲在车轮上。几经修改,一辆独轮小推车就做好了。
做好了车子,黄帝就高兴地推起车子围着大家转了一圈。然后,他又让宁封将陶器物品搬到车上。宁封也推起车子转了一圈,觉得也可以。
宁封高兴地道:“黄帝,前几天我看着那堆物品还在发愁呢,这会儿有了这辆车子,一切可就好办了。”
黄帝也高兴地招呼大家道:“这就行了,咱们去都城这么远的路,光靠两条腿步行也得几天才能到达。我们来的时候,脚底都磨破了。这要再搬运上沉重的东西就更累了。这下好了,我们用车子推着物品走路就轻快多了。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咱们走吧?”
三,史皇作画
有一天,黄帝因事出门,他见在离宫门口不远的的地方,不知是谁画了一些景物在地上。黄帝仔细看了看,也是眼前一亮,心里不禁赞叹。
原来那是一幅山水画,那画中有座大山,有条小河,有树木,还有些大人和小孩,还有两腿走路的鸡鸭,还有四条腿走路的小狗。
黄帝一看就乐了,心说:这是谁这么有才华,竟画得这般惟妙惟肖,有模有样。于是,黄帝就传人来问。他一问才知,原来这是一个叫作“史皇”的人画的。
黄帝又传史皇来见,史皇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民众,一听说黄帝传他,他早就吓得要命。直到黄帝传他两次,他才战战兢兢地来见黄帝。
黄帝道:“史皇,这些是你画的?”
“嗯!”史皇像是做错了事似得,他不敢正眼看黄帝,只是低头应道。
黄帝又道:“史皇,抬起头来回话。”
史皇这才抬起头来,怔怔地看着黄帝问话。
“这些画是你画的?不错嘛,一看就让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画的什么东西呀?这很好嘛!”黄帝赞不绝口。
“史皇,说说你是怎么喜欢上画画的。”为了缓和史皇的情绪,黄帝便和颜悦色地道。
“黄,黄帝!那年我还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大人出去放牧,大人看着牛羊,我就在一边玩耍。清晨的时候,我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冉冉升起,我就在地上画一座大山,画一个太阳。
回头,我见大人在山边放牧,羊儿在河边吃草,我就画一个大人,一群白羊。傍晚,我见太阳西沉,红云满天,夕阳斜照在河面上。我就画一个太阳,画几片云朵,画那波光粼粼的河水。
也许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画画。自此我不管走到哪里,我看见什么就画什么。虽然画的不像,但是,我还是要画,还是喜欢画,因为我一天不画手就痒痒。所以今天,我才斗胆在这里画了这幅我最喜欢的画。”
黄帝见史皇说完,他也乐了。黄帝道:“史皇,你看你这么有才华,何必要吓得这样呢?我又不会惩罚你。相反的,我还要好好谢谢你呢。
史皇啊,看了你这幅画我才知道,人活着不能只懂得吃饭睡觉,还要有所爱好,还要将平淡的人生活的更精彩更快乐才行。你有这样的爱好不错呀,我看你就以你的爱好做为职业吧。今后,你就来作我们的专业画师吧,你要经常作画来娱乐大家呀。”
听了黄帝的褒奖,史皇总算露出了笑容。他高兴地道:“史皇能得到黄帝的恩典,我很是激动。今后,我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创作出最好的画作,来娱乐大家,来向黄帝献礼。”
黄帝道:“这就对了嘛!史皇,不过我还有个建议。往后你往墙上,往山石上或者是树干上画画的时候,不妨用我们烧成灰碳的木棒灰来画,这样也许会更明朗一些。”
从这以后,史皇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他先后绘制出了花、虫、鱼、鸟、龙、龟、走兽、人物等诸多肖像,并不断绘制出了风景自然等诸多优美图画。他的画作越来越逼真,也因此得到了黄帝的大加赞赏和广大民众的追捧喜爱。
四,夷牟作弩
黄帝的大臣“夷牟”是位好猎手,他善于将细竹竿或小木棍削尖头部,投掷捕杀猎物。他这样狩猎,命中率很高,往往会满载而归,很受大家的好评。
黄帝听说了,就让夷牟将他的发明加以改进。后来,夷牟几经研究,就将这些尖头竹竿和细木棍改造成了“弓弩”弓弩用的箭。
而夷牟的好朋友“挥”,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的工作是负责宰杀猎获的动物。挥在屠宰的时候,他见动物的毛皮既坚硬又有韧性,觉得它们必然有用。
于是,挥就试着用柔韧性也相当好的竹子和动物筋皮做成了弓弩,而夷牟发明的箭配上挥发明的弓弩,它们成了最好的搭档。挥做好弓弩后,便将它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夷牟,夷牟带着弓箭去狩猎。
这天,夷牟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只老虎。老虎的皮那么厚,要是在以前可拿它没办法。因为夷牟的箭再好,也不会伤到老虎的毫毛,更不用说杀死老虎了,或许他不被老虎吃掉就不错了。
可这次不一样了,夷牟弓箭在手,只见他张弓搭箭,嗖嗖嗖!三箭射出,那老虎已倒在地上挣扎起来。不多时,老虎就昏过去了。
夷牟怕老虎醒来后反过来伤害自己,他便又上去补了三箭。见老虎一动不动了,夷牟才叫人来将老虎抬回了家。从此,夷牟名声大震。
五,雍父舂谷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作物经常获得大丰收。然而,像稻、麦、粟等这些含有谷壳的谷物,就算煮熟了带着皮吃也很难下咽。
但是,谷物脱皮粉粹很不容易办到。大家虽然能吃上饱饭,整天却还是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境况,大家就有些抱怨。黄帝体量民众的苦楚,他就让管理谷物的大臣“雍父”寻找解决的方法。
雍父领到任务就立即去了民间。有一次,雍父见人们拿着两块石头将谷物放在中间来回搓磨,倒也能将谷壳磨破。大家再经过用口吹,用手扬的办法,也能将谷壳去掉。
雍父就试着做了起来,可是,费了还多功夫,才能将很少的谷壳脱离出来,他觉得这种方法不可用。没办法,雍父就继续深入民间考察学习。
这天,雍父在一座山前见到一群人,他们正将谷物放在一个天然形成的小石窝里用树枝敲打。雍父见这样敲打有些不妥,他就去山间找来一块一头粗一头尖的长条石头,他用石头敲击谷物,很快就让谷壳脱落下来。
大家见雍父这样脱离谷物又快又好,就都学起了他的样子,每人找了块石头,找了个石窝敲击起谷物来,这样确实比以前强多了。
后来,雍父经过多方研究,他又用石头做了一些像石窝的东西,他将这种东西叫“石臼”。雍父将这些石臼运到没有山的地方,他见那里没有敲击谷物的石头,他就按照石头的样子,用粗木头做了一些“木杵”让人们使用。
经过雍父的努力,舂米用的木杵和石臼终于制造出来了。而随着木杵和石臼的广泛应用,它们也很快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六,共鼓造舟
“共鼓”和“货狄”两人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黄帝任命的管理水运的大臣。有时候,有些物品需要通过河流才能运送,这时,他们就需要想办法解决。
后来,两人发现木材和竹竿都能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们便用绳索将木竿和竹竿捆绑在一起,终于制成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排或竹排。
光有木排或竹排还不能使用,因为它们会随着流水飘走。于是,共鼓和货狄便在木排上放了两条扁平的木棒,他们将这两条木棒称作‘摇桨’。
这两只摇桨可大有用处,它们一是用来掌握方向,二是用来稳住木排不让流水将它冲走。这样的竹排和木排便是世间最早的小船。
他们二人造好了小舟,就将物品装在上面,然后,他们摇起双桨很快就将货物运送到对岸了。后来,他俩见木排和竹排盛装的货物很少。于是,他们便又通过反复研究共同合作,终于造出了可供水上运输的大一点的舟船。
七,王冰役马
大臣“王冰”是黄帝任命的管理牛马的大臣。力牧和风后制作了指南车后,黄帝又在小推车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制作出了一些两个轮子的拉物品的轩辕大车。
开始的时候,这样的轩辕车是需要好几个人来拉动的。因为车子本身就很笨重,再加上物品的重量就更沉了。大家拉起这样的大车,耐不了多久就会累的满头大汗。
王冰看看自己管理的这些牛马,它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浑身溜光。王冰就想,这些牛马光吃草不做事,岂不可惜了这身肥膘,得让牛马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行。
王冰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想:尤其用人力来拉这轩辕车,倒不如让牛马来代替。用它们来拉车,岂不更轻松?这样就可以解放出更多的人力去做其它事情了。
于是,王冰又去见过黄帝、力牧和风后,向他们讨教作车的方法,后来,他经过反复思索,终于发明了役使牛马驾车的工具。
八,巫咸问卜
由于自然界的很多东西都是人们无法预测和理解的,人们搞不懂它们之间的奥妙所在。于是,黄帝就命大臣“巫咸”来给大家指点迷津。
巫咸好像是个很有神通的人,他能用特殊的神力解释天地万物的联系法则。他还善于制作灵筮来给人占卜命运,他善以灵筮显现的内容,来评断人世间难以捉摸的吉凶祸福。
这倒大大迎合了人们的好奇心理,从此,他们都将这样的巫咸奉若神明,人们很虔诚地乐意接受这种求签问卜的占卜方式。
人们都希望通过巫咸的预测和指点,得到一些好的启示,以促成自己的愿望早日实现。因为,没有什么比家人平安幸福来得重要,祈求福报便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望。
黄帝是个品德高尚智慧过人的人。他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人才的人。对于才能超群的智慧形人才,黄帝总是知人善任,倍加珍惜。为了尽快将落后的国家管理好,建设好,黄帝可是绞尽脑汁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每当遇到有突出才能的人,黄帝总会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每当遇到不服管教又有才能的人,黄帝也是循循善诱,真心以待。他总是鼓励臣民,要各舒所长勇于创新,要让中华民族的子民早日过上更好地生活。
有一天,黄帝和嫘祖外出巡视四方。他们路过一个黄土岗,见那里有个叫作“宁封”的人很有才能。黄帝发现宁封很喜欢发明创造,尤其是他玩弄起泥巴来很有一套。
那天,黄帝眼看着宁封将一些不起眼的泥巴瞬间就做成了各种形状。它们中间都是空空的,但形状各有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长长的,有的中间鼓鼓的,有的两头尖尖的,有的底小口大,有的底大口小,各式各样摆了一地。
黄帝看得眼花缭乱,他看着这些泥巴做成的东西,就不解地问道:“宁封,你做的这些是什么呀?这是做什么用的?”
宁封道:“黄帝,我做的这些东西是制作陶器用的泥坯。这样做好之后,再将它们晾透晒干,然后,就可以将它们放在火中锻烧。等烧透冷却以后,它们就成了陶器。这种陶器使用起来很方便,它最适合我们日常煮饭和盛装食物的时候用了。”
黄帝一听高兴地道:“宁封,你真了不起,我只知道炎帝部落有人会做陶器,可不知道陶器是这么做出来的。我现在就任命你为制作陶器的大臣。我看,你也别在这里做了,干脆到都城涿鹿去教给更多的人做吧。”
嫘祖听了也觉的好奇,她就问道:“宁封,你实在是聪明,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做陶器的办法来的?”
宁封笑道:“嫘祖,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也是闲着没事,把捏泥巴当作消遣来玩得。那时候,我也捏泥人,捏小狗,捏兔子,捏老牛,捏小羊,什么都捏。
后来,我发现这些泥巴放时间长了,就自然风干了,它们干制后很结实。可是,就怕突然下起雨来,每次它们被雨水打湿泡透后,就又变成了烂泥巴。只是其中的一些小玩意,我做成了很精致,很特别的样子,它们就这样被雨水毁掉了,让我不免很心疼。”
黄帝问道:“宁封后来你是怎么想到要烧制它们呢?”
“黄帝,有一次,我从雨水中抢出来几件受潮的泥坯子,他本想用火将它们烤干,就将这些坯子放在燃烧的木柴上烤了起来。可是,烤不多时泥巴就烤热了,因为太烫手不敢拿,那泥坯子就掉到火堆里去了。我干脆又向火中添了些干柴,继续烧烤了很长时间。
直到火灭了,泥坯冷却了,我才从柴灰中将它扒了出来。我拿起来一看,吔!好奇怪呀,那几件物品更沉更结实了,又将它们放到水里都不变形了。我将几件中空的物件盛满水放了一天,那些水在里边也没流出来,也没将那些器物泡烂,我又拿它们盛装谷物也很好用。
自此,我便从中得到了灵感。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做一些自己发明出来的新玩意。我还是按照原先的步骤,先将这些泥坯子风干,再将这些泥坯子煅烧。然后,就得到了这种叫做“陶器”的东西。虽然得到的陶器成品率不高,但或多或少还都有些收获,这样我就很知足了。呵呵呵!”
黄帝听宁封说完,他就高兴地道:“宁封,今天,就先让你的妻子帮你整理整理东西。明天,你就带着你的全家跟我们回都城吧。”
二,黄帝造车
第二天,黄帝到来的时候,宁封早已将自己制作的一些陶器弄好了,一看好大一堆。它们包括:鼎、釜、甑、碗、碟等多种日常生活的饮食器具。
黄帝看着那些陶器用品,他拿起一只陶碗高兴地道:“哎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算见识了这种好东西。宁封,你也算个陶艺专家,是咱们‘中华制陶第一人’啊。”
黄帝说完就将陶碗放在地上,正好那下面有块小石头,陶碗不稳,骨碌碌就向山坡下滚去。黄帝追着就跑,他跑到坡底才算追上。
黄帝追着陶碗就开始想,宁封这么多陶器分量可不轻,要运到都城也不是件容易事。这陶碗滚动起来还不费力气,我何不按这个原理造一种车子,想必要将这些陶器运送到都城就轻便多了。
于是黄帝就决定过几天再走。嫘祖问他为何?
黄帝笑笑,神秘地道:“我已想好了主意,要造个车子来方便大家。”
“车子?车子是什么?”
黄帝拉起嫘祖道:“走,跟我到山上转转去。”
黄帝和嫘祖去山上砍来了一棵大树,几颗小树。他们向宁封借了些工具,就开始干起活来。只见黄帝先砍下厚厚圆圆的一片木墩作为“车轮”,他又从圆木墩中间穿过一条结实的细原木作为“轩辕”。
然后,黄帝将大树解开,他又用木料做成了一个车盘架子。最后,他们又将车盘架子蹲在车轮上。几经修改,一辆独轮小推车就做好了。
做好了车子,黄帝就高兴地推起车子围着大家转了一圈。然后,他又让宁封将陶器物品搬到车上。宁封也推起车子转了一圈,觉得也可以。
宁封高兴地道:“黄帝,前几天我看着那堆物品还在发愁呢,这会儿有了这辆车子,一切可就好办了。”
黄帝也高兴地招呼大家道:“这就行了,咱们去都城这么远的路,光靠两条腿步行也得几天才能到达。我们来的时候,脚底都磨破了。这要再搬运上沉重的东西就更累了。这下好了,我们用车子推着物品走路就轻快多了。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咱们走吧?”
三,史皇作画
有一天,黄帝因事出门,他见在离宫门口不远的的地方,不知是谁画了一些景物在地上。黄帝仔细看了看,也是眼前一亮,心里不禁赞叹。
原来那是一幅山水画,那画中有座大山,有条小河,有树木,还有些大人和小孩,还有两腿走路的鸡鸭,还有四条腿走路的小狗。
黄帝一看就乐了,心说:这是谁这么有才华,竟画得这般惟妙惟肖,有模有样。于是,黄帝就传人来问。他一问才知,原来这是一个叫作“史皇”的人画的。
黄帝又传史皇来见,史皇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民众,一听说黄帝传他,他早就吓得要命。直到黄帝传他两次,他才战战兢兢地来见黄帝。
黄帝道:“史皇,这些是你画的?”
“嗯!”史皇像是做错了事似得,他不敢正眼看黄帝,只是低头应道。
黄帝又道:“史皇,抬起头来回话。”
史皇这才抬起头来,怔怔地看着黄帝问话。
“这些画是你画的?不错嘛,一看就让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画的什么东西呀?这很好嘛!”黄帝赞不绝口。
“史皇,说说你是怎么喜欢上画画的。”为了缓和史皇的情绪,黄帝便和颜悦色地道。
“黄,黄帝!那年我还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大人出去放牧,大人看着牛羊,我就在一边玩耍。清晨的时候,我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冉冉升起,我就在地上画一座大山,画一个太阳。
回头,我见大人在山边放牧,羊儿在河边吃草,我就画一个大人,一群白羊。傍晚,我见太阳西沉,红云满天,夕阳斜照在河面上。我就画一个太阳,画几片云朵,画那波光粼粼的河水。
也许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画画。自此我不管走到哪里,我看见什么就画什么。虽然画的不像,但是,我还是要画,还是喜欢画,因为我一天不画手就痒痒。所以今天,我才斗胆在这里画了这幅我最喜欢的画。”
黄帝见史皇说完,他也乐了。黄帝道:“史皇,你看你这么有才华,何必要吓得这样呢?我又不会惩罚你。相反的,我还要好好谢谢你呢。
史皇啊,看了你这幅画我才知道,人活着不能只懂得吃饭睡觉,还要有所爱好,还要将平淡的人生活的更精彩更快乐才行。你有这样的爱好不错呀,我看你就以你的爱好做为职业吧。今后,你就来作我们的专业画师吧,你要经常作画来娱乐大家呀。”
听了黄帝的褒奖,史皇总算露出了笑容。他高兴地道:“史皇能得到黄帝的恩典,我很是激动。今后,我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创作出最好的画作,来娱乐大家,来向黄帝献礼。”
黄帝道:“这就对了嘛!史皇,不过我还有个建议。往后你往墙上,往山石上或者是树干上画画的时候,不妨用我们烧成灰碳的木棒灰来画,这样也许会更明朗一些。”
从这以后,史皇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他先后绘制出了花、虫、鱼、鸟、龙、龟、走兽、人物等诸多肖像,并不断绘制出了风景自然等诸多优美图画。他的画作越来越逼真,也因此得到了黄帝的大加赞赏和广大民众的追捧喜爱。
四,夷牟作弩
黄帝的大臣“夷牟”是位好猎手,他善于将细竹竿或小木棍削尖头部,投掷捕杀猎物。他这样狩猎,命中率很高,往往会满载而归,很受大家的好评。
黄帝听说了,就让夷牟将他的发明加以改进。后来,夷牟几经研究,就将这些尖头竹竿和细木棍改造成了“弓弩”弓弩用的箭。
而夷牟的好朋友“挥”,也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的工作是负责宰杀猎获的动物。挥在屠宰的时候,他见动物的毛皮既坚硬又有韧性,觉得它们必然有用。
于是,挥就试着用柔韧性也相当好的竹子和动物筋皮做成了弓弩,而夷牟发明的箭配上挥发明的弓弩,它们成了最好的搭档。挥做好弓弩后,便将它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夷牟,夷牟带着弓箭去狩猎。
这天,夷牟在深山里发现了一只老虎。老虎的皮那么厚,要是在以前可拿它没办法。因为夷牟的箭再好,也不会伤到老虎的毫毛,更不用说杀死老虎了,或许他不被老虎吃掉就不错了。
可这次不一样了,夷牟弓箭在手,只见他张弓搭箭,嗖嗖嗖!三箭射出,那老虎已倒在地上挣扎起来。不多时,老虎就昏过去了。
夷牟怕老虎醒来后反过来伤害自己,他便又上去补了三箭。见老虎一动不动了,夷牟才叫人来将老虎抬回了家。从此,夷牟名声大震。
五,雍父舂谷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作物经常获得大丰收。然而,像稻、麦、粟等这些含有谷壳的谷物,就算煮熟了带着皮吃也很难下咽。
但是,谷物脱皮粉粹很不容易办到。大家虽然能吃上饱饭,整天却还是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境况,大家就有些抱怨。黄帝体量民众的苦楚,他就让管理谷物的大臣“雍父”寻找解决的方法。
雍父领到任务就立即去了民间。有一次,雍父见人们拿着两块石头将谷物放在中间来回搓磨,倒也能将谷壳磨破。大家再经过用口吹,用手扬的办法,也能将谷壳去掉。
雍父就试着做了起来,可是,费了还多功夫,才能将很少的谷壳脱离出来,他觉得这种方法不可用。没办法,雍父就继续深入民间考察学习。
这天,雍父在一座山前见到一群人,他们正将谷物放在一个天然形成的小石窝里用树枝敲打。雍父见这样敲打有些不妥,他就去山间找来一块一头粗一头尖的长条石头,他用石头敲击谷物,很快就让谷壳脱落下来。
大家见雍父这样脱离谷物又快又好,就都学起了他的样子,每人找了块石头,找了个石窝敲击起谷物来,这样确实比以前强多了。
后来,雍父经过多方研究,他又用石头做了一些像石窝的东西,他将这种东西叫“石臼”。雍父将这些石臼运到没有山的地方,他见那里没有敲击谷物的石头,他就按照石头的样子,用粗木头做了一些“木杵”让人们使用。
经过雍父的努力,舂米用的木杵和石臼终于制造出来了。而随着木杵和石臼的广泛应用,它们也很快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六,共鼓造舟
“共鼓”和“货狄”两人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黄帝任命的管理水运的大臣。有时候,有些物品需要通过河流才能运送,这时,他们就需要想办法解决。
后来,两人发现木材和竹竿都能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们便用绳索将木竿和竹竿捆绑在一起,终于制成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排或竹排。
光有木排或竹排还不能使用,因为它们会随着流水飘走。于是,共鼓和货狄便在木排上放了两条扁平的木棒,他们将这两条木棒称作‘摇桨’。
这两只摇桨可大有用处,它们一是用来掌握方向,二是用来稳住木排不让流水将它冲走。这样的竹排和木排便是世间最早的小船。
他们二人造好了小舟,就将物品装在上面,然后,他们摇起双桨很快就将货物运送到对岸了。后来,他俩见木排和竹排盛装的货物很少。于是,他们便又通过反复研究共同合作,终于造出了可供水上运输的大一点的舟船。
七,王冰役马
大臣“王冰”是黄帝任命的管理牛马的大臣。力牧和风后制作了指南车后,黄帝又在小推车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制作出了一些两个轮子的拉物品的轩辕大车。
开始的时候,这样的轩辕车是需要好几个人来拉动的。因为车子本身就很笨重,再加上物品的重量就更沉了。大家拉起这样的大车,耐不了多久就会累的满头大汗。
王冰看看自己管理的这些牛马,它们一个个养的膘肥体壮,浑身溜光。王冰就想,这些牛马光吃草不做事,岂不可惜了这身肥膘,得让牛马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行。
王冰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想:尤其用人力来拉这轩辕车,倒不如让牛马来代替。用它们来拉车,岂不更轻松?这样就可以解放出更多的人力去做其它事情了。
于是,王冰又去见过黄帝、力牧和风后,向他们讨教作车的方法,后来,他经过反复思索,终于发明了役使牛马驾车的工具。
八,巫咸问卜
由于自然界的很多东西都是人们无法预测和理解的,人们搞不懂它们之间的奥妙所在。于是,黄帝就命大臣“巫咸”来给大家指点迷津。
巫咸好像是个很有神通的人,他能用特殊的神力解释天地万物的联系法则。他还善于制作灵筮来给人占卜命运,他善以灵筮显现的内容,来评断人世间难以捉摸的吉凶祸福。
这倒大大迎合了人们的好奇心理,从此,他们都将这样的巫咸奉若神明,人们很虔诚地乐意接受这种求签问卜的占卜方式。
人们都希望通过巫咸的预测和指点,得到一些好的启示,以促成自己的愿望早日实现。因为,没有什么比家人平安幸福来得重要,祈求福报便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