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西陵峡附近的玉泉寺是一座古寺,始建于三国时期,历史悠久。寺中出产一种名叫“仙人掌茶”的名茶。
今日提起它,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在荆山一带流传甚广。
传说很早以前,在一场战乱中,玉泉寺遭到空前洗劫,玉泉寺被烧,二百余名和尚死伤一半。此时,恰逢大慈大悲观世音派遣的一位仙人视察三峡水情,刚好路过这里,见此惨景很是伤心。
当时仙人就伸出右掌,口含仙水向前喷去,随着手掌向上抬,便渐渐地从地里长出了一株株、一窝窝青翠的茶树来,随着茶树的生长,这时奇迹也就出现了,那些在大火中丧命的和尚,竟也一个个死而复生了。
寺院里的和尚顿时明白,这死而复生肯定与茶树有关,于是立即采茶煮汤给受伤和尚服用,不久,凡是喝了“仙茶”的和尚身体都好了。
这时,大家赶紧跪地向南海观世音派来的那位仙人祷告。
从此,玉泉寺有了茶园,那茶树是仙人伸掌召唤出来的,制出的茶叶形状似掌,为了纪念那位仙人,寺里和尚就把这种茶叫“仙人掌茶”。
与此同时,又将观世音菩萨和仙人的佛像都刻在石碑上,纪念其功德,至今仍立于寺内。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饮茶和茶文化的爱好者,他有诗云:“生怕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有如茗茶之芳润,千古留余香。
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说的明白,这是他于天宝三年(744)在金陵与族侄僧人中孚相遇,其侄赠诗与仙人掌茶,诗人即以此诗为谢。
在唐代的诗歌中,这是早期的咏茶诗,为茶文化史留下了一段宝贵的资料。李白在《序》中写道: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示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其诗赞云: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著名的仙人掌茶是一种佛茶,其形如仙人掌,产于荆山南麓延伸地带。中孚禅师仅给李白送了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
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惟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仙人掌茶的品质魅力。
李白在诗中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
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八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
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李白获得玉泉仙人掌茶简直是欣喜若狂,他在序文中声称,以后的高僧大隐能够知道这种茶,就是由于中孚禅师和我青莲居士啊!
玉泉山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这里山间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侧有一清泉喷涌而出,清澈晶莹,喷珠漱玉,名为珍珠泉。泉旁有玉泉寺,是佛教的著名寺院。
在隋代开皇年间,由智者国师创建,是天台宗的重要祖庭,也是禅宗北宗神秀大师传禅的道场,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素称为“天下四绝”。寺僧李英法名中孚,通佛理又喜饮茶。这样一个神仙洞府居然还产茶,真是上天赐福!
所以中孚每年在乳窟采茶,制成仙茗,以形名之“仙人掌”,以茶待四方宾客,以茶供佛。正所谓佛茶一味。
当年中孚云游金陵栖霞寺,幸逢族人李白,以仙人掌茶相赠,李白以诗作答。
茶因人名,于是仙人掌茶也便沾光入了唐代名茶谱。
这日上午,农天一畅游玉泉寺。
他进入一个山壁,前有佛像,忽见岩石嶙峋,极窄的裂隙里蹿出一枝灿烂的花朵,粉色的小喇叭微微仰起,谛听世界。那是山中石窟群落,花朵上方恰有一尊布施像,宁静,优美,慈爱。
一低眉,一仰望,那花天然成了佛前供花,花亦不凡,是生地花。生地根为地黄,是一种难得的中草药,生长极其用心,深吸地气精髓,“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农天一眼尖,一眼识破。
这时,农天一进到寺内茶室品茶,与一和尚攀谈起来。
和尚道:玉泉仙人掌茶集绿茶蒸青、炒青、烘青三大加工工艺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叶舒展,汤色嫩绿。
农天一抿口茶说道:饮之滋味鲜嫩爽口,清香淡雅持久。
按照现代生物学观点,玉泉仙人掌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维生素等物质,具有驱散疲劳、清心名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清热解毒、镇咳平喘和消食减肥等功效。
仙人掌茶的生产历史,据《全唐诗》第178卷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和尚讲起寺庙过去的茶事: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寺内僧人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农天一接着说:珍珠泉名不虚传。乳窟多,泉水极为深邃了。
和尚继续说道:到宋代时,玉泉寺“能楼者九,能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规模宏大,僧人达数千。佛教僧人坐禅是必修课,坐禅均以茶提神清心,每寺必有茶,每僧必善茗。
农天一略通佛教,便说道:饮茶能提神清心与禅宗的坐禅意念相通,故有“禅茶一味”之说。
和尚见农天一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已有几分钦佩:施主乃高人也!
今日提起它,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在荆山一带流传甚广。
传说很早以前,在一场战乱中,玉泉寺遭到空前洗劫,玉泉寺被烧,二百余名和尚死伤一半。此时,恰逢大慈大悲观世音派遣的一位仙人视察三峡水情,刚好路过这里,见此惨景很是伤心。
当时仙人就伸出右掌,口含仙水向前喷去,随着手掌向上抬,便渐渐地从地里长出了一株株、一窝窝青翠的茶树来,随着茶树的生长,这时奇迹也就出现了,那些在大火中丧命的和尚,竟也一个个死而复生了。
寺院里的和尚顿时明白,这死而复生肯定与茶树有关,于是立即采茶煮汤给受伤和尚服用,不久,凡是喝了“仙茶”的和尚身体都好了。
这时,大家赶紧跪地向南海观世音派来的那位仙人祷告。
从此,玉泉寺有了茶园,那茶树是仙人伸掌召唤出来的,制出的茶叶形状似掌,为了纪念那位仙人,寺里和尚就把这种茶叫“仙人掌茶”。
与此同时,又将观世音菩萨和仙人的佛像都刻在石碑上,纪念其功德,至今仍立于寺内。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饮茶和茶文化的爱好者,他有诗云:“生怕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有如茗茶之芳润,千古留余香。
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说的明白,这是他于天宝三年(744)在金陵与族侄僧人中孚相遇,其侄赠诗与仙人掌茶,诗人即以此诗为谢。
在唐代的诗歌中,这是早期的咏茶诗,为茶文化史留下了一段宝贵的资料。李白在《序》中写道: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示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其诗赞云: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著名的仙人掌茶是一种佛茶,其形如仙人掌,产于荆山南麓延伸地带。中孚禅师仅给李白送了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
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惟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仙人掌茶的品质魅力。
李白在诗中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
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八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
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李白获得玉泉仙人掌茶简直是欣喜若狂,他在序文中声称,以后的高僧大隐能够知道这种茶,就是由于中孚禅师和我青莲居士啊!
玉泉山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这里山间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侧有一清泉喷涌而出,清澈晶莹,喷珠漱玉,名为珍珠泉。泉旁有玉泉寺,是佛教的著名寺院。
在隋代开皇年间,由智者国师创建,是天台宗的重要祖庭,也是禅宗北宗神秀大师传禅的道场,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素称为“天下四绝”。寺僧李英法名中孚,通佛理又喜饮茶。这样一个神仙洞府居然还产茶,真是上天赐福!
所以中孚每年在乳窟采茶,制成仙茗,以形名之“仙人掌”,以茶待四方宾客,以茶供佛。正所谓佛茶一味。
当年中孚云游金陵栖霞寺,幸逢族人李白,以仙人掌茶相赠,李白以诗作答。
茶因人名,于是仙人掌茶也便沾光入了唐代名茶谱。
这日上午,农天一畅游玉泉寺。
他进入一个山壁,前有佛像,忽见岩石嶙峋,极窄的裂隙里蹿出一枝灿烂的花朵,粉色的小喇叭微微仰起,谛听世界。那是山中石窟群落,花朵上方恰有一尊布施像,宁静,优美,慈爱。
一低眉,一仰望,那花天然成了佛前供花,花亦不凡,是生地花。生地根为地黄,是一种难得的中草药,生长极其用心,深吸地气精髓,“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农天一眼尖,一眼识破。
这时,农天一进到寺内茶室品茶,与一和尚攀谈起来。
和尚道:玉泉仙人掌茶集绿茶蒸青、炒青、烘青三大加工工艺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叶舒展,汤色嫩绿。
农天一抿口茶说道:饮之滋味鲜嫩爽口,清香淡雅持久。
按照现代生物学观点,玉泉仙人掌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维生素等物质,具有驱散疲劳、清心名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清热解毒、镇咳平喘和消食减肥等功效。
仙人掌茶的生产历史,据《全唐诗》第178卷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和尚讲起寺庙过去的茶事: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寺内僧人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农天一接着说:珍珠泉名不虚传。乳窟多,泉水极为深邃了。
和尚继续说道:到宋代时,玉泉寺“能楼者九,能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规模宏大,僧人达数千。佛教僧人坐禅是必修课,坐禅均以茶提神清心,每寺必有茶,每僧必善茗。
农天一略通佛教,便说道:饮茶能提神清心与禅宗的坐禅意念相通,故有“禅茶一味”之说。
和尚见农天一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已有几分钦佩:施主乃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