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大将军八面威风(下)
永元元年六月,窦宪和耿秉从京中出发,向朔方鸡鹿集结。
窦太后亲自出宫送行。卯正时分,听得黎阳营中三声炮响,一队队兵士举着矛戈顺序出宫,沿驿道布防,越骑,步兵,紧随其后。每十队中便有一名武官,按剑催马前行。车骑、戍卒,卫官各拿武器,张竖旗帜。执戟校兵整齐而行,大街上行人咳痰不闻,只张大了眼睛,看着队伍依次前行。自光武之后,便极少见到这么大场面。
画角齐鸣,五百名校尉佩刀甩步而出,再有八十面龙旗由八十个壮硕的大汉整齐的擎着过去。一辆纛车,造得十分宽大,车上四角站在着四名护纛将军,昂首目视前方,威风凛凛,车中纛旗旗杆有两丈余高,赤红金丝镶边的纛旗足有丈二长短,黑底色红字,上写着:“车骑将军窦”,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再由一百二十名军士举着卧瓜、立瓜、大刀押后。
窦宪身穿银胄,由两千多鱼鳞甲片编缀而成,头戴武弁大冠,头盔上插有红缨,银胄上的金银菱形片闪闪发光。他趾高气扬,双目放光,叉着双手来到窦太后和刘肇的面前。
刘肇早已按惯例祭祀过了上天,坐红鬃白马拉的车,在车门外的大路上亲自射杀了一只麋鹿,又着窦宪将麋鹿送到太庙祭祀。又将束帛赐给窦宪,并观看了窦宪主持的兵法大阵。
说是大阵,窦宪本人并不如何知兵法,只是随便的摆几个阵列让皇帝和太后看看,完成出征前的礼节罢了。
此时仪式即将完成,刘肇离了御座,让符节郎代表自己将“节”、“钺”授予窦宪。窦太后见礼式完成,也站起来走到窦宪面前说道:“兄长此去要保重身体,早日得胜归来,以全我窦家护国之威名。”
窦宪略一颔首,朗声说道:“太后陛下安心,臣此去必定得胜回朝,扬我大汉声威。”然后他昂然跨上座骑,高叫一声“出发”!
一旁的太乐侍高叫“礼成!”这一场盛大的出征仪式才正式告以尾声。而窦大将军也开始了自己北伐匈奴的旅程。
窦宪并不会用兵,但他却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集中兵力,主力对主力,王师对王师。一开始他就打定了主意,决不分兵三路。
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阳塞出发,呼应着窦宪的大军,向北匈奴威逼过来。
到了涿邪山,窦宪要求三路大军会师,再决定作战方向。军队扎营后,窦宪派出大量的军士打探北匈奴的骑兵的位置,并要求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一方擅做主张,出击北匈奴。
探查的结果让窦宪非常满意,他精明的意识到,北匈奴已是强弩之末,他们并没有派出骑兵正面进攻汉军,那么他们就一定在他们的单于大本营。
基于这点准确的判断,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及一万余精锐骑兵,向北单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带运动。窦宪命令,务必找出匈奴军队主力,与之决战。
窦宪想的没错,北匈奴单于就在稽落山一带休整。
耿夔是耿秉的弟弟,这次作战本来是窦宪和耿秉做主帅,但是耿秉却存私心,带上了自己的弟弟耿夔,让他来建功立业。
耿夔并不是纨绔子弟,他年轻时候就很有气概,与他的兄长一样,耿夔也崇拜自己的叔父耿弇,他立志就要成为耿弇那样的大英雄。
耿秉对自己的这位弟弟十分有信心,于是他在窦宪面前大力推荐耿夔。耿夔虽有志向,却还是第一次参与战争。
他带着队伍行进在前往稽落山的路上,茫茫的草原,向前方一望无际的伸展着,仿佛一直到达了天边。偶尔天空几只苍鹰飞过,尖利的嘶叫常常撕破耳膜一般,让他心神恍惚。
在路上,哨兵抓到了一个匈奴的俘虏,耿夔立即让人把他带到了马前,这人交待,单位于就在前方。
这个消息让阎盘、耿夔和耿谭三人大喜,立即率领骑兵发起进攻。战马狂奔在草原上,马蹄带起的尘土带起了满天的烟尘。战旗在风中发出呼啦啦的响声,预示着一场大战的来临。
进攻,进攻,汉军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横冲直撞,所向无敌,将匈奴单于的队伍打得完全溃散。但匈奴人还是呼喝着骑上了战马,终于调整了过来,根据汉军的进攻方向,开始反击,力图打退汉军的进攻。
战场上血肉横飞,身穿红色深衣的汉军如同一团枫林在移动,火红火红。他们杀红了眼睛,排山倒海般与匈奴人相撞,盘旋,若隆隆雷声的呐喊声,响彻云天,又如万顷怒涛般扑击群山,沉闷的喊声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为之颤抖。
汉军和南匈奴部队很快又占据了优势,北匈奴再次乱成一团,被汉军任意的**踩踏。
大汉王朝已经不是高祖刘邦时期步兵打骑兵的时代了。在北匈奴面前的是一支久经战争,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他们精神勃发,是汉军中的佼佼者,在他们刀下的匈奴人数以万计,这样一支部队可以说是最强的一支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们狰狞着面孔,用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将匈奴人一点点的湮没,湮没。
仿佛卫青、霍去病的灵魂在这一刻附体,而附体的又不是一个人!
他们的出现,就是要解决匈奴百年之患,结束三百年的恩恩怨怨!
嘹亮的嘶喊惨叫,刺激着人的心弦,骑兵们的血喷溅如道道深虹,让匈奴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惧。
北匈奴单于终于意识到了汉军的可怕,他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汉军刀下的冤魂,他害怕了,此刻他想到了逃跑。
战斗结束,汉军大获全胜,大败北匈奴军队,而北匈奴单于逃走。
耿夔感到胸中充实着一股热情之火,他被这血腥的场面激得发红的眼睛,让他再次大旗一挥,“追!”
耿夔的勇猛让他真正的立了大功。他全力追击北匈奴各部落,在私渠北海,汉军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
北匈奴人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决定投降。由副王、小王率领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全部投降汉军。
窦宪、耿秉率领主力出塞三千余里,登上了燕然山。
走上这座山,窦宪心潮澎湃,他向远方望去,见蓝天清澄,碧云如洗,顿觉心中开阔无比。不久以前被关宫中,作为一个杀人犯险些丧命的事,似乎已淡得不剩一点痕迹了。现在的他是立于天地之间的骄子,如此的赫赫功勋,世间能有几人。
随行的中护军班固看到此景,也是十分感慨,作为一名史学家,他知道几百年前匈奴还是横行霸道,文景时期汉军始终落于下风,汉武时期虽然屡战屡胜,但是匈奴余威仍在,始终为北方的祸患。
如今北匈奴单于逃跑,部众投降,多么大的讽刺啊!
他走到窦宪面前,深深地施了一礼,说道:“将军,此次我们获得如此大捷,斩获甚多,堪比以前卫青霍然去病之功绩。不如在此刻石建碑,以此纪念将军的功绩如何?”
窦宪闻言大喜,刻石建碑,多么好的事情,既可以威慑旁边的的南匈奴单于,又可以为自己青史留名,还可以为自己增加权势。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窦宪立刻命班固写出铭文。
班固向山下望去,汉军整齐,英武非凡,略一思索,须臾之间,一挥而就,写出了千古文章。
《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候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候,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熙帝载兮振万世!
永元元年六月,窦宪和耿秉从京中出发,向朔方鸡鹿集结。
窦太后亲自出宫送行。卯正时分,听得黎阳营中三声炮响,一队队兵士举着矛戈顺序出宫,沿驿道布防,越骑,步兵,紧随其后。每十队中便有一名武官,按剑催马前行。车骑、戍卒,卫官各拿武器,张竖旗帜。执戟校兵整齐而行,大街上行人咳痰不闻,只张大了眼睛,看着队伍依次前行。自光武之后,便极少见到这么大场面。
画角齐鸣,五百名校尉佩刀甩步而出,再有八十面龙旗由八十个壮硕的大汉整齐的擎着过去。一辆纛车,造得十分宽大,车上四角站在着四名护纛将军,昂首目视前方,威风凛凛,车中纛旗旗杆有两丈余高,赤红金丝镶边的纛旗足有丈二长短,黑底色红字,上写着:“车骑将军窦”,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再由一百二十名军士举着卧瓜、立瓜、大刀押后。
窦宪身穿银胄,由两千多鱼鳞甲片编缀而成,头戴武弁大冠,头盔上插有红缨,银胄上的金银菱形片闪闪发光。他趾高气扬,双目放光,叉着双手来到窦太后和刘肇的面前。
刘肇早已按惯例祭祀过了上天,坐红鬃白马拉的车,在车门外的大路上亲自射杀了一只麋鹿,又着窦宪将麋鹿送到太庙祭祀。又将束帛赐给窦宪,并观看了窦宪主持的兵法大阵。
说是大阵,窦宪本人并不如何知兵法,只是随便的摆几个阵列让皇帝和太后看看,完成出征前的礼节罢了。
此时仪式即将完成,刘肇离了御座,让符节郎代表自己将“节”、“钺”授予窦宪。窦太后见礼式完成,也站起来走到窦宪面前说道:“兄长此去要保重身体,早日得胜归来,以全我窦家护国之威名。”
窦宪略一颔首,朗声说道:“太后陛下安心,臣此去必定得胜回朝,扬我大汉声威。”然后他昂然跨上座骑,高叫一声“出发”!
一旁的太乐侍高叫“礼成!”这一场盛大的出征仪式才正式告以尾声。而窦大将军也开始了自己北伐匈奴的旅程。
窦宪并不会用兵,但他却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集中兵力,主力对主力,王师对王师。一开始他就打定了主意,决不分兵三路。
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阳塞出发,呼应着窦宪的大军,向北匈奴威逼过来。
到了涿邪山,窦宪要求三路大军会师,再决定作战方向。军队扎营后,窦宪派出大量的军士打探北匈奴的骑兵的位置,并要求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一方擅做主张,出击北匈奴。
探查的结果让窦宪非常满意,他精明的意识到,北匈奴已是强弩之末,他们并没有派出骑兵正面进攻汉军,那么他们就一定在他们的单于大本营。
基于这点准确的判断,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及一万余精锐骑兵,向北单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带运动。窦宪命令,务必找出匈奴军队主力,与之决战。
窦宪想的没错,北匈奴单于就在稽落山一带休整。
耿夔是耿秉的弟弟,这次作战本来是窦宪和耿秉做主帅,但是耿秉却存私心,带上了自己的弟弟耿夔,让他来建功立业。
耿夔并不是纨绔子弟,他年轻时候就很有气概,与他的兄长一样,耿夔也崇拜自己的叔父耿弇,他立志就要成为耿弇那样的大英雄。
耿秉对自己的这位弟弟十分有信心,于是他在窦宪面前大力推荐耿夔。耿夔虽有志向,却还是第一次参与战争。
他带着队伍行进在前往稽落山的路上,茫茫的草原,向前方一望无际的伸展着,仿佛一直到达了天边。偶尔天空几只苍鹰飞过,尖利的嘶叫常常撕破耳膜一般,让他心神恍惚。
在路上,哨兵抓到了一个匈奴的俘虏,耿夔立即让人把他带到了马前,这人交待,单位于就在前方。
这个消息让阎盘、耿夔和耿谭三人大喜,立即率领骑兵发起进攻。战马狂奔在草原上,马蹄带起的尘土带起了满天的烟尘。战旗在风中发出呼啦啦的响声,预示着一场大战的来临。
进攻,进攻,汉军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横冲直撞,所向无敌,将匈奴单于的队伍打得完全溃散。但匈奴人还是呼喝着骑上了战马,终于调整了过来,根据汉军的进攻方向,开始反击,力图打退汉军的进攻。
战场上血肉横飞,身穿红色深衣的汉军如同一团枫林在移动,火红火红。他们杀红了眼睛,排山倒海般与匈奴人相撞,盘旋,若隆隆雷声的呐喊声,响彻云天,又如万顷怒涛般扑击群山,沉闷的喊声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为之颤抖。
汉军和南匈奴部队很快又占据了优势,北匈奴再次乱成一团,被汉军任意的**踩踏。
大汉王朝已经不是高祖刘邦时期步兵打骑兵的时代了。在北匈奴面前的是一支久经战争,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他们精神勃发,是汉军中的佼佼者,在他们刀下的匈奴人数以万计,这样一支部队可以说是最强的一支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们狰狞着面孔,用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将匈奴人一点点的湮没,湮没。
仿佛卫青、霍去病的灵魂在这一刻附体,而附体的又不是一个人!
他们的出现,就是要解决匈奴百年之患,结束三百年的恩恩怨怨!
嘹亮的嘶喊惨叫,刺激着人的心弦,骑兵们的血喷溅如道道深虹,让匈奴人产生了巨大的恐惧。
北匈奴单于终于意识到了汉军的可怕,他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汉军刀下的冤魂,他害怕了,此刻他想到了逃跑。
战斗结束,汉军大获全胜,大败北匈奴军队,而北匈奴单于逃走。
耿夔感到胸中充实着一股热情之火,他被这血腥的场面激得发红的眼睛,让他再次大旗一挥,“追!”
耿夔的勇猛让他真正的立了大功。他全力追击北匈奴各部落,在私渠北海,汉军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
北匈奴人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决定投降。由副王、小王率领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全部投降汉军。
窦宪、耿秉率领主力出塞三千余里,登上了燕然山。
走上这座山,窦宪心潮澎湃,他向远方望去,见蓝天清澄,碧云如洗,顿觉心中开阔无比。不久以前被关宫中,作为一个杀人犯险些丧命的事,似乎已淡得不剩一点痕迹了。现在的他是立于天地之间的骄子,如此的赫赫功勋,世间能有几人。
随行的中护军班固看到此景,也是十分感慨,作为一名史学家,他知道几百年前匈奴还是横行霸道,文景时期汉军始终落于下风,汉武时期虽然屡战屡胜,但是匈奴余威仍在,始终为北方的祸患。
如今北匈奴单于逃跑,部众投降,多么大的讽刺啊!
他走到窦宪面前,深深地施了一礼,说道:“将军,此次我们获得如此大捷,斩获甚多,堪比以前卫青霍然去病之功绩。不如在此刻石建碑,以此纪念将军的功绩如何?”
窦宪闻言大喜,刻石建碑,多么好的事情,既可以威慑旁边的的南匈奴单于,又可以为自己青史留名,还可以为自己增加权势。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窦宪立刻命班固写出铭文。
班固向山下望去,汉军整齐,英武非凡,略一思索,须臾之间,一挥而就,写出了千古文章。
《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候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候,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熙帝载兮振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