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儒学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有着一颗为大宋开启太平盛世的心的赵允让,此刻正蹲在新建好的房子里,和老李头等人研究土炉子。

    建筑行当里自古就有“冬不动土”的说法,是说冬天天气太冷,不仅取土不易,就是那盖的房子,也难免昼化夜冻,勉强建成了也不结实。

    泥坯的茅草屋是如此,砖瓦的房子也不例外。

    所以赵允让抢着在上冻之前,把学校建造起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至于改造整个庄子的艰巨任务,只能放到明年开春了。

    这天一大早,老李头和狗子已经带着队伍站在操场上了。

    赵允让召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开一个关于土炉子的现场会。

    这个土炉子其实和省柴灶差不多,主要就是内圆外方,下边留风口和掏炉灰的地方。

    里面则是需要套一个炉膛,这个就很考较手艺了。

    弄的好的,炉火旺,还省煤。

    不好的浪费煤不说,看着炉火憋憋屈屈半死不活的,能郁闷死人。

    赵允让虽然实际操作不成,前世可是看见自己的老师每年垒炉子套炉子的。

    所以站在一旁进行专业理论指导,老李头和狗子爷俩直接上手,没过半个时辰,炉子就垒好了。

    垒好了炉子,赵允让才发现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没烟筒。

    我勒个去,现在大宋有地方批发烟筒吗?

    结果还被老李头鄙视了,烟筒也得垒,这不叫烟筒,叫烟道。

    和灶台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烟道单独走,到墙边接早就预留的烟道。

    老李头顺手一指墙边,那里早就留下了烟道。

    而房子上边,那个石雕的四角兽亭,就是烟道的出烟口。

    这要是放到现代,那就是建筑艺术。

    其实也对,我们看到的艺术,其实就是祖先的生活嘛。

    这炉子是贴着墙建造的,就直接和烟道接在一起了。

    反正属于试验性质,这炉子也是一年一垒,所以成了狗子等人试验的场地。

    弄了些柴草树枝,点上火,引着了煤,嗬,在这还没有上冻的时候,这屋子里热得有点让人呆不了。

    又换了一间屋子,这回炉子放在屋子中间,至于烟道,直接用砖垒过去。

    为了防止过热,烫伤了孩子们,老李头还用细细筛过的粘土,混合着麦秸,厚厚地给烟道外边“穿了一层衣服”。

    老李头说了,在一些大户人家,这也是必有的,叫地龙。

    赵允让点头,上面再抹上些青灰,孩子们读书都能直接当凳子坐。

    到时候在这教室里边,绝对是抢手的位置。

    不过这东西实在是太费事了,每年还得和蚂蚁过冬似的,还是烟筒好一些。

    赵允让:“就没有卖烟筒的地儿吗?”

    老李头拿着瓦刀抬起头:“什么烟筒?”

    赵允让:“呃,就是烟囱,曲突徙薪听过没有?”

    众人老老实实回答:“没有。”

    真是对牛弹琴啊,“就是突!”

    “明白了,”老李头立刻叫狗子和人抬来了几根,“就这个,墙里的烟道有的是用泥坯直接弄成的,有的就是用的这个。”

    赵允让吐血,一节一节的陶土烧制的烟囱,玩意儿倒是一样性质的玩意儿,可是这玩意不能用来接炉子啊。

    别的不说,那焦油的问题就是铁制烟筒也解决不了。

    倒是全部用砖来建造,最后用泥巴包裹的话,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烟道阻塞的问题又不好解决。

    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用铁炉子和配套的铁制烟筒。

    可是目前赵允让还不清楚,这大宋的冶铁技术究竟到什么水平了。

    不过有一点赵允让是知道的,这铁,作为冷兵器的主要制造原料,在大宋是禁止私人经营的。

    或许找个铁匠铺,打造个武器并不困难,鲁智深就打造过水磨禅杖,那也好几十斤铁呢。

    可是大批量的上千斤的铁器,估计北宋的安全部门就该来找人谈话了。

    这也是赵允让没打算一开始就使用铁炉子的原因。

    怕的是立足未稳,树大招风——当然,赵允让不知道,一股因他而起的妖风已经悄然刮来。

    烟道既然行不通,就只能制造铁制烟筒了。

    老李头惊讶:“铁也能用来做这个?”

    当然了,其实铁炉子真心比烟筒容易制造,只需要砂范就可以了。

    赵允让立刻让人去大相国寺招两个铁匠,结果没等人出门,就被村里的老张头给堵回来了。

    “我就是铁匠!”老张头拍着胸脯。

    赵允让无语,你是铁匠也得有工具啊,基本的炉子之类的。

    结果,老张头把赵允让领到自己家的后院,两片破旧的芦席下边,竟然真是一个破烂的铁匠炉。

    据说,这还是当初将作监的人在这里不知道做什么留下的,老张头跟着打下手,也学了几手。

    这村子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赵允让简单把制作烟筒的步骤告诉了他们。

    结果老张头点头又摇头。

    赵允让纳闷:“有什么问题?”

    老张头皱着眉头:“小王爷的意思我理解了,可是这炉温不见得跟得上,到时候这铁凉得太快——”

    很快,第一根烟筒就制造出来了,估计是第一次制作的原因,这铁还不是一般的厚。

    恩,这要是里边没有气泡之类的,能直接拿去做红衣大炮了!

    还是炉温的问题。

    赵允让想了想:“你们没有鼓风的工具吗?”

    “有啊,我们用的橐籥!”

    橐籥?

    这太原始了,赵允让摇头,估计还是人力的那种,连水排鼓风都不是。

    “老李头,把你弄省柴灶的时候,附带的风箱拆过来!”

    活塞式木风箱,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大大提高炉温。

    弄了两个活塞式木风箱接在铁匠炉两边,老张头的两个儿子一起拉动,只见那火焰噌噌地耀眼起来。

    “这次再弄不出合用的烟筒来,我就换人!”赵允让下了最后通牒。

    老张头激动万分:“你就放心,弄不出来,我们爷儿几个也没脸见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风箱一用上,炉温提高了很多。

    这铁水的杂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最后打造出来的烟筒,终于算是通过了赵允让的考核。

    当然,这是纯手工制作,很明显费时劳力。

    赵允让大致提示了一下老张头如何将铁水弄出薄一点的铁皮,然后采取卷纸法来制作。

    而且还特意规定了烟筒的口径,这东西,难免有人仿制。

    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

    很快,这一排教室新垒好的炉子,就都接上了铁皮烟筒。

    生着了火,那烟筒立刻就烫手。

    不一会儿,屋子里就热得人呆不住了。

    大冬天的,就在这屋子来读书,想想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室内生春也就是这感觉了。

    在屋子里热得直出汗,赵允让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由得一拍大腿!

    跟着混了好几天的老张头立刻凑了上来:“少爷,你还有什么吩咐?”

    赵允让倒是没想别的,开口就问:“你会种菜不?”

    老张头有些不满,这年头村里哪个不会种菜啊?又不是啥特殊技能!

    “说起种菜,我在庄子上说排第二就没人敢说排第一!”

    赵允让大喜:“那好,就是你了。”

    结果一说,老张头就傻了眼:“啥?这个时候种菜?”

    这眼看霜降都过了,马上立冬,哪有这个季节种菜的?

    赵允让可不管这个,这阵子每天大白菜,真是吃得要吐了。

    庄子上空屋子还是很有几间的,用上好的窗纸把窗子糊严实,里面生上炉子。

    煤直接从老周那里运过来。

    得弄个暖房,搞点大棚菜吃吃。

    这在前世,那就是基本生活待遇,到这边估计也就王公贵族能弄一点了。

    等着把玻璃搞出来着,绝对可以大面积推广。

    老张头战战兢兢接受了任务,你看叮叮当当,铁花四溅老头都面不改色,乍一接受这新事物,还真有点忐忑。

    带着过些日子就能吃上新鲜蔬菜的喜悦,赵允让开始寻思招生的问题。

    这就算是一个教育试点。

    所谓有教无类,所以赵允让也没打算到远处去找,让小孩子跑上老远的路去上学,那不人道。

    虽然现在不像前世车来车往,随时有肇事的风险,可是几十里路见不到个人,也是个大问题啊。

    就地取材。

    小王爷在村头办了个学校,想要在村里招收学生的消息一在庄子上传开,碧落山庄就彻底开了锅。

    没有别的,都想上学!

    而且不论大小,虽然没有出现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的笑话,可是到了启蒙以上的孩子都来了。

    读书,对于这些村民而言,是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供孩子上学读书的。

    何况赵允让早就说了,全部免费!

    当然也出了一些情况,有的父子几人一起过来,表示要上学不说。

    甚至有几个孩子确实年龄有些大,两个最大的都定亲了,非要悔亲来读书。

    结果人家女方传来了姑娘的话儿,支持相公读书,可以等。

章节目录

大宋九千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青衣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九章 温室生春-九千岁一撩到底txt下载,大宋九千岁,笔趣阁并收藏大宋九千岁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