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舒话虽然说的十分中听,但李昌思量了几日,还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二哥作些“出格”的事。圣驾回到洛阳,皇后带着在京的几位未成年的皇子,雍、楚二位国公,以及文武百官出城迎接。虽然是战败而归,但排场弄得却像是李疆大获全胜一般。这固然是为了宽解李疆的心情,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安定民心。如果皇帝的几十万大军灰头土脸的回来,百姓虽然不会起来造反,但朝廷的威信总会有所损伤。
所以李疆进城之后,也在太极殿上设宴,凡是三品以上官员,都受命参加。由于众人都知道此次出征,是以失败为结果,没有人敢拿北征之事来触犯皇帝的忌讳,少了这些歌功颂德地声音,席间气氛就显得有些沉闷。倒是李疆表现的心情大好,向着远道而来的雍国公郭援、楚国公关彝频频举杯。
酒过数巡,齐王李吉终于按耐不住,起身道:“父皇,怎么不见太子殿下?”这一句话问出口,原本有些喧嚣地大殿顿时鸦雀无声。在京百官几乎都知道太子被禁,更有少数位高者,明白其中原委。但平时大家都刻意在回避此事,除了私交很厚,才会关起门来臆测两句,根本没有人敢大大方方地询问太子之事。现在李吉当着众人开口询问,知道内情的还罢了,那些不明所以的官员,都眼巴巴地望着皇帝,希望能将憋在心中这么些天的好奇疑惑解开。
刚回洛阳,李疆原本只是想利用这场欢宴,扫去百官将士心中失败的阴影,至于太子之事,打算过几日再说。毕竟皇帝北伐大败,太子在京城谋反,这两个消息一起发布出来,肯定会在百官士民中,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现在李吉问了出口,李疆才想起,这件事情还没有向他交代,转看那些随征的文武官员,不见太子,也都觉得奇怪,只好皱眉答道:“太子身体不适,在府中静养,你就不要管了。”李吉明知父皇是在说谎,但怎敢当面拆穿?只得怏怏坐下,继续饮酒。
这场酒宴原本气氛就有些沉闷,又被李吉提及太子之事,就更加死气沉沉。李疆也无心再饮,过了片刻,便找个由头下令散宴,然后起身回宫。走入内宫,贴身太监林甫便问道:“陛下,今晚去哪位娘娘宫中?”平常李疆都是要在勤政殿内处理政务,然后或者就在其内休息,或者去某位娘娘的寝宫。但今天李疆刚回洛阳,奔波劳顿,林甫料想皇帝不会再去勤政殿,所以才开口询问。
李疆心中有事,便道:“去皇后宫吧。”于是林甫先派小太监前去通知,然后侍奉圣驾前往凤栖宫。
桓皇后带着百官出城迎接李疆之后,便回到内宫,没有参加酒宴。要到凤栖宫之时,李疆远远就看见皇后朝服整齐地跪在宫门等候,不觉暗中叹息,对着林甫道:“你去把娘娘扶起来。”林甫领命之后,急忙跑上前去,笑道:“娘娘,陛下请娘娘起身。”
桓皇后却面无表情地道:“臣妾有罪,不敢起身。”
李疆已经走到近前,听到这话,更是不悦,皱眉道:“你有什么罪?”桓皇后答道:“臣妾教子无方,致使太子犯下大错,岂敢言无罪?”李疆嘿然笑道:“这样说来,朕岂不是也有罪过?哼!”也不再说话,迈步走进殿内。林甫见皇帝动怒,急忙搀扶着桓皇后,低声道:“哎哟,娘娘快起来吧。陛下陪百官散宴之后,便立刻来看娘娘,娘娘就不要再寻陛下的不高兴了。”
桓皇后听说李疆驾临,便知是为了太子之事。虽然太子事件,是她亲手操办,,而且又深知李建为人,断不会干下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太子毕竟是她的亲生骨肉,不得不避些嫌疑。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桓皇后都深居宫中,表面上对此事不闻不问,心里却着实为太子捏了把汗。皇帝回京之后,桓皇后既不敢替太子求情,也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受罚,只好自己先向李疆请罪。
见到皇帝生气入殿,桓皇后只得起身入内,等李疆坐定之后,仍旧拜倒道:“陛下忙于国事,职在天下,臣妾身主内宫,责在家事。太子犯法,臣妾自然难辞其咎。”李疆面沉如水,冷道:“好了,朕来这里,不是听皇后自责的。太子之事,朕还是想听听皇后的意见。”看着桓皇后还跪在地上,又道:“起来慢慢说吧。”
桓皇后仍旧不肯站起身来,再拜道:“既然陛下垂问,乃臣妾便斗胆直言。臣妾以为太子所犯之罪,都是被马杲父子胁迫……”
李疆冷笑几声,打断皇后的话,道:“你说的倒是和昌儿如出一辙。朕就知道他是受你所使,才来向朕替老大求情的。”
桓皇后茫然地摇了摇头道:“陛下明鉴,臣妾自知罪大,从来没有让昌儿来向陛下求情。陛下当知建儿平日为人忠厚,怎么可能做下这样的事情?都是马杲父子一手操持。何况当时禁军掌握在马则手中,而守城的军队又是陈飞统辖,太子纵使有心阻拦,却也无能为力。”
“好个无能为力。”李疆猛然拍桌而起,喝道:“他身为太子,国之储君,容忍大权旁落。眼睁睁地看着奸佞小人,谋害父皇母后,阴谋夺取社稷,居然‘无能为力’?哼,漫说他本身有牵连,便是没有,这样无能的太子,也早应该被废掉。”
李疆虽然大怒,但语气之中,已经有些回护李建。桓皇后立时心中大定,道:“太子懦弱,确非良储。但这次谋逆之事,实乃马杲父子所为,还请陛下明察,能还太子一个清白。”
李疆虽然不喜欢太子,但终归是亲身骨肉,血浓于水,到底还是不愿意相信,太子会谋害自己。所以听到皇后这样说,李疆心中早先信了几分,遂道:“他还算什么清白?既然皇后这么说,不如先派人去将马杲带来,让朕亲自审问。”
皇后见李疆口风松动,心中大喜,急忙派人前往天牢押马杲前来。李疆见到桓皇后眉颜舒展,不由道:“建儿犯下如此重罪,还值得你为他担心么?”桓皇后轻叹道:“他总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忍心看着他,唉!”
李疆心中微动,暗道:难道朕就愿意亲手杀自己的孩子么?也跟着叹息一声,道:“皇后放心,只要此事当真与太子无干,朕也不愿意背上杀子的恶名。只是……”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一下,才道:“只是此番过后,建儿总不能再居住东宫。”
自从李建被禁以来,桓皇后早就知道他的太子之位肯定不能保全。这些年来,李疆偏爱齐王,满朝皆知,若不是太子多年并无过失,只怕东宫早就易主。现在李建出了这档子事,让出东宫也是必然的。只是若要将李吉立为太子,桓皇后的心中却有些不放心,低声道:“陛下早有废立之意,这些年臣妾之所以反对此事,并非单单只为了长幼之序。吉儿虽然各方面确实优秀,但却处处争强好胜,而且好恶随心,只怕也不是担当储君的上上人选。”
李吉处处显露锋芒,确实算个缺点,但在李疆的眼中,与李建比起来,却上了千百倍,乃笑道:“吉儿还年轻,自然不知道收敛。等加以时日,多多磨练,必然可以消磨他的性子。”因见皇后还要再说,便又道:“朕不过随口说说,太子人选,关系江山社稷,改日与众朝臣商议之后,才能定夺。”
桓皇后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一事,又道:“其实众皇子之中,多有贤良之人,陛下何不多给他们些机会历练,也好看看谁更有资格继承大统。”
“哦?”这些年来,太子自不必说了,楚王李昌暗行韬晦之策,在人前并不显露才干,晋王李茂喜好酒色,至于其他几人年纪还小,只有齐王李吉能深得李疆之心,在他心目之中,早就认定李吉是大位的继承人。可听到皇后这样说,李疆饶有兴趣地看着她道:“皇后如此说来,莫非是在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桓皇后缓缓道:“太子之位,关系重大,臣妾本不该多言。只是知子莫若母,吉儿确实多有不足之处。陛下龙体安康,又皇子众多,何必急于一时?楚王李昌这次立下大功,在京城监国的日子里,处事稳重,赢得满朝上下好评,确实是个可造之才。陛下何不多给些机会,让这些皇子们都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昌儿?”李疆努力回想,这些年来李昌确实没有干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但这次代替太子监国,却做了不少让李疆满意的事。比如对太子事件以及蜀国公桓帆事件的处理,都深得李疆之心。现在听皇后这样说,李疆也不禁点头,道:“皇后说的不错,朕是该多给他们些机会。”正说话间,外面林甫入内道:“陛下,娘娘,罪臣马杲带到。”
“哼,带他上来。”李疆的脸上原本有了几分笑意,又立时阴沉了下来。他心中确实异常生气,马杲乃是名门之后,祖父马良,乃是蜀汉重臣;父亲马秉,师从太祖皇帝,与李疆也是亦师亦友,后来在李疆代汉的过程中,也立下大功。而马杲自己,深得李疆宠信,当了多年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女又是太子妃,说不定将来便是国丈之尊。按理说,这样的人,怎么会造反,又怎么该造反?所以李疆大军北征,才会放心地将后方托付于他,可是偏偏马杲还就犯下了这谋逆的大罪,若不是有皇后、楚王等人。李疆真是不敢想像,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想到这些,李疆就恨不得将马杲剥皮抽筋,寸磔而死。
马杲犯下重罪,自知必死,在天牢里就有过绝食轻生的念头。但是后来马飞燕前往探监,苦苦哀求父兄,希望二人能在这最后关头,念着太子多年对二人不薄的份上。一定要等到皇帝回来,如实交代罪行,以免除李建的死罪。马杲反正已经是必死无疑,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着爱女幼孙,突然良知发现,答应了马飞燕的请求,开始用饭,争取活到李疆回来,为太子脱罪。只是在满心的悔恨愧疚,以及对生的留恋之中,马杲已经被折磨的枯瘦不堪,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今日见到宫内太监宣召,知道皇帝已经平安返京,马杲似乎终于盼到了尽头,强打着精神来到皇宫。进入殿内,马杲似乎自觉无颜面对皇帝,一直垂着脑袋,然后艰难地跪下,恭恭敬敬地磕头行礼,道:“罪臣马杲,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看到往日神采奕奕的丞相,才数月不见就变成如此模样,李疆的心中也不觉闪过一丝的怜悯,但马上又想到他所犯下的重罪,顿时沉声喝道:“你还有脸来见朕?”
马杲身体微微颤动,把头埋得更低了,泣声道:“罪臣辜负陛下圣恩,虽万死不能恕其罪。当日下狱之时,罪臣本就有心以死谢罪,但一则想见陛下最后一面,二则太子受罪臣牵连,希望能亲口想陛下禀明原委。太子殿下仁厚,与罪臣所犯之事,毫无关系,还请陛下明鉴。”马杲本是受了爱女之托,又怀必死之心,见到皇帝之后,自然而然便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但李疆听来却觉得有些巧合,不禁向皇后望去。桓皇后明白其意,乃道:“陛下,马杲之言句句实情,并非臣妾私下教授。”马杲听后,也顿时明白了些,急忙再拜道:“臣所言皆是出至肺腑,与娘娘无关。”
李疆与桓皇后多年恩爱夫妻,知道她不会欺骗自己,于是复问马杲道:“既然太子并不参与此事,朕却要问你,你已经位及人臣,马氏一门显赫无比,为何还要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马杲低着头,看不见表情,只是过了片刻,才道:“罪臣不敢说。”
李疆又哼了一声,道:“抬起头来,如实回答。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不敢的?”马杲遂再磕头触地,道:“陛下这些年来日渐宠爱齐王,冷落太子,罪臣看在眼里,心中确实万分着急。此次虽然太子殿下留在洛阳监国,但齐王却是陪在陛下身边,而且争战之初,陛下还将齐王获胜的消息传示百官。罪臣更是担心,陛下回京之时,便是东宫易主之日。”
他这话虽然是臆断,但不可否认,李疆在看到李吉征战获胜之时,确实又生了废立之心,于是轻哼了一声,道:“太子之位,能者居之。即便朕要行废立之事,难道还需要问你不成?”
“罪臣不敢。”马杲又继续道:“只是罪臣之女有幸嫁与太子,罪臣一家便与太子殿下休戚相关。如果殿下被废,罪臣一家也难免受到牵连。罪臣心怀恐惧,一时鬼迷心窍,竟然犯下这等大罪。不敢求陛下宽恕,只请陛下明察,此事确实是罪臣一人所为,与太子无关。”
李疆偏爱齐王,早不是什么秘密,听到马杲这样一说,心中真不是滋味,万万没有想到对皇子的偏爱,险些酿成这样的大错。可皇帝也是人,也和天下的父母一样,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十个指头还有长短,众多皇子之中,李疆对齐王有些偏爱,难道还算是错么?马杲明显是想为自己犯下的大罪找个借口,李疆顿时怒道:“你还敢巧言狡辩,难道是朕逼你谋反的么?”
“罪臣不敢。”马杲又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地上已经殷红一片,显然是用力过猛,额头出血。他年老体弱,这几下之后,只觉得头晕目眩,身体摇摇晃晃就要向旁边倒去。李疆与究竟君臣多年,看在眼里,心中也升起一丝怜悯,冷冷地道:“你先下去吧。等几日还会传召你,记住今天说的话。”马杲又磕了几个头,才被小太监搀扶下去。
桓皇后见他离开,才对皇帝试探性地问道:“陛下,太子他……”李疆虽然不打算将李建赐死,但想起这些年,自己本来早有废立之意,却因为皇后与马杲等大臣的阻扰,最终却酿出这样的祸端,不由迁怒皇后,道:“过几日朕召集几位大臣,御审马杲,到时候再由众人商议处置。”不等皇后再说,便走出殿外。林甫不失时机地喊道:“起驾。”桓皇后只得带着宫人下拜,道:“恭送陛下。”
所以李疆进城之后,也在太极殿上设宴,凡是三品以上官员,都受命参加。由于众人都知道此次出征,是以失败为结果,没有人敢拿北征之事来触犯皇帝的忌讳,少了这些歌功颂德地声音,席间气氛就显得有些沉闷。倒是李疆表现的心情大好,向着远道而来的雍国公郭援、楚国公关彝频频举杯。
酒过数巡,齐王李吉终于按耐不住,起身道:“父皇,怎么不见太子殿下?”这一句话问出口,原本有些喧嚣地大殿顿时鸦雀无声。在京百官几乎都知道太子被禁,更有少数位高者,明白其中原委。但平时大家都刻意在回避此事,除了私交很厚,才会关起门来臆测两句,根本没有人敢大大方方地询问太子之事。现在李吉当着众人开口询问,知道内情的还罢了,那些不明所以的官员,都眼巴巴地望着皇帝,希望能将憋在心中这么些天的好奇疑惑解开。
刚回洛阳,李疆原本只是想利用这场欢宴,扫去百官将士心中失败的阴影,至于太子之事,打算过几日再说。毕竟皇帝北伐大败,太子在京城谋反,这两个消息一起发布出来,肯定会在百官士民中,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现在李吉问了出口,李疆才想起,这件事情还没有向他交代,转看那些随征的文武官员,不见太子,也都觉得奇怪,只好皱眉答道:“太子身体不适,在府中静养,你就不要管了。”李吉明知父皇是在说谎,但怎敢当面拆穿?只得怏怏坐下,继续饮酒。
这场酒宴原本气氛就有些沉闷,又被李吉提及太子之事,就更加死气沉沉。李疆也无心再饮,过了片刻,便找个由头下令散宴,然后起身回宫。走入内宫,贴身太监林甫便问道:“陛下,今晚去哪位娘娘宫中?”平常李疆都是要在勤政殿内处理政务,然后或者就在其内休息,或者去某位娘娘的寝宫。但今天李疆刚回洛阳,奔波劳顿,林甫料想皇帝不会再去勤政殿,所以才开口询问。
李疆心中有事,便道:“去皇后宫吧。”于是林甫先派小太监前去通知,然后侍奉圣驾前往凤栖宫。
桓皇后带着百官出城迎接李疆之后,便回到内宫,没有参加酒宴。要到凤栖宫之时,李疆远远就看见皇后朝服整齐地跪在宫门等候,不觉暗中叹息,对着林甫道:“你去把娘娘扶起来。”林甫领命之后,急忙跑上前去,笑道:“娘娘,陛下请娘娘起身。”
桓皇后却面无表情地道:“臣妾有罪,不敢起身。”
李疆已经走到近前,听到这话,更是不悦,皱眉道:“你有什么罪?”桓皇后答道:“臣妾教子无方,致使太子犯下大错,岂敢言无罪?”李疆嘿然笑道:“这样说来,朕岂不是也有罪过?哼!”也不再说话,迈步走进殿内。林甫见皇帝动怒,急忙搀扶着桓皇后,低声道:“哎哟,娘娘快起来吧。陛下陪百官散宴之后,便立刻来看娘娘,娘娘就不要再寻陛下的不高兴了。”
桓皇后听说李疆驾临,便知是为了太子之事。虽然太子事件,是她亲手操办,,而且又深知李建为人,断不会干下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太子毕竟是她的亲生骨肉,不得不避些嫌疑。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桓皇后都深居宫中,表面上对此事不闻不问,心里却着实为太子捏了把汗。皇帝回京之后,桓皇后既不敢替太子求情,也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受罚,只好自己先向李疆请罪。
见到皇帝生气入殿,桓皇后只得起身入内,等李疆坐定之后,仍旧拜倒道:“陛下忙于国事,职在天下,臣妾身主内宫,责在家事。太子犯法,臣妾自然难辞其咎。”李疆面沉如水,冷道:“好了,朕来这里,不是听皇后自责的。太子之事,朕还是想听听皇后的意见。”看着桓皇后还跪在地上,又道:“起来慢慢说吧。”
桓皇后仍旧不肯站起身来,再拜道:“既然陛下垂问,乃臣妾便斗胆直言。臣妾以为太子所犯之罪,都是被马杲父子胁迫……”
李疆冷笑几声,打断皇后的话,道:“你说的倒是和昌儿如出一辙。朕就知道他是受你所使,才来向朕替老大求情的。”
桓皇后茫然地摇了摇头道:“陛下明鉴,臣妾自知罪大,从来没有让昌儿来向陛下求情。陛下当知建儿平日为人忠厚,怎么可能做下这样的事情?都是马杲父子一手操持。何况当时禁军掌握在马则手中,而守城的军队又是陈飞统辖,太子纵使有心阻拦,却也无能为力。”
“好个无能为力。”李疆猛然拍桌而起,喝道:“他身为太子,国之储君,容忍大权旁落。眼睁睁地看着奸佞小人,谋害父皇母后,阴谋夺取社稷,居然‘无能为力’?哼,漫说他本身有牵连,便是没有,这样无能的太子,也早应该被废掉。”
李疆虽然大怒,但语气之中,已经有些回护李建。桓皇后立时心中大定,道:“太子懦弱,确非良储。但这次谋逆之事,实乃马杲父子所为,还请陛下明察,能还太子一个清白。”
李疆虽然不喜欢太子,但终归是亲身骨肉,血浓于水,到底还是不愿意相信,太子会谋害自己。所以听到皇后这样说,李疆心中早先信了几分,遂道:“他还算什么清白?既然皇后这么说,不如先派人去将马杲带来,让朕亲自审问。”
皇后见李疆口风松动,心中大喜,急忙派人前往天牢押马杲前来。李疆见到桓皇后眉颜舒展,不由道:“建儿犯下如此重罪,还值得你为他担心么?”桓皇后轻叹道:“他总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忍心看着他,唉!”
李疆心中微动,暗道:难道朕就愿意亲手杀自己的孩子么?也跟着叹息一声,道:“皇后放心,只要此事当真与太子无干,朕也不愿意背上杀子的恶名。只是……”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一下,才道:“只是此番过后,建儿总不能再居住东宫。”
自从李建被禁以来,桓皇后早就知道他的太子之位肯定不能保全。这些年来,李疆偏爱齐王,满朝皆知,若不是太子多年并无过失,只怕东宫早就易主。现在李建出了这档子事,让出东宫也是必然的。只是若要将李吉立为太子,桓皇后的心中却有些不放心,低声道:“陛下早有废立之意,这些年臣妾之所以反对此事,并非单单只为了长幼之序。吉儿虽然各方面确实优秀,但却处处争强好胜,而且好恶随心,只怕也不是担当储君的上上人选。”
李吉处处显露锋芒,确实算个缺点,但在李疆的眼中,与李建比起来,却上了千百倍,乃笑道:“吉儿还年轻,自然不知道收敛。等加以时日,多多磨练,必然可以消磨他的性子。”因见皇后还要再说,便又道:“朕不过随口说说,太子人选,关系江山社稷,改日与众朝臣商议之后,才能定夺。”
桓皇后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一事,又道:“其实众皇子之中,多有贤良之人,陛下何不多给他们些机会历练,也好看看谁更有资格继承大统。”
“哦?”这些年来,太子自不必说了,楚王李昌暗行韬晦之策,在人前并不显露才干,晋王李茂喜好酒色,至于其他几人年纪还小,只有齐王李吉能深得李疆之心,在他心目之中,早就认定李吉是大位的继承人。可听到皇后这样说,李疆饶有兴趣地看着她道:“皇后如此说来,莫非是在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桓皇后缓缓道:“太子之位,关系重大,臣妾本不该多言。只是知子莫若母,吉儿确实多有不足之处。陛下龙体安康,又皇子众多,何必急于一时?楚王李昌这次立下大功,在京城监国的日子里,处事稳重,赢得满朝上下好评,确实是个可造之才。陛下何不多给些机会,让这些皇子们都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昌儿?”李疆努力回想,这些年来李昌确实没有干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但这次代替太子监国,却做了不少让李疆满意的事。比如对太子事件以及蜀国公桓帆事件的处理,都深得李疆之心。现在听皇后这样说,李疆也不禁点头,道:“皇后说的不错,朕是该多给他们些机会。”正说话间,外面林甫入内道:“陛下,娘娘,罪臣马杲带到。”
“哼,带他上来。”李疆的脸上原本有了几分笑意,又立时阴沉了下来。他心中确实异常生气,马杲乃是名门之后,祖父马良,乃是蜀汉重臣;父亲马秉,师从太祖皇帝,与李疆也是亦师亦友,后来在李疆代汉的过程中,也立下大功。而马杲自己,深得李疆宠信,当了多年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女又是太子妃,说不定将来便是国丈之尊。按理说,这样的人,怎么会造反,又怎么该造反?所以李疆大军北征,才会放心地将后方托付于他,可是偏偏马杲还就犯下了这谋逆的大罪,若不是有皇后、楚王等人。李疆真是不敢想像,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想到这些,李疆就恨不得将马杲剥皮抽筋,寸磔而死。
马杲犯下重罪,自知必死,在天牢里就有过绝食轻生的念头。但是后来马飞燕前往探监,苦苦哀求父兄,希望二人能在这最后关头,念着太子多年对二人不薄的份上。一定要等到皇帝回来,如实交代罪行,以免除李建的死罪。马杲反正已经是必死无疑,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看着爱女幼孙,突然良知发现,答应了马飞燕的请求,开始用饭,争取活到李疆回来,为太子脱罪。只是在满心的悔恨愧疚,以及对生的留恋之中,马杲已经被折磨的枯瘦不堪,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今日见到宫内太监宣召,知道皇帝已经平安返京,马杲似乎终于盼到了尽头,强打着精神来到皇宫。进入殿内,马杲似乎自觉无颜面对皇帝,一直垂着脑袋,然后艰难地跪下,恭恭敬敬地磕头行礼,道:“罪臣马杲,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看到往日神采奕奕的丞相,才数月不见就变成如此模样,李疆的心中也不觉闪过一丝的怜悯,但马上又想到他所犯下的重罪,顿时沉声喝道:“你还有脸来见朕?”
马杲身体微微颤动,把头埋得更低了,泣声道:“罪臣辜负陛下圣恩,虽万死不能恕其罪。当日下狱之时,罪臣本就有心以死谢罪,但一则想见陛下最后一面,二则太子受罪臣牵连,希望能亲口想陛下禀明原委。太子殿下仁厚,与罪臣所犯之事,毫无关系,还请陛下明鉴。”马杲本是受了爱女之托,又怀必死之心,见到皇帝之后,自然而然便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但李疆听来却觉得有些巧合,不禁向皇后望去。桓皇后明白其意,乃道:“陛下,马杲之言句句实情,并非臣妾私下教授。”马杲听后,也顿时明白了些,急忙再拜道:“臣所言皆是出至肺腑,与娘娘无关。”
李疆与桓皇后多年恩爱夫妻,知道她不会欺骗自己,于是复问马杲道:“既然太子并不参与此事,朕却要问你,你已经位及人臣,马氏一门显赫无比,为何还要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马杲低着头,看不见表情,只是过了片刻,才道:“罪臣不敢说。”
李疆又哼了一声,道:“抬起头来,如实回答。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不敢的?”马杲遂再磕头触地,道:“陛下这些年来日渐宠爱齐王,冷落太子,罪臣看在眼里,心中确实万分着急。此次虽然太子殿下留在洛阳监国,但齐王却是陪在陛下身边,而且争战之初,陛下还将齐王获胜的消息传示百官。罪臣更是担心,陛下回京之时,便是东宫易主之日。”
他这话虽然是臆断,但不可否认,李疆在看到李吉征战获胜之时,确实又生了废立之心,于是轻哼了一声,道:“太子之位,能者居之。即便朕要行废立之事,难道还需要问你不成?”
“罪臣不敢。”马杲又继续道:“只是罪臣之女有幸嫁与太子,罪臣一家便与太子殿下休戚相关。如果殿下被废,罪臣一家也难免受到牵连。罪臣心怀恐惧,一时鬼迷心窍,竟然犯下这等大罪。不敢求陛下宽恕,只请陛下明察,此事确实是罪臣一人所为,与太子无关。”
李疆偏爱齐王,早不是什么秘密,听到马杲这样一说,心中真不是滋味,万万没有想到对皇子的偏爱,险些酿成这样的大错。可皇帝也是人,也和天下的父母一样,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十个指头还有长短,众多皇子之中,李疆对齐王有些偏爱,难道还算是错么?马杲明显是想为自己犯下的大罪找个借口,李疆顿时怒道:“你还敢巧言狡辩,难道是朕逼你谋反的么?”
“罪臣不敢。”马杲又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地上已经殷红一片,显然是用力过猛,额头出血。他年老体弱,这几下之后,只觉得头晕目眩,身体摇摇晃晃就要向旁边倒去。李疆与究竟君臣多年,看在眼里,心中也升起一丝怜悯,冷冷地道:“你先下去吧。等几日还会传召你,记住今天说的话。”马杲又磕了几个头,才被小太监搀扶下去。
桓皇后见他离开,才对皇帝试探性地问道:“陛下,太子他……”李疆虽然不打算将李建赐死,但想起这些年,自己本来早有废立之意,却因为皇后与马杲等大臣的阻扰,最终却酿出这样的祸端,不由迁怒皇后,道:“过几日朕召集几位大臣,御审马杲,到时候再由众人商议处置。”不等皇后再说,便走出殿外。林甫不失时机地喊道:“起驾。”桓皇后只得带着宫人下拜,道:“恭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