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日,崇祯召宋应星入宫,并请宋应星吃了一顿特殊的宫廷大宴。
这顿宫廷宴之所以称之为特殊,却因这个宫廷宴稍显寒酸了些,宴中的主食,不是土豆、玉米,便是红薯。
宋应星看到这些主食,不由惊咦了一声,奇道:“陛下,这些食物可是福建、广东以及江南部分地区所耕种的土豆?”
“哦?”崇祯有些意外,道:“宋爱卿也认得此物?”
宋应星回道:“陛下,此物微臣曾经在福建尝食过,另外,在徐校长所著的《农政全书》中也有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崇祯道:“那卿家认为土豆如何?”
宋应星道:“启奏陛下,此物蒸煮皆可,可当主粮食用,若仔细烹饪的话,也可当做一道美味的佳肴,甘甜可口。”
崇祯反问:“既然宋卿家也认为土豆可当食粮之用,那为何土豆只在福建、广东及江南等地耕种,北方却闻所未闻呢?
宋卿家可别用橘生淮南的理由打发朕,朕派人查过了,如土豆这般作物,既耐寒又耐旱,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即使是贫瘠的山地,也能收获亩产十余石。”
“这……”
宋应星闻言有些尴尬了,他是江西人,也可算是江南出身的官员,当然明白福建、广东、江南等地之所以不愿意把土豆流传至北方,说到底还是想把土豆这种可当作主食的作物限制在南方,让土地贫瘠的北方只能依靠南方的粮食生存,实现南方人以南制北的夙愿。
崇祯心中冷笑连连,他在皇宫的藏书室早已查过资料,土豆早在几十年前便已由南洋流传至福建、广东等地,甚至在万历年间还曾被福建官员进贡至皇宫,当作一道美味奉献给万历帝。
只是万历帝不是穿越者,没有意识到土豆这种东西是足以挽救大明的神兵利器,只把它当作一道别有风味的美味佳肴,吃过几顿就忘了。
而福建、广东等地的士绅们却是知道土豆的巨大作用的,只是为了本地利益,而枉顾了大明的整体利益,把土豆这种作物死死藏在怀里,不愿意将它推广至北方。
想到这里,崇祯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悲哀,当今大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几乎所有阶层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漠视大明的利益,明帝国虽然庞大无极,却是一盘散沙。
如此大明,覆灭几乎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任何意外。
只是朱由检既然已经穿越至明末,又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他只能拼尽自己的力量,来挽救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
崇祯并未苛责宋应星,开口道:“既然宋卿家也明白土豆对于大明的巨大作用,朕欲委托宋卿家以重任,专门成立一个农业研究衙门,宋卿家为衙门主官,专司土豆等农作物推广之事。”
宋应星问道:“敢问陛下,这个农业研究衙门该如何命名?当前任务又是什么?”
崇祯想了想,道:“这个衙门,就叫农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为农科院吧。至于农科院的当前要务,自然是在北方推广土豆这一事关重大的农作物。
在当前,土豆这种作物在南方已经耕种得颇为成熟,宋卿家负责把土豆推广至北方,尤其是陕西、山西等地,更是推广土豆作物的重点地区。
想必宋卿家也知道,陕西、陕西地处关中,向来是我中华文明的核心要地,战国秦汉时,关中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
可经过上千年的不断耕种,关中地区的地力已经几近枯竭,再加上近十年来连绵不绝的旱灾,关中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只要一点火星,便足以酿成撼动整个大明的滔天大祸。
农科院成立之后,宋卿家可以带上一批从南方远道而来熟悉土豆习性的老农,另外在燕京大学中选拔一批对农业感兴趣的大学生,前往关中试种土豆作物。”
宋应星听明白了,欣然领命道:“土豆这一作物对大明竟有如此重大意义,微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将土豆推广关中乃至北方全境。”
……
当日中午,崇祯和宋应星享用了一顿美味甘甜的全土豆餐,饭后崇祯又对宋应星再三提点了一番,才放宋应星离去。
事实上崇祯对宋应星的能力还是非常放心的,毕竟宋应星是煌煌巨著《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大明唯一可以和当代西方科学家相提并论的科学巨人。
不过土豆的推广委实太重要了,关系到大明的国祚延续,崇祯才会那么患得患失,像个婆婆一样对宋应星喋喋不休,再三嘱托。
是夜,崇祯批阅完奏折后便欲入睡,可就在这时,王承恩、骆养性、张朝忠、许显纯、吴应元等一干厂卫重要人物却联袂入宫,称有要事禀报。
御书房中,崇祯看着那急报之上的内容,脸色渐渐铁青,手指紧紧地攥了起来,从他的神色和身体颤抖的幅度,可知崇祯的心中到底有多么愤怒。
果不其然,御书房中骤然响起“砰”的一声巨响,崇祯已经拍案而起,将急报奏折撕成碎片,连连咆哮:“岂有此理!胆大包天!不将这些贼子斩尽杀绝,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在崇祯犹如怒龙一般的咆哮声中,王承恩、骆养性、张朝忠、许显纯等人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半个屁也不敢放。
奏折上的内容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钱谦益老家钱府满门两百五十八口人,连同乡勇家丁、仆役丫鬟七百六十二人,一共一千零二十口人死在这场灭门惨案之中,实乃大明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灭门大案。
“呼呼呼……”
崇祯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稍稍定了定神,问道:“钱谦益已经收到消息了吗?”
许显纯道:“启禀陛下,钱谦益收到消息之后,当场连喷数口鲜血,晕厥倒地,太医已经赶去紧急救治他了。”
崇祯又问:“此灭门惨案如此丧心病狂,诸卿可知乃何人所为?”
这顿宫廷宴之所以称之为特殊,却因这个宫廷宴稍显寒酸了些,宴中的主食,不是土豆、玉米,便是红薯。
宋应星看到这些主食,不由惊咦了一声,奇道:“陛下,这些食物可是福建、广东以及江南部分地区所耕种的土豆?”
“哦?”崇祯有些意外,道:“宋爱卿也认得此物?”
宋应星回道:“陛下,此物微臣曾经在福建尝食过,另外,在徐校长所著的《农政全书》中也有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崇祯道:“那卿家认为土豆如何?”
宋应星道:“启奏陛下,此物蒸煮皆可,可当主粮食用,若仔细烹饪的话,也可当做一道美味的佳肴,甘甜可口。”
崇祯反问:“既然宋卿家也认为土豆可当食粮之用,那为何土豆只在福建、广东及江南等地耕种,北方却闻所未闻呢?
宋卿家可别用橘生淮南的理由打发朕,朕派人查过了,如土豆这般作物,既耐寒又耐旱,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即使是贫瘠的山地,也能收获亩产十余石。”
“这……”
宋应星闻言有些尴尬了,他是江西人,也可算是江南出身的官员,当然明白福建、广东、江南等地之所以不愿意把土豆流传至北方,说到底还是想把土豆这种可当作主食的作物限制在南方,让土地贫瘠的北方只能依靠南方的粮食生存,实现南方人以南制北的夙愿。
崇祯心中冷笑连连,他在皇宫的藏书室早已查过资料,土豆早在几十年前便已由南洋流传至福建、广东等地,甚至在万历年间还曾被福建官员进贡至皇宫,当作一道美味奉献给万历帝。
只是万历帝不是穿越者,没有意识到土豆这种东西是足以挽救大明的神兵利器,只把它当作一道别有风味的美味佳肴,吃过几顿就忘了。
而福建、广东等地的士绅们却是知道土豆的巨大作用的,只是为了本地利益,而枉顾了大明的整体利益,把土豆这种作物死死藏在怀里,不愿意将它推广至北方。
想到这里,崇祯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悲哀,当今大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几乎所有阶层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漠视大明的利益,明帝国虽然庞大无极,却是一盘散沙。
如此大明,覆灭几乎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任何意外。
只是朱由检既然已经穿越至明末,又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他只能拼尽自己的力量,来挽救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
崇祯并未苛责宋应星,开口道:“既然宋卿家也明白土豆对于大明的巨大作用,朕欲委托宋卿家以重任,专门成立一个农业研究衙门,宋卿家为衙门主官,专司土豆等农作物推广之事。”
宋应星问道:“敢问陛下,这个农业研究衙门该如何命名?当前任务又是什么?”
崇祯想了想,道:“这个衙门,就叫农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为农科院吧。至于农科院的当前要务,自然是在北方推广土豆这一事关重大的农作物。
在当前,土豆这种作物在南方已经耕种得颇为成熟,宋卿家负责把土豆推广至北方,尤其是陕西、山西等地,更是推广土豆作物的重点地区。
想必宋卿家也知道,陕西、陕西地处关中,向来是我中华文明的核心要地,战国秦汉时,关中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
可经过上千年的不断耕种,关中地区的地力已经几近枯竭,再加上近十年来连绵不绝的旱灾,关中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只要一点火星,便足以酿成撼动整个大明的滔天大祸。
农科院成立之后,宋卿家可以带上一批从南方远道而来熟悉土豆习性的老农,另外在燕京大学中选拔一批对农业感兴趣的大学生,前往关中试种土豆作物。”
宋应星听明白了,欣然领命道:“土豆这一作物对大明竟有如此重大意义,微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将土豆推广关中乃至北方全境。”
……
当日中午,崇祯和宋应星享用了一顿美味甘甜的全土豆餐,饭后崇祯又对宋应星再三提点了一番,才放宋应星离去。
事实上崇祯对宋应星的能力还是非常放心的,毕竟宋应星是煌煌巨著《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大明唯一可以和当代西方科学家相提并论的科学巨人。
不过土豆的推广委实太重要了,关系到大明的国祚延续,崇祯才会那么患得患失,像个婆婆一样对宋应星喋喋不休,再三嘱托。
是夜,崇祯批阅完奏折后便欲入睡,可就在这时,王承恩、骆养性、张朝忠、许显纯、吴应元等一干厂卫重要人物却联袂入宫,称有要事禀报。
御书房中,崇祯看着那急报之上的内容,脸色渐渐铁青,手指紧紧地攥了起来,从他的神色和身体颤抖的幅度,可知崇祯的心中到底有多么愤怒。
果不其然,御书房中骤然响起“砰”的一声巨响,崇祯已经拍案而起,将急报奏折撕成碎片,连连咆哮:“岂有此理!胆大包天!不将这些贼子斩尽杀绝,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在崇祯犹如怒龙一般的咆哮声中,王承恩、骆养性、张朝忠、许显纯等人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半个屁也不敢放。
奏折上的内容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钱谦益老家钱府满门两百五十八口人,连同乡勇家丁、仆役丫鬟七百六十二人,一共一千零二十口人死在这场灭门惨案之中,实乃大明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灭门大案。
“呼呼呼……”
崇祯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稍稍定了定神,问道:“钱谦益已经收到消息了吗?”
许显纯道:“启禀陛下,钱谦益收到消息之后,当场连喷数口鲜血,晕厥倒地,太医已经赶去紧急救治他了。”
崇祯又问:“此灭门惨案如此丧心病狂,诸卿可知乃何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