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震在与潘镶锋同乡见面的同时,钟裕也开始了本次大同之行的第一次接触兵变之事,与一众大同官员进行了正式照面与会谈。
虽然钟裕婉拒了刘应箕的好意安排,而住到了华严寺,但那处为他准备下的钦差行辕依然有它的作用。比如现在,钟裕就把刘应箕以下的诸多大同官员都召到了这里进行查问。
即便有所准备,但当这些官员在面对神色严峻,与之前接风宴上的和善模样全然不同的钦差大人时,他们的心里还是带着点忐忑的。
钟裕板着脸,目光在官员们的脸上一一扫过,这才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道:“本官来大同的目的,前几日在宣读圣旨时已表述明白,今日便不再赘述了。今日将各位叫来此处,就是为了此事,那兵变已过去了两个多月,不知各位大人可有尽心为朝廷办事哪?”
不少官员都不敢与钟裕那双犀利的眼睛对上,纷纷垂下了头,只有刘应箕等少数几人神色如常。一听他开门见山就问此事,刘巡抚便是一笑:“回钦差的话,自变乱一起,我等大同官员就心急如焚,一面上书急报朝廷,一面就已开始着手扑灭这场叛乱了。经过这两个月来的奋战,前方已频传捷报,将数路辜负圣恩的乱军包围平息。这场叛乱至今已平定了八九成,想必用不了多久,便能彻底底定。至于其中细节,还是由郭总兵向大人禀报吧。”说着,便朝身后座位上的郭荣点了下头。
见钟裕的目光随之落到了自己身上,郭荣便赶紧离开座位,先冲对方抱拳行礼,这才用略显高亢的声音叙述道:“自四月叛乱以来,末将已派出五路军队,共计六万七千步骑四下搜寻叛军下落,并加以剿平。
“四月十八日,便有银川堡一路千余人的叛军被我官军包围,最终在一番战斗之后,杀叛军两百余人,其余皆重新归顺。四月二十七日,又有威平堡一路叛军被平定,杀叛军三百二十人,俘六百人。五月初三,高山卫一路三千人的叛军也被我官军包围在白登山一带,经过两昼夜的攻杀,将其半数击溃,余皆投降……”
在郭荣的叙述中,钟裕听到的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处捷报连着一处捷报,看样子这起叛乱的确已迅速被大同官军给遏制,甚至说是平定。这让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来:“不错,郭总兵确实是统兵有方,出此大事,竟能迅速做出最快的反应,将问题控制住。”
“大人谬赞了,这只是末将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其实末将也自觉有罪,身为大同总兵官,却连底下军士因为长期的不满而爆发此番叛乱都不自知,实在是愧对朝廷的信任哪。还请大人重重责罚。”郭荣满脸羞愧之色,说着还单膝着地,一副听凭处置的模样。
钟裕知道这不过是对方在演戏而已,便也没当真,虚扶了一把道:“郭总兵还请起来,此事未必错在你身。而且你平乱已立下了不少功劳,便是朝廷也不会因此而随意降罪于你的。本钦差自然更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了。”
“谢大人体恤之心。”郭荣这才起身,心里明显放松了一些。
“不过刚才郭总兵所报之捷本官一时是记不住的,可否稍后请你写作战报交与本官……”钟裕又提出要求道。
“瞧末将这记性,这些战报末将早已写就,只等着交给大人了。”说着,郭荣便从袖筒里取出一份文书来,呈送到了钟裕手边。
钟裕不以为意地一笑,顺手接过,便翻看起来。众人见他看起了战报便没有发声打扰,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以眼神交流了一下。片刻后,钟裕才把战报往案头一放,重新抬起眼来:“郭总兵,那名叫聂飞的叛乱首犯还未曾被你们击破拿下吗?”
“这……回大人的话,这聂飞为人极其奸诈,一旦发动兵变就遁入深山之中,末将差出五千人马前去寻他踪迹都被他脱了身,故而直到今日依然没有将其擒获。”郭荣面露为难之色道。这是他最为担心会被钟裕抓住的疏漏了,没想到对方还是很快就找了出来。
“是吗?如此看来,郭总兵和你麾下将士还得多多努力才是哪。要知道叛乱一事一起,朝中对那聂飞可是极其关注的,此为祸首,不能不将其拿下哪。”
“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会让麾下将士尽力去找出他们下落,并将其生擒交由朝廷处置的。”郭荣赶紧表态道。
“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不光是本官,就是陛下和张阁老,也很想亲自见见聂飞,问问他为何要辜负朝廷的一片信任之情,做出这等叫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钟裕说这番话时,目光有意无意地就在几名主要官员的脸上扫了几下。
果然, 他发现当自己提到朝廷要问聂飞动机时,几名官员的脸颊忍不住就抽动了一下,显得很有些紧张。果然,这次兵变一事的根由可很不简单哪。
既已有了看法,钟裕就决定再敲山震虎一下:“对了郭总兵,本官一直就很奇怪,那些卫所官兵为何就会突然叛变了?若只是一两处发生兵变,本官还能接受,可这回竟有十多处,数万官军同时响应那聂飞的叛乱,这事若说没有原由就太说不过去了。不知郭总兵,或者是各位大人能否给我一个说法呢?”
事情终于来到了比较敏感的位置上,众官员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朝廷追究兵变原因,但这事又不可能随便糊弄过去,却该如何是好?
“说来惭愧,一切也是本官的过失哪。”刘应箕突然苦笑一声道:“实不相瞒,即便是我大同这等边军之中,兵饷也一直是个问题。十万大军在手,却很难凑出这许多饷银来。无奈之下,本官只有用轮番发饷的方式来给各处驻军粮饷。不想这一回,那聂飞却因为这点事情而悍然叛变,并因此酿成了今日之乱局。”
“只是因为饷银问题吗?”钟裕略一皱眉道:“既然粮饷不足,为何你们不向朝廷求粮饷?本官觉着以朝廷对边事之重视,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咱们如何没有向朝廷求过饷?只是几份求饷的奏报送去京城之后便已石沉大海,最终才……”郭荣当即说道。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应箕给打断了:“郭总兵,还请慎言!”
“竟有此事?”钟裕先是有些惊怒,怎么朝中官员连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都不放在心上了吗?但随即却又想到了什么,愤怒之情又是一滞,朝中情况他也知道几分。一方面是人浮于事,另一方面是财政还有些捉襟见肘,别看张居正这几年里不断改革,可自嘉靖朝以来留下的烂摊子可不是那么好收拾的。想必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朝廷对山西的求饷一事才没有及时回复吧?
而且他也相信,除了大同这边外,其他各地驻军向朝廷求饷要粮的奏报也一定不会少,淹没在许多同类的奏报中,大同这些请求自然就不那么被人关注了。
见钟裕露出一副若有所思,同时又带着些无奈的表情,刘应箕便知道自己的说法起了作用,和郭荣两个同时眼中都现出了一丝得色。
不过当钟裕重新收拾心情看向他们时,两人又换回了刚才的神态,一副自责又无奈的表情。钟裕叹了口气:“此事上,朝廷确实也有一定责任,若能尽量满足大同的粮饷要求,或许就能避免这桩叛乱了。”说着,他又眯起了眼睛:“但本官以为事情应该还不至于如此简单……”
“啊……”刘应箕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这位钦差大人竟也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儿。
“若真是因为兵饷问题,士兵或有不满,却还做不出这等公然造反的事情来。即便受人鼓舞,怕也只会应者寥寥。故而本官以为,此事另有原由,各位大人以为呢?”钟裕说着,又看了一圈在场官员。
那些官员被他那双眼睛一扫,顿时心里一凉,不敢与之对视,更别说解释反对什么的了。最终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刘应箕他们身上。
刘应箕心里也有些打鼓,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本抚一时却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原由了。许是那些将领本就在各自军中声望极高吧,故而一声号召,那些兵士就铤而走险了。”
“是吗?”钟裕不置可否地笑了一下:“其实若要查出此事根由应该也不是太难。郭总兵,你不是刚才说了已破了数路叛军,拿下了许多俘虏吗?本官的意思,是与这些叛军的将士谈上一谈,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如此这次兵变的根由不就很容易就能找出来了吗?”
此言一出,就是郭荣的脸色就是一变!
虽然钟裕婉拒了刘应箕的好意安排,而住到了华严寺,但那处为他准备下的钦差行辕依然有它的作用。比如现在,钟裕就把刘应箕以下的诸多大同官员都召到了这里进行查问。
即便有所准备,但当这些官员在面对神色严峻,与之前接风宴上的和善模样全然不同的钦差大人时,他们的心里还是带着点忐忑的。
钟裕板着脸,目光在官员们的脸上一一扫过,这才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道:“本官来大同的目的,前几日在宣读圣旨时已表述明白,今日便不再赘述了。今日将各位叫来此处,就是为了此事,那兵变已过去了两个多月,不知各位大人可有尽心为朝廷办事哪?”
不少官员都不敢与钟裕那双犀利的眼睛对上,纷纷垂下了头,只有刘应箕等少数几人神色如常。一听他开门见山就问此事,刘巡抚便是一笑:“回钦差的话,自变乱一起,我等大同官员就心急如焚,一面上书急报朝廷,一面就已开始着手扑灭这场叛乱了。经过这两个月来的奋战,前方已频传捷报,将数路辜负圣恩的乱军包围平息。这场叛乱至今已平定了八九成,想必用不了多久,便能彻底底定。至于其中细节,还是由郭总兵向大人禀报吧。”说着,便朝身后座位上的郭荣点了下头。
见钟裕的目光随之落到了自己身上,郭荣便赶紧离开座位,先冲对方抱拳行礼,这才用略显高亢的声音叙述道:“自四月叛乱以来,末将已派出五路军队,共计六万七千步骑四下搜寻叛军下落,并加以剿平。
“四月十八日,便有银川堡一路千余人的叛军被我官军包围,最终在一番战斗之后,杀叛军两百余人,其余皆重新归顺。四月二十七日,又有威平堡一路叛军被平定,杀叛军三百二十人,俘六百人。五月初三,高山卫一路三千人的叛军也被我官军包围在白登山一带,经过两昼夜的攻杀,将其半数击溃,余皆投降……”
在郭荣的叙述中,钟裕听到的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一处捷报连着一处捷报,看样子这起叛乱的确已迅速被大同官军给遏制,甚至说是平定。这让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来:“不错,郭总兵确实是统兵有方,出此大事,竟能迅速做出最快的反应,将问题控制住。”
“大人谬赞了,这只是末将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其实末将也自觉有罪,身为大同总兵官,却连底下军士因为长期的不满而爆发此番叛乱都不自知,实在是愧对朝廷的信任哪。还请大人重重责罚。”郭荣满脸羞愧之色,说着还单膝着地,一副听凭处置的模样。
钟裕知道这不过是对方在演戏而已,便也没当真,虚扶了一把道:“郭总兵还请起来,此事未必错在你身。而且你平乱已立下了不少功劳,便是朝廷也不会因此而随意降罪于你的。本钦差自然更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了。”
“谢大人体恤之心。”郭荣这才起身,心里明显放松了一些。
“不过刚才郭总兵所报之捷本官一时是记不住的,可否稍后请你写作战报交与本官……”钟裕又提出要求道。
“瞧末将这记性,这些战报末将早已写就,只等着交给大人了。”说着,郭荣便从袖筒里取出一份文书来,呈送到了钟裕手边。
钟裕不以为意地一笑,顺手接过,便翻看起来。众人见他看起了战报便没有发声打扰,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以眼神交流了一下。片刻后,钟裕才把战报往案头一放,重新抬起眼来:“郭总兵,那名叫聂飞的叛乱首犯还未曾被你们击破拿下吗?”
“这……回大人的话,这聂飞为人极其奸诈,一旦发动兵变就遁入深山之中,末将差出五千人马前去寻他踪迹都被他脱了身,故而直到今日依然没有将其擒获。”郭荣面露为难之色道。这是他最为担心会被钟裕抓住的疏漏了,没想到对方还是很快就找了出来。
“是吗?如此看来,郭总兵和你麾下将士还得多多努力才是哪。要知道叛乱一事一起,朝中对那聂飞可是极其关注的,此为祸首,不能不将其拿下哪。”
“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会让麾下将士尽力去找出他们下落,并将其生擒交由朝廷处置的。”郭荣赶紧表态道。
“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不光是本官,就是陛下和张阁老,也很想亲自见见聂飞,问问他为何要辜负朝廷的一片信任之情,做出这等叫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钟裕说这番话时,目光有意无意地就在几名主要官员的脸上扫了几下。
果然, 他发现当自己提到朝廷要问聂飞动机时,几名官员的脸颊忍不住就抽动了一下,显得很有些紧张。果然,这次兵变一事的根由可很不简单哪。
既已有了看法,钟裕就决定再敲山震虎一下:“对了郭总兵,本官一直就很奇怪,那些卫所官兵为何就会突然叛变了?若只是一两处发生兵变,本官还能接受,可这回竟有十多处,数万官军同时响应那聂飞的叛乱,这事若说没有原由就太说不过去了。不知郭总兵,或者是各位大人能否给我一个说法呢?”
事情终于来到了比较敏感的位置上,众官员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朝廷追究兵变原因,但这事又不可能随便糊弄过去,却该如何是好?
“说来惭愧,一切也是本官的过失哪。”刘应箕突然苦笑一声道:“实不相瞒,即便是我大同这等边军之中,兵饷也一直是个问题。十万大军在手,却很难凑出这许多饷银来。无奈之下,本官只有用轮番发饷的方式来给各处驻军粮饷。不想这一回,那聂飞却因为这点事情而悍然叛变,并因此酿成了今日之乱局。”
“只是因为饷银问题吗?”钟裕略一皱眉道:“既然粮饷不足,为何你们不向朝廷求粮饷?本官觉着以朝廷对边事之重视,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咱们如何没有向朝廷求过饷?只是几份求饷的奏报送去京城之后便已石沉大海,最终才……”郭荣当即说道。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应箕给打断了:“郭总兵,还请慎言!”
“竟有此事?”钟裕先是有些惊怒,怎么朝中官员连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都不放在心上了吗?但随即却又想到了什么,愤怒之情又是一滞,朝中情况他也知道几分。一方面是人浮于事,另一方面是财政还有些捉襟见肘,别看张居正这几年里不断改革,可自嘉靖朝以来留下的烂摊子可不是那么好收拾的。想必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朝廷对山西的求饷一事才没有及时回复吧?
而且他也相信,除了大同这边外,其他各地驻军向朝廷求饷要粮的奏报也一定不会少,淹没在许多同类的奏报中,大同这些请求自然就不那么被人关注了。
见钟裕露出一副若有所思,同时又带着些无奈的表情,刘应箕便知道自己的说法起了作用,和郭荣两个同时眼中都现出了一丝得色。
不过当钟裕重新收拾心情看向他们时,两人又换回了刚才的神态,一副自责又无奈的表情。钟裕叹了口气:“此事上,朝廷确实也有一定责任,若能尽量满足大同的粮饷要求,或许就能避免这桩叛乱了。”说着,他又眯起了眼睛:“但本官以为事情应该还不至于如此简单……”
“啊……”刘应箕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这位钦差大人竟也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儿。
“若真是因为兵饷问题,士兵或有不满,却还做不出这等公然造反的事情来。即便受人鼓舞,怕也只会应者寥寥。故而本官以为,此事另有原由,各位大人以为呢?”钟裕说着,又看了一圈在场官员。
那些官员被他那双眼睛一扫,顿时心里一凉,不敢与之对视,更别说解释反对什么的了。最终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刘应箕他们身上。
刘应箕心里也有些打鼓,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本抚一时却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原由了。许是那些将领本就在各自军中声望极高吧,故而一声号召,那些兵士就铤而走险了。”
“是吗?”钟裕不置可否地笑了一下:“其实若要查出此事根由应该也不是太难。郭总兵,你不是刚才说了已破了数路叛军,拿下了许多俘虏吗?本官的意思,是与这些叛军的将士谈上一谈,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如此这次兵变的根由不就很容易就能找出来了吗?”
此言一出,就是郭荣的脸色就是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