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震把目光投向侧方的钦差行辕时,身在行辕之内的钟裕也尚未入睡,他瞪着一双眼睛看着上方的屋顶,脑子却想着许多事情。
他并不是在担心杨震此番要与几大家族以及刘应箕开战的成败,对这个只有自己近半年纪大小的年轻人,钟裕已有了极大的信心。他在来山西的一路之上所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在到了大同与诸多势力间的争斗,以及最终竟还能在鞑子的包围中杀出生天的运气,都是钟裕对杨震有极强信心的根源。他相信,只要杨震肯全力以赴地去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对付不了的人。
当然,钟裕也不是在为钟家的将来担心。在几次受制于钟家,差点害死杨震,又致使那么多将士平白枉死之后,他对这个家族的感情已很是淡漠。虽然出于一个孝字,钟裕不可能亲自对钟家下手,但他也不会再对这个家族有任何的牵挂,无论他们是富是贫,是强盛还是落寞,都已与他钟裕没有一点关系。
能叫如今的钟裕难以入眠的,是他对现在天下局面的判断。
在这种软禁的情况下,钟裕终日无所事事,自然也就想得多了。这一想多了,再结合之前的种种经历,就叫他想到了一些以往一直未曾真正留意的问题。事关天下兴亡的问题。
大明承平两百年,国势看上去依然强盛,可内里却早已腐朽不堪,多少要命的问题在其中不断滋生,各种势力如寄生虫一般不断啃食着这棵参天大树。无论是庞大的官员,还是数量更让人心惊的宗室子弟,都是一大群的寄生虫。
显然,当今首辅张阁老也已看明白了这一切,故而他才会不断推行新法,试图将这些寄生虫从大明这棵即将枯萎倒塌的大树里剔除出去。但这种事又谈何容易,即便如张阁老这等已到达权力巅峰的人,也依然是举步维艰,小心翼翼。
之前,钟裕对于张居正这种缓慢的改革还有些不以为然,觉着他太也小心了些,这样是不可能真正改变国家大势的。但现在想来,自己还是太过年轻,太过冲动了。
无论是官员还是宗室,他们可不单单是分散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相关,甚至可说是完全团结在一起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对其中任何一方下手,就必然会引起这个阶层的反弹。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更要命的,是一直被钟裕所忽略的存在,那些隐藏于民间,看着绝对无法与官府抗衡的家族与世家,如他钟家一般的存在。
平时,这些家族看着也与普通百姓人家没有太大分别,也就人口多些,钱财田产多些罢了。但在经历了这次的事情后,钟裕算是看明白了,事实这些看似最无害的势力,可要比其他两种势力更加庞大,也更加可怕。因为你完全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么巨大的潜力,更不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儿。
只为了自家的富贵,这些世家大族可以和外敌如鞑靼人做着贸易往来。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 他们可以和当地官员,甚至是京城的官员组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关系大网。为了保存自己,他们甚至可以在把数千将士随意出卖害死……这等行径,只要想上一想,钟裕就会觉着毛骨悚然。
而这样的家族,可不光只有山西有,湖广会有,直隶会有,江浙也会有……天下间有多少这样的大家族,朝廷要想改变现状就有多困难。而他,虽然自以为还算中人之资,可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却也完全没有解决之法。
换言之,这个问题,对大明来说已无药可医。朝中如张阁老那样的官员们,对此也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看着这些地方豪族侵吞本该属于国家,属于百姓的田产财产,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当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个结论后,钟裕躺在床上的身子就不觉发出了一阵颤抖:“难道真已无法改变这个世道了吗?”
就在他为自己所想到这个可怕的症结而感到恐惧时,紧闭的房门突然被人敲响,随即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进来:“钟大人,下官杨震求见。”
“嗯?”钟裕被这一下拉出了自己的思绪,先是一愣,随即又生出疑惑来:“他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怎么竟能如此轻易就来到我门前?莫非……”心里转着疑问,他的动作却不慢,立刻从床上翻身起来,一面穿上衣裳,一面答应道:“二郎还请稍候片刻。”
当门打开时,钟裕就看到了一身飞鱼服,气宇轩昂的杨震正微笑地看着自己。
虽然杨震身上并没有沾上什么血迹,表情也显得很轻松,没有半点杀机外露的意思,但钟裕却还是感受到了什么,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道:“可是事情成了?”
杨震展颜一笑:“正如大人所言,刘应箕等一干犯官都已被我拿下,大同现在已重回朝廷的控制之中。”
“当真?”虽然已做出了判断,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钟裕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地问了一声。
“不然我怎么可能如此光明正大地来见大人呢?”杨震说着便把面色一整,拱手道:“下官夤夜前来,就是来请大人你出面主持大同大局的。”
“啊?”钟裕再次一怔:“我来主持大局?”他在刚刚之前还是一个被软禁的阶下囚,怎么眨眼间就能去主持大局了,这转变确实太快了些。
杨震却很是肯定地一点头:“如今刘应箕等官员全部被拿下,正是大同官场人心惶惶之时,大人身为奉旨钦差自然有这个身份来主持大局。大人,事关大同稳定,甚至关系到我大明北疆的安危,还请你莫要推辞!”说着,杨震便拱手弯腰拜了下去。
对方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钟裕如何还能推辞。他也清楚,此时正是大同城最是不安的时刻,若没有个地位能力都出众之人站出来安定民心军心,只怕这座大明极其重要的边镇真会乱了。
即便心里依然有些顾虑,即便因为多日来的软禁让钟裕的身子大不如前,但在如此时刻,他还是把个人的得失放到了一旁,毅然点头:“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你吧。不过,我可是需要二郎你鼎力支持才行,你可不要推辞哪。”
“大人之命,杨震敢不遵从。”杨震再次抱拳郑重表态道。
钟裕见他如此模样,也安心地笑了一下,旋即又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我且问你一事,你准备怎么处置刘应箕等一干犯官?”对这些家伙,他自然是很不满的,这不光是私仇,更是公愤。
“下官现在只把他们投进了巡抚衙门的大牢之中,只等大人来做最后的定夺。毕竟大人你手握钦差旗牌,是可以便宜从事的。”
“哦?你就没有一点看法吗?”钟裕似笑非笑地瞥了杨震一眼又追问了一声。他看得出来,杨震是个很有主见之人,在此事上也必然有个全盘的考虑。
“既然大人问了,下官便说出自己的意思吧。若是想省事的话,大可以将他们全部诛杀,如此便能少许多后患。但这终非最妥善的解决之道,甚至可能引起他们底下那些势力的反扑。所以以下官之见,当先将他们看押起来,然后将他们的罪状上报朝廷,让陛下来定他们的罪也不迟。”杨震给出了自己的意思。
钟裕深深地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眼中带着一丝赞赏:“他确实和一般人不同哪。换了旁人,在此时只怕早就对那些官员喊打喊杀了,毕竟他差点就死在这些人的算计之下,还有那些京营将士……”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就是一阵刺痛,那些人可都是为了自己而死的哪。
好不容易,钟裕才将心里的愧疚按捺下去。虽然他已觉着自己不再配当朝廷官员,但如今这个节骨眼上,他还是得担起责任来。只等山西事了,返回北京,他再向朝廷请辞也不迟。
打定主意,钟裕这才点头:“你的想法不错,就照此办理吧。”
“是。不知大人可还有被的吩咐吗?”杨震应了下来,又问道:“现在守在行辕外的人马已撤换成了可用之人,大人只管放心。”
“我只有一件事需要你立刻去做。”钟裕微笑着道。
“大人请说。”为了提振钟裕的信心,杨震显得很是恭敬,一口一个大人地,还总是频频施礼。
钟裕当然看出了他言行中的用意,心里也不觉感到一阵温暖:“我要你立刻回去歇息。这段日子你也太过辛苦了,既然刘应箕等内患已除,你就不必太过劳心伤神,先把精神头养足了,然后再想着如何做接下来的事情。去吧。”
杨震微微一愣,随即才了然地一笑:“多谢大人关心,下官明白了。我这就去歇息,待明日再与大人商议如何解决那个更大的问题。”说完一拱手,便转身离开。
他并不是在担心杨震此番要与几大家族以及刘应箕开战的成败,对这个只有自己近半年纪大小的年轻人,钟裕已有了极大的信心。他在来山西的一路之上所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在到了大同与诸多势力间的争斗,以及最终竟还能在鞑子的包围中杀出生天的运气,都是钟裕对杨震有极强信心的根源。他相信,只要杨震肯全力以赴地去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对付不了的人。
当然,钟裕也不是在为钟家的将来担心。在几次受制于钟家,差点害死杨震,又致使那么多将士平白枉死之后,他对这个家族的感情已很是淡漠。虽然出于一个孝字,钟裕不可能亲自对钟家下手,但他也不会再对这个家族有任何的牵挂,无论他们是富是贫,是强盛还是落寞,都已与他钟裕没有一点关系。
能叫如今的钟裕难以入眠的,是他对现在天下局面的判断。
在这种软禁的情况下,钟裕终日无所事事,自然也就想得多了。这一想多了,再结合之前的种种经历,就叫他想到了一些以往一直未曾真正留意的问题。事关天下兴亡的问题。
大明承平两百年,国势看上去依然强盛,可内里却早已腐朽不堪,多少要命的问题在其中不断滋生,各种势力如寄生虫一般不断啃食着这棵参天大树。无论是庞大的官员,还是数量更让人心惊的宗室子弟,都是一大群的寄生虫。
显然,当今首辅张阁老也已看明白了这一切,故而他才会不断推行新法,试图将这些寄生虫从大明这棵即将枯萎倒塌的大树里剔除出去。但这种事又谈何容易,即便如张阁老这等已到达权力巅峰的人,也依然是举步维艰,小心翼翼。
之前,钟裕对于张居正这种缓慢的改革还有些不以为然,觉着他太也小心了些,这样是不可能真正改变国家大势的。但现在想来,自己还是太过年轻,太过冲动了。
无论是官员还是宗室,他们可不单单是分散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相关,甚至可说是完全团结在一起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对其中任何一方下手,就必然会引起这个阶层的反弹。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更要命的,是一直被钟裕所忽略的存在,那些隐藏于民间,看着绝对无法与官府抗衡的家族与世家,如他钟家一般的存在。
平时,这些家族看着也与普通百姓人家没有太大分别,也就人口多些,钱财田产多些罢了。但在经历了这次的事情后,钟裕算是看明白了,事实这些看似最无害的势力,可要比其他两种势力更加庞大,也更加可怕。因为你完全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么巨大的潜力,更不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儿。
只为了自家的富贵,这些世家大族可以和外敌如鞑靼人做着贸易往来。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 他们可以和当地官员,甚至是京城的官员组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关系大网。为了保存自己,他们甚至可以在把数千将士随意出卖害死……这等行径,只要想上一想,钟裕就会觉着毛骨悚然。
而这样的家族,可不光只有山西有,湖广会有,直隶会有,江浙也会有……天下间有多少这样的大家族,朝廷要想改变现状就有多困难。而他,虽然自以为还算中人之资,可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却也完全没有解决之法。
换言之,这个问题,对大明来说已无药可医。朝中如张阁老那样的官员们,对此也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看着这些地方豪族侵吞本该属于国家,属于百姓的田产财产,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当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个结论后,钟裕躺在床上的身子就不觉发出了一阵颤抖:“难道真已无法改变这个世道了吗?”
就在他为自己所想到这个可怕的症结而感到恐惧时,紧闭的房门突然被人敲响,随即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进来:“钟大人,下官杨震求见。”
“嗯?”钟裕被这一下拉出了自己的思绪,先是一愣,随即又生出疑惑来:“他怎么这个时候来了?怎么竟能如此轻易就来到我门前?莫非……”心里转着疑问,他的动作却不慢,立刻从床上翻身起来,一面穿上衣裳,一面答应道:“二郎还请稍候片刻。”
当门打开时,钟裕就看到了一身飞鱼服,气宇轩昂的杨震正微笑地看着自己。
虽然杨震身上并没有沾上什么血迹,表情也显得很轻松,没有半点杀机外露的意思,但钟裕却还是感受到了什么,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道:“可是事情成了?”
杨震展颜一笑:“正如大人所言,刘应箕等一干犯官都已被我拿下,大同现在已重回朝廷的控制之中。”
“当真?”虽然已做出了判断,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钟裕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地问了一声。
“不然我怎么可能如此光明正大地来见大人呢?”杨震说着便把面色一整,拱手道:“下官夤夜前来,就是来请大人你出面主持大同大局的。”
“啊?”钟裕再次一怔:“我来主持大局?”他在刚刚之前还是一个被软禁的阶下囚,怎么眨眼间就能去主持大局了,这转变确实太快了些。
杨震却很是肯定地一点头:“如今刘应箕等官员全部被拿下,正是大同官场人心惶惶之时,大人身为奉旨钦差自然有这个身份来主持大局。大人,事关大同稳定,甚至关系到我大明北疆的安危,还请你莫要推辞!”说着,杨震便拱手弯腰拜了下去。
对方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钟裕如何还能推辞。他也清楚,此时正是大同城最是不安的时刻,若没有个地位能力都出众之人站出来安定民心军心,只怕这座大明极其重要的边镇真会乱了。
即便心里依然有些顾虑,即便因为多日来的软禁让钟裕的身子大不如前,但在如此时刻,他还是把个人的得失放到了一旁,毅然点头:“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你吧。不过,我可是需要二郎你鼎力支持才行,你可不要推辞哪。”
“大人之命,杨震敢不遵从。”杨震再次抱拳郑重表态道。
钟裕见他如此模样,也安心地笑了一下,旋即又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我且问你一事,你准备怎么处置刘应箕等一干犯官?”对这些家伙,他自然是很不满的,这不光是私仇,更是公愤。
“下官现在只把他们投进了巡抚衙门的大牢之中,只等大人来做最后的定夺。毕竟大人你手握钦差旗牌,是可以便宜从事的。”
“哦?你就没有一点看法吗?”钟裕似笑非笑地瞥了杨震一眼又追问了一声。他看得出来,杨震是个很有主见之人,在此事上也必然有个全盘的考虑。
“既然大人问了,下官便说出自己的意思吧。若是想省事的话,大可以将他们全部诛杀,如此便能少许多后患。但这终非最妥善的解决之道,甚至可能引起他们底下那些势力的反扑。所以以下官之见,当先将他们看押起来,然后将他们的罪状上报朝廷,让陛下来定他们的罪也不迟。”杨震给出了自己的意思。
钟裕深深地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眼中带着一丝赞赏:“他确实和一般人不同哪。换了旁人,在此时只怕早就对那些官员喊打喊杀了,毕竟他差点就死在这些人的算计之下,还有那些京营将士……”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就是一阵刺痛,那些人可都是为了自己而死的哪。
好不容易,钟裕才将心里的愧疚按捺下去。虽然他已觉着自己不再配当朝廷官员,但如今这个节骨眼上,他还是得担起责任来。只等山西事了,返回北京,他再向朝廷请辞也不迟。
打定主意,钟裕这才点头:“你的想法不错,就照此办理吧。”
“是。不知大人可还有被的吩咐吗?”杨震应了下来,又问道:“现在守在行辕外的人马已撤换成了可用之人,大人只管放心。”
“我只有一件事需要你立刻去做。”钟裕微笑着道。
“大人请说。”为了提振钟裕的信心,杨震显得很是恭敬,一口一个大人地,还总是频频施礼。
钟裕当然看出了他言行中的用意,心里也不觉感到一阵温暖:“我要你立刻回去歇息。这段日子你也太过辛苦了,既然刘应箕等内患已除,你就不必太过劳心伤神,先把精神头养足了,然后再想着如何做接下来的事情。去吧。”
杨震微微一愣,随即才了然地一笑:“多谢大人关心,下官明白了。我这就去歇息,待明日再与大人商议如何解决那个更大的问题。”说完一拱手,便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