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s:说明一下,最近的章节算是做个总结,对于喜爱战争情节的读者朋友,应该比较平淡,但为了故事完整不得不写,还请见谅。
张之洞信步走进镇子中心的十字大街。
直接连通南来北去大路的街道,显得格外狭窄。如同这时代的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条街道一样,没有人考虑来往车辆人流的多寡。那些临街商店的招牌在头顶上交汇,两辆马车对头行进就要占据绝大部分的空间,逼着来往的行人闪躲开来。
而大多数情况下,压根也没有人为的划分往来,不管从哪个方向走进街道,你就必须面对毫无秩序的行人、牛马、车辆、乱窜的鸡狗。
两边店铺多数把他们的商品摆出来,占据公共空间,至于因此而造成交通的不便,他们是不管的。
张之洞等人全部便衣,他们的瓜皮帽和长短不一的辫子,外加代表着读书人的长衫,亦或是马福益那身短打,混杂在人群中并不显得多么突兀。虽说革命军占领这里已经一年了,却并没有强硬的要求人们改变发型和服饰。
用杨浩宣布的公告来说,新中华充分尊重民众的权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保留发型和服饰。不过也并非全民放任自流,起码学生和政1∈府职员、军人、工人,都必须穿各自的制服。而辫子和长袍马褂都是满人入关之后强迫汉人改易的,那代表着一个民族被奴役的耻辱。
如果能跟国学大师一般的从心里看开这一切,那么你可以不留。如果根本看不开的话。再留着那装束。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靠近两省边界的小镇居民。多数还保留着原来的装束,他们显然在担忧革命军政府的稳定性。
张之洞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产生微妙的感受,似乎乐意见到这样的景象。
不过在走进街市片刻之后,他和其余几人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不自在。就好像,他们忽然到了一个看上去熟悉、骨子里却已经变质的陌生世界一样。
“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张之洞皱起眉头,眼睛在四周搜索外在的干扰源,内心迅速的思索。忽然听到马福益惊呼道:“不对啊!这里的人咋都那么干净呢?”
干净?对!就是这感觉!
张之洞恍然大悟。再认真观察所见之处,无论是来往人群,还是灰扑扑的街面,甚至是两边店铺的招牌门窗,无不显示出一种这时代中国明显缺少的特征---清洁!
他张大老眼仔细观瞧,见左右分道往来行进的人们,脸都洗的干干净净。他们身上的衣服多半带着补丁,却一样浆洗的清爽。街道还是黄土铺垫,但并没有鸡粪牛屎之类的污秽,更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另外。放眼看整条街上,竟然找不到一名乞丐!
这简直不可思议!
黄兴惊诧的叹道:“此地当真是刚刚革新的地带么?区区一年时光而已。居然变成如此模样,民风改移之速,前所未有啊!”
对于学富五车的他们来说,震惊无过于此。自古历朝历代鼎故革新,最难做的是移风易俗。除却宋末明末两次大颠覆之外,中国其他朝代的鼎革之中,都难以撼动儒家统治缔造成的传统。那是贯穿在整个国家人群衣食住行每个细节里的基因,几乎无法改变。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大多数国民生活困苦,衣食无着。他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住着黑黢黢的低矮房舍,满脸都是灰尘,黑瘦冷漠是最标准的表情。无论江南江北,只有士人阶层和地主家庭,才可能每天洗的油光水滑,打扮的一身崭新,用青盐搽牙来清洁口腔,走在大街上可以昂首阔步。
然而张之洞他们意外的发现,这座边境小镇的人们,精气神有了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
无论男女胖瘦,年纪大小,每一张脸上可以看到发自心中的热情。洗干净的脸上有向往的光彩,行进的步伐自信而有力。往来招呼交流的声音之中,洋溢着一股朝气蓬勃。
这是新朝定鼎之后才有的气象啊!
任何时候,如果民众都表现出类似的情绪,那只能意味着他们对新的政府充满信任与信心,对未来的生活提升有充足的期望,对现在的所有感到满足。
张之洞的脸色微微阴沉下来。非是他不乐意看到革命新区的改变,只是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极大的冲击了他一贯的观念。原本一些侥幸,随之被摧枯拉朽一般的打掉。
街头上,有穿着黑衣的警员在指挥交通,把变道乱行的人毫不客气的赶到右侧行进。企图闯进主街道的马车被驱赶到镇子外面的场地,严厉杜绝牲口和机动车辆开进狭窄的商业街内。
鼎沸的声浪好似要震翻了屋顶,一股极度旺盛的生机无形的弥漫在四周,令人不由自主的血行加速,精神亢奋。
张之洞不做评判,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到底该用何等言辞来形容心中的感受。
一行人观察着两边的景象,不知不觉过了街心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响亮的呼喊声。那是一大群少年儿童清脆稚嫩的嗓音,齐刷刷的汇聚起来,有着穿云裂石的高亢,顿时将街市中的喧闹给压了下去。
“这声音……。”
张之洞扬起眉头,忽有所感。
马福益非常干脆的一把揪住店铺伙计,大喇喇的问:“这位小哥,麻烦请教,那边是何人在发声呼喊?”
店伙计给他吓了一跳,一抖胳膊挣脱开来,眼睛上下一扫,答道:“老兄是外乡人吧?那是咱们镇上的小学堂。好几百学生正出操练拳呢!怎么着。您那边没这场面?”
马福益咧咧嘴。一抱拳:“谢啦!”
转身与众人一说,黄兴眉头一扬,沉吟道:“哦?这却是稀奇了,咱们正好可以一观他们的新式学堂到底办成何种样子。”
张之洞不发表意见,跟他们一起快步走到街尾,见一座临街大宅被该换了大门,里面的花园庭院之间,许多处场地被平推成了操场。有上百高矮不一的少年穿着整齐的运动服。随着一名体育教师的喝令,一板一眼的跨步挥拳,进退有序。其整齐划一,形如叠浪,引得不少扒着墙头看热闹的民众不住赞叹。
马福益和黄兴仗着体格硬生生挤出几个位置,让张之洞得以从容观摩,一会儿下来,老头不悦的轻哼道:“好好的学堂,却要教学生舞弄拳脚,这岂不是要从小教导出一群武夫么?与那穷兵黩武之辈何异?”
黄兴肃然道:“长者此论学生不敢苟同。我中华之民自古文武并重。古之士子亦有六艺之学。唯宋代以来,书生只求六经文艺。并不懂实务,遂导致重文轻武,国家兵事不振。偏偏有那许多自以为是的书生冒任军事指挥之位,致令无数次的灾难性惨败。方今之时,列国强军兴国,中华要图强于寰宇,定要振兴武备。从小培养文武双全之新人,却正能缔造一代强大少年,为国家基础。”
谭人凤悠然道:“杨大先生倡言,人字两画,文武各支。千年以来,古人唯求文字上的造诣,忽略了自身的强健修养,如同瘸腿残废,岂能支撑起强大之国运?我中华数千年文明传承,各家经典之中皆载有修身之法,健体养护之道,不能大而化之,忽略过去。”
他的话比之黄兴更加的直白,反而让张之洞无法驳斥。
想指摘他胡说八道吗?精通各家经典的老夫子显然开不了口。即便是他们自认儒家正宗,无论孔子的《论语》,还是《中庸》、《大学》、《孟子》之中,皆有明确的教人如何养气修行以强壮自身的语句。
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几乎就是修行入门的标准教材。孟子的“浩然之气”,直接把各个阶段的心里状态和外在表象都描述清楚。《大学》之中,干脆教人从七政八目每个次序节节进阶,知止定静安虑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就是现成的玄幻修真文的修炼设定啊!
可以说,中国百家经典之中,都有类似的东西在,因为先秦的各家先贤们,都是通过身体力行来形成他们的理论。儒家传承到现在,凡是真正的大儒,哪一个不会养气功夫?张之洞老头自己都会啊!
当然了,历代儒生都将这种功夫视作末节,他们自己可以修得,却偏偏看不起人家武人的修行,这分明是派别歧视,妥妥的。
不过想要如此就让老头子认输,那是不可能的。张之洞冷哼道:“如今那革命军强大之极,任意一支偏师都能横扫全国兵马,何须再加操练?就连列强海陆强军都打不过他,却仍然要如此锻炼,那要用来对付谁人?无非靡费钱粮!”
这回轮到黄兴提意见了:“学生以为不然。国家强大不在他人,而在我们自身对强弱的认知。以新政府宣发的纲领来看,他们是要提倡全国民众健康生活,从行走坐卧饮食休憩各个方面,充分发扬数千年文明汇聚之精髓,务必让国民走向健康之路,而非只是为了军事战争。”
一句话,自古至今的数千年来,中国广大底层民众都是在一种极其不健康的状态下艰难求存的。
漫长的古代时空,因为生产力的不发达,统治阶层对生产资料的无底线贪婪占有,导致绝大多数的民众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他们饭都吃不饱,衣服穿不暖,朝不保夕,困苦伴随终生。如此恶劣境况,根本顾不上健康养生。
而那些统治阶层的人,根本不担心物质缺乏,饿不着冻不着,所以他们能安心研究各种学问,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养生强身之道。如此也极大的稳固了他们的统治只根基。
到了今天,杨浩以横跨一个位面的资源来打造全新国家,他决心要改变本世界那严重歪曲的路线。直接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民族强大的因素。不至于浪费了数千年来无数先人研究积累的宝贵知识。
中国从远古以来。一直在不断的研究生命之道。
从没有文字记载的三皇五帝时代开始,道家先辈就已经开始进行种种探索,相关成就汇入到诸多神话传说之中。直到西周时期,基本完成整个理论体系,于是我们可以从诸子百家经典之中,发现那些养生强身的文字。古中医学的经络、针砭等技术,也完善于当时,并在西汉最终形成了《黄帝内经》这一绝世瑰宝。
可以说。中国人是整个地球人类之中,最懂得如何养护健康生命的民族,并最早形成切实可行的、真实有效的操作手册,其中心思想一直到数千年后都在作为整个民族文化的核心。
从其成就水准而言,这套学术体系又可分为长生、养生、医疗三个层次。
长生之道,后来被先秦练气士、方士没发展成了丹道气功,继而流于神化,秘而不宣,与主流社会脱离现实。更因为历代胆大妄为的方士糊弄皇帝,以金石丹药吃死一大堆。为儒家所极力排斥。
到了新中国,干脆把他们打成了牛鬼蛇神。封建迷信,弄得全国上下不管你真懂假明白,一体横扫。结果到了八十年代,成百上千的骗子气功师出山,弄得全国一片乌烟瘴气,反而没有几个正统人士敢出来说真话。
等而下之的养生之道,是一直贯穿于历朝历代的。各家经典都有记述,而历代本草和医书之中,更是不乏其丰富多彩的手段。无论导引体操还是养气打坐,打拳练武,各种药膳方剂,皆在此列。
其着重奥妙,在于让人从基本生活习惯上配合地球环境变化,四时八节各种气候的轮转,随时调节身心,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便基本不会生病。
同时,这也是中国医学最为不同之处,不治已病治未病,防范于未然。
再往下就是医疗之道。那是人体已经发病,只能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去治疗。到了这等地步,人本身已经遭到了破坏,不管你下多么好的药物,终究只是补缺而已。
这方面,现代医学发展的尤其迅速,但可惜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为西方医学理论的停滞不前,各大医疗集团为了利益刻意操纵医学研究,导致西方已经发现东方的“整体论”对于现代医学的指导作用,明明知道人体自我修复力量的存在,却事实上忽略乃至否定的矛盾现状,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仍旧没有革命性的改变。
未来的医学必将是东西方文化结合而成的“生命学”。中国文化里的养生理论,直接指导人们从基本生活细节方面保障身体健康,激发人体本身活力来排除病害,在极大降低纠正滥用药物---一边对抗治疗同时造成极大破坏的错误医疗方式,让大众沿着全新的健康道路踏上新的生命时代。
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本世界的中国,百年的自卑和矫枉过正,导致自身文化的整体益华。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国民自信心的提高,才开始重新捡起被生硬抛弃的文化精髓。仅仅是恢复的时间也要很长,再等到国家民族真正雄踞于世界,恐怕还得数十上百年。
杨浩自然不可能等到那时候,面对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现状,正好掀起全民族的反思,打破千年以来的礼教错误路线,重归积极向上、包容并蓄的中华文化本色,借助强大的外力支撑,一边实现工业化强国,一边从基础打造强大而健康的民族。
张之洞心中也知道,黄兴说得其实没有错,只不过他心中先入为主,始终难以正确看待。
小学内,从民间高手培训转业而来的体育老师,领着百多个各年级的小学生,打完了一套简单的拳法,随后收功静气,平复呼吸心跳,散开自由活动。
围观的人群也纷纷离开墙头门口,嘴里不停地赞叹:“如今的学生真是幸福啊!听说他们早晨有一个鸡蛋一袋奶粉,午间晚上有肉吃,比地主老财家过的还舒坦!你瞅瞅,这才多久功夫,都一个个身高体壮,脸色红扑扑的。嘿,这新政府还真是给劲儿!”
“要比能叫乡亲父老那么顺从?谁家不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送进去,过这好日子啊!这可真是八辈子都享不到的福分!”
摇头叹息着,满足的四面散去。
张之洞闷哼道:“收买人心!如此靡费,我倒要看他如何能支撑的下来!全国四万万余黎民,少年都有数千万有奇,他到哪里去弄那许多的鸡蛋奶粉荤腥供养?”
这个问题,也是黄兴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谭人凤倒是知道一些,却不大算立刻就跟他们说明。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发掘的好。
离开学校,一行人转悠向了后面的街巷,从热闹的大街,步入冷清的逼仄民居。那些依然是泥皮草盖的房舍下面,又隐藏着怎样的假象呢?
张之洞很想知道。(未完待续。。)r752
张之洞信步走进镇子中心的十字大街。
直接连通南来北去大路的街道,显得格外狭窄。如同这时代的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条街道一样,没有人考虑来往车辆人流的多寡。那些临街商店的招牌在头顶上交汇,两辆马车对头行进就要占据绝大部分的空间,逼着来往的行人闪躲开来。
而大多数情况下,压根也没有人为的划分往来,不管从哪个方向走进街道,你就必须面对毫无秩序的行人、牛马、车辆、乱窜的鸡狗。
两边店铺多数把他们的商品摆出来,占据公共空间,至于因此而造成交通的不便,他们是不管的。
张之洞等人全部便衣,他们的瓜皮帽和长短不一的辫子,外加代表着读书人的长衫,亦或是马福益那身短打,混杂在人群中并不显得多么突兀。虽说革命军占领这里已经一年了,却并没有强硬的要求人们改变发型和服饰。
用杨浩宣布的公告来说,新中华充分尊重民众的权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保留发型和服饰。不过也并非全民放任自流,起码学生和政1∈府职员、军人、工人,都必须穿各自的制服。而辫子和长袍马褂都是满人入关之后强迫汉人改易的,那代表着一个民族被奴役的耻辱。
如果能跟国学大师一般的从心里看开这一切,那么你可以不留。如果根本看不开的话。再留着那装束。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靠近两省边界的小镇居民。多数还保留着原来的装束,他们显然在担忧革命军政府的稳定性。
张之洞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产生微妙的感受,似乎乐意见到这样的景象。
不过在走进街市片刻之后,他和其余几人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不自在。就好像,他们忽然到了一个看上去熟悉、骨子里却已经变质的陌生世界一样。
“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张之洞皱起眉头,眼睛在四周搜索外在的干扰源,内心迅速的思索。忽然听到马福益惊呼道:“不对啊!这里的人咋都那么干净呢?”
干净?对!就是这感觉!
张之洞恍然大悟。再认真观察所见之处,无论是来往人群,还是灰扑扑的街面,甚至是两边店铺的招牌门窗,无不显示出一种这时代中国明显缺少的特征---清洁!
他张大老眼仔细观瞧,见左右分道往来行进的人们,脸都洗的干干净净。他们身上的衣服多半带着补丁,却一样浆洗的清爽。街道还是黄土铺垫,但并没有鸡粪牛屎之类的污秽,更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另外。放眼看整条街上,竟然找不到一名乞丐!
这简直不可思议!
黄兴惊诧的叹道:“此地当真是刚刚革新的地带么?区区一年时光而已。居然变成如此模样,民风改移之速,前所未有啊!”
对于学富五车的他们来说,震惊无过于此。自古历朝历代鼎故革新,最难做的是移风易俗。除却宋末明末两次大颠覆之外,中国其他朝代的鼎革之中,都难以撼动儒家统治缔造成的传统。那是贯穿在整个国家人群衣食住行每个细节里的基因,几乎无法改变。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大多数国民生活困苦,衣食无着。他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住着黑黢黢的低矮房舍,满脸都是灰尘,黑瘦冷漠是最标准的表情。无论江南江北,只有士人阶层和地主家庭,才可能每天洗的油光水滑,打扮的一身崭新,用青盐搽牙来清洁口腔,走在大街上可以昂首阔步。
然而张之洞他们意外的发现,这座边境小镇的人们,精气神有了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
无论男女胖瘦,年纪大小,每一张脸上可以看到发自心中的热情。洗干净的脸上有向往的光彩,行进的步伐自信而有力。往来招呼交流的声音之中,洋溢着一股朝气蓬勃。
这是新朝定鼎之后才有的气象啊!
任何时候,如果民众都表现出类似的情绪,那只能意味着他们对新的政府充满信任与信心,对未来的生活提升有充足的期望,对现在的所有感到满足。
张之洞的脸色微微阴沉下来。非是他不乐意看到革命新区的改变,只是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极大的冲击了他一贯的观念。原本一些侥幸,随之被摧枯拉朽一般的打掉。
街头上,有穿着黑衣的警员在指挥交通,把变道乱行的人毫不客气的赶到右侧行进。企图闯进主街道的马车被驱赶到镇子外面的场地,严厉杜绝牲口和机动车辆开进狭窄的商业街内。
鼎沸的声浪好似要震翻了屋顶,一股极度旺盛的生机无形的弥漫在四周,令人不由自主的血行加速,精神亢奋。
张之洞不做评判,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到底该用何等言辞来形容心中的感受。
一行人观察着两边的景象,不知不觉过了街心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响亮的呼喊声。那是一大群少年儿童清脆稚嫩的嗓音,齐刷刷的汇聚起来,有着穿云裂石的高亢,顿时将街市中的喧闹给压了下去。
“这声音……。”
张之洞扬起眉头,忽有所感。
马福益非常干脆的一把揪住店铺伙计,大喇喇的问:“这位小哥,麻烦请教,那边是何人在发声呼喊?”
店伙计给他吓了一跳,一抖胳膊挣脱开来,眼睛上下一扫,答道:“老兄是外乡人吧?那是咱们镇上的小学堂。好几百学生正出操练拳呢!怎么着。您那边没这场面?”
马福益咧咧嘴。一抱拳:“谢啦!”
转身与众人一说,黄兴眉头一扬,沉吟道:“哦?这却是稀奇了,咱们正好可以一观他们的新式学堂到底办成何种样子。”
张之洞不发表意见,跟他们一起快步走到街尾,见一座临街大宅被该换了大门,里面的花园庭院之间,许多处场地被平推成了操场。有上百高矮不一的少年穿着整齐的运动服。随着一名体育教师的喝令,一板一眼的跨步挥拳,进退有序。其整齐划一,形如叠浪,引得不少扒着墙头看热闹的民众不住赞叹。
马福益和黄兴仗着体格硬生生挤出几个位置,让张之洞得以从容观摩,一会儿下来,老头不悦的轻哼道:“好好的学堂,却要教学生舞弄拳脚,这岂不是要从小教导出一群武夫么?与那穷兵黩武之辈何异?”
黄兴肃然道:“长者此论学生不敢苟同。我中华之民自古文武并重。古之士子亦有六艺之学。唯宋代以来,书生只求六经文艺。并不懂实务,遂导致重文轻武,国家兵事不振。偏偏有那许多自以为是的书生冒任军事指挥之位,致令无数次的灾难性惨败。方今之时,列国强军兴国,中华要图强于寰宇,定要振兴武备。从小培养文武双全之新人,却正能缔造一代强大少年,为国家基础。”
谭人凤悠然道:“杨大先生倡言,人字两画,文武各支。千年以来,古人唯求文字上的造诣,忽略了自身的强健修养,如同瘸腿残废,岂能支撑起强大之国运?我中华数千年文明传承,各家经典之中皆载有修身之法,健体养护之道,不能大而化之,忽略过去。”
他的话比之黄兴更加的直白,反而让张之洞无法驳斥。
想指摘他胡说八道吗?精通各家经典的老夫子显然开不了口。即便是他们自认儒家正宗,无论孔子的《论语》,还是《中庸》、《大学》、《孟子》之中,皆有明确的教人如何养气修行以强壮自身的语句。
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几乎就是修行入门的标准教材。孟子的“浩然之气”,直接把各个阶段的心里状态和外在表象都描述清楚。《大学》之中,干脆教人从七政八目每个次序节节进阶,知止定静安虑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就是现成的玄幻修真文的修炼设定啊!
可以说,中国百家经典之中,都有类似的东西在,因为先秦的各家先贤们,都是通过身体力行来形成他们的理论。儒家传承到现在,凡是真正的大儒,哪一个不会养气功夫?张之洞老头自己都会啊!
当然了,历代儒生都将这种功夫视作末节,他们自己可以修得,却偏偏看不起人家武人的修行,这分明是派别歧视,妥妥的。
不过想要如此就让老头子认输,那是不可能的。张之洞冷哼道:“如今那革命军强大之极,任意一支偏师都能横扫全国兵马,何须再加操练?就连列强海陆强军都打不过他,却仍然要如此锻炼,那要用来对付谁人?无非靡费钱粮!”
这回轮到黄兴提意见了:“学生以为不然。国家强大不在他人,而在我们自身对强弱的认知。以新政府宣发的纲领来看,他们是要提倡全国民众健康生活,从行走坐卧饮食休憩各个方面,充分发扬数千年文明汇聚之精髓,务必让国民走向健康之路,而非只是为了军事战争。”
一句话,自古至今的数千年来,中国广大底层民众都是在一种极其不健康的状态下艰难求存的。
漫长的古代时空,因为生产力的不发达,统治阶层对生产资料的无底线贪婪占有,导致绝大多数的民众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他们饭都吃不饱,衣服穿不暖,朝不保夕,困苦伴随终生。如此恶劣境况,根本顾不上健康养生。
而那些统治阶层的人,根本不担心物质缺乏,饿不着冻不着,所以他们能安心研究各种学问,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养生强身之道。如此也极大的稳固了他们的统治只根基。
到了今天,杨浩以横跨一个位面的资源来打造全新国家,他决心要改变本世界那严重歪曲的路线。直接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民族强大的因素。不至于浪费了数千年来无数先人研究积累的宝贵知识。
中国从远古以来。一直在不断的研究生命之道。
从没有文字记载的三皇五帝时代开始,道家先辈就已经开始进行种种探索,相关成就汇入到诸多神话传说之中。直到西周时期,基本完成整个理论体系,于是我们可以从诸子百家经典之中,发现那些养生强身的文字。古中医学的经络、针砭等技术,也完善于当时,并在西汉最终形成了《黄帝内经》这一绝世瑰宝。
可以说。中国人是整个地球人类之中,最懂得如何养护健康生命的民族,并最早形成切实可行的、真实有效的操作手册,其中心思想一直到数千年后都在作为整个民族文化的核心。
从其成就水准而言,这套学术体系又可分为长生、养生、医疗三个层次。
长生之道,后来被先秦练气士、方士没发展成了丹道气功,继而流于神化,秘而不宣,与主流社会脱离现实。更因为历代胆大妄为的方士糊弄皇帝,以金石丹药吃死一大堆。为儒家所极力排斥。
到了新中国,干脆把他们打成了牛鬼蛇神。封建迷信,弄得全国上下不管你真懂假明白,一体横扫。结果到了八十年代,成百上千的骗子气功师出山,弄得全国一片乌烟瘴气,反而没有几个正统人士敢出来说真话。
等而下之的养生之道,是一直贯穿于历朝历代的。各家经典都有记述,而历代本草和医书之中,更是不乏其丰富多彩的手段。无论导引体操还是养气打坐,打拳练武,各种药膳方剂,皆在此列。
其着重奥妙,在于让人从基本生活习惯上配合地球环境变化,四时八节各种气候的轮转,随时调节身心,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便基本不会生病。
同时,这也是中国医学最为不同之处,不治已病治未病,防范于未然。
再往下就是医疗之道。那是人体已经发病,只能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去治疗。到了这等地步,人本身已经遭到了破坏,不管你下多么好的药物,终究只是补缺而已。
这方面,现代医学发展的尤其迅速,但可惜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为西方医学理论的停滞不前,各大医疗集团为了利益刻意操纵医学研究,导致西方已经发现东方的“整体论”对于现代医学的指导作用,明明知道人体自我修复力量的存在,却事实上忽略乃至否定的矛盾现状,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仍旧没有革命性的改变。
未来的医学必将是东西方文化结合而成的“生命学”。中国文化里的养生理论,直接指导人们从基本生活细节方面保障身体健康,激发人体本身活力来排除病害,在极大降低纠正滥用药物---一边对抗治疗同时造成极大破坏的错误医疗方式,让大众沿着全新的健康道路踏上新的生命时代。
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本世界的中国,百年的自卑和矫枉过正,导致自身文化的整体益华。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国民自信心的提高,才开始重新捡起被生硬抛弃的文化精髓。仅仅是恢复的时间也要很长,再等到国家民族真正雄踞于世界,恐怕还得数十上百年。
杨浩自然不可能等到那时候,面对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现状,正好掀起全民族的反思,打破千年以来的礼教错误路线,重归积极向上、包容并蓄的中华文化本色,借助强大的外力支撑,一边实现工业化强国,一边从基础打造强大而健康的民族。
张之洞心中也知道,黄兴说得其实没有错,只不过他心中先入为主,始终难以正确看待。
小学内,从民间高手培训转业而来的体育老师,领着百多个各年级的小学生,打完了一套简单的拳法,随后收功静气,平复呼吸心跳,散开自由活动。
围观的人群也纷纷离开墙头门口,嘴里不停地赞叹:“如今的学生真是幸福啊!听说他们早晨有一个鸡蛋一袋奶粉,午间晚上有肉吃,比地主老财家过的还舒坦!你瞅瞅,这才多久功夫,都一个个身高体壮,脸色红扑扑的。嘿,这新政府还真是给劲儿!”
“要比能叫乡亲父老那么顺从?谁家不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送进去,过这好日子啊!这可真是八辈子都享不到的福分!”
摇头叹息着,满足的四面散去。
张之洞闷哼道:“收买人心!如此靡费,我倒要看他如何能支撑的下来!全国四万万余黎民,少年都有数千万有奇,他到哪里去弄那许多的鸡蛋奶粉荤腥供养?”
这个问题,也是黄兴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谭人凤倒是知道一些,却不大算立刻就跟他们说明。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发掘的好。
离开学校,一行人转悠向了后面的街巷,从热闹的大街,步入冷清的逼仄民居。那些依然是泥皮草盖的房舍下面,又隐藏着怎样的假象呢?
张之洞很想知道。(未完待续。。)r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