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来的时候躲都不躲不开,宋行原本是不想去见欧阳修的,因为在考前这个节骨眼上害怕落人口实,却没想到欧阳修竟然要主动见他。
看来林知州在那封信中说过自己不少的好话。
欧阳修的府邸说不上豪华,甚至显得有点寒酸,既比不上梁半城的梁家大院,也比不过自己在钓鱼山新修的三层小木楼。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丝毫不影响欧阳修的官威,守在他家门口的除两头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外,还有四名劲装打扮的家丁。
欧阳修显然早就打过招呼,那四名家丁看见小刀引着宋行来到,赶紧上前打招呼,其中一名家丁走在前面将宋行引到欧阳修的会客厅,至于小刀则在偏厅候着。
宋行虽说是现代人,虽然禀着人不求人一般大的准则,但面对欧阳修,面对这个名垂千年的大文豪,必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欧阳修将手一摆,说道:“这些繁文缛节不行也罢,宋行,本官这次召你来是有些事情想询问你,在钓鱼山时,无论是天玉琼花也好,五香牛肉干也罢,都是极好的生财之道,而你却将主要利润让给别家,为何这样做,本官想听你的实话!”
面对欧阳修的直言相询,宋行也没必要隐瞒,微微笑道:“因为宋行不属于钓鱼山,也不属于合州城,在离开钓鱼山前,总得为他们谋一条能保持长久富贵的路!”
“聪明!”欧阳修冲口赞道,“将钓鱼山的利益与梁半城、柳青青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确能在较长时间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
说到这儿,轻轻地呷口茶,目不转睛地望着宋行,试探着问道,“这样说来,你安置那些流民也是为钓鱼山?”
“不是,那是为我自己!”宋行回答得很直接,“我主动安置那些流民为朝庭解困,以林知州的为人一定会将此事上报朝庭,我相信当今圣上是英明的!”
欧阳修目注着宋行缓缓地道:“宋行,本官不打算问你从何而来,但本官知道自打你到钓鱼山后,酿美酒,制美食,安流民,在短短的数月间不但让钓鱼山的人丰衣足食,还让钓鱼山的娃都读上书,种种事迹都说明你是个人才,为圣上选拔人才是本官的职责!”
说到这儿,欧阳修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目光炯炯的放着宋行,双目中含着不易觉察的期待。
事实上欧阳修也没法继续说下去,虽然他有十成的把握将是这科的主考官,但在皇上没任命前却也不便把这话说满。
而宋行听到这儿的时候,整个心都快要提起来,听这欧阳修的语气,显然是要特殊照自己。
要知道过去的考试考的都是文章,不像现在的考试有标准答案,考官的好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生死。
就拿刚才在状元楼遇到的刘几来说,原本也是才华横溢,只是他师承太学,所做的文章也一味追求险怪奇涩,在嘉佑二年的考试中名落孙山,成为欧阳修文风改革的牺牲品。
此后两年痛定思痛,改变文风,在嘉佑四年的考试中却名列前茅,颇为喜剧的是阅卷的竟然同是欧阳修。
欧阳修没有说出后面的话,但宋行也不傻自然听得出来,当即说道:“像太学体那种险怪奇涩的文章宋行就算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三两句出来,但平实无华有理有据的文章还是难不住宋行的。”
“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自信,反倒是本官显得多虑了!”欧阳修点点头自嘲地道,“你在状元楼所吟的念娇奴赤壁怀古,的确是大气磅礡,相信你的文章也一定大有见地!”
宋行轻轻地喝口茶,微微笑道:“实不相瞒,宋行的自信不是来自宋行,而是来自大人您,如果我猜得没错,这次的恩科一定会任命大人您为主考官,如果换作其他人做主考官,宋行则没这个自信!”
“此话怎讲?”欧阳修感到有点奇怪,很自然地追问一句。
宋行轻轻地放下茶杯,一本正经地道:“很简单,欧阳大人致力于文风改革,摒除太学体,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这对宋行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说到这儿,又拿起茶杯,轻轻地呷口茶,接着道:“因为宋行向来坚持学以致用,如果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服务于江山社稷,那学来何用?我相信欧阳大人选拔人才,也是本着于此!”
“学以致用,说得好,那帮太学生就是不懂得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将大部份精力浪费在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法上,真是愚不可及,如果让这帮人来治理国家,蔫能强兵,蔫能富民?
说到后来,饶是欧阳修的涵养够好,也禁不住激动起来。
宋朝自开国以来到现在历经百年,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都面临着种种弊端,欧阳修的政治思想是代表着小地主的利益,对这些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
欧阳修是名垂千古的名人,后世也对他有着全面的评价,对这个人的政治抱负,宋行多少是知道一些,特别在来开封的路上,更是对他方方面面都打探过,心里也算有点底。
闻言当即说道:“欧阳大人所言甚是,想我大宋朝立国百年,各种积弊甚深,如果不加以改革,虽说不上死路一条,但一定会举步维艰。”
“官风决定着民风,而文风又决定着官风,所以本官才致力于文风改革,摒除那些误国误己的太学体!”欧阳修心有感触,说起话来也越来越激昴。
宋行轻轻地转动着茶杯,轻轻地道:“欧阳大人,以宋行愚见,要推广新文风其实也不算太难,大人完全可以利用这次院试来压制太学体,并告之天下人,这种文体已经不合时宜。”
说到这儿,微微一顿,接道,“那些读书人十年寒窗所为何来?除少数自视清高者外,大多数人都是冲着金榜题名,当这种文体没法为他们带来光明的时候,自然会弃之如屣!”
“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继续说下去!”欧阳修听宋行这样说,顿时来了兴趣,将茶杯放在一旁,身体也向前倾,竖起耳朵等着宋行再说下去。
宋行轻轻地喝口茶,润润咽喉,接着说道:“利用院试压制太学体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树立之方面的典型,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把典型树立起来,天下的读书人就会有方向,方向既定,就会有人跟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股新的文风!”
“哦,以你的意思这个榜样应该如何树立?在你们这帮年轻人中又应该树何人为妙?”欧阳修饶有兴趣地看着宋行,一口气连问数个问题。
宋行微微笑道:“以欧阳大人在文坛中的地位,再联合几个文坛宿将,只要对某人稍加点评,必将使其闻名于天下,榜样自然就来了,至于这个人选,我觉得苏轼兄弟就很不错!”
“眉州三苏的确是不错的人才,苏询一篇《六国论》竟然卖到汴梁纸贵,那苏轼更是一代天纵之材,文思泉涌,他日成就必在本官之上!”
欧阳修听到提到三苏,忍不住从旁点评起来,点评完毕,又问宋行道,“本官虽未看过你的文章,但就你所填之词来看,文笔定然不凡,为何要本官树立苏轼而不是你自己?”
宋行微微笑道:“考举功名对宋行来说不过是获取一块敲门砖而已,宋行不想在文字词澡中虚度光阴,只想凭着自己所学为江山社稷做点实事!”
欧阳修颇有感触地道:“大宋朝自太祖立国,至今百年有余,早已积弱不堪,身居庙堂者不思百姓疾苦,只知高谈阔论,如果大宋的官员都能如你这般,则大宋中兴指日可待!”
宋行没有接欧阳修的话,而是在心里暗笑,“如果大宋朝的官员真的如我这般,那大宋朝还是大宋朝吗?自己还能混得如此风生水起吗?”
看来林知州在那封信中说过自己不少的好话。
欧阳修的府邸说不上豪华,甚至显得有点寒酸,既比不上梁半城的梁家大院,也比不过自己在钓鱼山新修的三层小木楼。
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丝毫不影响欧阳修的官威,守在他家门口的除两头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外,还有四名劲装打扮的家丁。
欧阳修显然早就打过招呼,那四名家丁看见小刀引着宋行来到,赶紧上前打招呼,其中一名家丁走在前面将宋行引到欧阳修的会客厅,至于小刀则在偏厅候着。
宋行虽说是现代人,虽然禀着人不求人一般大的准则,但面对欧阳修,面对这个名垂千年的大文豪,必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欧阳修将手一摆,说道:“这些繁文缛节不行也罢,宋行,本官这次召你来是有些事情想询问你,在钓鱼山时,无论是天玉琼花也好,五香牛肉干也罢,都是极好的生财之道,而你却将主要利润让给别家,为何这样做,本官想听你的实话!”
面对欧阳修的直言相询,宋行也没必要隐瞒,微微笑道:“因为宋行不属于钓鱼山,也不属于合州城,在离开钓鱼山前,总得为他们谋一条能保持长久富贵的路!”
“聪明!”欧阳修冲口赞道,“将钓鱼山的利益与梁半城、柳青青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确能在较长时间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
说到这儿,轻轻地呷口茶,目不转睛地望着宋行,试探着问道,“这样说来,你安置那些流民也是为钓鱼山?”
“不是,那是为我自己!”宋行回答得很直接,“我主动安置那些流民为朝庭解困,以林知州的为人一定会将此事上报朝庭,我相信当今圣上是英明的!”
欧阳修目注着宋行缓缓地道:“宋行,本官不打算问你从何而来,但本官知道自打你到钓鱼山后,酿美酒,制美食,安流民,在短短的数月间不但让钓鱼山的人丰衣足食,还让钓鱼山的娃都读上书,种种事迹都说明你是个人才,为圣上选拔人才是本官的职责!”
说到这儿,欧阳修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目光炯炯的放着宋行,双目中含着不易觉察的期待。
事实上欧阳修也没法继续说下去,虽然他有十成的把握将是这科的主考官,但在皇上没任命前却也不便把这话说满。
而宋行听到这儿的时候,整个心都快要提起来,听这欧阳修的语气,显然是要特殊照自己。
要知道过去的考试考的都是文章,不像现在的考试有标准答案,考官的好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生死。
就拿刚才在状元楼遇到的刘几来说,原本也是才华横溢,只是他师承太学,所做的文章也一味追求险怪奇涩,在嘉佑二年的考试中名落孙山,成为欧阳修文风改革的牺牲品。
此后两年痛定思痛,改变文风,在嘉佑四年的考试中却名列前茅,颇为喜剧的是阅卷的竟然同是欧阳修。
欧阳修没有说出后面的话,但宋行也不傻自然听得出来,当即说道:“像太学体那种险怪奇涩的文章宋行就算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三两句出来,但平实无华有理有据的文章还是难不住宋行的。”
“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自信,反倒是本官显得多虑了!”欧阳修点点头自嘲地道,“你在状元楼所吟的念娇奴赤壁怀古,的确是大气磅礡,相信你的文章也一定大有见地!”
宋行轻轻地喝口茶,微微笑道:“实不相瞒,宋行的自信不是来自宋行,而是来自大人您,如果我猜得没错,这次的恩科一定会任命大人您为主考官,如果换作其他人做主考官,宋行则没这个自信!”
“此话怎讲?”欧阳修感到有点奇怪,很自然地追问一句。
宋行轻轻地放下茶杯,一本正经地道:“很简单,欧阳大人致力于文风改革,摒除太学体,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这对宋行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说到这儿,又拿起茶杯,轻轻地呷口茶,接着道:“因为宋行向来坚持学以致用,如果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服务于江山社稷,那学来何用?我相信欧阳大人选拔人才,也是本着于此!”
“学以致用,说得好,那帮太学生就是不懂得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将大部份精力浪费在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法上,真是愚不可及,如果让这帮人来治理国家,蔫能强兵,蔫能富民?
说到后来,饶是欧阳修的涵养够好,也禁不住激动起来。
宋朝自开国以来到现在历经百年,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都面临着种种弊端,欧阳修的政治思想是代表着小地主的利益,对这些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
欧阳修是名垂千古的名人,后世也对他有着全面的评价,对这个人的政治抱负,宋行多少是知道一些,特别在来开封的路上,更是对他方方面面都打探过,心里也算有点底。
闻言当即说道:“欧阳大人所言甚是,想我大宋朝立国百年,各种积弊甚深,如果不加以改革,虽说不上死路一条,但一定会举步维艰。”
“官风决定着民风,而文风又决定着官风,所以本官才致力于文风改革,摒除那些误国误己的太学体!”欧阳修心有感触,说起话来也越来越激昴。
宋行轻轻地转动着茶杯,轻轻地道:“欧阳大人,以宋行愚见,要推广新文风其实也不算太难,大人完全可以利用这次院试来压制太学体,并告之天下人,这种文体已经不合时宜。”
说到这儿,微微一顿,接道,“那些读书人十年寒窗所为何来?除少数自视清高者外,大多数人都是冲着金榜题名,当这种文体没法为他们带来光明的时候,自然会弃之如屣!”
“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继续说下去!”欧阳修听宋行这样说,顿时来了兴趣,将茶杯放在一旁,身体也向前倾,竖起耳朵等着宋行再说下去。
宋行轻轻地喝口茶,润润咽喉,接着说道:“利用院试压制太学体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树立之方面的典型,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把典型树立起来,天下的读书人就会有方向,方向既定,就会有人跟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股新的文风!”
“哦,以你的意思这个榜样应该如何树立?在你们这帮年轻人中又应该树何人为妙?”欧阳修饶有兴趣地看着宋行,一口气连问数个问题。
宋行微微笑道:“以欧阳大人在文坛中的地位,再联合几个文坛宿将,只要对某人稍加点评,必将使其闻名于天下,榜样自然就来了,至于这个人选,我觉得苏轼兄弟就很不错!”
“眉州三苏的确是不错的人才,苏询一篇《六国论》竟然卖到汴梁纸贵,那苏轼更是一代天纵之材,文思泉涌,他日成就必在本官之上!”
欧阳修听到提到三苏,忍不住从旁点评起来,点评完毕,又问宋行道,“本官虽未看过你的文章,但就你所填之词来看,文笔定然不凡,为何要本官树立苏轼而不是你自己?”
宋行微微笑道:“考举功名对宋行来说不过是获取一块敲门砖而已,宋行不想在文字词澡中虚度光阴,只想凭着自己所学为江山社稷做点实事!”
欧阳修颇有感触地道:“大宋朝自太祖立国,至今百年有余,早已积弱不堪,身居庙堂者不思百姓疾苦,只知高谈阔论,如果大宋的官员都能如你这般,则大宋中兴指日可待!”
宋行没有接欧阳修的话,而是在心里暗笑,“如果大宋朝的官员真的如我这般,那大宋朝还是大宋朝吗?自己还能混得如此风生水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