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二喜的四六三旅用了一个上午就攻占了火车站,全歼了包括十三师团一一五联队长大坪进大佐在内的第一一五联队残部,此次共歼灭日军一千四百余人。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四六二旅是主攻第十三师团师团部的,和四六三旅不同的是,四六二旅遇到了日军最顽强也是最疯狂的阻击。
第十三师团的师团部本是火车站旁的一个货物仓库,面积不小还有堆放货物的一个广场,整个仓库还有一道高三米并拉有铁丝网的围墙。围墙是挡不住炮火的轰击以及战车的冲击的,不过在围墙外日军挖出了一道战壕,几百名日军就在战壕里和围墙后拼命阻击着四六二旅的攻击。
整个仓库只有一个大门,四六二旅也是对着大门的方向展开了进攻。进攻的正面有些狭小,李长武开始只投入了四辆战车和一个营的兵力。炮火炸开了围墙,重武器的火力又压制住了壕沟内的日军,李长武便下命部队开始攻击。
部队攻击到了一半时,仓库的院内突然响起了炮声,接着十几枚炮弹向看进攻部队的头上落了下来。在院内响起炮声时,指挥战斗的李长武心里就暗叫一声:“不好!”他听出了这是日军75口径山炮的炮声。果然炮弹在进攻的队伍中爆炸,带起了一片血雨。
李长武连忙下令让部队撤回来,可是在日军炮火连续三轮打击下,四辆战车只撤回来一辆轻型坦克,攻击的一个营也伤亡了一百多人。这个亏吃的李长武心疼万分,这些战士都是百战老兵,每个人都是财富啊,还有来之不易的战车就这么损失了。
日军的阵地上出现了久违的炮兵,这也说明日军还在困兽犹斗,并且把炮兵隐忍到现在才拿出来,这也实在出乎了李长武的意料。既然知道了日军阵地上还有炮兵存在,那么在没有彻底摧毁这些火炮之前,就无法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否则伤亡会更大。
对付火炮最好的武器就是自己的火炮,李长武气急之下向唐龙仔请示后,把炮团三营也调了过来,这样集中了两个炮营三十二门自行榴、弹炮,再加上全旅六十多门重迫击炮,这次李长武是准备用炮火把日军阵地给覆盖上一遍。轰炸的炮火从围墙外的战壕开始,一点点向院内推进,直到轰炸了快一个小时,把整个仓库阵地都犁了一遍,李长武才停下了炮击。
接下来的进攻就比较顺利了,战车和步兵轻松的歼灭了外围阵地上残余的日军后,越过了战壕和围墙,冲进了仓库。先冲进仓库的是四辆战车和八七七团二营兵,随后团长韦烨也带着三营冲了进来。一冲过围墙韦烨就看见正面的货场上到处是炮击过的痕迹,日军尸体散落在各处,地面上己经有一层血水。
一百多米外正对着货场的是主仓库,不仅唯一的大门口有地堡和沙袋工事,而且所有的窗口都改成了机枪火点,十余挺机枪正在喷吐着火舌。主仓库两边还各有一排竖着的房屋,把半个货场围在了当中,这两排房屋里也有日军防守。
如果向正面的主仓库进攻,那么左、右两排房屋内的日军肯定也会开火,这样攻击的部队就会陷入三面夹击之中,伤亡跟定小不了。于是韦烨马上决定,先用战车上的火炮和重机枪压制住主仓库里日军机枪火力点,马上分出两支部队来,先对两边房屋里的日军进行清除。
清除两边房屋中的日军,从正面进攻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对付这样的情况,打过多次巷战的战士们自有方法。二营长钟旅和三营长唐复权都是先派出了一个连,绕到了两排房屋背后,然后用炸、药包对房屋后面的墙壁实施多点爆破。
数声爆炸声响起,战士们趁着硝烟和尘土未散,先向房屋内扔进去几枚手榴、弹,然后端着冲、锋枪冲了进去。在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之后,两排房屋内重新安静下来,两名连长先后来到钟旅和唐复权面前,向他们报告己肃清房屋中的日军。
清除了两侧房屋中的日军后,就可以专心对付正面仓库里的日军了,韦烨安排四辆轻型坦克和四辆重型装甲车在货场上一字排开,每辆战车后跟上一个排步兵,就这么向主仓库压了过去。主仓库內的日军侧是拼命通过窗口向外射击,连掷弹筒都把榴、弹打向战车。
战车要是遇上火炮的轰炸才会被击伤或击毁,对于重机枪子弹和掷弹筒打出来的榴、弹基本上是无视的。它们身后的步兵因为有战车挡下了绝大多数子弹,受到的损失也极少。就在战车快推进到仓库前时,日军从仓库内推出了许多油桶,接着就开枪打爆了这些油桶,顿时仓库前火光冲天而起。
战车可以无视枪弹,但对火还是很敏感的,一下子所有的战车不但不再前进,还退回来一截。它们身后的步兵自然也无法冲过火海,只能随着战车一同后退。观战的李长武见本来己经快攻到仓库了,却又被大火挡住了去路,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看看时间己经到中午,韦二喜那边枪炮声一阵比一阵激烈,有侦察兵报告四六三旅己经对火车站日军发起最后的攻击了,可自己这边却被挡在仓库之外无法寸进,要说不着急那是假的。可大火不熄,再着急也没用,李长武只能骂道:“该灭的小日本,我看你有多少东西可烧!”
油桶燃起的火势着的快,灭的也快,虽然日军又朝外推了两次油桶,可一个多小时之后,没有了后续油桶的火势还是渐渐小了下来。四六三旅那边己经结束了战斗,开始打扫战场时,四六二旅对仓库的进攻才又继续展开。这一次战车一股劲的冲到了仓库外,用车载火炮轰开了仓库大门外的地堡和沙袋工事,消灭了仓库外的日军之后,又是连续几炮轰开了仓库大门。
留在仓库外的日军一个小队全军覆没,仓库內窗口后的日军也是伤亡惨重,十余个窗口在几十挺轻重机枪的封锁下,再也没有伸头的人了。这时八七七团两个营的官兵呐喊着冲进了仓库。紧接着仓库内就响起了枪声和厮杀声。李长武又忙增援上去一个营,这才心中稍定。
仓库里的枪声和厮杀声足足响了一个小时,才慢慢停了下来,当韦烨兴冲冲的跑到李长武面前,向李长武报告,己全歼仓库內的日军,击毙日军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赤鹿理中将和参谋长知川庸治大佐时,李长武终于放下了心中石头,转身对通信兵喊道:“给军座和司令部发电报捷!”
早在两天前王海涛就带着司令部的人进入了永州城,并在城南选了一处仍然完好的两层楼房当做了司令部。在关注着永州城内的战事的同时,王海涛指挥后勤处先建起了野战医院。因为有了大量的青霉素,使得受伤的战士死亡辛下降了不少,这也是王海涛的部队虽然连续恶战,但战斗力下降的并不厉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拿下永州城的战斗王海涛并不担心,必竟自己部队的实力在那,如果用三个旅都对付不了一个十三师团,那自己还凭什么和第十一军叫板?干脆回师算了。王海涛唯一担心的是手下杀红了眼,不顾一切的强攻,因而造成战士大量的伤亡。
李长武的报捷电报送到王海涛手上时,王海涛正在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得知击毙日军师团长赤鹿理中将,王海涛也很高兴,但王海涛想的是下面和第十一军另三个师团的决战,因此王海涛马上给唐龙仔去电,要唐龙仔迅速清点伤亡情况,并清点弹药消耗情况。
临晚的时候,唐龙仔赶到了司令部,给王海涛送来了伤亡情况的报告和弹药消耗情况的报告。在永州之战中,二一零师的四六一旅因为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是三个旅中伤亡最少的,共伤亡四百八十六人,其中牺牲二百五十八人,重伤一百七十九人。
二一一师的四六二旅伤亡九百六十七人,其中牺牲五百二十六人,重伤二百六十九人;四六三旅伤亡七百九十二人,其中牺牲三百八十五人,重伤一百七十六人。王海涛算了一下,这次战斗三个旅共减员二千二百多人,差不多一个团打没了。
不过用一个团来换日军一个师团,还是非常合算的,算是一场大捷了。数遍中国军队,能取得这个战绩的,怕是也只有自已的部队了。放下伤亡报告,王海涛又拿起了弹药消耗情况的报告,从报告中王海涛得知现在重炮炮弹消耗的不多,主要是迫击炮炮弹和机枪子弹消耗的多了些,有些机枪只有一个基数的子弹了,需要马上补充。
王海涛决定把永州城当成自己的后勤基地,他通知后勤处给部队尽量多的补充弹药,就是把现有弹药全部补充下去都行,库存一空马上就能从龙州转运过来。为了让部队松上一口气,王海涛决定在永州城休整三天,各部队能趋机休整一下。
第十三师团的师团部本是火车站旁的一个货物仓库,面积不小还有堆放货物的一个广场,整个仓库还有一道高三米并拉有铁丝网的围墙。围墙是挡不住炮火的轰击以及战车的冲击的,不过在围墙外日军挖出了一道战壕,几百名日军就在战壕里和围墙后拼命阻击着四六二旅的攻击。
整个仓库只有一个大门,四六二旅也是对着大门的方向展开了进攻。进攻的正面有些狭小,李长武开始只投入了四辆战车和一个营的兵力。炮火炸开了围墙,重武器的火力又压制住了壕沟内的日军,李长武便下命部队开始攻击。
部队攻击到了一半时,仓库的院内突然响起了炮声,接着十几枚炮弹向看进攻部队的头上落了下来。在院内响起炮声时,指挥战斗的李长武心里就暗叫一声:“不好!”他听出了这是日军75口径山炮的炮声。果然炮弹在进攻的队伍中爆炸,带起了一片血雨。
李长武连忙下令让部队撤回来,可是在日军炮火连续三轮打击下,四辆战车只撤回来一辆轻型坦克,攻击的一个营也伤亡了一百多人。这个亏吃的李长武心疼万分,这些战士都是百战老兵,每个人都是财富啊,还有来之不易的战车就这么损失了。
日军的阵地上出现了久违的炮兵,这也说明日军还在困兽犹斗,并且把炮兵隐忍到现在才拿出来,这也实在出乎了李长武的意料。既然知道了日军阵地上还有炮兵存在,那么在没有彻底摧毁这些火炮之前,就无法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否则伤亡会更大。
对付火炮最好的武器就是自己的火炮,李长武气急之下向唐龙仔请示后,把炮团三营也调了过来,这样集中了两个炮营三十二门自行榴、弹炮,再加上全旅六十多门重迫击炮,这次李长武是准备用炮火把日军阵地给覆盖上一遍。轰炸的炮火从围墙外的战壕开始,一点点向院内推进,直到轰炸了快一个小时,把整个仓库阵地都犁了一遍,李长武才停下了炮击。
接下来的进攻就比较顺利了,战车和步兵轻松的歼灭了外围阵地上残余的日军后,越过了战壕和围墙,冲进了仓库。先冲进仓库的是四辆战车和八七七团二营兵,随后团长韦烨也带着三营冲了进来。一冲过围墙韦烨就看见正面的货场上到处是炮击过的痕迹,日军尸体散落在各处,地面上己经有一层血水。
一百多米外正对着货场的是主仓库,不仅唯一的大门口有地堡和沙袋工事,而且所有的窗口都改成了机枪火点,十余挺机枪正在喷吐着火舌。主仓库两边还各有一排竖着的房屋,把半个货场围在了当中,这两排房屋里也有日军防守。
如果向正面的主仓库进攻,那么左、右两排房屋内的日军肯定也会开火,这样攻击的部队就会陷入三面夹击之中,伤亡跟定小不了。于是韦烨马上决定,先用战车上的火炮和重机枪压制住主仓库里日军机枪火力点,马上分出两支部队来,先对两边房屋里的日军进行清除。
清除两边房屋中的日军,从正面进攻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对付这样的情况,打过多次巷战的战士们自有方法。二营长钟旅和三营长唐复权都是先派出了一个连,绕到了两排房屋背后,然后用炸、药包对房屋后面的墙壁实施多点爆破。
数声爆炸声响起,战士们趁着硝烟和尘土未散,先向房屋内扔进去几枚手榴、弹,然后端着冲、锋枪冲了进去。在响起一阵激烈的枪声之后,两排房屋内重新安静下来,两名连长先后来到钟旅和唐复权面前,向他们报告己肃清房屋中的日军。
清除了两侧房屋中的日军后,就可以专心对付正面仓库里的日军了,韦烨安排四辆轻型坦克和四辆重型装甲车在货场上一字排开,每辆战车后跟上一个排步兵,就这么向主仓库压了过去。主仓库內的日军侧是拼命通过窗口向外射击,连掷弹筒都把榴、弹打向战车。
战车要是遇上火炮的轰炸才会被击伤或击毁,对于重机枪子弹和掷弹筒打出来的榴、弹基本上是无视的。它们身后的步兵因为有战车挡下了绝大多数子弹,受到的损失也极少。就在战车快推进到仓库前时,日军从仓库内推出了许多油桶,接着就开枪打爆了这些油桶,顿时仓库前火光冲天而起。
战车可以无视枪弹,但对火还是很敏感的,一下子所有的战车不但不再前进,还退回来一截。它们身后的步兵自然也无法冲过火海,只能随着战车一同后退。观战的李长武见本来己经快攻到仓库了,却又被大火挡住了去路,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看看时间己经到中午,韦二喜那边枪炮声一阵比一阵激烈,有侦察兵报告四六三旅己经对火车站日军发起最后的攻击了,可自己这边却被挡在仓库之外无法寸进,要说不着急那是假的。可大火不熄,再着急也没用,李长武只能骂道:“该灭的小日本,我看你有多少东西可烧!”
油桶燃起的火势着的快,灭的也快,虽然日军又朝外推了两次油桶,可一个多小时之后,没有了后续油桶的火势还是渐渐小了下来。四六三旅那边己经结束了战斗,开始打扫战场时,四六二旅对仓库的进攻才又继续展开。这一次战车一股劲的冲到了仓库外,用车载火炮轰开了仓库大门外的地堡和沙袋工事,消灭了仓库外的日军之后,又是连续几炮轰开了仓库大门。
留在仓库外的日军一个小队全军覆没,仓库內窗口后的日军也是伤亡惨重,十余个窗口在几十挺轻重机枪的封锁下,再也没有伸头的人了。这时八七七团两个营的官兵呐喊着冲进了仓库。紧接着仓库内就响起了枪声和厮杀声。李长武又忙增援上去一个营,这才心中稍定。
仓库里的枪声和厮杀声足足响了一个小时,才慢慢停了下来,当韦烨兴冲冲的跑到李长武面前,向李长武报告,己全歼仓库內的日军,击毙日军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赤鹿理中将和参谋长知川庸治大佐时,李长武终于放下了心中石头,转身对通信兵喊道:“给军座和司令部发电报捷!”
早在两天前王海涛就带着司令部的人进入了永州城,并在城南选了一处仍然完好的两层楼房当做了司令部。在关注着永州城内的战事的同时,王海涛指挥后勤处先建起了野战医院。因为有了大量的青霉素,使得受伤的战士死亡辛下降了不少,这也是王海涛的部队虽然连续恶战,但战斗力下降的并不厉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拿下永州城的战斗王海涛并不担心,必竟自己部队的实力在那,如果用三个旅都对付不了一个十三师团,那自己还凭什么和第十一军叫板?干脆回师算了。王海涛唯一担心的是手下杀红了眼,不顾一切的强攻,因而造成战士大量的伤亡。
李长武的报捷电报送到王海涛手上时,王海涛正在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得知击毙日军师团长赤鹿理中将,王海涛也很高兴,但王海涛想的是下面和第十一军另三个师团的决战,因此王海涛马上给唐龙仔去电,要唐龙仔迅速清点伤亡情况,并清点弹药消耗情况。
临晚的时候,唐龙仔赶到了司令部,给王海涛送来了伤亡情况的报告和弹药消耗情况的报告。在永州之战中,二一零师的四六一旅因为没有参加最后的战斗,是三个旅中伤亡最少的,共伤亡四百八十六人,其中牺牲二百五十八人,重伤一百七十九人。
二一一师的四六二旅伤亡九百六十七人,其中牺牲五百二十六人,重伤二百六十九人;四六三旅伤亡七百九十二人,其中牺牲三百八十五人,重伤一百七十六人。王海涛算了一下,这次战斗三个旅共减员二千二百多人,差不多一个团打没了。
不过用一个团来换日军一个师团,还是非常合算的,算是一场大捷了。数遍中国军队,能取得这个战绩的,怕是也只有自已的部队了。放下伤亡报告,王海涛又拿起了弹药消耗情况的报告,从报告中王海涛得知现在重炮炮弹消耗的不多,主要是迫击炮炮弹和机枪子弹消耗的多了些,有些机枪只有一个基数的子弹了,需要马上补充。
王海涛决定把永州城当成自己的后勤基地,他通知后勤处给部队尽量多的补充弹药,就是把现有弹药全部补充下去都行,库存一空马上就能从龙州转运过来。为了让部队松上一口气,王海涛决定在永州城休整三天,各部队能趋机休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