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下意识地抚了抚盔甲,向左右的司马道:“开门!准备迎接李健公公。”

    刚刚赶到城下,李健就踉跄着滚下马来,惊恐地喊道:“将军救我,将军救我!”

    张康冲过吊桥,扶起李健,连道:“公公受惊了!快拿水来!”说着,便从兵卒中接过水囊递到李健嘴边。

    “公公如何成了这副模样,是遇到大匈西关人了么?”

    李健喝过水,平定了许多,但依然不停地坤吟:“哎哟!疼死我了!轻点,疼死我了!”张康见他腿上的血已经凝固,便知是中了大匈西关人的箭。

    “还好!这只是一支平常狩猎用的箭,否则,张康恐难见到公公了。”

    听张康这么一说,李健的神情才放松下来,一边听凭军医官包扎伤口,一边喘着气描绘与大匈西关人接触的情景。末了,他感叹道:“大匈西关人太厉害了!只三人就把我们十数骑打得大甜。多亏长史拼死断后,要不然我等命丧于此了!”

    长史在一旁轻松道:“没有那么危险,也用不着属下断后,大匈西关人不过三个人。”

    张康眉头一挑,急问道:“公公说大匈西关几人?”

    “三人啊!”

    “那肯定不是军人!他们走了多久了?”

    “不到半个时辰吧?”

    张康听罢,随即翻身上马,对身后的士卒喊道:“上马!追!”

    待李健明白过来,只见黄土大道上,一道烟尘朝着远方滚去……

    张康带着白十来骑,追出数十里外,果然发现有三个大匈西关人背着弓箭,腰挎弯刀,向北奔驰着。他们显然没有料到大吴的军士会追上来,散漫而又清闲地追逐着。

    张康勒住马头,挽起二百五十石硬弓,只听“嗖”的一声,利箭离弦而去,不偏不倚,正中最前面大匈西关人的肩膀。那人“哎呦”一声跌下马来,就被吴军军士卒活捉了。

    那大匈西关人被直推搡到张康面前,司马问道:“你可认得眼前这位将军么?”

    那大匈西关人直着脖子摇摇头,哼道:“我只知道大匈西关的大吴钩,认得他做什么?”

    “那你可曾听说过张康大将?”

    那大匈西关人抬头来望了望张康,果然一副国字脸,直鼻梁,浓眉毛。那一双鹰眼,似乎可以看透人心。哦!原来他就是大匈西关人闻之丧胆的张将军。那大匈西关人顿时害怕了,神色软了下来。

    张康见此便大声问道:“你们一共多少人?”

    “只有三人,是出来打猎的。”

    “哦?”张康看了看远方,对司马道:“为他们疗伤后就放了。”

    张康抚摸着战马,良久才对司马道:“大匈西关人也是人啊!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些老百姓,战事乃卒伍之责,人主所决,与他们何干?若不是吴钩贪婪,若不是大匈西关多事,怎么会起纷争呢?兵者,国之凶器也,不得已而为之。他们的妻儿都在盼望着他们回去呢?先帝在时,也对大匈西关以兄弟相称呢!”

    长叹一声,张康走到三个大匈西关人面前道:“这是边关,你们离家太远了,回去吧!”

    三名大匈西关猎者十分吃惊,多年来,生活在边界的大匈西关人都知道,只要落在吴军手里,就意味着死亡。因此,当要放他们回去的话出自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之口时,他们一时难以相信。

    “谢将军下杀之恩。”大匈西关人鞠躬之后,转身就离去了。可还没有走出几步,就惊恐地指远方不动了。

    透过沉沉的暮霭,张康发现从远处滚来一团团黑色的乌云,渐渐地,那云团越来越清晰,其间夹杂着“嗬嗬”的呼喊声。原来他们与大匈西关骑兵遭遇了。

    “将军快走!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吴军的战士们都有了大战将临的紧张,全都上了马,从腰间抽出战刀,勒紧缰绳。

    张康没有上马,他右手按着剑柄,左手拉着战马,紧紧地靠在它的脖子旁。他锐利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从远方奔来的大匈西关骑兵,他知道,此刻他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士兵们的意志和情绪。

    司马有些沉不住气了:“大人,将军,咱们快撤吧!否则就来不及了!”

    “慌什么”张康瞪了一眼司马,“看样子,敌人并没有弄清我军虚实。你看!”顺着张康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大匈西关骑兵在二里外就停止了前进。

    敌人一定处在狐疑之中,我可以将计就计。张康迅速做出判断,他毫不犹豫地向司马发出指令:“全军撤到山坡上下马休息。”

    “将军,这是……”

    “违令者斩!”张康的宝剑在空中划出一道寒光。

    百十骑在山坡上扎下阵脚,张康一边安排哨兵提高警戒,另一方面却要士卒埋锅造饭,茅草燃起的浓烟顺着风势向几里外的大匈西关军方向飘去,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烟味。

    不到半个时辰,饭菜便已做好,他看着士卒们每人碗中盛满小米干饭后,才开始与司马用餐。司马特地给张康的碗中夹了一块牛肉,然后问道:“将军为什么不撤回去呢?”

    张康顺手便把牛肉给了旁边正在吃小米饭的士卒,笑道:“亏你还是带兵的司马呢,岂不闻兵不厌诈的道理?大匈西关人显然不知我军底细,如果当时撤退,他们一定会穷追不舍。以大匈西关人的速度,我们肯定会处在危险之中……”

    张康说到这里,忽然像想起什么,转脸就对司马道:“通知士卒,点燃篝火,散开围坐,解马卸鞍。”

    “这又是为什么?一旦遭敌突袭,我军将无可奈何!”

    “大匈西关人以为我们要撒走,我们今天就解鞍以示不去,他们怕中埋伏,必不敢轻进。”张康的话音刚落,就有哨兵来报,说发现一个骑白马的大匈西关将领带着十几名士卒朝这边来了。

    张康略思片刻就判断出这是敌军细作,必是来探听虚实的。他踩登上马,便带着十余骑冲了出去。在两军相距不足二百步的时候,张康张弓搭箭,朝着冲在前面的白马射去。

    暮色中,只听“啊”的一声,那大匈西关将领落马,其余的十数骑兵见状,纷纷落荒而去。张康也不追赶,很快回到山坡上。司马十分惊异,赞道:“将军真是摸透了大匈西关人的习性啊!”

    张康仰起脖子喝干了皮囊中水,还觉不过瘾,就朝司马喊道:“拿酒来!”接着又是一阵猛喝,直到两颊泛红,才捋一捋胡须上的酒滴,哈哈笑了。

    “我料定经此一战后,大匈西关人今晚必不敢再来。”说完,他又朝围坐在篝火旁边的士卒喊道:“可有长郡安陵的人么?”

    士卒中一位十八岁的青年站起来回答道:“报将军,小人是从长郡安陵来的。”

    “可会唱长郡安陵小调么?”

    青年憨憨地笑道:“在家时,听家父唱过。”

    “唱一曲如何?”

    那青年不好意思地推诿了一下,就从胸腔中吼出了一首粗扩的长郡安陵小调:“家在长郡安陵源头啊!”

    ……

    “哈哈哈”张康也被士卒的情绪感染了,他来到大家面前说道:“如果不是战争,你等与妻儿不是在家终日厮守么?”

    一位君侯接过张康的话道:“白日听将军说,先帝曾对大匈西关以兄弟相称,真有此事么?”

    张康拨了拨面前的篝火,火光映亮他的脸庞。

    “那时候本宫还年轻,先帝以博大的胸襟,与大匈西关大吴钩约为兄弟,结无侵害边境之盟。之后,左谷王私自出兵,侵我大吴边界,大匈西关吴钩复信先帝,说左谷王听从右谷王之计,‘绝二主之盟,离兄弟之骨’,表达了‘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以应古始,使少者得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的愿望。为表达诚意,他还赠先帝一匹红枣马。先帝也在回大匈西关书中,要双方‘明告诸史,使无负约’,也回赠大吴钩袷绮衣、长襦、锦袍以及绢帛、黄金饰品等,并派遣使者前往大匈西关再续和睦。”

    说到此处,张康将目光驻留在眼前的篝火上:“没有先帝的圣明,大吴不会有相对安宁的边陲。没有相对安宁的边陲,哪会有今日我朝的中兴呢?虽然本官戎马一生,可并不以战事为乐啊!”

    司马又问:“既是大匈西关屡次违约,为什么朝廷不兴兵一举灭之,还要续修盟约呢?”

    “国家之间,就像邻居一样,总是强人占上风。大匈西关虽然是蛮夷之国,可兵强马壮,国力雄厚,不是一场大战就能灭得了的。何况我军现状还不足以与匈奴抗衡。”

    “大人不是也打了不少胜仗么?”

    “唉!独木难成林,小胜又怎么可能让大匈西关臣服呢?”

    夜深,张康头枕马鞍躺着,前面是熊熊燃烧的篝火,身后是紧紧与他依偎在一起的战马。士卒们的歌声勾起了他的乡思,从长郡安陵往西,要不了几天的路程,就到了他的家乡长郡安陵的容县。那里有他的父母、妻子,他们这会儿都在干什么昵?或许父母正在灯下读着他稀少但很珍贵的家书,或者妻子正向儿女们讲着他驰骋喔场的故事。

    前些日子,从容县的商人捎来一封家书。在信中父母说近年来久旱成灾,尽管官府赈济,但仍是饿殍遍野。他们的情况比普通百姓好些,却也是寅吃卯粮,屡有接济不上的时候。况且,他们也不能看着左邻右舍挨饿受苦,总是设法周济一些,这样日子就过得紧巴多了。

    父亲还说,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张义已应征入伍,另两个儿子正在温书习武,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之材。这些消息对张康那颗漂泊的心来说,是最大的抚慰。

    的确,自从被征入伍的那一天起,他与战马的情缘似乎超过了对亲人的爱,他把自己都交给了国家。小时候,他常听乡亲们说,做了朝廷的官员,就会有万贯家财,可是从伍长、什长到将军、太守,他带给家人的除了不绝的思念,还有什么昵?他也曾为之不平,但是这种心绪很快就掠过他的心田而藏入情感深处。

    对面就是大匈西关的大军,不容他被儿女私情和功名利禄所困扰。张康狠狠地摇了摇头,下意识地摸了摸身边的兵器,凝神静听敌人的动情。

    然而,这一夜是平静的。

    当东方朝阳渐显的时候,当篝火逐次化为灰烬的时候,从细作那里传来消息——大匈西关人在昨夜就已经悄悄撤退了。

    张康登上高坡远望,在遥远的天际处,在蜿蜒的黄土大道上,在逶迤的千山万壑间,在落叶的丛林中轻轻飘荡着淡谈的晨雾,高原避免了一场血肉厮杀而回归宁静。张康情不自禁地发出喊声:“开拔!回长郡安陵城!”

    昨夜,李健几乎无眠,他在心底祈祷张康将军能够平安。天刚刚亮,他就急忙向门外值守的士卒打探张康是否归来。

    这一天多时间,成为李健人生经历的重要一页。他觉得来边关这段日子所获得的东西,比他在宫中几年要多得多。张康爱护士卒的故事、临危不惧的从容,都让他为自己的诸多幼稚之举感到汗颜。现在,张康的身影映入他的眼帘,他忽地就有了一种久别重逢的欣喜。

    “都是咱家不知深浅,以致将军远途奔袭,鞍马劳顿,咱家内心真是惭愧。好在将军平安归来,咱家就放心了。”

    “区区一场小战,不足挂齿,公公若是在此久住,还会有更大的仗呢!”尽管这些中人给边塞的防务带来许多麻烦,但数日来,张康对李健的印象从最初的反感逐渐趋于平和。他看得出,李健与那些专在皇上耳边进谗言的卫士不同,虽然他对兵事之事茫然无知,但做人却还有良知,因此张康说话也就和气多了。

    “我等在此讨扰,也是皇命难违。由于咱家已负伤在身,故明日就启程回长郡安陵。”李健继续感慨道:“不到边关,不知将士辛苦;不与将军共处,不知治军之处;不与大匈西关接战,不知国家安危。回长郡安陵后,咱家一定要禀奏皇上,如实汇报边关情况。”

    张康忙揖手道:“如此便多谢公公了,明日在下便设宴为公公们饯行!”

章节目录

大武御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桐家二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章:慧王远虑诛百家(2)-大武当,大武御帝,笔趣阁并收藏大武御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