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本兵法
大宋都建康城外,尚懿带着史天泽三兄弟,顺着一条官道前往神州军校,二十多个随从护卫散布到两边,警惕的注视着周围。
跟在尚懿身后的史天泽一脸深沉的在考虑着什么,史天安则是脸色平静的打量着四周,只有年轻的史天祥一脸好奇的不住对周围进行打量,不时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很是觉得过瘾。
这几天,尚懿秉承赵的命令,带着史家兄弟游遍建康的新旧两城,让他们感受到大宋的繁华,后来还带他们去了大宋的军营,观看了火器的演武,又让他们震撼于火器那种不可阻挡的威力,昨日甚至让他们参观了翼骑兵军营,让他们见识到另外一种骑兵使用方法,这给了史家兄弟极大的触动。
和蒙古人接触这么久,一直认为蒙古骑射已经是天下难敌,但看到翼骑兵的表现,史天泽隐隐感觉到,这支翼骑兵,将是对抗蒙古轻骑的有力战力,只要指挥的将领能真正领悟到这支骑兵的用法,相信蒙古轻骑将会遇到一支劲敌,甚至会被这支装备精良的骑兵所反制都不一定。
蒙古骑兵最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来去如风,弓急箭利,再加上独有的冲阵战术,往往让其在对敌的时候占据很大的便宜。但这些在面对翼骑兵的时候将大大减弱,翼骑兵兼有重骑兵和轻骑兵的长处,在冲阵中可比重骑,但在对阵灵活上,却不弱于轻骑,只是在长途奔袭上略微有些逊色。但以大宋的情况,只要能正面对抗蒙古骑兵,则蒙古骑兵的野战优势将荡然无存,失去这个优势,蒙古对大宋的威胁将会减弱到一个难于置信的程度。
至少,蒙古最让人恐惧和无奈地驱敌民而攻城的战术,会因为这支骑兵的存在而失去效用。至于防范抢掠烧杀等等蒙古惯用的弱敌手段,更是不在话下,可以说,蒙古骑兵优势已经不明显,失去这个优势,蒙古还剩下什么?野蛮吗?就算在野蛮地蒙古人也难挡火器一击,那已经是非人力所能挡。
想到这些,史天泽复杂中略带惊惧的看了一眼尚懿。
根据尚懿的说法,现在大宋的翼骑兵军营还有多处,大宋军部在三到五年内会训练出十万翼骑兵。原本还需要担心马匹问题,但随着河北辽东以及部分东北草原的收复,这些问题已经不成问题。
有很多人都认为,骑兵是北方民族的专长,汉人天生就比不上,但史天泽却深知,只要经过刻苦严格的训练,汉人骑兵丝毫不会比北方民族逊色,不说过,至少双方交战,不会落于下风。
观这些翼骑兵严格到残酷的训练,史天泽就知道,这支骑兵绝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一支真正能战之军,只要加以一定的战场磨练,将来肯定会让世人震惊。
这个认识让史天泽感到一种说不出,道不明地失落感。
原本认为大宋缺乏骑兵将领和战马,自己等人带着成建制骑兵以及大量战马归顺,不说受到重用,但起码能得到大宋朝廷的重视,此刻看到这支翼骑兵,史天泽心中再无先前的信心。
就在史天泽心事重重的时候,神州军校已经赫然在望,尚懿回过头,温和的对史家兄弟说道:“三位贤昆仲,这里就是我大宋未来将军的聚集地神州军校,如今我大宋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在这里学习过。不知三位贤昆仲想去参观那些地方?”
史天泽还没说话,史天祥口快地说了一句:“能不能到处”
尚懿微微一笑:“本来没什么,不过今天听说在陛下的提点支持,以及一些西洋工匠的帮助下,我大宋火器部门又研究出一款新的火器,大小和翼骑兵用的短柄火枪差不多,威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叫什么转轮枪。陛下亲自恩准神州军校的火器营学员试验用枪,以检验该枪的实用和威力,听说很多地方都被封闭,连我都没办法,只好让贤昆仲参观一些其他地方了。”
史天祥露出失望之色,史天安面色如故,只有史天泽笑道:“祥弟不懂事,大人不要和他计较!至于参观一事,大人看着安排好了。”
“那里,那里,请!”尚懿抬手招呼三人前行。
史天泽抬头望望神州军校那威风凛凛的大门,在心底叹息一声,跟着尚懿走进军校!
军校内有很多学员正在出操,看着他们精神抖擞的练习着各种作战技能,史家兄弟都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地心情。
他们也是久在军旅的人物,还从来没有见过专门培养将领的学校,只是以前听人说过,大宋开办过武学,专门培养将军,但具体如何,却不清楚。
此刻看到神州军校,在心里就把他们当成大宋的武学延续,乍然一见这么多年轻的学员苦练作战技能,心中感到极度的困惑和不理解。观这些学员的作战技能,也不见有特别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动作和器械史家兄弟都没见过,但以他们的经验,看着这些学员使用使用,就知道到底有什么用,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心中有数。
总体来看,这和他们地练兵方法以及兵书上提及的一些方法并无多少不同。比如那种穿着沙袋服跑步地方法,远在春秋时期魏国名将吴起就曾经用过,也许在具体方法上有些不同,但以负重运动来增加士兵体力和意志的精神却是一致地。
这些东西一方面让史家兄弟不解,另外一方面又让史家兄弟好奇,难道这座神州军校也是一座军营不成?不是说如今的大宋将军几乎尽出于此吗?为何军校内也尽是军营训练大头兵们常用地手段?
要说这些方法能训练出将军,史天泽三兄弟都不会相信,但却相信,这么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士兵的意志和体力,并让他们掌握娴熟的搏杀技巧,增加战场生存率。
自古以来,从士兵中就涌现过大量地将军,但那些将军不是培养的,而是靠自身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这个认识,又和尚懿介绍的神州军校宗旨不符,因此史家兄弟感到极为迷惑。
尚懿似乎注意到史家兄弟地不解,淡然解释道:“我们大宋一向要求军官和将领在军营中要和士兵保持一致,不能过分的特殊化,一些作战训练也要经常参加,所以能否熟练掌握常规训练技巧,也是考验军官将领是否合格的一个方面。”
虽然尚懿说的轻描淡写,
兄弟却听的惊涛骇浪,和士兵保持一致,说的轻巧,是很难。看看眼前这些认真训练的学员们,史天泽终于明白到大宋真的不一样,她的强大已经在方方面面开始生根,只要顺着这个势头成长下去,其成为参天大树之势将不可阻挡,只要再给大宋几年时间,那她将是真正地无所畏惧。
环顾大宋周围列国,史天泽惊讶的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大宋构成威胁。金国不用说,至于西夏,自保都很难,就算是最有可能阻拦大宋的蒙古,也因为西北一战伤了元气,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南下,这也就预示着大宋的崛起将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这个认识让史天泽极为震惊,但同时也感到庆幸,毕竟自己选在这个时候投靠了宋国,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自己肯定能攀上这棵蓬勃的大树,并借着这棵大树的成长,完成自己的人生功业,这个认识让史天泽对大宋地归顺心更加迫切。
其后,尚懿又带着史家兄弟前往其他地方参观,甚至和史家兄弟说好,化装参加了一堂由军中参加过实战的将领讲述的公开课。这些将领老师并没有开讲什么新奇的战争方法或观念,只是很朴实的将他们参与的战争,一一告诉这些学员,从开战前己方的谋划,到开战后根据情况的应对,到结束后胜败优劣的自我评估,对胜利没有夸大,对错误也没有鄙薄,只是很坦然地告诉学员,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更好。
这已经是在教导学员如何进行一场战争,这种做法让史家兄弟感到极度新奇。两宋几百年来一直战争不断,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满门皆是军人的将领世家,这些将领世家都对战争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有意识的将这些认识教导给子孙,因此这些将门出来的将领,天生就比那些平民将领要高一头,不仅仅是身份上,更多的还是认识上。
但如同神州军校一般,将这些战争认识公开传授给大量的学员,这种做法在史家兄弟的认知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让他们又惊又奇,一边感到难于置信,一边又感到隐隐害怕。
只要想想眼前这些学员都将成为媲美将门出身的将领,史家兄弟就为大宋军队地实力感到震惊。也不难想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将所学融汇到日常行事中,这些将领绝对会成为大宋军中地顶梁柱,更可怕的是,这些顶梁柱还不是唯一地,不断有新的顶梁柱产生,不会再因为某个将领地战死,导致一支军队的战力瞬间崩塌。
史家兄弟认识到这一点,彼此看了一眼,都在眼底现那抹掩饰不住的惊惧。
听完公开课,尚懿又带着他们转了几个地方,眼看天色已晚,才带着他们离开军校。
回去的路上,史天泽突然对尚懿感叹了一句:“神州军校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也难怪现在的大宋名将辈出,史某兄弟以前身在河北,不知天下之大,坐井观天了!”
尚懿对史天泽的恭维却出乎意料的摇摇头:“史将军这样讲尚某不敢芶同,陛下常说,军校直接出不了名将,却能成为名将的摇篮,由此可见,再好的条件也需要人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比如史家昆仲百战余生,比之我大宋名将也逊色啊!”
对这明显有些恭维拔高的话语史天泽连忙逊谢,同时也敏锐的从尚懿这句话中感到大宋对他们的重视,或说,大宋对于他们兄弟还是比较看重,反到是对他带来的几万骑兵不那么在意。
想想也是,只要有翼骑兵这样地强力骑兵在手,自己那些骑兵也的确有些不够看。如果我能够指挥一支翼骑兵……
脑中这样一想,史天泽就感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渴望慢慢在心头扩张,逐渐充满整个心田,望着远处建康城庞大的轮廓,心中终于下定决心,转而对尚懿郑重恳请道:“我想请尚懿大人代史某禀告大宋陛下,我史天泽愿全心归附大宋,若有违背,天地不容!”
尚懿并不是轻信誓言之辈,不过他却从史天泽地誓言中,看到他的渴望和请求,无论他当初是抱有何种目的来到大宋的,现在都已经被大宋的强大所震惊,不敢再生出别的心思,反到想积极融入到其中。
这对大宋来说,到是一个好消息!
“史将军放心,我大宋当今陛下贤明,对各方人才投效是来不拒,现在大宋军中多有他国降将担任重职要职。翼骑兵的将领马肩龙,杨沃衍等人,就是从西夏和金国投效过来,所以诸位史家昆仲可以放心,我大宋并非不能信人,还请贤昆仲暂时安心等待。”
尚懿的话多少让史家兄弟的心里安稳了些,回去地路上,双方更显得融洽,有的时候甚至会就某一个兵法问题产生不同见解,彼此争论中,到多有所得,到了后来,尚懿甚为感叹史天泽在兵法上的造诣,将赵所著的一本秘本兵法送给了史天泽,并告之该兵法的出处。
这让史天泽大为惊奇,谢过之后细细收藏,准备等回去后慢慢研读。
史天泽带来的两万骑兵被安置在黄龙军团左大营旁边,背靠河堤,附近还有三卫军中的近卫骑兵军营。从兵法上来讲,这种地形对骑兵是极端不利地,因为退路被断,前方又有重兵屯守,完全没有骑兵纵横的空间,说是绝地都不为过。
但史家兄弟对这种安排都没什么意见,毕竟这是敌我暂时不明的两万骑兵,没有任何一个朝廷会掉以轻心,若宋国朝廷不这么做,史家兄弟反到要想想宋国朝廷值不值得投靠。
在开始,史天泽还担心宋国不想接纳他们,干脆派兵围剿了他们。后来被宋国一路派兵护送到建康后,他才彻底的放下心来。无论宋国朝廷会怎么做,但只要他们不做出异动,相信宋国朝廷也不会派兵来对付他们。
而且在得知尚懿的真实身份后,史天泽更是确认了这种猜测,以如此军部高官来接待自己,足以证明大宋的诚意,估计现在是不能确定自己等人的心思,所以大宋才没有做出决定,相信今日之言经过尚懿传回去后,大宋那位贤明的陛下一定能知道自己的心思。
这样一想,史天泽就对未来充满期待。
同尚懿在军营前作别后,史家兄弟就回来军营。
史天泽回到自己地
就迫不及待的拿出尚懿送给自己的秘本兵法。
这本兵法黄皮封面,上面没有任何名录,空荡荡的,若不是尚懿说明,史天泽估计也不会认为它是本兵法。
翻开第一页,整个页面上只有一句话:战争不应该完全用胜负来评判,而应该以追求本方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准则!
这句开头不仅说的通俗易懂,而且言前人所未言,一下就抓住史天泽的心,连忙翻开下一页序文: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场谁比谁本钱厚,谁比谁更善于使用本钱的赌博,所谓名将,就是这种赌博中的高手,他们很善于使用自己的本钱,往往可以用很少的本钱,获得很大地收益,也就是常说的以小搏大。
这个说法不仅言前人之未言,简直是离经叛道,荒诞不经,当下就让史天泽一呆,他还从来没想过,有人会这么解释战争,看待名将。
史天泽也是百战老将,微微闭上眼思考了一会,顿时豁然一惊,这句话说极为精辟,可以说,用最通俗的话说出战争地根本,以及要想成为名将,自己应该怎样努力。
没有那些高深莫测,故弄玄虚,只有朴实无华,精辟通俗,可以让人轻易的明白到很多东西。如果尚懿说法没有错误地话,那能写出如此言语地宋国陛下,对战争肯定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忍住心头的激动惊异,继续看下去,下面的一句话却让他差点叫出来:历史上大部分所谓名将,他们只注意自己地表演,而忽略了己方本钱的积累,这样就造成一个奇怪的局面,他们胜利的越多,而己方实力就越虚弱,到了后来,简直就不能再支撑下去,最终只有赔光本钱,被赶出场。这就是好战必亡的真解。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问题的出现不应该怪罪到这些将领身上,他们只是忠实的履行了朝廷的命令,要为这个情况负主要责任的就是朝廷内部地战争决策们,是他们没有考虑清楚战争的本质,以及通过战争要为本方获取一些什么。这方面做的最好的,纵观当今各国,蒙古的成吉思汗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若以赌博而论,他就惯于用小搏大的绝代高手。
史天泽可以誓,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这么评价成吉思汗,赌博高手?仅仅这么几句话,就将史天泽长久以来地认知完全打乱,仔细想想他知道的成吉思汗传闻,不得不说对方说的有道理,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名震草原的成吉思汗,谁敢说成吉思汗不是以小搏大的赌博高手。
继续看下去:当然,战争所涉及的地方非常多,但作为战争决策和执行,一定要先知道战争对国家,对朝廷意味着什么。战争比的是本钱,比的是用本钱,但什么是本钱?本钱就是国家所属的百姓,兵员需要从百姓中产生,本钱就是百姓所上交地赋税,兵甲粮饷皆从中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战争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保证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只有百姓的利益得到保证,战争才能有坚持下去的本钱。任何视己国百姓为猪狗的将领和官员,肆意侵害百姓的利益,都不会是国家本钱的创造,他们是国家内部最大的敌人,也是敌人最好的帮凶。这样的人,应该诛杀之!
反过来,敌国百姓就是敌国本钱所在,任意屠杀劫掠,就是削弱敌国地本钱,减弱其战争潜力,为最后的胜利打下基础。因此所谓在敌国秋毫无犯,是毫无必要,甚至是愚蠢地。而敌国那些自私自利之辈就是我们的天然盟友,我们应该使用一切方法去打动他们,让他们为自己地私利而做出损害敌国整体利益的举动,最终使得我们获益。此乃千秋百战之法,阅读诸君要牢记!
战争地起因很多,但最大一个原因是利益纠葛。只有战争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人们对战争的兴趣才会高涨,才能有力的支撑战争进行下去。在朕主政以前,大宋对外战争经常赔钱,打败一次敌人所耗费的钱粮,十倍于收买敌人退兵的支出。这就陷入那个怪圈,打的的胜仗越多,自己的实力就越虚弱,反到不如花钱买个平安,上下得安,损失还少些。综观我大宋开国以来的战争,除了太祖时期作战的收益尚可外,从太宗开始,历来的对外战争都是赔钱,空自耗费自己的本钱,却无法增加自己的本钱。这也是我大宋历来对外战争,动不动就媾和的一大主因。
我大宋历来对外作战,以防御居多,可确切称为胜利的足占六成之多,但却无法改变我大宋屡屡为强敌所辱的局面。有此可见,防御胜利,对本国来说,并不值得大加提倡,只有进攻,勇猛的进攻,从敌国去获取收益,才是战争百战不殆之法。这也是成吉思汗从区区一个小部落,越打越强,越战越多的关键所在。
战争一起,就意味着双方都要拿出本钱来进行搏杀,无论输赢,本钱都有所损耗,从这个意义上讲,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但比对收益,战争一定会有个输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成为这个输家。
以史证今,战争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但如何进行战争却有成法可依,朕根据历来兵法所记载,综合靠量,思索出诸多成战之法,不过这些多为纸上空文,使用之时当要牢记,不能照搬本书所言,当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自己的演变,若能如此,名将之路不远矣!
序文到此为止,后面的多是一些具体作战方法,图文并茂,很是详细具体,就连士兵训练的一些方法都有。这让史天泽大开眼界之余,也隐隐感受到这本书的一些真意。
难道这是宋国陛下在为大规模进攻做准备?
就在史天泽有点把握住赵昀的思路时,史天祥突然闯起来,脸色不安的跑到史天泽身边,不等被打扰了思路的史天泽训斥,就拿出一个通红的圆形穿孔玉佩递了过来。
脸色突然一变,史天泽下意识的压低声音:“送来玉佩的人了?”
“就在军营外,要不要……”史天祥做了个杀的手势。
史天泽考虑片刻,摇摇头,小心的收好这本秘本兵法,站了起来,对着史天祥淡淡说道:“让他进来吧,有些事情的确该做个了断!”
大宋都建康城外,尚懿带着史天泽三兄弟,顺着一条官道前往神州军校,二十多个随从护卫散布到两边,警惕的注视着周围。
跟在尚懿身后的史天泽一脸深沉的在考虑着什么,史天安则是脸色平静的打量着四周,只有年轻的史天祥一脸好奇的不住对周围进行打量,不时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很是觉得过瘾。
这几天,尚懿秉承赵的命令,带着史家兄弟游遍建康的新旧两城,让他们感受到大宋的繁华,后来还带他们去了大宋的军营,观看了火器的演武,又让他们震撼于火器那种不可阻挡的威力,昨日甚至让他们参观了翼骑兵军营,让他们见识到另外一种骑兵使用方法,这给了史家兄弟极大的触动。
和蒙古人接触这么久,一直认为蒙古骑射已经是天下难敌,但看到翼骑兵的表现,史天泽隐隐感觉到,这支翼骑兵,将是对抗蒙古轻骑的有力战力,只要指挥的将领能真正领悟到这支骑兵的用法,相信蒙古轻骑将会遇到一支劲敌,甚至会被这支装备精良的骑兵所反制都不一定。
蒙古骑兵最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来去如风,弓急箭利,再加上独有的冲阵战术,往往让其在对敌的时候占据很大的便宜。但这些在面对翼骑兵的时候将大大减弱,翼骑兵兼有重骑兵和轻骑兵的长处,在冲阵中可比重骑,但在对阵灵活上,却不弱于轻骑,只是在长途奔袭上略微有些逊色。但以大宋的情况,只要能正面对抗蒙古骑兵,则蒙古骑兵的野战优势将荡然无存,失去这个优势,蒙古对大宋的威胁将会减弱到一个难于置信的程度。
至少,蒙古最让人恐惧和无奈地驱敌民而攻城的战术,会因为这支骑兵的存在而失去效用。至于防范抢掠烧杀等等蒙古惯用的弱敌手段,更是不在话下,可以说,蒙古骑兵优势已经不明显,失去这个优势,蒙古还剩下什么?野蛮吗?就算在野蛮地蒙古人也难挡火器一击,那已经是非人力所能挡。
想到这些,史天泽复杂中略带惊惧的看了一眼尚懿。
根据尚懿的说法,现在大宋的翼骑兵军营还有多处,大宋军部在三到五年内会训练出十万翼骑兵。原本还需要担心马匹问题,但随着河北辽东以及部分东北草原的收复,这些问题已经不成问题。
有很多人都认为,骑兵是北方民族的专长,汉人天生就比不上,但史天泽却深知,只要经过刻苦严格的训练,汉人骑兵丝毫不会比北方民族逊色,不说过,至少双方交战,不会落于下风。
观这些翼骑兵严格到残酷的训练,史天泽就知道,这支骑兵绝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一支真正能战之军,只要加以一定的战场磨练,将来肯定会让世人震惊。
这个认识让史天泽感到一种说不出,道不明地失落感。
原本认为大宋缺乏骑兵将领和战马,自己等人带着成建制骑兵以及大量战马归顺,不说受到重用,但起码能得到大宋朝廷的重视,此刻看到这支翼骑兵,史天泽心中再无先前的信心。
就在史天泽心事重重的时候,神州军校已经赫然在望,尚懿回过头,温和的对史家兄弟说道:“三位贤昆仲,这里就是我大宋未来将军的聚集地神州军校,如今我大宋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在这里学习过。不知三位贤昆仲想去参观那些地方?”
史天泽还没说话,史天祥口快地说了一句:“能不能到处”
尚懿微微一笑:“本来没什么,不过今天听说在陛下的提点支持,以及一些西洋工匠的帮助下,我大宋火器部门又研究出一款新的火器,大小和翼骑兵用的短柄火枪差不多,威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叫什么转轮枪。陛下亲自恩准神州军校的火器营学员试验用枪,以检验该枪的实用和威力,听说很多地方都被封闭,连我都没办法,只好让贤昆仲参观一些其他地方了。”
史天祥露出失望之色,史天安面色如故,只有史天泽笑道:“祥弟不懂事,大人不要和他计较!至于参观一事,大人看着安排好了。”
“那里,那里,请!”尚懿抬手招呼三人前行。
史天泽抬头望望神州军校那威风凛凛的大门,在心底叹息一声,跟着尚懿走进军校!
军校内有很多学员正在出操,看着他们精神抖擞的练习着各种作战技能,史家兄弟都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地心情。
他们也是久在军旅的人物,还从来没有见过专门培养将领的学校,只是以前听人说过,大宋开办过武学,专门培养将军,但具体如何,却不清楚。
此刻看到神州军校,在心里就把他们当成大宋的武学延续,乍然一见这么多年轻的学员苦练作战技能,心中感到极度的困惑和不理解。观这些学员的作战技能,也不见有特别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动作和器械史家兄弟都没见过,但以他们的经验,看着这些学员使用使用,就知道到底有什么用,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心中有数。
总体来看,这和他们地练兵方法以及兵书上提及的一些方法并无多少不同。比如那种穿着沙袋服跑步地方法,远在春秋时期魏国名将吴起就曾经用过,也许在具体方法上有些不同,但以负重运动来增加士兵体力和意志的精神却是一致地。
这些东西一方面让史家兄弟不解,另外一方面又让史家兄弟好奇,难道这座神州军校也是一座军营不成?不是说如今的大宋将军几乎尽出于此吗?为何军校内也尽是军营训练大头兵们常用地手段?
要说这些方法能训练出将军,史天泽三兄弟都不会相信,但却相信,这么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士兵的意志和体力,并让他们掌握娴熟的搏杀技巧,增加战场生存率。
自古以来,从士兵中就涌现过大量地将军,但那些将军不是培养的,而是靠自身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这个认识,又和尚懿介绍的神州军校宗旨不符,因此史家兄弟感到极为迷惑。
尚懿似乎注意到史家兄弟地不解,淡然解释道:“我们大宋一向要求军官和将领在军营中要和士兵保持一致,不能过分的特殊化,一些作战训练也要经常参加,所以能否熟练掌握常规训练技巧,也是考验军官将领是否合格的一个方面。”
虽然尚懿说的轻描淡写,
兄弟却听的惊涛骇浪,和士兵保持一致,说的轻巧,是很难。看看眼前这些认真训练的学员们,史天泽终于明白到大宋真的不一样,她的强大已经在方方面面开始生根,只要顺着这个势头成长下去,其成为参天大树之势将不可阻挡,只要再给大宋几年时间,那她将是真正地无所畏惧。
环顾大宋周围列国,史天泽惊讶的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大宋构成威胁。金国不用说,至于西夏,自保都很难,就算是最有可能阻拦大宋的蒙古,也因为西北一战伤了元气,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南下,这也就预示着大宋的崛起将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这个认识让史天泽极为震惊,但同时也感到庆幸,毕竟自己选在这个时候投靠了宋国,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自己肯定能攀上这棵蓬勃的大树,并借着这棵大树的成长,完成自己的人生功业,这个认识让史天泽对大宋地归顺心更加迫切。
其后,尚懿又带着史家兄弟前往其他地方参观,甚至和史家兄弟说好,化装参加了一堂由军中参加过实战的将领讲述的公开课。这些将领老师并没有开讲什么新奇的战争方法或观念,只是很朴实的将他们参与的战争,一一告诉这些学员,从开战前己方的谋划,到开战后根据情况的应对,到结束后胜败优劣的自我评估,对胜利没有夸大,对错误也没有鄙薄,只是很坦然地告诉学员,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更好。
这已经是在教导学员如何进行一场战争,这种做法让史家兄弟感到极度新奇。两宋几百年来一直战争不断,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满门皆是军人的将领世家,这些将领世家都对战争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有意识的将这些认识教导给子孙,因此这些将门出来的将领,天生就比那些平民将领要高一头,不仅仅是身份上,更多的还是认识上。
但如同神州军校一般,将这些战争认识公开传授给大量的学员,这种做法在史家兄弟的认知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让他们又惊又奇,一边感到难于置信,一边又感到隐隐害怕。
只要想想眼前这些学员都将成为媲美将门出身的将领,史家兄弟就为大宋军队地实力感到震惊。也不难想到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将所学融汇到日常行事中,这些将领绝对会成为大宋军中地顶梁柱,更可怕的是,这些顶梁柱还不是唯一地,不断有新的顶梁柱产生,不会再因为某个将领地战死,导致一支军队的战力瞬间崩塌。
史家兄弟认识到这一点,彼此看了一眼,都在眼底现那抹掩饰不住的惊惧。
听完公开课,尚懿又带着他们转了几个地方,眼看天色已晚,才带着他们离开军校。
回去的路上,史天泽突然对尚懿感叹了一句:“神州军校竟然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也难怪现在的大宋名将辈出,史某兄弟以前身在河北,不知天下之大,坐井观天了!”
尚懿对史天泽的恭维却出乎意料的摇摇头:“史将军这样讲尚某不敢芶同,陛下常说,军校直接出不了名将,却能成为名将的摇篮,由此可见,再好的条件也需要人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比如史家昆仲百战余生,比之我大宋名将也逊色啊!”
对这明显有些恭维拔高的话语史天泽连忙逊谢,同时也敏锐的从尚懿这句话中感到大宋对他们的重视,或说,大宋对于他们兄弟还是比较看重,反到是对他带来的几万骑兵不那么在意。
想想也是,只要有翼骑兵这样地强力骑兵在手,自己那些骑兵也的确有些不够看。如果我能够指挥一支翼骑兵……
脑中这样一想,史天泽就感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渴望慢慢在心头扩张,逐渐充满整个心田,望着远处建康城庞大的轮廓,心中终于下定决心,转而对尚懿郑重恳请道:“我想请尚懿大人代史某禀告大宋陛下,我史天泽愿全心归附大宋,若有违背,天地不容!”
尚懿并不是轻信誓言之辈,不过他却从史天泽地誓言中,看到他的渴望和请求,无论他当初是抱有何种目的来到大宋的,现在都已经被大宋的强大所震惊,不敢再生出别的心思,反到想积极融入到其中。
这对大宋来说,到是一个好消息!
“史将军放心,我大宋当今陛下贤明,对各方人才投效是来不拒,现在大宋军中多有他国降将担任重职要职。翼骑兵的将领马肩龙,杨沃衍等人,就是从西夏和金国投效过来,所以诸位史家昆仲可以放心,我大宋并非不能信人,还请贤昆仲暂时安心等待。”
尚懿的话多少让史家兄弟的心里安稳了些,回去地路上,双方更显得融洽,有的时候甚至会就某一个兵法问题产生不同见解,彼此争论中,到多有所得,到了后来,尚懿甚为感叹史天泽在兵法上的造诣,将赵所著的一本秘本兵法送给了史天泽,并告之该兵法的出处。
这让史天泽大为惊奇,谢过之后细细收藏,准备等回去后慢慢研读。
史天泽带来的两万骑兵被安置在黄龙军团左大营旁边,背靠河堤,附近还有三卫军中的近卫骑兵军营。从兵法上来讲,这种地形对骑兵是极端不利地,因为退路被断,前方又有重兵屯守,完全没有骑兵纵横的空间,说是绝地都不为过。
但史家兄弟对这种安排都没什么意见,毕竟这是敌我暂时不明的两万骑兵,没有任何一个朝廷会掉以轻心,若宋国朝廷不这么做,史家兄弟反到要想想宋国朝廷值不值得投靠。
在开始,史天泽还担心宋国不想接纳他们,干脆派兵围剿了他们。后来被宋国一路派兵护送到建康后,他才彻底的放下心来。无论宋国朝廷会怎么做,但只要他们不做出异动,相信宋国朝廷也不会派兵来对付他们。
而且在得知尚懿的真实身份后,史天泽更是确认了这种猜测,以如此军部高官来接待自己,足以证明大宋的诚意,估计现在是不能确定自己等人的心思,所以大宋才没有做出决定,相信今日之言经过尚懿传回去后,大宋那位贤明的陛下一定能知道自己的心思。
这样一想,史天泽就对未来充满期待。
同尚懿在军营前作别后,史家兄弟就回来军营。
史天泽回到自己地
就迫不及待的拿出尚懿送给自己的秘本兵法。
这本兵法黄皮封面,上面没有任何名录,空荡荡的,若不是尚懿说明,史天泽估计也不会认为它是本兵法。
翻开第一页,整个页面上只有一句话:战争不应该完全用胜负来评判,而应该以追求本方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准则!
这句开头不仅说的通俗易懂,而且言前人所未言,一下就抓住史天泽的心,连忙翻开下一页序文:战争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场谁比谁本钱厚,谁比谁更善于使用本钱的赌博,所谓名将,就是这种赌博中的高手,他们很善于使用自己的本钱,往往可以用很少的本钱,获得很大地收益,也就是常说的以小搏大。
这个说法不仅言前人之未言,简直是离经叛道,荒诞不经,当下就让史天泽一呆,他还从来没想过,有人会这么解释战争,看待名将。
史天泽也是百战老将,微微闭上眼思考了一会,顿时豁然一惊,这句话说极为精辟,可以说,用最通俗的话说出战争地根本,以及要想成为名将,自己应该怎样努力。
没有那些高深莫测,故弄玄虚,只有朴实无华,精辟通俗,可以让人轻易的明白到很多东西。如果尚懿说法没有错误地话,那能写出如此言语地宋国陛下,对战争肯定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忍住心头的激动惊异,继续看下去,下面的一句话却让他差点叫出来:历史上大部分所谓名将,他们只注意自己地表演,而忽略了己方本钱的积累,这样就造成一个奇怪的局面,他们胜利的越多,而己方实力就越虚弱,到了后来,简直就不能再支撑下去,最终只有赔光本钱,被赶出场。这就是好战必亡的真解。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问题的出现不应该怪罪到这些将领身上,他们只是忠实的履行了朝廷的命令,要为这个情况负主要责任的就是朝廷内部地战争决策们,是他们没有考虑清楚战争的本质,以及通过战争要为本方获取一些什么。这方面做的最好的,纵观当今各国,蒙古的成吉思汗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若以赌博而论,他就惯于用小搏大的绝代高手。
史天泽可以誓,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这么评价成吉思汗,赌博高手?仅仅这么几句话,就将史天泽长久以来地认知完全打乱,仔细想想他知道的成吉思汗传闻,不得不说对方说的有道理,从一无所有到成为名震草原的成吉思汗,谁敢说成吉思汗不是以小搏大的赌博高手。
继续看下去:当然,战争所涉及的地方非常多,但作为战争决策和执行,一定要先知道战争对国家,对朝廷意味着什么。战争比的是本钱,比的是用本钱,但什么是本钱?本钱就是国家所属的百姓,兵员需要从百姓中产生,本钱就是百姓所上交地赋税,兵甲粮饷皆从中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战争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保证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只有百姓的利益得到保证,战争才能有坚持下去的本钱。任何视己国百姓为猪狗的将领和官员,肆意侵害百姓的利益,都不会是国家本钱的创造,他们是国家内部最大的敌人,也是敌人最好的帮凶。这样的人,应该诛杀之!
反过来,敌国百姓就是敌国本钱所在,任意屠杀劫掠,就是削弱敌国地本钱,减弱其战争潜力,为最后的胜利打下基础。因此所谓在敌国秋毫无犯,是毫无必要,甚至是愚蠢地。而敌国那些自私自利之辈就是我们的天然盟友,我们应该使用一切方法去打动他们,让他们为自己地私利而做出损害敌国整体利益的举动,最终使得我们获益。此乃千秋百战之法,阅读诸君要牢记!
战争地起因很多,但最大一个原因是利益纠葛。只有战争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人们对战争的兴趣才会高涨,才能有力的支撑战争进行下去。在朕主政以前,大宋对外战争经常赔钱,打败一次敌人所耗费的钱粮,十倍于收买敌人退兵的支出。这就陷入那个怪圈,打的的胜仗越多,自己的实力就越虚弱,反到不如花钱买个平安,上下得安,损失还少些。综观我大宋开国以来的战争,除了太祖时期作战的收益尚可外,从太宗开始,历来的对外战争都是赔钱,空自耗费自己的本钱,却无法增加自己的本钱。这也是我大宋历来对外战争,动不动就媾和的一大主因。
我大宋历来对外作战,以防御居多,可确切称为胜利的足占六成之多,但却无法改变我大宋屡屡为强敌所辱的局面。有此可见,防御胜利,对本国来说,并不值得大加提倡,只有进攻,勇猛的进攻,从敌国去获取收益,才是战争百战不殆之法。这也是成吉思汗从区区一个小部落,越打越强,越战越多的关键所在。
战争一起,就意味着双方都要拿出本钱来进行搏杀,无论输赢,本钱都有所损耗,从这个意义上讲,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但比对收益,战争一定会有个输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成为这个输家。
以史证今,战争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但如何进行战争却有成法可依,朕根据历来兵法所记载,综合靠量,思索出诸多成战之法,不过这些多为纸上空文,使用之时当要牢记,不能照搬本书所言,当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自己的演变,若能如此,名将之路不远矣!
序文到此为止,后面的多是一些具体作战方法,图文并茂,很是详细具体,就连士兵训练的一些方法都有。这让史天泽大开眼界之余,也隐隐感受到这本书的一些真意。
难道这是宋国陛下在为大规模进攻做准备?
就在史天泽有点把握住赵昀的思路时,史天祥突然闯起来,脸色不安的跑到史天泽身边,不等被打扰了思路的史天泽训斥,就拿出一个通红的圆形穿孔玉佩递了过来。
脸色突然一变,史天泽下意识的压低声音:“送来玉佩的人了?”
“就在军营外,要不要……”史天祥做了个杀的手势。
史天泽考虑片刻,摇摇头,小心的收好这本秘本兵法,站了起来,对着史天祥淡淡说道:“让他进来吧,有些事情的确该做个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