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又被称作台谏官,早在唐朝时就已在朝廷中设立,是历代天子为了监察百官,同时提醒自己的清流官员。
在此后的几百年历史里,言官在历朝政治舞台上都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出过许多的名人。可无论是唐还是宋,若论言官声望之隆,分量之重,却是怎么都比不过如今的大明朝。
或许是苦出身而导致的对官员天然的不信任,太祖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就一直在想尽办法压制手下臣子的权力,让他们互相制衡,以此来达到天子集权的最终目的。为此,他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又设下了内阁;也为此,他给予了言官以更大的权限,以及风闻奏事,言过不咎的特权。
如此一来,这些以挑人毛病为主要责任的言官可算是彻底撒了欢,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的顾虑,只要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和人,就敢直斥其非,甚至在一些没有问题的事情上,他们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地非要闹出些事情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乐之后的那些言官早已和原先的同僚不同,完全成了一群为了喷而喷的大喷子。而与后世网络上的那些键盘侠和喷子不同的是,他们的身份更尊贵,而且无论说什么话,无论说得对与不对,都不用负任何的责任。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祖皇帝的那一句话——风闻奏事,言过不咎!既然是风闻,那就可以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我说你有罪,有问题,你要做的就是自证清白。至于让我找出实证来,抱歉,我们言官是没有这一责任的。
有明一朝,无数官员深为言官所苦,直到后来某些高明的掌权人物开始将言官收到自己手下当成对政敌发起攻击的武器,情况也没有好转多少。与此同时,就连高高在上的天子,也成了言官们抨击和批判的对象。
本来太祖皇帝在给予言官如此之大的权力时,只想要他们去制衡朝中高官,所以只给他们权力,却不给高位——言官一般都只有六七品而已。可他终究还是小瞧了这一存在的可怕,当他们的名头越来越大后,便不再满足于只针对朝臣,而开始把批判的目光对准了大明最高的统治者,以批龙鳞,犯龙颜作为自己最高的追求。
这明显大大出乎了朱元璋原先的预料。或许他在时,认为这些位卑权大的言官不敢触怒自己,他们也确实没有胆大到敢和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开创之君作对。可是他的后人,明显就没有这样的魄力了,当面对言官的批驳时,这些朱姓子孙中的大多数都只能选择忍受。
皇帝的忍让,更是助长了言官们的气焰,于是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在朝中几乎是逮谁骂谁。反正有太祖训示在上头顶着,谁敢不服?而且要是皇帝真敢问他们的罪,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的名声更大,即便这次被罢了官,很快地,就会有朝中同僚为自己说话,重新进入官场。
虽然如今大明的言官还没有如中后期那样尾大不掉,但朝中不少官员对他们已抱有很大的成见。只是因为拿不出合适的理由来,才只能忍气吞声。
可谁也没想到,今日,郭夕照这个作为言官首领的右都御史却在陆缜这么个小州官的身上触了霉头。不但之前那番言论被人迅速驳回,而且还被反过来将了一军,就连天子都让其向陆缜和边关将士赔罪。
这,实在太过出人意料,也实在叫人感到解气。只要他郭御史一照此认错,则必然声望大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都察院的士气和名声呢。
所有朝臣都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一幕,想看看这位郭大人在如此情况下还有没有办法保住颜面。
郭夕照的脸色数变,心里是真的颇为后悔。自己就不该为了讨好王公公而赤膊上阵来和陆缜这么个小人物斗法的。因为这样即便胜了也不是太光彩,而像现在这样,就更是麻烦。这就是所谓的作茧自缚了!
他唯一能拿出来的说法,就只有那句风闻奏事,言过不咎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今日的这番言行,甚至都算不得弹劾,只能说是表示质疑,所以若对方一口咬定了让自己赔罪,倒真不好搪塞了。
陆缜的一双眼睛不断扫视着对方,看出他的犹豫和不甘后,便又加了一句:“怎么,在郭大人你的心里,我边关军心,以及大同的安危还比不得你那一点自尊么?还是到了如今,你依然不肯承认自己之前所言是错的?”
这话他说的虽轻,但其咄咄逼人的气势还是相当足的,登时让郭夕照的身子又是一阵。最终,他都忍不住把目光往上望去,想找王振求助。
可是此时的王公公却完全是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压根就没有和他的眼神有任何的接触,更别说帮他度过这一难关了。
到了这一步,即便再是不愿,郭夕照也只能接受这么个现实了。在满脸的纠结和犹豫后,他终于低下头,冲陆缜拱手作揖:“是本官错怪了陆知州和边关将士,还望你们莫要记在心上。”说完这话,他整张脸都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上几耳光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他很清楚,自己这右都御史的位置怕是坐不久了。言官其实并无实权,有的只是那耿直的名声。现在自己的名声受损,今后自然再难服众。
可陆缜却还不肯放过他,在面对其道歉后,只是迅速回了一礼:“郭大人言重了。其实你若是不信下官,也算不得什么。关键是对边军将士的轻视和猜疑才最是叫人寒心,所以真要赔礼,也该是向他们!”说着,便一指李大等人。
“你……”郭夕照差点就破口骂出声来。对方居然让自己当着天子和一干官员的面向这几个卑贱到平日里自己正眼都不会看上一眼的军卒赔罪!这真是欺人太甚!
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忍住了。对方如今完全占了个理字,而且还拿边关安定这样的大道理压着自己,自己若不照办,恐怕将会为天下人所唾弃,同时也把天下武官都给得罪个干干净净。
郭夕照很清楚,自己本就树敌不少,若是再出了这等结果,恐怕会有性命之忧哪。
这个陆缜,实在好可怕。他的反击,根本就不给人留任何的余地,非要将自己置于绝地不可了。要么保名,要么保命,这两者,他已难以两全。
倘若是在刚才放下身段道歉之前,郭夕照或许还会选择前者。可现在,既然已经丢了名声,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在权衡之后,他终于再次弯下身去,冲李大等三人也施下一礼:“还望三位代边关将士原谅本官的一时之失。”这句话,他几乎是从牙齿缝里迸出来的。
而三名军卒此刻却是一脸的诧异。说句实话,他们根本就闹不明白陆缜到底说了些什么,怎么事情就变成了这番模样,怎么这位大人就跟自己赔起礼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忙不迭地摆手:“这位大人不必如此,小的可受不起。”
陆缜直到这时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来:“多谢郭大人不计个人得失,为我边军正名!”
“你……”郭夕照整个人又是一阵摇晃,差点就被他这句话给说得气急攻心,直接翻倒在地。
而看到这一幕的不少官员再望向郭大人的目光里已多了几许其他的意味。所有人都知道,这位都察院右都御史是彻底完了,今后再难在朝堂之上立足。
而如背景般存在的王振,此刻却用怨毒的眼神盯了陆缜一眼:“这个家伙真是咱家的克星么?怎么才来京城,就又让我失去一个有力的臂助!”
随着郭夕照认错道歉,这次大同边军大胜蒙人一事也就彻底被朝廷所确认。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具体的献捷了。
虽然宫门外放了数千首级,几十俘虏。可最终,只有象征性的几颗人头被人用托盘装了送到了天子和群臣面前。
而就是这样,群臣还是用比大年初一朝见天子时更欢腾的声调高呼万岁。
天子也随后亲自为王冰等边关将领送上了酒水以为肯定与奖赏……
整套流程下来,还着实花了不少的工夫,等到所有一切都做完时,都已将近未牌时分,日头都从人们的头顶移过去了。
有鉴于此,虽然本来紧跟着就是对这次大捷的论功行赏,但天子的身体终究是不能再饿了,所以今日朝会也就到此结束。
至于如何封赏这些立了功劳的边关将士,自然得等过几日,由朝中那些重臣与天子商量之后再作决定了。
而随着功劳的确定,陆缜他们几个功勋之臣也不必再留在军营之中,而是直接被迎进了京城为高官或外国使臣所设的馆驿之中住下来,只等朝廷最后的决定!
在此后的几百年历史里,言官在历朝政治舞台上都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出过许多的名人。可无论是唐还是宋,若论言官声望之隆,分量之重,却是怎么都比不过如今的大明朝。
或许是苦出身而导致的对官员天然的不信任,太祖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就一直在想尽办法压制手下臣子的权力,让他们互相制衡,以此来达到天子集权的最终目的。为此,他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又设下了内阁;也为此,他给予了言官以更大的权限,以及风闻奏事,言过不咎的特权。
如此一来,这些以挑人毛病为主要责任的言官可算是彻底撒了欢,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的顾虑,只要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和人,就敢直斥其非,甚至在一些没有问题的事情上,他们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地非要闹出些事情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乐之后的那些言官早已和原先的同僚不同,完全成了一群为了喷而喷的大喷子。而与后世网络上的那些键盘侠和喷子不同的是,他们的身份更尊贵,而且无论说什么话,无论说得对与不对,都不用负任何的责任。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祖皇帝的那一句话——风闻奏事,言过不咎!既然是风闻,那就可以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我说你有罪,有问题,你要做的就是自证清白。至于让我找出实证来,抱歉,我们言官是没有这一责任的。
有明一朝,无数官员深为言官所苦,直到后来某些高明的掌权人物开始将言官收到自己手下当成对政敌发起攻击的武器,情况也没有好转多少。与此同时,就连高高在上的天子,也成了言官们抨击和批判的对象。
本来太祖皇帝在给予言官如此之大的权力时,只想要他们去制衡朝中高官,所以只给他们权力,却不给高位——言官一般都只有六七品而已。可他终究还是小瞧了这一存在的可怕,当他们的名头越来越大后,便不再满足于只针对朝臣,而开始把批判的目光对准了大明最高的统治者,以批龙鳞,犯龙颜作为自己最高的追求。
这明显大大出乎了朱元璋原先的预料。或许他在时,认为这些位卑权大的言官不敢触怒自己,他们也确实没有胆大到敢和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开创之君作对。可是他的后人,明显就没有这样的魄力了,当面对言官的批驳时,这些朱姓子孙中的大多数都只能选择忍受。
皇帝的忍让,更是助长了言官们的气焰,于是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在朝中几乎是逮谁骂谁。反正有太祖训示在上头顶着,谁敢不服?而且要是皇帝真敢问他们的罪,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的名声更大,即便这次被罢了官,很快地,就会有朝中同僚为自己说话,重新进入官场。
虽然如今大明的言官还没有如中后期那样尾大不掉,但朝中不少官员对他们已抱有很大的成见。只是因为拿不出合适的理由来,才只能忍气吞声。
可谁也没想到,今日,郭夕照这个作为言官首领的右都御史却在陆缜这么个小州官的身上触了霉头。不但之前那番言论被人迅速驳回,而且还被反过来将了一军,就连天子都让其向陆缜和边关将士赔罪。
这,实在太过出人意料,也实在叫人感到解气。只要他郭御史一照此认错,则必然声望大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都察院的士气和名声呢。
所有朝臣都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一幕,想看看这位郭大人在如此情况下还有没有办法保住颜面。
郭夕照的脸色数变,心里是真的颇为后悔。自己就不该为了讨好王公公而赤膊上阵来和陆缜这么个小人物斗法的。因为这样即便胜了也不是太光彩,而像现在这样,就更是麻烦。这就是所谓的作茧自缚了!
他唯一能拿出来的说法,就只有那句风闻奏事,言过不咎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今日的这番言行,甚至都算不得弹劾,只能说是表示质疑,所以若对方一口咬定了让自己赔罪,倒真不好搪塞了。
陆缜的一双眼睛不断扫视着对方,看出他的犹豫和不甘后,便又加了一句:“怎么,在郭大人你的心里,我边关军心,以及大同的安危还比不得你那一点自尊么?还是到了如今,你依然不肯承认自己之前所言是错的?”
这话他说的虽轻,但其咄咄逼人的气势还是相当足的,登时让郭夕照的身子又是一阵。最终,他都忍不住把目光往上望去,想找王振求助。
可是此时的王公公却完全是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压根就没有和他的眼神有任何的接触,更别说帮他度过这一难关了。
到了这一步,即便再是不愿,郭夕照也只能接受这么个现实了。在满脸的纠结和犹豫后,他终于低下头,冲陆缜拱手作揖:“是本官错怪了陆知州和边关将士,还望你们莫要记在心上。”说完这话,他整张脸都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上几耳光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他很清楚,自己这右都御史的位置怕是坐不久了。言官其实并无实权,有的只是那耿直的名声。现在自己的名声受损,今后自然再难服众。
可陆缜却还不肯放过他,在面对其道歉后,只是迅速回了一礼:“郭大人言重了。其实你若是不信下官,也算不得什么。关键是对边军将士的轻视和猜疑才最是叫人寒心,所以真要赔礼,也该是向他们!”说着,便一指李大等人。
“你……”郭夕照差点就破口骂出声来。对方居然让自己当着天子和一干官员的面向这几个卑贱到平日里自己正眼都不会看上一眼的军卒赔罪!这真是欺人太甚!
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忍住了。对方如今完全占了个理字,而且还拿边关安定这样的大道理压着自己,自己若不照办,恐怕将会为天下人所唾弃,同时也把天下武官都给得罪个干干净净。
郭夕照很清楚,自己本就树敌不少,若是再出了这等结果,恐怕会有性命之忧哪。
这个陆缜,实在好可怕。他的反击,根本就不给人留任何的余地,非要将自己置于绝地不可了。要么保名,要么保命,这两者,他已难以两全。
倘若是在刚才放下身段道歉之前,郭夕照或许还会选择前者。可现在,既然已经丢了名声,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在权衡之后,他终于再次弯下身去,冲李大等三人也施下一礼:“还望三位代边关将士原谅本官的一时之失。”这句话,他几乎是从牙齿缝里迸出来的。
而三名军卒此刻却是一脸的诧异。说句实话,他们根本就闹不明白陆缜到底说了些什么,怎么事情就变成了这番模样,怎么这位大人就跟自己赔起礼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忙不迭地摆手:“这位大人不必如此,小的可受不起。”
陆缜直到这时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来:“多谢郭大人不计个人得失,为我边军正名!”
“你……”郭夕照整个人又是一阵摇晃,差点就被他这句话给说得气急攻心,直接翻倒在地。
而看到这一幕的不少官员再望向郭大人的目光里已多了几许其他的意味。所有人都知道,这位都察院右都御史是彻底完了,今后再难在朝堂之上立足。
而如背景般存在的王振,此刻却用怨毒的眼神盯了陆缜一眼:“这个家伙真是咱家的克星么?怎么才来京城,就又让我失去一个有力的臂助!”
随着郭夕照认错道歉,这次大同边军大胜蒙人一事也就彻底被朝廷所确认。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具体的献捷了。
虽然宫门外放了数千首级,几十俘虏。可最终,只有象征性的几颗人头被人用托盘装了送到了天子和群臣面前。
而就是这样,群臣还是用比大年初一朝见天子时更欢腾的声调高呼万岁。
天子也随后亲自为王冰等边关将领送上了酒水以为肯定与奖赏……
整套流程下来,还着实花了不少的工夫,等到所有一切都做完时,都已将近未牌时分,日头都从人们的头顶移过去了。
有鉴于此,虽然本来紧跟着就是对这次大捷的论功行赏,但天子的身体终究是不能再饿了,所以今日朝会也就到此结束。
至于如何封赏这些立了功劳的边关将士,自然得等过几日,由朝中那些重臣与天子商量之后再作决定了。
而随着功劳的确定,陆缜他们几个功勋之臣也不必再留在军营之中,而是直接被迎进了京城为高官或外国使臣所设的馆驿之中住下来,只等朝廷最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