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的战场突然间沉寂了下来,除了偶尔可以听到坦克爆时出的声音外,再也听不到枪声和炮声了。中国炮兵也不再射击了,他们已经没有了炮弹,仅剩下的几十门野战炮也成了摆设。炮兵们恋恋不舍地看了火炮一眼后,拿起武器,走到前沿阵地去,加入了步兵的行列。美国人也没有进攻,他们看着一片狼籍的炮兵阵地,默然无语。才不过一个小时时间,就有近八百门火炮被摧毁,近万人丧失了性命,而这一切都生在自己部队的团团包围之中。中国坦克在几十万美国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横冲直撞,指那打那,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机械化部队最终仍然无法逃过一劫,可是中国部队那可怕的武器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仍然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面。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中国人投降,没有一个中国人放下武器,就算在被击中而不得不停下来的坦克里面,中国人仍然用火炮,用机枪,甚至于用随身携带的小手枪坚持作战,一直打到倒下为止。而这样的部队,在山坡上面还有数万之众,美国士兵的心里,无不泛起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艾威尔脸色铁青地看完了这一切,他知道,刚才的一幕对自己手下的震憾太大了,他们面对的是来自亚洲的对手,有着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战斗观念。与西方国家视自己地生命权为至高无上的传统不同,他们把军人的荣誉放在了第一位。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了第一位,为了捍卫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他们不惜牺牲。这一次的攻击,完次自杀性的攻击,坦克和装甲车就算再厉害,没有步兵的有效支持,他们地命运可想而知。艾威尔地心里,突然间冒出了一句话。一句中国人常说地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艾威尔脱下了军帽,朝着前方鞠了一个躬,不但是为阵亡的那些美国士兵,也是为中国的机械化部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体现了军人应有的一种风范。
重新戴上帽子后,艾威尔下令炮兵继续轰炸中心阵地,同时冲到前面的步兵立刻撤回来,重新组织后再动进攻。刚才中国机械化部队的突袭,完全打乱了美国人地阵角,特别是处于进攻位置的美国部队,因为机械化部队的出现而不得不停止冲锋,加入到围攻坦克的行列中。现在想要再次组织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来。起码得一个小时以后,而且,士兵的士气能不能保持。还是一个问题。想了想,也只能命令炮兵继续对中心阵地施加压力,而让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步兵退回来休息一下。艾威尔注意到,当最后一辆坦克也被击中起火的时候,山顶上地炮兵也没了声响。如果中国人仍然有足够炮弹地话,有他们的帮助,装甲部队起码可以再支撑半个小时左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人手中就算还有几门火炮,也已经没有炮弹了。这对艾威尔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喜讯,几天来吃够了中国炮兵地苦头,现在总算把他们折腾光了,艾威尔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胜利正向他招手,没有炮兵的中国阵地,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拥有巨大优势的美国部队的攻击,拿下阵地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从怀特准将口中,艾威尔终于知道,跟他打了七八天的中国部队的指挥官,是东北方面军中年青将领的佼佼者,十二军军长卓志军中将。对于这个人,艾威尔也略有耳闻,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在攻击俄罗斯人的战斗中,这个中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说老实话,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他艾威尔很想与这个卓志军中将交个朋友。他很欣赏卓志军,除了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跟自己打到底时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精神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也值得自己去尊敬。在情况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能够下令把三万五千个俘虏释放,这样的作法,很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场战争要是由森口次朗来指挥的话,估计那三万五千个俘虏将没有一个会活到战后,而且连他自己到现在也没有想出破解人质战术的办法。继续进攻吧,他将承受刽子手的恶名;放弃吧,不但救不回俘虏,他的军事生涯也完蛋了。从这一点上看,他得感谢卓志军中将的仁慈。当然,这种仁慈也是有回报的,卓志军得到的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足够让他重新组织起一条防线,并且把机械化部队调到最适合进攻的地方,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不过,比起三万多俘虏的性命来说,卓志军得到的这点儿回报也是应该的。这两个小时时间,自己的部队好象也没有闲着,后继部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前面,炮兵也重新进行了部署,而且就连野战炮部队也被拉到前面去了。当然,比起卓志军来,自己的努力好象有点儿微不足道的感觉。
被放回来的三万五千名士兵已经被送到阿克拉维克镇重新领取武器去,怀特准将告诉他,他已经答应了中国人,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不再参与进攻。对于这样的承诺,艾威尔很是理解,他也很支持,既然中国的将军看得起美国人,为了美国人的一句诺言就敢把三万多人放回来,那么,他也得信守诺言。而且,现在兵员多的是,起码还有二十多万部队没有投入战斗,一直呆在旁边观战,他也没有必要把身心俱疲的这些俘虏投入战斗吧。
艾威尔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山坡上的一切,进攻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着,估计一个小时后,新一轮的攻击就可以动了。想了想,艾威尔把进攻的时间定在十二点,他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攻击了。
艾威尔脸色铁青地看完了这一切,他知道,刚才的一幕对自己手下的震憾太大了,他们面对的是来自亚洲的对手,有着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战斗观念。与西方国家视自己地生命权为至高无上的传统不同,他们把军人的荣誉放在了第一位。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了第一位,为了捍卫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他们不惜牺牲。这一次的攻击,完次自杀性的攻击,坦克和装甲车就算再厉害,没有步兵的有效支持,他们地命运可想而知。艾威尔地心里,突然间冒出了一句话。一句中国人常说地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艾威尔脱下了军帽,朝着前方鞠了一个躬,不但是为阵亡的那些美国士兵,也是为中国的机械化部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体现了军人应有的一种风范。
重新戴上帽子后,艾威尔下令炮兵继续轰炸中心阵地,同时冲到前面的步兵立刻撤回来,重新组织后再动进攻。刚才中国机械化部队的突袭,完全打乱了美国人地阵角,特别是处于进攻位置的美国部队,因为机械化部队的出现而不得不停止冲锋,加入到围攻坦克的行列中。现在想要再次组织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来。起码得一个小时以后,而且,士兵的士气能不能保持。还是一个问题。想了想,也只能命令炮兵继续对中心阵地施加压力,而让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步兵退回来休息一下。艾威尔注意到,当最后一辆坦克也被击中起火的时候,山顶上地炮兵也没了声响。如果中国人仍然有足够炮弹地话,有他们的帮助,装甲部队起码可以再支撑半个小时左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人手中就算还有几门火炮,也已经没有炮弹了。这对艾威尔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喜讯,几天来吃够了中国炮兵地苦头,现在总算把他们折腾光了,艾威尔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胜利正向他招手,没有炮兵的中国阵地,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拥有巨大优势的美国部队的攻击,拿下阵地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从怀特准将口中,艾威尔终于知道,跟他打了七八天的中国部队的指挥官,是东北方面军中年青将领的佼佼者,十二军军长卓志军中将。对于这个人,艾威尔也略有耳闻,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在攻击俄罗斯人的战斗中,这个中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说老实话,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话,他艾威尔很想与这个卓志军中将交个朋友。他很欣赏卓志军,除了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跟自己打到底时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精神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也值得自己去尊敬。在情况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能够下令把三万五千个俘虏释放,这样的作法,很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场战争要是由森口次朗来指挥的话,估计那三万五千个俘虏将没有一个会活到战后,而且连他自己到现在也没有想出破解人质战术的办法。继续进攻吧,他将承受刽子手的恶名;放弃吧,不但救不回俘虏,他的军事生涯也完蛋了。从这一点上看,他得感谢卓志军中将的仁慈。当然,这种仁慈也是有回报的,卓志军得到的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足够让他重新组织起一条防线,并且把机械化部队调到最适合进攻的地方,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不过,比起三万多俘虏的性命来说,卓志军得到的这点儿回报也是应该的。这两个小时时间,自己的部队好象也没有闲着,后继部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前面,炮兵也重新进行了部署,而且就连野战炮部队也被拉到前面去了。当然,比起卓志军来,自己的努力好象有点儿微不足道的感觉。
被放回来的三万五千名士兵已经被送到阿克拉维克镇重新领取武器去,怀特准将告诉他,他已经答应了中国人,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不再参与进攻。对于这样的承诺,艾威尔很是理解,他也很支持,既然中国的将军看得起美国人,为了美国人的一句诺言就敢把三万多人放回来,那么,他也得信守诺言。而且,现在兵员多的是,起码还有二十多万部队没有投入战斗,一直呆在旁边观战,他也没有必要把身心俱疲的这些俘虏投入战斗吧。
艾威尔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山坡上的一切,进攻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着,估计一个小时后,新一轮的攻击就可以动了。想了想,艾威尔把进攻的时间定在十二点,他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攻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