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风王朝东部的大齐,在大陆上算是一个历史相当久远的王朝。
究其起源,如今已鲜有人知,人们唯一清楚的事情就是,这姜姓王室早在大夏王朝出现之前就已经是大陆上声名显赫的豪族。
东面毗邻星宿海,西面是天风,北边是混乱无比的黑泽,南边则是与业已处于半覆灭状态的大吴有一小块的接壤。
蛮族北渡的战争,近几个千年以来,皆没有能够打到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大齐,百姓的态度相对来说就比较乐观。
反倒是大齐的那些朝臣们一个个战战兢兢,每日早朝的时候,都在热火朝天的商量若是蛮族的军队来到大齐的疆域之内,王朝该做如何应对。
以至于那齐王在朝堂上见到自己那些平日里混吃等死遇事总喜欢相互推诿的的臣子们为了国家大事争的面红耳赤,欣慰之余,笑骂说你们这帮老不死的也不知道是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为了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或者只是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不管是齐王还是那些朝臣们一个个心里都清楚,大吴没了,蛮人能够借着这个跳板突然之间就出现在天风王朝的叶扬城,就同样能够突然之间出现在他们大齐的任何一座城池之中。
至于齐王那玩笑般的嘲讽,不管是他自己,又或者是那些朝臣,都没有人真的放在心上。
为国尽忠和自保,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明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若不国,他们又拿什么来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
战争依始,大齐上下其实并没有现如今这般山雨欲来的紧迫感,对他们来说,只要陈兵于南方边境,防止蛮族的小股军队偶然踏入王朝的疆域,这次大陆中南的千年浩劫便可轻松化解。
所以,齐国当时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几位隶属于王朝的天纹境供奉分成两拨,一批直接南下来到了大吴王朝与水泽的交界之处,另外一批到了大吴之后则改道往西,转而前往数千年来对抗蛮人的主力--南唐王朝的境内。
至于蛮人会不会一路北上打到自己的地界来,满朝上下无人齿及甚至不曾有人思及。
可是当下,在蛮族人展现出了他们可怕的群体跃迁能力的之后,他们所有的自信都化作了彻夜难眠的惴惴不安。
单纯的防守边境,如今大抵已是没用了。
蛮人的铁蹄若至,如何应对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反倒是位于南境诸国正中央的南唐王朝,一年多之前就做好了与蛮人正面硬碰硬的死战打算,这么长时间下来,反倒雷声大雨点小,成了南境诸国中最为安逸的一个王朝。
南边的七座边城死战不敌之后陷
落五座,幽澜和黄裳还有一众的南唐朝臣一度以为他们要开始在自家的疆土上展开一段与蛮族之间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却不曾想,人家只是虚晃一枪,攻城之后并不占城,只是依循着天性,在城中大肆杀戮一番,抢走了能够带走的所有物资,便转头离去,撤回了云梦水泽之中。
黄裳被神皇幽澜扶植上台之后就一直总领着王朝大大小小的事务,许多年下来,王朝在他的治理之下有条不紊朝前迈步,大唐四分以来损失的元气短短二十几年的光景已经全然恢复,甚至尤有过之,王朝疆域虽大不如前,但若是论起国力,幽澜甚至合意很自信的说,如今的南唐半点都不弱于往昔的大唐。
也正是因为欣赏黄裳的才学和能力,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曾经一人兼领三部的中书令老泰山王朗,近些年来,这才逐渐的退居幕后,甚少显山露水。
直到近日,这位活了数万年,岁数都可以做神皇幽澜祖宗的老大人当着满朝上下否了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左仆射继续观望的保守意见,力排众议,要求兵部派出八十万大军杀回云梦水泽,并且后续还再派遣百万唐军陆续南下,与那蛮族战于国门之外。
王朗如此突兀的要求王朝主动求战,顺带还打了黄裳这位自己一手向神皇推荐提拔上来的左仆射的脸,这一莫名举动让那一日来参加早朝的大小官员们个顶个的一头雾水,就连平日里与那老大人亦师亦友的当事人黄裳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朝臣之中的多数人,包括兵部尚书言承还有王朗自己的门生,前几年刚从中书省调任礼部尚书的左庭霜,都清一色的偏向主张继续保持观望态势的黄裳。
不单单是他们,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换了个脑子正常点的老百姓,也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别人蛮族不来打你,你还上赶着跑到云梦水泽中去找人家打,这不是嫌自己人多钱多没地方安置么?
很多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那是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就该叫事故了。
大唐建立至今,于蛮族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不知多少次,死了不知多少人,如今好不容易人家蛮族想通了,打别人去了,俗话说得好,死道友不死贫道,我们静静的待在家里嗑瓜子看戏难道不好吗?
所有人暗自思忖,这老大人是不是年纪太大,活的太久,就连脑子都给活迷糊了。
黄裳却没有说话。
两人相识到如今不算太久,总归也有一二十载的岁月,他太了解这个老头儿了,平日里与他下棋打赌向来都是步步为营,妥妥儿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这一次突然的主战,瞧着虽有些激进甚至是不讲道理,背后总归是有他不
想说出来的理由。
所以,在自己的决策被否之后,黄裳很明智的选择了保持沉默。
正如他所料,皇帝陛下只是略微思忖了片刻,便不顾群臣的反对,点头准了那中书令王朗的意见,着闲置许久不曾启用的云麾将军季同羡领五十万云麾军绕道大吴边境南下云梦水泽,而四公子之一的东方丽则领三十万大军从王朝中部直接南下,遇到蛮族之后是战是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大可从权而定。
(本章完)
究其起源,如今已鲜有人知,人们唯一清楚的事情就是,这姜姓王室早在大夏王朝出现之前就已经是大陆上声名显赫的豪族。
东面毗邻星宿海,西面是天风,北边是混乱无比的黑泽,南边则是与业已处于半覆灭状态的大吴有一小块的接壤。
蛮族北渡的战争,近几个千年以来,皆没有能够打到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大齐,百姓的态度相对来说就比较乐观。
反倒是大齐的那些朝臣们一个个战战兢兢,每日早朝的时候,都在热火朝天的商量若是蛮族的军队来到大齐的疆域之内,王朝该做如何应对。
以至于那齐王在朝堂上见到自己那些平日里混吃等死遇事总喜欢相互推诿的的臣子们为了国家大事争的面红耳赤,欣慰之余,笑骂说你们这帮老不死的也不知道是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为了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或者只是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不管是齐王还是那些朝臣们一个个心里都清楚,大吴没了,蛮人能够借着这个跳板突然之间就出现在天风王朝的叶扬城,就同样能够突然之间出现在他们大齐的任何一座城池之中。
至于齐王那玩笑般的嘲讽,不管是他自己,又或者是那些朝臣,都没有人真的放在心上。
为国尽忠和自保,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明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若不国,他们又拿什么来保证自己的身家性命?
战争依始,大齐上下其实并没有现如今这般山雨欲来的紧迫感,对他们来说,只要陈兵于南方边境,防止蛮族的小股军队偶然踏入王朝的疆域,这次大陆中南的千年浩劫便可轻松化解。
所以,齐国当时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几位隶属于王朝的天纹境供奉分成两拨,一批直接南下来到了大吴王朝与水泽的交界之处,另外一批到了大吴之后则改道往西,转而前往数千年来对抗蛮人的主力--南唐王朝的境内。
至于蛮人会不会一路北上打到自己的地界来,满朝上下无人齿及甚至不曾有人思及。
可是当下,在蛮族人展现出了他们可怕的群体跃迁能力的之后,他们所有的自信都化作了彻夜难眠的惴惴不安。
单纯的防守边境,如今大抵已是没用了。
蛮人的铁蹄若至,如何应对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反倒是位于南境诸国正中央的南唐王朝,一年多之前就做好了与蛮人正面硬碰硬的死战打算,这么长时间下来,反倒雷声大雨点小,成了南境诸国中最为安逸的一个王朝。
南边的七座边城死战不敌之后陷
落五座,幽澜和黄裳还有一众的南唐朝臣一度以为他们要开始在自家的疆土上展开一段与蛮族之间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却不曾想,人家只是虚晃一枪,攻城之后并不占城,只是依循着天性,在城中大肆杀戮一番,抢走了能够带走的所有物资,便转头离去,撤回了云梦水泽之中。
黄裳被神皇幽澜扶植上台之后就一直总领着王朝大大小小的事务,许多年下来,王朝在他的治理之下有条不紊朝前迈步,大唐四分以来损失的元气短短二十几年的光景已经全然恢复,甚至尤有过之,王朝疆域虽大不如前,但若是论起国力,幽澜甚至合意很自信的说,如今的南唐半点都不弱于往昔的大唐。
也正是因为欣赏黄裳的才学和能力,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曾经一人兼领三部的中书令老泰山王朗,近些年来,这才逐渐的退居幕后,甚少显山露水。
直到近日,这位活了数万年,岁数都可以做神皇幽澜祖宗的老大人当着满朝上下否了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左仆射继续观望的保守意见,力排众议,要求兵部派出八十万大军杀回云梦水泽,并且后续还再派遣百万唐军陆续南下,与那蛮族战于国门之外。
王朗如此突兀的要求王朝主动求战,顺带还打了黄裳这位自己一手向神皇推荐提拔上来的左仆射的脸,这一莫名举动让那一日来参加早朝的大小官员们个顶个的一头雾水,就连平日里与那老大人亦师亦友的当事人黄裳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朝臣之中的多数人,包括兵部尚书言承还有王朗自己的门生,前几年刚从中书省调任礼部尚书的左庭霜,都清一色的偏向主张继续保持观望态势的黄裳。
不单单是他们,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换了个脑子正常点的老百姓,也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别人蛮族不来打你,你还上赶着跑到云梦水泽中去找人家打,这不是嫌自己人多钱多没地方安置么?
很多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那是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就该叫事故了。
大唐建立至今,于蛮族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不知多少次,死了不知多少人,如今好不容易人家蛮族想通了,打别人去了,俗话说得好,死道友不死贫道,我们静静的待在家里嗑瓜子看戏难道不好吗?
所有人暗自思忖,这老大人是不是年纪太大,活的太久,就连脑子都给活迷糊了。
黄裳却没有说话。
两人相识到如今不算太久,总归也有一二十载的岁月,他太了解这个老头儿了,平日里与他下棋打赌向来都是步步为营,妥妥儿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这一次突然的主战,瞧着虽有些激进甚至是不讲道理,背后总归是有他不
想说出来的理由。
所以,在自己的决策被否之后,黄裳很明智的选择了保持沉默。
正如他所料,皇帝陛下只是略微思忖了片刻,便不顾群臣的反对,点头准了那中书令王朗的意见,着闲置许久不曾启用的云麾将军季同羡领五十万云麾军绕道大吴边境南下云梦水泽,而四公子之一的东方丽则领三十万大军从王朝中部直接南下,遇到蛮族之后是战是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大可从权而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