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厨在彦熙楼旁边盘下一处店面,专门经营天厨系列小吃,开始主要向那些在彦熙楼下棋玩兵战的人推销。
原本彦熙楼销售的糕点就很受欢迎,香脆的薯片、薯条还有爆米花,与口味截然不同,与糕点,甚至是炸酥、糖果相比,炸薯和爆米花更适合作为零食,很快得到一些人的青睐和喜欢,除了堂吃,渐渐有人也要买些带回去。
天厨在现炸的同时,也试着做一些适合外带的,最简单的是用油纸包裹,让顾客回去后尽早食用。
还有一种用油纸包裹以后,再用木盒盛放好,里面覆满棉花,不容易透气,可以保存十天左右,还是香脆依旧。
爆米花也一样提供这两种不同的包装,不过包装要大上很多,木盒包装的薯片价格要高出许多,虽然这种薄板的加工可以用木工车床,但无论物料还是所需的人工,这样的木盒成本还是不菲。
“木盒的花费,甚至并不比里面薯片少多少,”李睿开始负责天厨,他向李彦提议:“是不是可以考虑回收?自从《华夏商报》了广告,薯片与爆米花卖得越来越好,虽然多数是买简单包装的,可也有些周围府县的,来去不方便,木盒包装也卖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买的人越来越少,木作坊做木盒也是来不及。”
李彦点了点头,他也不想将大量的人力浪费在制造木盒这种小玩意上面:“这个办法好,你拿个具体的操作方案,我看看,如果可以就开始操办。”
“我在想,是不是将薯片和爆米花的技术公开出去,”李彦看了看李睿:“你觉得如何?”
“这怎么行?”李睿急得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盯着李彦急声说道:“少爷,我知道您不在乎赚多少钱。一心想着将番薯、玉米推广,可是若真的公开这些,那些原来购买薯片、爆米花的,便多会在自己家里做了。”
“别急,我这不是正和你商量?”李彦连忙摆手示意李睿做下来:“总还是有人买的吧,你看街头的糕饼点也有一些。”
“那些糕饼店一天能做多少?天厨又能做多少?”李睿红着脸。有些赌气地坐回到椅子上:“反正,您这么做,是要毁了天厨。”
“这样啊!”李彦不禁犹豫起来。他之所以想要公开方法。就是要推动番薯、玉米地消费。不过李睿说得也对。方法一旦公开。天厨便会大受影响。刚刚起了个头地食品加工业也会夭折。
“我也不同意将方法公开。”作为天厨地另外一个股东。夏熙在李彦征求他地意见时。也表示了反对。
“当然。这个方法是你明地。最终还是你说了算。”夏熙看着李彦。诚恳地说道:“但是。我觉得你这样做并非最佳地选择。”
“你所担心地。无非是番薯和玉米价格地过度下跌。会影响明年地种植和推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与去年相比。即便是你能稳住现在地价格。也是回落了七八成。根本于事无补。”夏熙说着喝了一口茶。缓了缓气。
李彦点了点头:“一开始将价格炒得很高。现在掉得厉害。当初根本就没想后果。我就担心这样会伤害到以后地推广。”
“是。所以你想让大家知道。番薯和玉米还是有用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种植番薯?”
夏熙看了一眼旁边的李睿,后者神情有些兴奋:“是佃农,种植土地的大部分是佃农,种植番薯和玉米的也是。”
李睿似乎看到说服李彦的希望,连忙道:“虽然去年由于种子的价格、种植技术等原因,多是一些地主出面购买种植,学习种植技术。但他们还是要通过组织佃农种植。”
“虽然说番薯和玉米地价格曾经很高。可佃农对此依然充满疑虑,毕竟是他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为了种植番薯和玉米,很多地主都是下了大力气,他们不遗余力地告诉佃户番薯和玉米的好处,并协商用番薯和玉米交纳地租,甚至下调了地租地比例,普遍降到了一半左右。”
“可是这样依旧不行,”李睿脸上浮起了笑容:“因为佃农不仅要交租,还要交税,即便他们可以不问产量,只用将田里的收获拿出一半作为地租就行,可官府的税不行,那是要缴纳粮食,或者计粮征银的,所以这些地主又保证,可以用粮食或银子换番薯,那个时候他们也愿意这么做,不少都签订了交换的字据,比价大概是一比一。”
“当然,也有一些地主会迫使佃农种植,但那比较困难,也不多。”
李彦想了想:“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很多佃农都了?”
“那倒也没有,”李睿摇了摇头,继续给说起他知道的情况:“很多地主现在都不太愿意用粮食来交换番薯和玉米,因为价格掉得厉害,现在换很不划算,佃农自然不甘,可他们能怎么办?”
“何况对他们来说,田地的高产,地租的下调,都让他们手头拥有了更多的番薯和玉米,他们往年种田,也就是交租、交税,剩下一点留给自己吃,市场价格地变化,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
李彦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这就好像房价下跌,也有很多人会骂街,因为这些人都是炒房的,真正住房子的可能会感到失落,但因为是自己住的,价格的跌还是涨,与他们来说关系都不大。
现在佃农交了租和税,拥有比往年更多的粮食,他们当然不会吃薯片和爆米花,而是做窝窝头、地瓜粥,作主食吃。
他们吃着这些,知道番薯和玉米的产量,来年肯定也愿意继续种植。
李彦点了点头,知道李睿说地是实情,那么佃农会因为种植番薯和玉米吃饱肚子,总归是好事一件。
“但若是这样说来。到了明春,佃农是会愿意种植番薯和玉米,但那些地主可就不愿意了,那佃农还能种植么?”李彦又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若是那些地主们吃了大亏,也容易产生麻烦。
李睿轻轻摇了摇头:“少爷。其实地主的损失并不大,虽然说今春种子的价格不低,大概是现在价格的十倍左右,可番薯和玉米的产量也高,一斤种子能长出几十上百斤,说到底还是赚的。”
“现在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比稻米略低,比麦子贵一点,产量却至少是一般麦田地五六倍以上,都算起来。他们比往年还要赚得更多。”
“还真是这么回事,”李彦也笑了起来,本来嘛。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就应该比稻麦低上一些才对,如今既然价格差不多,那总是应该赚地。
“但这里还有个预期,”李彦放松地说道,只要还是赚地,那事情便好办:“如果大家都觉得番薯价格还会下降的话,明年情况还是会很不乐观。”
“那也是没办法地事情,”夏熙说话道:“记得俊杰你也说过,利用人们自地力量总要比强迫大家去做容易很多。番薯和玉米到了今日的程度,即便有所反复,终究会推广开来的。”
李彦点了点头:“自的力量虽然重要,如果引导得力的话,却可以事半功倍。”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朝廷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少,不过距离明年春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可以想办法试一试。
李彦最终还是放弃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制作方法,这也给李睿和夏熙吃了定心丸。他们计划多开几家分店。
彦熙楼在天津、北京之外,还在通州、静海等地开设了分店,天厨扩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有彦熙楼的地方,都要开设分店。
看到李彦最终支持了自己地想法,李睿干活的积极性变得很高,很快拿出木盒回收的方案,顾客只要拿着木盒过来,就可以抵扣一定地价钱。这种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薯片和爆米花的售价。
随着《华夏商报》的广告。以及彦熙楼食客、玩客们的宣传,两种零食的销售量增长迅。
李彦将精作坊的“精作管理”也延伸到天厨。将厨房变成了制造车间,薯片主要是通过热油油炸,但使用的漏勺等都是特别定制。
爆米花起初用的是李彦见过很多次的那种街头转炉,后来考虑到制作效率,经过研究改进,改作了更大地高压锅炉。
凭借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要比街头那些仿制品更受欢迎。
天厨实现作坊式生产的还包括红薯粉粉条,因为与传统的粉条制作并无太多区别,李彦雇请了手艺高的师傅,做出来的的粉条口感筋道、滑溜爽口,也卖得很好。
受到包装、存储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代地食品加工还都是作坊式的,天厨的出现算是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继续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利润空间还算可以,粉条差不多能维持保本,但能够走量,依着这些产品的支持,天厨一直在缓慢储存一些番薯和玉米,而市场的价格也逐步稳定在小麦价格的水准上。
虽然不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做法,但李彦依然想办法要让番薯、爆米花具有更多的用途,在怀柔地厂区,主食已经改作番薯粥和窝窝头。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地秋天,大明各地的收成还算不错,但在最紧要之地地辽东,还是生了旱情,此外在淮北,也有饥荒。
李彦在《华夏商报》上鼓吹北方番薯和玉米的丰收,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地方会种植,又在通州设粥棚,用番薯粥救济饥民。
去年还是酒楼中价格高昂的“黄金菜”,如今却成了给饥民充饥的救荒食物,番薯和玉米的遭遇可谓古今罕见。
不过饥荒也确实为新式作物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李彦寻思着通过朝廷,用番薯和玉米作为这两个地方的赈灾选择,并且在明年推广种植,相信这些灾民在吃过番薯和玉米以后。应该更容易接受。
朱由校正式登记以后,孙承宗以詹事府洗马升任左庶子,充当日讲官,他的讲课方式很受朱由校的喜欢,朱由校也经常问一些奇怪地问题,而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有自己的想法,与孙承宗的思路很贴近,他后来才现,原来这些问题都和国战棋有关。
孙承宗也现朱由校关于政务的兴趣多半来自国战棋,最后也同意了李彦的想法,将完善后地国战棋提供给朱由校。
完善后的国战棋已经不是简单的种田和开木匠铺就能够完成的,它具有庞大的国家系统的设置,如果选择国战模式,其操作和计算会非常的复杂。
不过在李彦和孙承宗的刻意引导之下。朱由校对国战棋的兴趣相当热烈,经常要召李彦陪他玩棋。
李彦对国战棋地了解,其他人难以相比。而他对经营性策略游戏的熟悉,也不是孙承宗他们能理解的。
李彦玩国战棋地策略和别人也不同,他会有很多细致、新奇的玩法,所以朱由校也最喜欢和他玩。
孙承宗作为裁判,经常会设计一些现实的问题,让朱由校来解决,在这个方面,人工的国战棋却要比僵化的电脑游戏来的灵活。
“孙先生,朕要守着辽东这些田。似乎还要调集更多军队,看上去不太划算啊!”朱由校在辽东经常被李彦的游骑劫掠,守也守不住,便犹豫起来。
孙承宗凝眉看着地图,满脸愁云,地图上的形势,已不仅仅是棋盘,与辽东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上圣明,若只是这样守下去的话。确实得不尝试,”孙承宗小心翼翼地说道,毕竟这很可能牵涉到辽东地政策,孙承宗如今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那我进攻,可是这点兵力似乎也不够,”朱由校托着下巴,犹豫着说道:“三娃的骑兵跑得太快了,朕的步兵追不上,他的老巢也太远了些。”
“皇上圣明!”孙承宗在旁边道了一声。若平时与朱由校说这些。他肯定不会明白,不过此时看着棋盘。在棋局中,朱由校却不用人说,就一口道出了其中的几个关键。
“朕的家中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算了,我撤吧,外面这块地方,朕不要了!”朱由校抬起手,呵呵笑道。
“万万不可!”孙承宗一紧张,突然就跪了下去。
“咦,孙先生你这是做什么,赶快平身,”朱由校说着,便要伸手扶起孙承宗。
孙承宗吁了口气,知道自己是紧张过头了,他起身指着地图,对朱由校道:“皇上请看,关外的土地丢不得。”
“若丢关外,便会失去蒙古和朝鲜,一旦建奴拥有了这两个地方,那大明就危险了。”
“那倒也是!”朱由校看着地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才摇头道:“那朕该如何做?”
孙承宗看了李彦一眼,李彦这才笑了笑道:“皇上,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地,现在建奴就是个光着脚丫子,而我大明则穿着鞋子。”
“鞋子是一种保护,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也是一种束缚,随时得担心鞋子给弄脏了,这时候不如将鞋子给扔掉,大家都光着脚丫子拼好了,”李彦知道朱由校不喜欢长篇大论,特意用了一个比喻。
“咱大明和建奴相比,大明的百姓会种地,建奴人却不会,种地是咱们的优势,但在辽东,因为常常被建奴骚扰,这优势反而就成了劣势。”
“那咱们就在远离建奴的地方种地,但是将军队派到他家门口,或者打到他家里去,毁坏它的田地、牧场,杀掉他的人口……”李彦再度阐述其杀伤策的内容。
“三娃的办法好,凭什么就只能建奴来攻,咱们也可以打过去嘛!”朱由校展颜笑道,就连李彦也没有他这样地自信,敢说杀伤策一定能够成功。
“那么,熊廷弼地办法便不能用了。朕便许了他的请辞,”朱由校突然说道。
“不可!”不等孙承宗说话,李彦以及急得叫了出来。
“咦,这却是为何?”朱由校不解地望着李彦:“熊廷弼地办法就是守土却又不能守住,他地办法不如你的有效,又总是称病请辞。朕便许了他,三娃你去给朕打建奴,好不好?”
李彦无由感到一阵眩晕,辽东经略,那可是挂兵部侍郎衔,甚至兵部尚书衔,轮谁也轮不到他。
“皇上,”李彦连忙理了一下思路,认真地道:“臣尚无资格参与军国大事。不过近日阅读邸报,诚如杨涟杨大人所说,熊廷弼守辽东。非议者不能掩其功,功在受得辽东一岁平安,未曾丧地失城,若换一经略,未必能够做到。”可被打成了乌龟,这也是功劳么,”朱由校伸手捅了捅地图,噘着嘴说道。
李彦和孙承宗对视一眼,苦笑摇头。国战棋确实让朱由校主动思考很多事情,但现实要比棋盘复杂得多,终不能用棋盘来思考。
“所以,杨大人也说了,熊经略守辽东,虽有守土之功,却也有积弱难振,未有万全之策的缺憾,”李彦连忙说道。
孙承宗也道:“然则朝臣虽多有非经略者。却也同样不能提出万全之策。”
“三娃的办法就很好啊!”朱由校抬头看着孙承宗,疑惑地说道。
“皇上,臣的办法也非万全,而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互损招数,窃以为也需逐步调整,不必急在一时,”李彦解释道。
孙承宗也道:“在定策之前,尚不宜轻率地撤换辽东经略。临阵换将。则全盘皆动,万一为建奴找到机会。以致为其利用,动攻击地话,则辽沈危矣!”
李彦点了点头:“臣记得杨大人还曾说过: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若朝廷有合适的人选、合适的方略,自然可以更换经略,若无,还应让熊经略固守辽沈,以防不测。”
“这样啊,那倒也是,”朱由校见李彦和孙承宗都反对他马上撤换熊廷弼,便改变主意,点头说道。
“那么待朕明日与内阁商议,早定方略,早平辽东,”朱由校拍了拍地图:“这些建奴真是太讨厌了。”
李彦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魏进忠进来,请示朱由校用膳,让他惊讶的是朱由校对魏进忠居然笑脸相迎,他不是很讨厌“李进忠”的么?难道说这个魏进忠真的不是李进忠,还是说客氏的人品强大到如斯的程度,能够让朱由校放弃往日地恩怨?
李彦与孙承宗一起走出宫门,孙承宗对李彦道:“孙某思之良久,也道杀伤策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未必能被群臣认可。”
“怕是绝对不会被认可,”李彦笑了笑,知道孙承宗之所以一直没为这件事争取,便因为知道此事很难被接受。
“你知道便好,可除此之外,孙某也是想不到万全的办法,唯有以熊廷弼之策,更练强兵,伺机而进罢了。”孙承宗摇头说道。
李彦心中突地一下:“孙大人也以为,熊廷弼做得不好?”
孙承宗点了点头:“是的,至少不能御下,以致攻讦太多,经略而不能指挥兵将,为之奈何?”
李彦默然片刻,才道:“下官意思,还是要慎重,即便熊廷弼不得不罢,新地经略也当慎重,正如杨大人所言,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
“杨大人乃谋国之士,此言甚是紧要,”孙承宗微微叹了口气:“若是可以,孙某倒想自请外放辽东。”
“若是可以……”李彦笑了笑:“孙大人记得一定叫上下官,只是几万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已,还真不信灭不了他们。”
“俊杰你倒是有信心,”孙承宗无奈地摇头,和李彦拱手作别,转身上了马车。
看着孙承宗的马车离开,李彦也摇了摇头:“或许,也该去辽东去看看了!”
原本彦熙楼销售的糕点就很受欢迎,香脆的薯片、薯条还有爆米花,与口味截然不同,与糕点,甚至是炸酥、糖果相比,炸薯和爆米花更适合作为零食,很快得到一些人的青睐和喜欢,除了堂吃,渐渐有人也要买些带回去。
天厨在现炸的同时,也试着做一些适合外带的,最简单的是用油纸包裹,让顾客回去后尽早食用。
还有一种用油纸包裹以后,再用木盒盛放好,里面覆满棉花,不容易透气,可以保存十天左右,还是香脆依旧。
爆米花也一样提供这两种不同的包装,不过包装要大上很多,木盒包装的薯片价格要高出许多,虽然这种薄板的加工可以用木工车床,但无论物料还是所需的人工,这样的木盒成本还是不菲。
“木盒的花费,甚至并不比里面薯片少多少,”李睿开始负责天厨,他向李彦提议:“是不是可以考虑回收?自从《华夏商报》了广告,薯片与爆米花卖得越来越好,虽然多数是买简单包装的,可也有些周围府县的,来去不方便,木盒包装也卖了不少,再这样下去,买的人越来越少,木作坊做木盒也是来不及。”
李彦点了点头,他也不想将大量的人力浪费在制造木盒这种小玩意上面:“这个办法好,你拿个具体的操作方案,我看看,如果可以就开始操办。”
“我在想,是不是将薯片和爆米花的技术公开出去,”李彦看了看李睿:“你觉得如何?”
“这怎么行?”李睿急得站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盯着李彦急声说道:“少爷,我知道您不在乎赚多少钱。一心想着将番薯、玉米推广,可是若真的公开这些,那些原来购买薯片、爆米花的,便多会在自己家里做了。”
“别急,我这不是正和你商量?”李彦连忙摆手示意李睿做下来:“总还是有人买的吧,你看街头的糕饼点也有一些。”
“那些糕饼店一天能做多少?天厨又能做多少?”李睿红着脸。有些赌气地坐回到椅子上:“反正,您这么做,是要毁了天厨。”
“这样啊!”李彦不禁犹豫起来。他之所以想要公开方法。就是要推动番薯、玉米地消费。不过李睿说得也对。方法一旦公开。天厨便会大受影响。刚刚起了个头地食品加工业也会夭折。
“我也不同意将方法公开。”作为天厨地另外一个股东。夏熙在李彦征求他地意见时。也表示了反对。
“当然。这个方法是你明地。最终还是你说了算。”夏熙看着李彦。诚恳地说道:“但是。我觉得你这样做并非最佳地选择。”
“你所担心地。无非是番薯和玉米价格地过度下跌。会影响明年地种植和推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与去年相比。即便是你能稳住现在地价格。也是回落了七八成。根本于事无补。”夏熙说着喝了一口茶。缓了缓气。
李彦点了点头:“一开始将价格炒得很高。现在掉得厉害。当初根本就没想后果。我就担心这样会伤害到以后地推广。”
“是。所以你想让大家知道。番薯和玉米还是有用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种植番薯?”
夏熙看了一眼旁边的李睿,后者神情有些兴奋:“是佃农,种植土地的大部分是佃农,种植番薯和玉米的也是。”
李睿似乎看到说服李彦的希望,连忙道:“虽然去年由于种子的价格、种植技术等原因,多是一些地主出面购买种植,学习种植技术。但他们还是要通过组织佃农种植。”
“虽然说番薯和玉米地价格曾经很高。可佃农对此依然充满疑虑,毕竟是他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为了种植番薯和玉米,很多地主都是下了大力气,他们不遗余力地告诉佃户番薯和玉米的好处,并协商用番薯和玉米交纳地租,甚至下调了地租地比例,普遍降到了一半左右。”
“可是这样依旧不行,”李睿脸上浮起了笑容:“因为佃农不仅要交租,还要交税,即便他们可以不问产量,只用将田里的收获拿出一半作为地租就行,可官府的税不行,那是要缴纳粮食,或者计粮征银的,所以这些地主又保证,可以用粮食或银子换番薯,那个时候他们也愿意这么做,不少都签订了交换的字据,比价大概是一比一。”
“当然,也有一些地主会迫使佃农种植,但那比较困难,也不多。”
李彦想了想:“这样一来,岂不是说很多佃农都了?”
“那倒也没有,”李睿摇了摇头,继续给说起他知道的情况:“很多地主现在都不太愿意用粮食来交换番薯和玉米,因为价格掉得厉害,现在换很不划算,佃农自然不甘,可他们能怎么办?”
“何况对他们来说,田地的高产,地租的下调,都让他们手头拥有了更多的番薯和玉米,他们往年种田,也就是交租、交税,剩下一点留给自己吃,市场价格地变化,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
李彦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这就好像房价下跌,也有很多人会骂街,因为这些人都是炒房的,真正住房子的可能会感到失落,但因为是自己住的,价格的跌还是涨,与他们来说关系都不大。
现在佃农交了租和税,拥有比往年更多的粮食,他们当然不会吃薯片和爆米花,而是做窝窝头、地瓜粥,作主食吃。
他们吃着这些,知道番薯和玉米的产量,来年肯定也愿意继续种植。
李彦点了点头,知道李睿说地是实情,那么佃农会因为种植番薯和玉米吃饱肚子,总归是好事一件。
“但若是这样说来。到了明春,佃农是会愿意种植番薯和玉米,但那些地主可就不愿意了,那佃农还能种植么?”李彦又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若是那些地主们吃了大亏,也容易产生麻烦。
李睿轻轻摇了摇头:“少爷。其实地主的损失并不大,虽然说今春种子的价格不低,大概是现在价格的十倍左右,可番薯和玉米的产量也高,一斤种子能长出几十上百斤,说到底还是赚的。”
“现在番薯和玉米的价格比稻米略低,比麦子贵一点,产量却至少是一般麦田地五六倍以上,都算起来。他们比往年还要赚得更多。”
“还真是这么回事,”李彦也笑了起来,本来嘛。番薯和玉米的价格就应该比稻麦低上一些才对,如今既然价格差不多,那总是应该赚地。
“但这里还有个预期,”李彦放松地说道,只要还是赚地,那事情便好办:“如果大家都觉得番薯价格还会下降的话,明年情况还是会很不乐观。”
“那也是没办法地事情,”夏熙说话道:“记得俊杰你也说过,利用人们自地力量总要比强迫大家去做容易很多。番薯和玉米到了今日的程度,即便有所反复,终究会推广开来的。”
李彦点了点头:“自的力量虽然重要,如果引导得力的话,却可以事半功倍。”
李彦微微叹了口气,朝廷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少,不过距离明年春耕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可以想办法试一试。
李彦最终还是放弃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制作方法,这也给李睿和夏熙吃了定心丸。他们计划多开几家分店。
彦熙楼在天津、北京之外,还在通州、静海等地开设了分店,天厨扩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有彦熙楼的地方,都要开设分店。
看到李彦最终支持了自己地想法,李睿干活的积极性变得很高,很快拿出木盒回收的方案,顾客只要拿着木盒过来,就可以抵扣一定地价钱。这种做法实际上降低了薯片和爆米花的售价。
随着《华夏商报》的广告。以及彦熙楼食客、玩客们的宣传,两种零食的销售量增长迅。
李彦将精作坊的“精作管理”也延伸到天厨。将厨房变成了制造车间,薯片主要是通过热油油炸,但使用的漏勺等都是特别定制。
爆米花起初用的是李彦见过很多次的那种街头转炉,后来考虑到制作效率,经过研究改进,改作了更大地高压锅炉。
凭借先进的理念和设备,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要比街头那些仿制品更受欢迎。
天厨实现作坊式生产的还包括红薯粉粉条,因为与传统的粉条制作并无太多区别,李彦雇请了手艺高的师傅,做出来的的粉条口感筋道、滑溜爽口,也卖得很好。
受到包装、存储以及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代地食品加工还都是作坊式的,天厨的出现算是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继续展,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天厨的薯片和爆米花利润空间还算可以,粉条差不多能维持保本,但能够走量,依着这些产品的支持,天厨一直在缓慢储存一些番薯和玉米,而市场的价格也逐步稳定在小麦价格的水准上。
虽然不公开薯片和爆米花的做法,但李彦依然想办法要让番薯、爆米花具有更多的用途,在怀柔地厂区,主食已经改作番薯粥和窝窝头。
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地秋天,大明各地的收成还算不错,但在最紧要之地地辽东,还是生了旱情,此外在淮北,也有饥荒。
李彦在《华夏商报》上鼓吹北方番薯和玉米的丰收,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地方会种植,又在通州设粥棚,用番薯粥救济饥民。
去年还是酒楼中价格高昂的“黄金菜”,如今却成了给饥民充饥的救荒食物,番薯和玉米的遭遇可谓古今罕见。
不过饥荒也确实为新式作物的推广提供了机会,李彦寻思着通过朝廷,用番薯和玉米作为这两个地方的赈灾选择,并且在明年推广种植,相信这些灾民在吃过番薯和玉米以后。应该更容易接受。
朱由校正式登记以后,孙承宗以詹事府洗马升任左庶子,充当日讲官,他的讲课方式很受朱由校的喜欢,朱由校也经常问一些奇怪地问题,而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有自己的想法,与孙承宗的思路很贴近,他后来才现,原来这些问题都和国战棋有关。
孙承宗也现朱由校关于政务的兴趣多半来自国战棋,最后也同意了李彦的想法,将完善后地国战棋提供给朱由校。
完善后的国战棋已经不是简单的种田和开木匠铺就能够完成的,它具有庞大的国家系统的设置,如果选择国战模式,其操作和计算会非常的复杂。
不过在李彦和孙承宗的刻意引导之下。朱由校对国战棋的兴趣相当热烈,经常要召李彦陪他玩棋。
李彦对国战棋地了解,其他人难以相比。而他对经营性策略游戏的熟悉,也不是孙承宗他们能理解的。
李彦玩国战棋地策略和别人也不同,他会有很多细致、新奇的玩法,所以朱由校也最喜欢和他玩。
孙承宗作为裁判,经常会设计一些现实的问题,让朱由校来解决,在这个方面,人工的国战棋却要比僵化的电脑游戏来的灵活。
“孙先生,朕要守着辽东这些田。似乎还要调集更多军队,看上去不太划算啊!”朱由校在辽东经常被李彦的游骑劫掠,守也守不住,便犹豫起来。
孙承宗凝眉看着地图,满脸愁云,地图上的形势,已不仅仅是棋盘,与辽东有异曲同工之妙。
“皇上圣明,若只是这样守下去的话。确实得不尝试,”孙承宗小心翼翼地说道,毕竟这很可能牵涉到辽东地政策,孙承宗如今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那我进攻,可是这点兵力似乎也不够,”朱由校托着下巴,犹豫着说道:“三娃的骑兵跑得太快了,朕的步兵追不上,他的老巢也太远了些。”
“皇上圣明!”孙承宗在旁边道了一声。若平时与朱由校说这些。他肯定不会明白,不过此时看着棋盘。在棋局中,朱由校却不用人说,就一口道出了其中的几个关键。
“朕的家中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算了,我撤吧,外面这块地方,朕不要了!”朱由校抬起手,呵呵笑道。
“万万不可!”孙承宗一紧张,突然就跪了下去。
“咦,孙先生你这是做什么,赶快平身,”朱由校说着,便要伸手扶起孙承宗。
孙承宗吁了口气,知道自己是紧张过头了,他起身指着地图,对朱由校道:“皇上请看,关外的土地丢不得。”
“若丢关外,便会失去蒙古和朝鲜,一旦建奴拥有了这两个地方,那大明就危险了。”
“那倒也是!”朱由校看着地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才摇头道:“那朕该如何做?”
孙承宗看了李彦一眼,李彦这才笑了笑道:“皇上,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地,现在建奴就是个光着脚丫子,而我大明则穿着鞋子。”
“鞋子是一种保护,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也是一种束缚,随时得担心鞋子给弄脏了,这时候不如将鞋子给扔掉,大家都光着脚丫子拼好了,”李彦知道朱由校不喜欢长篇大论,特意用了一个比喻。
“咱大明和建奴相比,大明的百姓会种地,建奴人却不会,种地是咱们的优势,但在辽东,因为常常被建奴骚扰,这优势反而就成了劣势。”
“那咱们就在远离建奴的地方种地,但是将军队派到他家门口,或者打到他家里去,毁坏它的田地、牧场,杀掉他的人口……”李彦再度阐述其杀伤策的内容。
“三娃的办法好,凭什么就只能建奴来攻,咱们也可以打过去嘛!”朱由校展颜笑道,就连李彦也没有他这样地自信,敢说杀伤策一定能够成功。
“那么,熊廷弼地办法便不能用了。朕便许了他的请辞,”朱由校突然说道。
“不可!”不等孙承宗说话,李彦以及急得叫了出来。
“咦,这却是为何?”朱由校不解地望着李彦:“熊廷弼地办法就是守土却又不能守住,他地办法不如你的有效,又总是称病请辞。朕便许了他,三娃你去给朕打建奴,好不好?”
李彦无由感到一阵眩晕,辽东经略,那可是挂兵部侍郎衔,甚至兵部尚书衔,轮谁也轮不到他。
“皇上,”李彦连忙理了一下思路,认真地道:“臣尚无资格参与军国大事。不过近日阅读邸报,诚如杨涟杨大人所说,熊廷弼守辽东。非议者不能掩其功,功在受得辽东一岁平安,未曾丧地失城,若换一经略,未必能够做到。”可被打成了乌龟,这也是功劳么,”朱由校伸手捅了捅地图,噘着嘴说道。
李彦和孙承宗对视一眼,苦笑摇头。国战棋确实让朱由校主动思考很多事情,但现实要比棋盘复杂得多,终不能用棋盘来思考。
“所以,杨大人也说了,熊经略守辽东,虽有守土之功,却也有积弱难振,未有万全之策的缺憾,”李彦连忙说道。
孙承宗也道:“然则朝臣虽多有非经略者。却也同样不能提出万全之策。”
“三娃的办法就很好啊!”朱由校抬头看着孙承宗,疑惑地说道。
“皇上,臣的办法也非万全,而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互损招数,窃以为也需逐步调整,不必急在一时,”李彦解释道。
孙承宗也道:“在定策之前,尚不宜轻率地撤换辽东经略。临阵换将。则全盘皆动,万一为建奴找到机会。以致为其利用,动攻击地话,则辽沈危矣!”
李彦点了点头:“臣记得杨大人还曾说过: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若朝廷有合适的人选、合适的方略,自然可以更换经略,若无,还应让熊经略固守辽沈,以防不测。”
“这样啊,那倒也是,”朱由校见李彦和孙承宗都反对他马上撤换熊廷弼,便改变主意,点头说道。
“那么待朕明日与内阁商议,早定方略,早平辽东,”朱由校拍了拍地图:“这些建奴真是太讨厌了。”
李彦离开的时候,正好看到魏进忠进来,请示朱由校用膳,让他惊讶的是朱由校对魏进忠居然笑脸相迎,他不是很讨厌“李进忠”的么?难道说这个魏进忠真的不是李进忠,还是说客氏的人品强大到如斯的程度,能够让朱由校放弃往日地恩怨?
李彦与孙承宗一起走出宫门,孙承宗对李彦道:“孙某思之良久,也道杀伤策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未必能被群臣认可。”
“怕是绝对不会被认可,”李彦笑了笑,知道孙承宗之所以一直没为这件事争取,便因为知道此事很难被接受。
“你知道便好,可除此之外,孙某也是想不到万全的办法,唯有以熊廷弼之策,更练强兵,伺机而进罢了。”孙承宗摇头说道。
李彦心中突地一下:“孙大人也以为,熊廷弼做得不好?”
孙承宗点了点头:“是的,至少不能御下,以致攻讦太多,经略而不能指挥兵将,为之奈何?”
李彦默然片刻,才道:“下官意思,还是要慎重,即便熊廷弼不得不罢,新地经略也当慎重,正如杨大人所言,宁议而后用,无用之而后议,宁储人而待用,无停用而寻人。”
“杨大人乃谋国之士,此言甚是紧要,”孙承宗微微叹了口气:“若是可以,孙某倒想自请外放辽东。”
“若是可以……”李彦笑了笑:“孙大人记得一定叫上下官,只是几万游牧民族的骑兵而已,还真不信灭不了他们。”
“俊杰你倒是有信心,”孙承宗无奈地摇头,和李彦拱手作别,转身上了马车。
看着孙承宗的马车离开,李彦也摇了摇头:“或许,也该去辽东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