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乘坐“靖海号”抵达登州,登莱总兵沈有容亲自在码头迎接,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将,在第二次金州之战以后,为复辽军的战绩所震惊,曾亲往金州察看,并从此改变对复辽军的看法,由一般性的被动配合,转变成积极的配合,为辽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沈有容曾先后从戚继光在蓟镇,从李成梁在辽东立下功勋,参加过朝鲜抗倭战争,其后在东南领军,平定台湾、澎湖,可谓战功赫赫,不过其间也曾数起数落,晚明官场的恶劣,可见一斑。

    亲眼看到过复辽军的军容,沈有容对李彦的评价很高,因此才会到码头,李彦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充满尊敬,看到对方须花白,年近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的样子,更是钦佩。

    依朝廷的惯例,地方官员不得随意离开辖地,甚至是衙署,李彦出现在登州,严格来说已经越界,不过事急从权,又是战争紧要关头,沈有容虽然隐晦地提醒了李彦,却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听说李大人准备组建一支大洋舰队,是否都是靖海号这样的战舰?”登莱总兵辖下既有水营,也有6营,沈有容也曾参加过6战,不过他的军事生涯,主要还是在海上,话语中对李彦筹划中的大洋舰队很感兴趣,在码头的时候,看着靖海号的目光也有异样。“靖海号只是二百料的福船,听说西洋人的炮舰要比福船大得多,大洋舰队未来的炮船应该更大才是,起码不能比西洋人差得太多。”李彦笑了笑说道。

    “哦,李大人也知道西洋人地船?那种船的规制、风帆都与福船不同,大人想要造出来,恐怕并不容易吧?”沈有容曾经在闽粤一带镇守二十余年,甚至与荷兰人在海上打过,对西洋式战船倒是知道一些。

    “早在年前,已经托人在广东、福建一带招募洋匠和舰船的图纸,前两个月还在南方购进一条荷兰人的西式战舰,这个月差不多能到大孤山码头,随行的还有几位洋匠。准备将这艘船拆开,依样打造,本官的意思。夷人能造的东西,咱们也应该能造。学习他,然后过他,将军很快能看到咱们的炮舰,航行大海之上,让夷人不敢捋须,”李彦笑着说道。

    沈有容点了点头。微微叹息道:“李大人真是好志气,想那红夷不过是绰尔小国,在海上却是横行无忌,但愿大人早日造出大船,让红夷慑服。”

    “将军所言甚是,想我大明国势强盛,却不断遭到倭寇、红夷的骚扰侵袭。几番荡平。又几番沉渣泛起,本官却是以为。这根子不在6地,而在海上。以6防海,总归被动,若是有一支强大的舰队靖清海疆,又何来倭寇、红夷之患?”李彦觉得与沈有容交谈挺对路子,便略略说了海防地重要,以及海权的意义。

    “夷人蹈海而来,日本、美洲的白银,南洋地香料、宝石,我大明的瓷器、茶、丝,皆以海船装运,穿梭海上,其间利润之厚,实不可想象,若夷人控制海路,则以大明物产为贱价,而以海外珍玩为高价,低进而高出,实为掠夺我大明财富也;若我大明控制海路,但凡输入输出,皆为我有,公道交易,互通有无,征榷税款,充实国库,则我大明拥有四海财富矣,窃以为辽东之外,靖清海疆当为第一要务。”

    “大人所说,某闻所未闻,听着倒也确实有些道理,然则波涛万里,要以舰队巡防,这舰队地规模岂非异常庞大?这造舰练兵的投入,怕也是无底洞吧?”沈有容微微摇头,他也曾领命在福建组建水标,知道造船、练兵的花费都是不少。

    “本官地意思。当以海养舰。护航舰队靖清海疆。是为守卫大明疆土。保护我大明海商地安全。使其不遭劫掠。海商自有义务支付舰队所需费用;这就好像朝廷以边镇守卫疆土。以百官治理地方。使得万民得以安居乐业。百姓便应该缴纳税费一般道理。本官认为。那些海商也会愿意缴纳这样地税费!”李彦说得兴起。忍不住为沈有容引申了一下。

    沈有容却听得直愣。苦笑说道:“早闻大人奇思妙想。常有惊人之语。这道理虽然说得过去。却未免于礼不合。”

    “将军所说之理。又是指地什么?”李彦倒是奇怪沈有容为什么会这么说。既然道理说得过去。又如何“于理不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礼。却是君臣之礼!”沈有容向着京城地方向拱了拱手:“李大人以为如何?”

    “将军说地是。受教了!”李彦苦笑着抱拳作礼。至于是不是天下地大地都是皇上地。天下地人都是皇上地臣子。这不过是自欺欺人地伪命题。在大海波涛地那一边。倒是有更加广袤地土地;在大明帝国地周围。也布满了虎视眈眈地敌人。单单是区区一个建奴。就让帝国内外交困。又何谈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虽然在一些理念上存在差异。沈有容对李彦筹建大洋舰队地想法还是持有积极地态度。但也心存一些疑虑。譬如向海商征税。海商们会不会愿意;征税会不会太多。从而演变成为苛税;以及海商缴纳地税款。是否能维持大洋舰队地运转等等。

    “海商们是否愿意缴税,这要看舰队能否给他们提供安全的保证,如今东江的护航舰队只能靖卫北方海域,北地的海商协会也已经同意支付相应的税款;要是大洋舰队得以建成,不仅可以守卫北洋,也能够守卫南洋,那么南北洋的海商。想来都会愿意缴纳税款,”李彦微微笑道,真要是到那个时候,海商们不愿意也不行,毕竟舰队地实力在那里,是不是缴税,也不会都要经过协商,有时候这也是强制性的。

    当然,若是大洋舰队能够控制海疆,创造一个安全、公正的海贸环境。大部分海商自然也会接受榷税规则,除了一些实力过于膨胀的野心家。

    “以北方海商协会来说,榷税额为货款的一成左右。出口以离岸价结算,进口以到岸价结算。这是海商协会商议后认可的税率,其中不同的商品税率也不一样,譬如大明盛产的棉布,为了鼓励出口,离岸征收百之三四的税款;铁器、粮食之类,需要限制出口。税率就比较高,高达三到四成,基本不会有商人去做的;这样地税率,不在于盘剥海商,而是控制货物的进出,至于兵器一类,更是禁止交易。”

    “有关进口货物也是一样。粮食、矿石之类。要鼓励进口,税率为零。金银、宝石、香料之类,利润空间较大。税率较高,一些奢侈品甚至高达到岸价的一倍,这也不是为了盘剥,还是为了控制商品地进入,鼓励粮食进口,而限制奢侈品……”

    “李大人高才,沈某听着虽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设官置吏,怕是不在少数,诸事繁复,选贤用能,安能使其运转顺畅?”沈有容武举出身,几经沉浮,历尽宦海,于官场深浅看得明白,加上和李彦谈得投机,被激起话头,竟然是直言不讳。

    李彦笑了笑:“将军所说甚为重要,我大明疆土万里,海疆广袤,商税、市舶之设,向来虚妄,偷逃税款者甚多,贪污渎职者无数,开衙置官之低效,可见一斑。”

    “不开衙,不置官,又如何收得税款?”沈有容不解地问道。

    “开衙置官,自然必要,只是开何衙门,置何等官,却需商榷,窃以为衙门与官之存在,在于维持秩序,而不在细务,衙门想着如何收钱,不如想着规范收钱地秩序,譬如本官与辽南的海商约定,所有规则,由海商协会与衙署协商确定,验货榷税,由海商协会成立机构操办,辽南衙署只是依规则监督、裁判、行使处罚,秩序既定,则无需委官,即可收得税款!”李彦见沈有容有兴,便为他细细解释了辽南的做法。

    沈有容听后大吃一惊:“天下无商不奸,海商岂会如实上缴税款?”

    “因为海关,海关关长虽然由海商协会推举,却要接受辽南衙署的领导与监督,若然违法,自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此外海商众多,海关要是能让海商们都满意,那也算是合格了,”李彦笑了笑,他所设计的海关与海上协会,相当于一个区域自治地系统,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至少在初期,能够维护好海商这个群体的秩序,使海上贸易稳定展,就已经达到他的目的了。

    至于将来,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让更多的利益群体参与进来,海商协会就不会只保护海商的利益,到了那个时候,海商协会就需要改个名字,或许叫“议会”更加合适。

    李彦地说法并不能让沈有容放心,好在这并不是两人需要商议地话题,李彦与沈有容见面,目的是协商登莱与辽南在军事上地协作,特别是在水营方面。

    “袁大人要在登莱设水营、6营,要求甚为严格,”沈有容看着李彦说道。

    李彦点了点头:“袁大人的想法,自然有他地道理。”

    李彦与沈有容一起拜访新任登莱巡抚袁可立,袁可立年近六旬,看上去却比沈有容还要苍老,不过须花白间,自有一股儒雅气度。

    “你就是在辽南三战三捷的李彦李俊杰?”袁可立眯着眼睛,让人看不到他眼中藏着的神色。

    李彦微笑说道:“皇上圣明,阁部居中筹谋得当,诸位经略巡抚领导有方,下官得天之幸,打了几次胜仗,日前在镇江也曾损兵折将,惭愧惭愧!”

    “李大人倒不像传说中那般孤傲。”袁可立笑了笑,倒是让李彦有些吃惊:“大人气度可容山海,下官佩服。”

    “好啦,”袁可立摆了摆手:“本官巡抚登莱,却管不到你辽南,镇江之败,怕是王化贞牵涉其中,却与你无干,以孤军当方张之敌,本就是凶多吉少。并非人人都有李大人这般好运,可一战而胜,再而胜。再三胜之,李大人觉得然否?”

    “大人明鉴。”李彦躬身说道:“辽南军兵力有限,很难与建奴正面决战,牵制有余,决胜不足。”

    “你知道就好,”袁可立端起茶盏饮了一口茶水,又道:“然则。镇江既败,复州、金州还能存否?”

    李彦微微一愣,旋即大声说道:“请大人放心,金复一线,固若金汤。”

    “毛文龙也曾这么说,”袁可立淡淡扫了李彦一眼:“大军孤悬海外,供应紧缺。支援不及。以孤军陷敌手,岂能得胜?”

    袁可立不等李彦作答。又道:“熊大人的三方布置之策,你可知道?”

    “下官知道!”李彦道。脑海中却飞快地思考着袁可立的立场与军略,想来,他是不支持开辟辽南战场的,他地立场与陶朗先相似,也与熊廷弼最早提出的三方布置之策相似,也就是在登莱置办大军,相机行事而已。

    “熊大人经略辽东,本官以及李大人你,作为辽事一方主政,也当全力协助,李大人你以为然否?”袁可立淡淡说道。

    “大人明鉴万里!”李彦道。

    “本官欲以戚太保之法,在登莱练水6二营,以防建奴进窥登莱,李大人,你觉得如何?”袁可立又道。

    李彦抬头看向袁可立:“大人英明,兵在练,而不在募;在精,而不在多,大人若能在山东练一支强兵,他日辽东战事危急,大人挥戈直指,定能力挽狂澜。”

    “哈哈,本官也期待着那一天!”袁可立捋须大笑:“李大人,你在辽南,三战三捷,扬我大明军威,难能可贵,日后孤军立于危地,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本官会让沈将军全力配合的。”

    “大人容禀!”李彦差不多已能把握袁可立的性格,不能说很难相处,也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气概,起码言语中是这样的表现,但难免也有些刚愎自用,这一点,却和王化贞、熊廷弼有些类似。

    “下官听闻大人曾有言,制朝鲜以出兵西向,下官愿以偏师出朝鲜,收拢逃亡辽民,编练新在东江开辟新的战线。”

    “好!”袁可立赞赏地看着李彦:“李大人放心,你若能开镇东江,本官一定会向朝廷,为你请饷。”

    “多谢大人!”李彦道。

    李彦在登州停留了三日,与袁可立见了三次,他也充分见识到这位新任巡抚的风格,雷厉风行,志向远大。

    特别是后面这一点,袁可立不仅打算在登莱编练水6营四万人,而对李彦在东江、辽南编练新军也积极支持,也给了他“四万”的兵额。

    就行政隶属来说,李彦这个辽东道并不归属袁可立管辖,但在辽东战争的特殊情况之下,登莱统筹安排辽南地粮草辎重供应,对辽南的军务拥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李彦搞掉陶朗先,又想与袁可立搞好关系地原因。

    袁可立支持李彦在辽南、东江编练四万新军,作为回报,李彦也要支持袁可立在登莱编练水6营兵四万。

    虽然袁可立并没有这样说,甚至连暗示都没有,李彦也不清楚袁可立是不是有这样的意思,但官场之上,你来我往,李彦也不会妄作小人。

    袁可立对辽南地支持出乎李彦的意料之外,虽然他的立场,仍然要看朝廷的旨意,不过这种姿态,却足以让李彦放心。

    当李彦还留在登莱的时候,在袁可立的催促下,原本被陶朗先截留地一部分物资,已经开始装船,准备运往辽南,这让李彦能够确信,袁可立与陶朗先的截然不同之处,袁可立确实想做一些事情。

    有了袁可立的配合,哪怕是登莱输送的粮草只有额定数量地一半。也将大大缓解辽南的经济压力。

    接下去的两天,李彦继续留在登州与沈有容商议水营地编练,由于此前沈有容过份慷慨,将登莱水营全数借给李彦使唤,如今袁可立要重建水营,这部分兵力双方必须重新协调。

    随着辽南、东江两处防线地逐步形成,辽南水营的使命已经生改变,大规模地军队与物资的调动不再成为常态,李彦也希望辽南地水营进行重整,而且这个过程已经开始。

    由于后金根本没有海上的力量。倒是在常常借着辽东地河水进行军事调动,所以李彦打算将辽南规模庞大的水营缩减为两个部分,一是筹备中的护航舰队。未来将成为大洋舰队,其目标将是广袤地海洋。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以内河、近海作战为主的近海舰队。其假想敌就是建奴地内河运输,以及协同作战。由于建奴的重心在辽沈一线,也就是辽河、三岔河一带,所以李彦打算将这支舰队设在长生岛,以长生岛水营为班底,打造一支近海、内河作战为特征的舰队。

    “登莱水营。是不是也以近海、内河为作战领域?”李彦看了看沈有容,这位总兵大人也确实想练兵,不过他可没袁可立那么乐观,沈有容几起几落,知道有时候想要做出一点事情来,并不容易。

    “袁大人的意思是,编练水营。先练6战之法。”沈有容道:“这是戚少保当年的做法。”

    李彦点了点头:“这倒也不错。”

    沈有容微微叹了口气:“或许是老了,本将军倒是没有袁大人那番雄心壮志。这练兵四万,便是练成。怕也不如李大人的一万强兵。”

    “沈将军见笑了,”李彦道。

    沈有容摇了摇头:“本将军说地是实话,你的辽南军,队列齐整,不动如山,令行禁止,动如疾火,这才是强兵的样子,而与建奴作战,以一万对一万,斩七千,大获全胜,此诚数十年未有之大功,可惜……”

    “当然,本将也知道你这兵不容易练,登莱这些营头,要他们认真操练,几乎是不可能,”沈有容抬头看着李彦,突然话头一转:“李大人,本将有一事相求,不知大人能否应允。”

    “沈将军但讲无妨,若是李某能够做到,定不推辞,”李彦抱拳应诺。

    “本将想同李大人暂借一些人手,以协助登莱练兵,虽不指着能练成辽南那样的强军,但有四五成模样,他日辽东需要,也可沙场奋勇,聊尽绵薄之力,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沈有容说完,便抬头看着李彦,等待他的回答。

    李彦先是微微一愣,没想到沈有容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借军官帮助练兵,这几乎是李彦做梦都想作的事情。

    兵战俱乐部地演变,让李彦意识到军中派系地影响力,虽然早期的俱乐部看上去并没有多少凝聚力,但在军中地影响却很大。

    若是复辽军的军官能在登莱参与练兵,虽然不可能掌握实际地兵权,但却能够将俱乐部的那套体系带到登莱,不说能够影响登莱将士的信仰,或者改变立场,起码应该能够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只要将来有需要的时候,登莱兵能够挥作用,那李彦的投资也算值得了。

    对于明军的战斗力,李彦是不抱太多希望的,倒不是说所有的明军素质都很差,譬如浑河之战中川兵、浙兵打得也很顽强,打得很好,但根据短板理论,最差的那一环,往往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参谋部算出恢复辽东全境,需要复辽军八万,若是友军更强一些,能够在战场上挥作用,那么复辽军的总兵力就可以减少一点。

    此外,若是能够给登莱军打上复辽军的烙印,以后若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说不定也能成为关键奥援。

    有的时候,影响力也很关键。

章节目录

大明天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半埂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六二回 出访登莱-大明天工txt下载,大明天工,笔趣阁并收藏大明天工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