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像个初中生。小闲真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小萝利,已经转过两个男人的手。
“原来是表兄啊。”她和秦大郎见礼,笑对梅氏道:“姐姐好福气,还有亲戚惦记。”
梅氏轻笑,道:“妹妹自小在郑国公府长大,生活优渥,也是福气。”
方氏走后,梅氏不无得意对屋里的人道:“以为有国公爷宠爱,就可以眼高一切。哼,且看国公爷能宠她到几时。”
国公爷哪里及得上表兄情深意重,几年不见,依然寻来。
方氏的背影消失半晌,秦大郎才收回目光,口水差点滴在小闲新端上来的红烧肉上。
叶德终于来了,白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梅氏喝了酒,脸蛋儿红扑扑的,脚步踉跄上前行礼,还没弯下腰,脸上便挨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彻底把梅氏打懵了。
秦大郎吓得手里的筷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汪嬷嬷带人来的时候,秦大郎吓尿了,长衫下摆黄色液体滴滴答答。
叶德刚进门,小闲就知坏了。两个腰圆膀阔的仆妇不由分说把她带到一间屋子,那间屋子只有几平方大,空荡荡的,地上除了灰尘,一无所有。
更鼓声准时响起,初秋的京城,入夜气温骤降,小闲又饿又渴又冷,绻缩在屋角。
不知梅氏会受什么样的处罚,盈掬小菊秀禾又在哪里?
柴门吱呀一声响,有人站在门口道:“出来吧。”
耀眼的阳光照得小闲睁不开眼。那人并没催促。
一个胸围腰围臀围一般粗的仆妇上下打量小闲几眼,平静无波道:“走吧。”
去哪?
仆妇头也不回疾步走,小闲只好跟着。
穿过一座座院落,来到通往大门的青石板路,高高的基座上一座气派的院子。
仆妇道:“在这里等着。”
卢国公府占了一条街,府里规矩森严,没事乱跑是要打屁股的。小闲也就在梅氏住所附近转转,从没来过这里。不过,飞檐上的吉兽,院落的规模,让人一见便知这里是正屋所在,也是陈氏的居所。
等了许久,一个十一二岁的丫鬟出来道:“夫人让你进去。”又叮嘱道:“在夫人跟前好生回话。”
小闲应了,随那丫鬟弯弯曲曲走过许多回廊,回廊上或开或闭许多的门,跨过两三个院子天井,来到一间宽大的堂屋。
堂屋里坐了两个妇人,上首一位长相清秀,衣着华贵,神态端庄,想必是陈氏。右侧一位便是王氏,含笑切开一个石榴,递给陈氏。
丫鬟垂手禀道:“夫人,小闲带来了。”
陈氏摘了一粒饱满的石榴子儿放嘴里,吸吮了汁液,淡淡道:“哑巴吗?”
丫鬟忙向小闲打手势,让小闲行礼。
小闲上前两步,行礼道:“小闲见过夫人。”
陈氏吃了半粒石榴,小闲膝盖都蹲酸了,才听她道:“跟谁学的厨艺?”
“小时候跟娘亲学了一段时间。”
小闲看了陈氏一眼,刚好陈氏抬头,饶是小闲心理素质过硬,凌厉的眼神还是让她心里打了个突。
陈氏像是一眼要把小闲的前世今生看穿。
“先做两样菜你们尝尝。”
丫鬟应了一声,带小闲七转八转,来到一个热闹所在,站在门口,扬声道:“夫人说了,让她做两样菜尝尝。”
刀子切在案板上的咚咚声,说笑声,打闹声,全都停了,所有人齐齐望着小闲,眼中透着好奇。
出来一个年轻仆妇把小闲领了进去,来到一个圆脸的女子面前,道:“见过赵嬷嬷。”
既是嬷嬷,自然是管事了。
赵嬷嬷一双手搅拌盆里的面没停,道:“你就是那个做桂花糖藕的丫头?”
小闲微觉意外,做这类凉拌时用的桂花是去年存下来的,并不是新鲜的桂花,不知她为什么会看上,又是怎么尝到这一味的?
赵嬷嬷道:“桂花的香,藕的脆,你都做得很好。食材简单,能做出好味道才见功夫。”
便有人附和道:“嬷嬷说得是,嬷嬷不就是做得一手好豆腐么?”
豆腐本身没有味道,又嫩又易碎,要做成美味,确实费心思,不知得有多少好东西煨呢。
赵嬷嬷微微一笑,并没有接茬,看了小闲一眼,道:“早上才送两筐白菜来,你做两样我看看。”
白菜也是简单廉价的食材。
小闲想起黄蓉同学做的白菜心,洪七公老人家叫好不绝,嘴角便微微上翘。
厨房里的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分站两排,看这个夫人特地吩咐的小丫鬟怎么把普普通通的白菜做出美味。
小闲剁碎猪肉,加入香菇和盐、葱,搅均了,把白菜叶子洗净,汆水,摊在案板上,备好的馅料放在白菜叶中间,握起来,用韭菜扎紧。一个个白菜烧卖做好了,放锅里蒸。
至于白菜盒子的做法跟韭菜盒子差不多,一样的香飘三里。
赵嬷嬷先送去请陈氏过目,陈氏“嗯”了一声,道:“卖相不错。”
赵嬷嬷识趣,先各试了一个,再奉给陈氏。陈氏就势尝了,道:“烧卖也还罢了,这白菜盒子却是极香。”
这就算面试合格了。丫鬟带小闲到一间小房子住下,小闲一直想打听盈掬小菊秀禾去哪儿,梅氏怎么样了,却不得其便。梅氏院子里的人,好象从不存在似的,没有谁提起过她们。
陈氏吃得少,每餐的定例却多,小闲因是特例进的厨房,免了从烧火、洗菜的杂役做起,专门负责白菜一例,只要是赵嬷嬷定下的菜牌上有白菜,那便是小闲的活计。
很快,小闲有了外号“小白菜”。
跟梅氏只有秀禾一个厨娘不同,厨房里光是掌灼的的厨娘便有三个,每人各司其职,又有点心厨娘两个,一个专做糕点,一个专做烧饼蒸饼,呃,就是包子馒头。
小闲多听少说,不挑活,没少帮粗使丫鬟做些杂活,人缘挺不错。
赵嬷嬷在厨房里很有威信,她交待下来的差事,没人敢违拗。小闲听说,她是陈氏从娘家带来的厨娘,陈氏吃惯了她做的饭菜,一餐不吃,浑身不舒坦。
瞧她的年纪,跟陈氏应该差不多,难道驻颜有术?小闲细心留意,并没见她吃什么补药,每餐的菜以素菜居多。
赵嬷嬷发现小闲在注意她,赏了小闲两个菜:“我不爱吃这个,你拿去吃吧。”
她是陈氏得用的人,份例可比梅氏强太多了,照厨房里的规矩,每餐应该八个菜,一壶酒。不过她只让做四个菜,就这,还常有菜没有动过,只拣喜欢的吃两口。
她赏的,一份腊肉,一份五香兔肉,都是荤菜。
“兔子是三郎打下来的。”赵嬷嬷看小闲狼吞虎咽,笑眯眯道。
秋天了,正是打猎的好时节,王孙公子们闲来无事,相约外出打猎平常得紧。
“原来是表兄啊。”她和秦大郎见礼,笑对梅氏道:“姐姐好福气,还有亲戚惦记。”
梅氏轻笑,道:“妹妹自小在郑国公府长大,生活优渥,也是福气。”
方氏走后,梅氏不无得意对屋里的人道:“以为有国公爷宠爱,就可以眼高一切。哼,且看国公爷能宠她到几时。”
国公爷哪里及得上表兄情深意重,几年不见,依然寻来。
方氏的背影消失半晌,秦大郎才收回目光,口水差点滴在小闲新端上来的红烧肉上。
叶德终于来了,白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梅氏喝了酒,脸蛋儿红扑扑的,脚步踉跄上前行礼,还没弯下腰,脸上便挨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彻底把梅氏打懵了。
秦大郎吓得手里的筷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汪嬷嬷带人来的时候,秦大郎吓尿了,长衫下摆黄色液体滴滴答答。
叶德刚进门,小闲就知坏了。两个腰圆膀阔的仆妇不由分说把她带到一间屋子,那间屋子只有几平方大,空荡荡的,地上除了灰尘,一无所有。
更鼓声准时响起,初秋的京城,入夜气温骤降,小闲又饿又渴又冷,绻缩在屋角。
不知梅氏会受什么样的处罚,盈掬小菊秀禾又在哪里?
柴门吱呀一声响,有人站在门口道:“出来吧。”
耀眼的阳光照得小闲睁不开眼。那人并没催促。
一个胸围腰围臀围一般粗的仆妇上下打量小闲几眼,平静无波道:“走吧。”
去哪?
仆妇头也不回疾步走,小闲只好跟着。
穿过一座座院落,来到通往大门的青石板路,高高的基座上一座气派的院子。
仆妇道:“在这里等着。”
卢国公府占了一条街,府里规矩森严,没事乱跑是要打屁股的。小闲也就在梅氏住所附近转转,从没来过这里。不过,飞檐上的吉兽,院落的规模,让人一见便知这里是正屋所在,也是陈氏的居所。
等了许久,一个十一二岁的丫鬟出来道:“夫人让你进去。”又叮嘱道:“在夫人跟前好生回话。”
小闲应了,随那丫鬟弯弯曲曲走过许多回廊,回廊上或开或闭许多的门,跨过两三个院子天井,来到一间宽大的堂屋。
堂屋里坐了两个妇人,上首一位长相清秀,衣着华贵,神态端庄,想必是陈氏。右侧一位便是王氏,含笑切开一个石榴,递给陈氏。
丫鬟垂手禀道:“夫人,小闲带来了。”
陈氏摘了一粒饱满的石榴子儿放嘴里,吸吮了汁液,淡淡道:“哑巴吗?”
丫鬟忙向小闲打手势,让小闲行礼。
小闲上前两步,行礼道:“小闲见过夫人。”
陈氏吃了半粒石榴,小闲膝盖都蹲酸了,才听她道:“跟谁学的厨艺?”
“小时候跟娘亲学了一段时间。”
小闲看了陈氏一眼,刚好陈氏抬头,饶是小闲心理素质过硬,凌厉的眼神还是让她心里打了个突。
陈氏像是一眼要把小闲的前世今生看穿。
“先做两样菜你们尝尝。”
丫鬟应了一声,带小闲七转八转,来到一个热闹所在,站在门口,扬声道:“夫人说了,让她做两样菜尝尝。”
刀子切在案板上的咚咚声,说笑声,打闹声,全都停了,所有人齐齐望着小闲,眼中透着好奇。
出来一个年轻仆妇把小闲领了进去,来到一个圆脸的女子面前,道:“见过赵嬷嬷。”
既是嬷嬷,自然是管事了。
赵嬷嬷一双手搅拌盆里的面没停,道:“你就是那个做桂花糖藕的丫头?”
小闲微觉意外,做这类凉拌时用的桂花是去年存下来的,并不是新鲜的桂花,不知她为什么会看上,又是怎么尝到这一味的?
赵嬷嬷道:“桂花的香,藕的脆,你都做得很好。食材简单,能做出好味道才见功夫。”
便有人附和道:“嬷嬷说得是,嬷嬷不就是做得一手好豆腐么?”
豆腐本身没有味道,又嫩又易碎,要做成美味,确实费心思,不知得有多少好东西煨呢。
赵嬷嬷微微一笑,并没有接茬,看了小闲一眼,道:“早上才送两筐白菜来,你做两样我看看。”
白菜也是简单廉价的食材。
小闲想起黄蓉同学做的白菜心,洪七公老人家叫好不绝,嘴角便微微上翘。
厨房里的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分站两排,看这个夫人特地吩咐的小丫鬟怎么把普普通通的白菜做出美味。
小闲剁碎猪肉,加入香菇和盐、葱,搅均了,把白菜叶子洗净,汆水,摊在案板上,备好的馅料放在白菜叶中间,握起来,用韭菜扎紧。一个个白菜烧卖做好了,放锅里蒸。
至于白菜盒子的做法跟韭菜盒子差不多,一样的香飘三里。
赵嬷嬷先送去请陈氏过目,陈氏“嗯”了一声,道:“卖相不错。”
赵嬷嬷识趣,先各试了一个,再奉给陈氏。陈氏就势尝了,道:“烧卖也还罢了,这白菜盒子却是极香。”
这就算面试合格了。丫鬟带小闲到一间小房子住下,小闲一直想打听盈掬小菊秀禾去哪儿,梅氏怎么样了,却不得其便。梅氏院子里的人,好象从不存在似的,没有谁提起过她们。
陈氏吃得少,每餐的定例却多,小闲因是特例进的厨房,免了从烧火、洗菜的杂役做起,专门负责白菜一例,只要是赵嬷嬷定下的菜牌上有白菜,那便是小闲的活计。
很快,小闲有了外号“小白菜”。
跟梅氏只有秀禾一个厨娘不同,厨房里光是掌灼的的厨娘便有三个,每人各司其职,又有点心厨娘两个,一个专做糕点,一个专做烧饼蒸饼,呃,就是包子馒头。
小闲多听少说,不挑活,没少帮粗使丫鬟做些杂活,人缘挺不错。
赵嬷嬷在厨房里很有威信,她交待下来的差事,没人敢违拗。小闲听说,她是陈氏从娘家带来的厨娘,陈氏吃惯了她做的饭菜,一餐不吃,浑身不舒坦。
瞧她的年纪,跟陈氏应该差不多,难道驻颜有术?小闲细心留意,并没见她吃什么补药,每餐的菜以素菜居多。
赵嬷嬷发现小闲在注意她,赏了小闲两个菜:“我不爱吃这个,你拿去吃吧。”
她是陈氏得用的人,份例可比梅氏强太多了,照厨房里的规矩,每餐应该八个菜,一壶酒。不过她只让做四个菜,就这,还常有菜没有动过,只拣喜欢的吃两口。
她赏的,一份腊肉,一份五香兔肉,都是荤菜。
“兔子是三郎打下来的。”赵嬷嬷看小闲狼吞虎咽,笑眯眯道。
秋天了,正是打猎的好时节,王孙公子们闲来无事,相约外出打猎平常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