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说话的王甫、曹节其实一直在寻找着破绽,他们想开始用独孤九剑找到破绽一剑封喉,却不曾想到,对方这一次防守很严密,而且很团结,短时间内确实很难找到破绽。

    但是现在不得不出招,因为不能让对方赢!怎么办,作为修为最好的两位大内高手被逼亮剑,既然没有破绽可寻,那索性先来个混淆视听,打乱这些爱较真的文人的思维。

    “大家别忘了,当年外戚梁冀伏诛,先帝刘志就曾取消梁皇后的资格,她的墓地被改为‘贵人冢’,还有汉武大帝废弃卫子夫皇后,改与李夫人合葬。如今窦家也罪孽深重,窦太后怎能跟先帝合葬?”,王甫、曹节装出振振有词状。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认真分析,却有逻辑问题!梁冀的罪恶天下皆知,刘志要废梁皇后的资格,也是理所当然。但卫子夫这个事却值得商榷,当年汉武帝听信奸人江充的话,逼急太子刘据,父子俩在皇宫里干戈相见,导致刘据自杀,卫子夫被废。可这事过了以后,刘彻已忏悔了。此时把两件本质不相同的事拉到一块,这摆明就是故意混淆视听!

    这招其实也挺猛的,因为多年和知识分子打交道,宦官们很了解他们的对手,这帮家伙就爱认死理较真,使出一招混淆视听目的是想搬出刘彻和卫子夫的话题来让知识分子们互相讨论,因为他们对这件事也是各自看法不同,没准也能让他们内部打起架来!这一招他们也曾无数次用过,命中率也是很高,而且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命中。

    李咸首先就明白王甫的用意了,于是他直接告诉对方“老夫还是那句话,陈廷尉说得极好,我坚持他的看法!”,明摆着不吃你们那一套。

    见对方不上钩,王甫、曹节等人便使出了死缠烂打的招数,我缠住你不放,因为太监们这几年也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小皇帝听我们的话!那么嚷嚷一会儿,让皇帝一烦并且无法决断,来一个“散会”,后面慢慢再拿下这个小皇帝,不就万事大吉了么。

    两边如小儿斗嘴,你一言我一语地杠上了,满大殿几百人如好几百乌鸦聚拢在一起一样,吵个不停。

    果然,小皇帝烦了,沉着连站了起来。

    太监们看见皇帝站了起来,高兴了,就降低了吵闹的声音,因为接下来肯定是皇帝宣布散会,择日再议!然而,太监们的习惯性思维这一次也没有用得上,小皇帝突然改变了以前的做事方式,只见他手一挥,只说了一句话:“窦氏虽为不道,但太后有德于联,不宜降黜!好了,众爱卿散会!”说完就迅速离开了。

    知识分子隐藏了很久了,这几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工作着,因为他们知道,暂时还没有办法和太监们抗衡,隐而不发是想寻找机会,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于是在刘宏时代,也出现了像刘志时代那样的情况,就是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这一次斗争,除了上阵的高手有所变化之外,最重要的是皇帝变了,当年刘志主要是站在太监一边的,那么刘宏呢?他站在哪一边呢?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接着往下看。

    知识分子终于等到了可能翻身的机会,借着这个机会,一定要趁热打铁。

    皇帝刚刚回去,还没顾得上喝一口水,有人报告,李咸的奏书已经奏上来了,奏书的核心内容就是找到一个重要的论据来驳倒曹节、王甫,内容为:“当年窦太后陷害汉和帝刘肇的母亲梁贵人,和帝照样也没为难窦太后;还有阎皇后曾罢黜太子刘保,等到汉顺帝刘保登基时,也照样不去动阎皇后的陵墓。窦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得不以窦太后为母?子无黜母,臣无贬君”,果然很具有说服力,

    果然很有说服力,汉灵帝刘宏的一颗心彻底放下来了。公元172年7月2号,刘宏下诏:把窦太后合葬宣陵。

    这一次,在皇帝的支持下,文官集团取得了忍了很久之后的开门红,然而与宦官集团的斗争是持久战,没有时间的考验是不知道最后的结果的。

    窦太后的尸体算是有了最后的归宿,得以安葬入土。但是不久,不知是谁竟在朱雀阙下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

    这明显是针对宦官的,上次输了一阵的宦官们当然不服,看到这份大字报那更是恨的牙痒痒,他们当然知道对手就是文官集团。怎么对付这一招呢,上次吃了点亏的太监们明白,这个小皇帝有点长大了,翅膀也慢慢有点硬了,快要脱离他们的手掌心了,不是那么好玩。

    有了皇帝的这一层顾虑,经过反复思考论证之后,太监们拿出了最佳对付方案:借刀杀人。刀在何处?刘宏手中。

    怎么样借?得想办法让拿刀子的人对自己恨的人也产生恨,那么怎么样产生恨呢,很简单,就是给皇帝洗个脑,因为当年他们也没有少给刘志洗脑,现在又轮到刘宏了。

    于是这些天天伺候皇帝的太监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洗脑行动,时间不久,人格还没有塑造完全的孩子皇帝刘宏在太监们的忽悠下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那份大字报的目的不是骂太监,也没有骂大臣,而骂的是朕!”这是什么逻辑,明明骂的是宦官,但是经过某些太监们的仔细认真分析,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太监不行,公卿不忠,那说明皇帝不行!

    呵呵,在太监们多年内功的作用下,愤怒的刘宏马上给司隶校尉刘猛下了一个命令:必须把这贴大字报的抓出来!

    按说皇帝下达的旨令,很快就会有结果。然而过了一个多月了,抓人的报告还没有呈上来,太监们着急了。便派人到司隶校尉的办公室询问刘猛,刘猛看着来咄咄逼人的太监,回答了三个字:“没结果!”太监们当然对这三个字很不满意了,又问“没结果是个什么意思?”

    “我还没有去查呢,怎么会出结果呢?”刘猛回答。

    好么,竟然把皇帝的话当做耳旁风,这胆子也太大了吧。其实刘猛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查,傻子都知道太监的目的是什么,再说了,这大字报说的是实话,有什么好查的。

    宦官集团听到刘猛如此回答,就已经明白了刘猛此时在文官集团的队里站着,好呀,这种关键时候,竟然敢站到他们那边,这明摆着就是不想混了。

    很快,刘猛接到了因自己失职而被降职的圣旨。

    刘猛被降职之后,司隶校尉一职空了出来,太监们当然早已经安排好了这个适合的人选,当然,听到他的名字你就知道,皇帝也不会反对的,他就是那位“凉州三明”之一的,平羌大将军,一向雷厉风行的猛人——段颎。

    段颎是个功臣,为了边境,他可是数十年如一日,刀里来剑里去,从来就没睡个安稳觉。但为什么太监们极力推荐他来调查这大字报事件呢?理由很简单:段颎与前两任同僚都不一样,张奂是铁杆士大夫集团的,皇甫规也自以为跟士大夫们是一伙的。唯有这段颎很例外!他的例外之处,不是无党无派,而是很听宦官的使唤。

    段大将军一上任,便拿出了当年剿灭叛乱的精气神,在接到了刘宏的诏书:“务必查出贴写大字报的人”之后,一鼓作气,很快将一千多名大学生抓到了监狱。

章节目录

三国那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大海边的眺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正文 第十二章 再次斗争-描写三国的诗,三国那段,笔趣阁并收藏三国那段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