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大秦妖孽小说全文未删减
第三百二十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大秦妖孽小说全文未删减-大秦孤竹君-笔趣阁
大秦孤竹君
作者:洛锦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百二十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求全订
人类在最早进化中,可以分成两个自我认知过程,才奠定了人类这个物种文明的基石。
一个叫做存在感,一个叫做归属感。
最原始的存在感,就是生理的反馈,疼痛,饥饿,寒冷,这种存在感,让人类的祖先从树上跳到了树下生存。
但是作为生物链底层的古人类,离开了树木的保护后,面临的是地面上凶猛的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威胁,这种威胁让古人类恐惧,然后某一个古人类开始团结其他同类,在逃亡苟且的丛林生活中,族群渐渐庞大,学会了工具和配合,最后开始从食物链底层慢慢往上爬。
这个形成族群体,就是古人类最早寻找的归属感。
但是当人类爬到了食物链顶层的时候,强如猛犸象剑齿虎也成为食物,这个时候这种归属感就会消失,也就出现了最早的同族分歧,引发了内战。
当古人类再次找到归属感的时候,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人时代,最终出现了最早的宗教神权雏形,也就是人类文明的雏形,让这个群体形成了共识。
王诩想要把让孤竹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族群,就必然要让所有人都找到归属感。
王诩做不到用血腥原始却最为有效的手段去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只能走另外一条,或许古人类以前走过,但是却败给了野蛮的道路。
既然宗教的本质是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多巴胺分泌而形成。
那么只要同样多巴胺分泌,让孤竹人感受到愉悦上瘾,同样可以达到族群归属感的作用。
宗教或者说自然崇拜的本质就是恐惧的多巴胺分泌,使其进入一种上瘾的状态,让人们误认为得到了幸福和快乐,或者安全感,寄托感等一切人类需要的感情。
包括后来的王权,人权本质都没用跳出这个规则。
这个规则通过利用人类的同居,多巴胺分泌让人达到亢奋感,而且这种多巴胺分泌是会互相传染的,让这种上瘾感在人群中传染,就会让弱小的个体,意味找到了自己可以依靠,依赖的群体。
恐惧和愉悦,都是人类精神感受的一种。
而这种精神感受用物理解释就叫做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而且多巴胺也与各种人类上瘾行为有关。
也就是人类任何上瘾的行为都跟多巴胺有着直接关系,不管是酒,毒,烟,茶,赌,甚至是性。
因为多巴胺是n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也是因为它。
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能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但它会令人上瘾。
而且这种多巴胺分泌是可以通过一些物质的,比如尼古丁,糖分,还有荷尔蒙干扰。
所以想要让人感到愉悦,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是象牙都让人一直感到愉悦,是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的贪婪的是无止境的,包括对于愉悦的贪婪也是这样的,瘾君子和酒蒙子致死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摄入过量,也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知足这件事情,才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是这个素质,人类进化了几千年都没用解决,王诩自然也不指望着能够解决。
但是他可以利用孤竹人的多巴胺分泌还没有太过复杂和贪婪的时候,制定一个界限,然后围绕这个界限教会所有人如何感受到知足和快乐。
这个方法,就是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审美在没有被统治者作为执政武器之前,是一种最高级最便捷满足人类精神愉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像是大多数艺术家,穷困潦倒甚至痛苦一辈子,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外人角度看艺术家,就是浪费资源的和生命的一种行为,但是实际上,艺术的教化作用,在成本上应该是低于奴役n的教化作用。
音乐最初被定义为艺术,就是因为,音乐是最能够直接人类多巴胺分泌的一种方式。
在人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期,音乐能够传达信息,同时也能传达情绪,在传达的过程中发生酵变。
因为最开始的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恐怖信息,恐怖信息同样能够多巴胺的分泌,就是少数人有着自虐倾向的原因。
但是随着漫长的人类发展音乐传达的信息也从恐怖变成了敬畏,喜悦,以及庄严等信息,但是那些恐怖记忆已经与音乐绑定,所以人类在接受这种敬畏,喜悦,庄严等信息的时候,同样会多巴胺分泌。
敬畏,喜悦,庄严,在人类文明没有赋予其他精神意义之前,是不会多巴胺分泌的,人类会因为敬畏和喜悦而热泪盈眶,已经是很后期的事情了。
就比如牺牲这个定义,放在远古部落时期,牺牲并不会被歌颂,也不会被称之为英雄,甚至会被人嘲笑。
至少在华夏文明中,由于儒家的不断歌颂牺牲才让这件事情被后人所感召而多巴胺的分泌。
这时的西方宗教则在告诉人们,有天堂这种东西,来利用恐惧人类的多巴胺,以至于达到奴役控制的目的。
孤竹国的人,对于愉悦的标准很低,能够吃饱穿暖,不至于冻死,对于他们就是最大的愉悦水准了。
王诩在城墙上写的那些s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感到愉悦,只当做是一种规则来敬畏。
他们不可能会为了和平等两个字而热泪盈眶,他们只会为王诩赏赐了他们足够的粮食而为王诩言听计从。
像翟仇,墨壬这样已经找到理想和追求的人,在孤竹国是极少数,所以王诩将他们称为通灵者。
当出现了通灵者王诩就会引导他们进入人类的第二次认知变革。
那就是面对死亡。
人类的第一次认知变革,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进行的bp行为,但是本质也是对于死亡的恐惧。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本我认知。
而宗教,艺术,文明都是建立在死亡恐惧和本我认知之上的。
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能够使人不再恐惧死亡,而是面对死亡,那么人类就进入了第二次认知变革,或者说是进化。
就是孔子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也是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
而第三层超我认知,是王诩也只有概念,没有接触的领域,因为王诩从来就没把自己往一个圣人神人的方向要求。
但是毕竟这样的通灵者是少数,但是这样的少数,可能会决定孤竹国未来的命运。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多巴胺的分泌,让族人得到归属感,王诩还是觉得需要从物理层面催生。
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辽阳战役中,利用东胡妇孺的四面楚歌的精神攻击,减少了大量的损伤,就证明了,即便是野人,音乐也会他们的多巴胺分泌,同样会被影响。
但是只要能够被影响,那就很容易产生共鸣感。
当个体沉浸在群体形成的共鸣感中,就会产生归属感,这就是族群的第一步。
让这种多巴胺导致的生理上的愉悦感,与孤竹这个抽象化的精神符号绑定在一起,那么孤竹族就产生了。
用商业角度解释,就是一种nbn销售的模式,类似于把钻石跟婚姻nbn在一起。
后世当人们提起钻石,就会想起婚姻。
现在王诩想要当孤竹人感受到快乐,兴奋,上瘾等多巴胺分泌导致的生理愉悦产生时,就会想起孤竹。
这样久而久之,孤竹对于所有人来说,就是愉悦的象征符号。
当外力想要打破这种愉悦,就会引起所有人的愤怒。
这就是民族自豪感的原始形态。
但是由于音乐细胞,没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适应鼓点,有的人适应拨弹,还有适合音律的。
就像是很多优秀的吉他手,却是音痴一样。
这样一来,为了能够让每个人都能自己利用音乐来多巴胺分泌,就需要制作很多乐器。
从古至今,制作乐器的手艺,都是跟宗教和王权绑定在一起的。
各个宗教的宗教乐器,还有华夏文明中的礼乐,都是一样的高不可攀,通俗乐器也都是某一个宗教或者礼乐因为政治因素淘汰后,才流入民间的,比如以前只能在宫廷表演的,出现过卫子夫,赵飞燕等著名舞者的汉舞,在五胡乱华之后就流入了民间,甚至成为坊间勾栏之舞。
乐器也是如此,周朝的礼乐,以编钟为首的金石之乐随着王权的易主,各种政治需要,最后被汉朝的丝竹之乐取代。
那编钟这类的金石之乐的铸造n就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甚至连民间都可以私铸,要是放在先秦,是夷三族的重罪。
不过编钟由于制造成本太高,最终被慢慢淘汰了,像曾侯乙钟后世利用工业时代的技术才勉强能够复原,足以见先秦时期这类乐器地位,和工匠技艺之高超。
天生就通乐理的人本身就是少数,拥有绝对音感这样的天赋的更是万中无一,只有拥有了绝对音感,才能制作出标准的乐器。
后世的调音师,就有一种说法老天爷赏饭吃。
孤竹国有一个绝对音感的天才,就是墨怜,但是王诩舍不得让她去做乐器,毕竟国中大小事务离不开他,后来在东胡的祭祀有几个天才,但是他们制作的乐器都是用石头和兽骨,而且他们掌握的音律并不是华夏正统五音。
后世音乐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习惯了哆瑞咪发嗦啦西的七音阶,但是华夏通俗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徽羽。
看似少了两个音,但是实际上,华夏五音拥有变音,变宫、变徵,也是七阶音,而且从贾湖文化骨笛的出土文物来看,华夏在000年前就有完整精准的七阶音,甚至还有少数阶音骨笛,比西方可能要早上几千年时间。
所以王诩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摸到一把正经的古琴,之前在辽阳城里倒是想要找王贲要一件,但是后来碍于面子放弃了。
毕竟一个看似兵强马壮,富裕无双的孤竹国,连一把琴都拿不出来,确实丢人。
但是能够造乐器的匠师真的太难找了,墨奎那个半吊子大巫虽然弄出来几个青铜礼乐大钟,但是音实在是太不准了,除了能响之外,没有任何悦耳性,偶尔敲一敲提神醒脑,时间长了,真的是一种噪音了。
别说多巴胺,可能连求生欲都被没了。
人类在最早进化中,可以分成两个自我认知过程,才奠定了人类这个物种文明的基石。
一个叫做存在感,一个叫做归属感。
最原始的存在感,就是生理的反馈,疼痛,饥饿,寒冷,这种存在感,让人类的祖先从树上跳到了树下生存。
但是作为生物链底层的古人类,离开了树木的保护后,面临的是地面上凶猛的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威胁,这种威胁让古人类恐惧,然后某一个古人类开始团结其他同类,在逃亡苟且的丛林生活中,族群渐渐庞大,学会了工具和配合,最后开始从食物链底层慢慢往上爬。
这个形成族群体,就是古人类最早寻找的归属感。
但是当人类爬到了食物链顶层的时候,强如猛犸象剑齿虎也成为食物,这个时候这种归属感就会消失,也就出现了最早的同族分歧,引发了内战。
当古人类再次找到归属感的时候,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人时代,最终出现了最早的宗教神权雏形,也就是人类文明的雏形,让这个群体形成了共识。
王诩想要把让孤竹国成为一个真正的族群,就必然要让所有人都找到归属感。
王诩做不到用血腥原始却最为有效的手段去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只能走另外一条,或许古人类以前走过,但是却败给了野蛮的道路。
既然宗教的本质是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多巴胺分泌而形成。
那么只要同样多巴胺分泌,让孤竹人感受到愉悦上瘾,同样可以达到族群归属感的作用。
宗教或者说自然崇拜的本质就是恐惧的多巴胺分泌,使其进入一种上瘾的状态,让人们误认为得到了幸福和快乐,或者安全感,寄托感等一切人类需要的感情。
包括后来的王权,人权本质都没用跳出这个规则。
这个规则通过利用人类的同居,多巴胺分泌让人达到亢奋感,而且这种多巴胺分泌是会互相传染的,让这种上瘾感在人群中传染,就会让弱小的个体,意味找到了自己可以依靠,依赖的群体。
恐惧和愉悦,都是人类精神感受的一种。
而这种精神感受用物理解释就叫做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而且多巴胺也与各种人类上瘾行为有关。
也就是人类任何上瘾的行为都跟多巴胺有着直接关系,不管是酒,毒,烟,茶,赌,甚至是性。
因为多巴胺是n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也是因为它。
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能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但它会令人上瘾。
而且这种多巴胺分泌是可以通过一些物质的,比如尼古丁,糖分,还有荷尔蒙干扰。
所以想要让人感到愉悦,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是象牙都让人一直感到愉悦,是困难的事情。
因为人的贪婪的是无止境的,包括对于愉悦的贪婪也是这样的,瘾君子和酒蒙子致死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摄入过量,也就是所谓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知足这件事情,才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但是这个素质,人类进化了几千年都没用解决,王诩自然也不指望着能够解决。
但是他可以利用孤竹人的多巴胺分泌还没有太过复杂和贪婪的时候,制定一个界限,然后围绕这个界限教会所有人如何感受到知足和快乐。
这个方法,就是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审美在没有被统治者作为执政武器之前,是一种最高级最便捷满足人类精神愉悦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像是大多数艺术家,穷困潦倒甚至痛苦一辈子,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在外人角度看艺术家,就是浪费资源的和生命的一种行为,但是实际上,艺术的教化作用,在成本上应该是低于奴役n的教化作用。
音乐最初被定义为艺术,就是因为,音乐是最能够直接人类多巴胺分泌的一种方式。
在人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期,音乐能够传达信息,同时也能传达情绪,在传达的过程中发生酵变。
因为最开始的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恐怖信息,恐怖信息同样能够多巴胺的分泌,就是少数人有着自虐倾向的原因。
但是随着漫长的人类发展音乐传达的信息也从恐怖变成了敬畏,喜悦,以及庄严等信息,但是那些恐怖记忆已经与音乐绑定,所以人类在接受这种敬畏,喜悦,庄严等信息的时候,同样会多巴胺分泌。
敬畏,喜悦,庄严,在人类文明没有赋予其他精神意义之前,是不会多巴胺分泌的,人类会因为敬畏和喜悦而热泪盈眶,已经是很后期的事情了。
就比如牺牲这个定义,放在远古部落时期,牺牲并不会被歌颂,也不会被称之为英雄,甚至会被人嘲笑。
至少在华夏文明中,由于儒家的不断歌颂牺牲才让这件事情被后人所感召而多巴胺的分泌。
这时的西方宗教则在告诉人们,有天堂这种东西,来利用恐惧人类的多巴胺,以至于达到奴役控制的目的。
孤竹国的人,对于愉悦的标准很低,能够吃饱穿暖,不至于冻死,对于他们就是最大的愉悦水准了。
王诩在城墙上写的那些s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感到愉悦,只当做是一种规则来敬畏。
他们不可能会为了和平等两个字而热泪盈眶,他们只会为王诩赏赐了他们足够的粮食而为王诩言听计从。
像翟仇,墨壬这样已经找到理想和追求的人,在孤竹国是极少数,所以王诩将他们称为通灵者。
当出现了通灵者王诩就会引导他们进入人类的第二次认知变革。
那就是面对死亡。
人类的第一次认知变革,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进行的bp行为,但是本质也是对于死亡的恐惧。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本我认知。
而宗教,艺术,文明都是建立在死亡恐惧和本我认知之上的。
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能够使人不再恐惧死亡,而是面对死亡,那么人类就进入了第二次认知变革,或者说是进化。
就是孔子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也是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
而第三层超我认知,是王诩也只有概念,没有接触的领域,因为王诩从来就没把自己往一个圣人神人的方向要求。
但是毕竟这样的通灵者是少数,但是这样的少数,可能会决定孤竹国未来的命运。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多巴胺的分泌,让族人得到归属感,王诩还是觉得需要从物理层面催生。
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辽阳战役中,利用东胡妇孺的四面楚歌的精神攻击,减少了大量的损伤,就证明了,即便是野人,音乐也会他们的多巴胺分泌,同样会被影响。
但是只要能够被影响,那就很容易产生共鸣感。
当个体沉浸在群体形成的共鸣感中,就会产生归属感,这就是族群的第一步。
让这种多巴胺导致的生理上的愉悦感,与孤竹这个抽象化的精神符号绑定在一起,那么孤竹族就产生了。
用商业角度解释,就是一种nbn销售的模式,类似于把钻石跟婚姻nbn在一起。
后世当人们提起钻石,就会想起婚姻。
现在王诩想要当孤竹人感受到快乐,兴奋,上瘾等多巴胺分泌导致的生理愉悦产生时,就会想起孤竹。
这样久而久之,孤竹对于所有人来说,就是愉悦的象征符号。
当外力想要打破这种愉悦,就会引起所有人的愤怒。
这就是民族自豪感的原始形态。
但是由于音乐细胞,没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适应鼓点,有的人适应拨弹,还有适合音律的。
就像是很多优秀的吉他手,却是音痴一样。
这样一来,为了能够让每个人都能自己利用音乐来多巴胺分泌,就需要制作很多乐器。
从古至今,制作乐器的手艺,都是跟宗教和王权绑定在一起的。
各个宗教的宗教乐器,还有华夏文明中的礼乐,都是一样的高不可攀,通俗乐器也都是某一个宗教或者礼乐因为政治因素淘汰后,才流入民间的,比如以前只能在宫廷表演的,出现过卫子夫,赵飞燕等著名舞者的汉舞,在五胡乱华之后就流入了民间,甚至成为坊间勾栏之舞。
乐器也是如此,周朝的礼乐,以编钟为首的金石之乐随着王权的易主,各种政治需要,最后被汉朝的丝竹之乐取代。
那编钟这类的金石之乐的铸造n就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甚至连民间都可以私铸,要是放在先秦,是夷三族的重罪。
不过编钟由于制造成本太高,最终被慢慢淘汰了,像曾侯乙钟后世利用工业时代的技术才勉强能够复原,足以见先秦时期这类乐器地位,和工匠技艺之高超。
天生就通乐理的人本身就是少数,拥有绝对音感这样的天赋的更是万中无一,只有拥有了绝对音感,才能制作出标准的乐器。
后世的调音师,就有一种说法老天爷赏饭吃。
孤竹国有一个绝对音感的天才,就是墨怜,但是王诩舍不得让她去做乐器,毕竟国中大小事务离不开他,后来在东胡的祭祀有几个天才,但是他们制作的乐器都是用石头和兽骨,而且他们掌握的音律并不是华夏正统五音。
后世音乐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习惯了哆瑞咪发嗦啦西的七音阶,但是华夏通俗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徽羽。
看似少了两个音,但是实际上,华夏五音拥有变音,变宫、变徵,也是七阶音,而且从贾湖文化骨笛的出土文物来看,华夏在000年前就有完整精准的七阶音,甚至还有少数阶音骨笛,比西方可能要早上几千年时间。
所以王诩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摸到一把正经的古琴,之前在辽阳城里倒是想要找王贲要一件,但是后来碍于面子放弃了。
毕竟一个看似兵强马壮,富裕无双的孤竹国,连一把琴都拿不出来,确实丢人。
但是能够造乐器的匠师真的太难找了,墨奎那个半吊子大巫虽然弄出来几个青铜礼乐大钟,但是音实在是太不准了,除了能响之外,没有任何悦耳性,偶尔敲一敲提神醒脑,时间长了,真的是一种噪音了。
别说多巴胺,可能连求生欲都被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