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庸解说时,众人都沉默不语,默默思考,准备回答皇帝的提问。

    朱允炆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心中暗自盘算,同时扫视着众人的神色。

    盛庸现在是参谋尚书,主持军机处;而宋晟离京后,监察尚书一职则由老将杨文接任,而吴高则没什么变化,仍任军需尚书。

    这个杨文,就是昔日担任北平都司,在巡视长城时,听说朱棣造反,却没有采取任何反制措施,而是选择了落荒而逃的那个杨文。

    只不过当时形势紧张,为免军心波动,所以朱允炆并没有重责于他,而是将其申斥一番,调往广西的一个卫所,担任指挥使,将其闲置起来。

    但这杨文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没有任何怨尤之心,做起事情来兢兢业业,在任期间,无论是卫所屯田,还是出兵剿匪,都表现的比较抢眼。

    后来在其老部下耿璇的荐举下,杨文进入京军任职,建文八年进入监察部,后担任监察侍郎,宋晟出京后,由其署理监察部日常事务。

    监察部除了杨文之外,还有两位侍郎,分别是文丰年和权永江,他们年龄尚不到四十,非常年轻。

    文丰年曾任近卫第一军监察使,和张伦是搭档;权永江曾任地位第二军监察使,和曹玉书是搭档。

    监察部是个新生事物,要求甚高,不仅要完成本职监察工作,还要具备在特殊情况承担军事指挥职责的能力。因为监察人才奇缺,故而其晋升也非常快,相比较而言,张伦、曹玉书两人虽得皇帝信任,但要晋升到参谋部,还需要时机和运气才行。

    ......

    “还请陛下训示!”

    盛庸很快解说完毕,朝朱允炆施了一礼。

    “嗯,历国公,坐下吧!”

    朱允炆点点头,扫视了一眼众人,道:“诸位爱卿,诸位对西北和漠北之事是否还有异议?”

    “末将有异议。”

    军需尚书吴高站起来,拱手道:“陛下,末将忝任军需尚书,职责所在,不得不言,如今我大军远出,粮饷补给困难,再加上魏国公占领伊犁,战局已经失控;而毅国公所谓的‘三号作战计划’,实质上与魏国公‘自筹粮草’无异,此端一开,西北、漠北必将血流成河,末将担心草原诸部离心,即使我大明能一时得利,但将来,我大明欲要统辖草原,恐怕会难上加难?”

    “嗯,”

    吴高的话,让朱允炆有些不快,他知道对方说的没错,但是如今机会太难得了,一旦错过,漠北再出雄主,那么战况很可能陷入胶着,平定漠北很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也许是看到了皇帝的脸色难看,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野心作祟,监察侍郎文丰年站起来,丝毫没有给吴高颜面,而是直接反驳道:“陛下,末将以为吴尚书所言值得商榷。”

    “如今漠北大半已入我手,此刻放弃无异于前功尽弃。大军难集而易散,一朝放弃,再想恢复今日局面,我大明必将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征服漠北。而且我们困难,蒙古人则更困难,按照习惯,他们在冬日聚集,躲避风雪,牛羊马匹只能吃干草,到了春天,马匹瘦弱不堪,所以金山一战,即使他们兵力占优,也无力击败我军;而现在正值夏日,他们必然分散放牧,此正是我军直捣腹心,一举平定漠北的大好时机,岂可轻弃?”

    “所以‘三号作战计划’,因粮于敌,非常适合如今的战局。”

    “因为,陛下给过蒙古人机会,从二月起,陛下就传檄草原,限令其五月一日前到附近都司归顺,到期不归顺者以叛逆论处。”

    “如今和林以西部落拒不归顺,金山周边部落更是悍然袭击金山都司,难道我大明天朝,还要央求其归顺不成?”

    “既然已是叛逆,其财产、牲畜作为军需补充,有何不可?难道我大明的忠勇将士,要在草原上活活饿死不成?”

    瞟了一眼脸色阴沉的军需尚书吴高,文丰年哼了一声,继续道:“至于西北,伊犁河谷物产富饶,足以养兵,另外察合台汗国军队屠杀汉民,伊犁河浮尸何止万具?我大明乃仁义之师、威武之师、正义之师,要为死难者讨回公道,没收屠杀者财产以作军需,有何不对?”

    “难不成,吴尚书以为那些汉民应该死吗?”

    文丰年语惊四座,吴高脸色骤变,赶紧跪倒在地:“陛下,末将绝无此意,绝无此意,还望陛下明察!”

    文丰年的话,说的有些重了。

    当日皇帝得知汉民被屠杀时,雷霆震怒,立刻下旨,令徐辉祖追究屠杀者责任,并采取措施,绝对不允许再发生类似事情。

    同时皇帝还命令京中寺庙大作法事,超度死难的亡灵。

    另外,在皇帝的命令下,宫中素食三日,为死难者祈福。

    百官虽然不明白皇帝为何如此大张旗鼓,但都知道这是皇帝的逆鳞,所以吴高闻听后,才会吓得魂不附体。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文丰年的影响,朱允炆皱了皱眉头,心中暗道:之前怎么没发现这个吴高这个迂腐呢?

    良久,朱允炆终于出声:“吴尚书,起来吧,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但是,”朱允炆环顾四方,掷地有声的道:“朕要你们记着,朕的天下,绝对不允许发生此类事情;而你们,是大明的剑,你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大明的百姓!”

    “你们记住了吗?”

    朱允炆站起身来。

    “末将/微臣谨记!”

    众将跪倒在地,齐声喊道,声音透出窗户,吓得窗外的鸟儿一哄而散!

    “历国公,你以为呢?”

    “回陛下,就地解决军需,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但是为了防止蛮族狗急跳墙,末将建议,向轮台增兵,以防不测。”

    “嗯,准奏,军机处和兵部商议一下,拟一个计划上来,朕明天就要!”

    “是,陛下!”

    ......

    “倭国方面呢?”

    “回禀陛下,倭国东部势力孱弱,且内斗不止,郭总指挥处置得当,军机处没什么要指导的。”

    “嗯,那安南呢?”

    “安南?”

    盛庸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杨文和吴高,然后道:“陛下,末将以为,我朝军力牵制于北方,每日粮饷耗费甚巨,因此无力向安南增兵,而我安南驻军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故目前不宜介入胡陈之争。”

    “虽然如此,我军也不能坐视陈天平被灭,应对其给予适当支援。”

    “具体支援方式,臣等以为可分为三种,一种军械武器,一种是派军官指导,最后一种则是派小股部队如炮兵、火枪兵甚至飞球队暗中协助。”

    “哦,”

    朱允炆轻轻按了按额头,沉吟了一会儿,道:“也好,旨意就这样发下去吧,叮嘱一下张辅,让其小心行事,把握好节奏,千万不要让陈天平死掉了,否则事情就不好办了!”

    “是!”

    “另外,”

    朱允炆抬头望着屋顶,思索了好一会儿,道:“朕听说倭国的武士非常善战,可不可以征调一批过去,帮助陈天平?”

    倭国武士善战?

    盛庸有些惊讶,征战倭国,就是我指挥的啊,我怎么没有觉得他们有多善战啊?

    但皇帝开了进口,盛庸也不敢违抗,只好应道:“臣等回去后就做出调兵方案,明天早上送到陛下御前!”

    “嗯,如此甚好!”

    ......

    “历国公,请留步!”

    “怎么了?”

    众人刚刚走出乾清门,却被后面赶上来的刘振叫住,盛庸心中“咯噔”一下,勉强展颜笑道:“刘总管,有事情?”

    “是的,陛下紧急传召!”

    “......是!”

    </div>

章节目录

建文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孤独的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二十九章 御前军事会议(二)-建文天下,建文天下,笔趣阁并收藏建文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