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10月,澳门即将回归,全国一片喜乐祥和,这是祖国的大事,也是老百姓心中的美事。
国富民强,这香港刚回归,澳门又接着回归,老百姓能不骄傲,能不高兴吗?
那个时候,各地都在开展迎接澳门回归的活动,到处都是喜庆的各种活动,游行,表演。
g省,中国西南数一数二的贫困省份,g省下面二线城市下的一个县城z城,在县城重点中学一中念初三的苏晓晓,也加入到了这些庆祝活动中去了。
苏晓晓,女,15岁,县重点一中初三四班的风云人物。智商140,学霸,班花,火爆辣椒,性格孤傲。
据同学描述,她的火爆程度和智商成正比,智商140,目测脾气有280,可惜了,漂亮成这样,脾气却太差。
这一日,苏晓晓参加完庆祝澳门回归的排练活动,收拾停当后,已经不早了,她赶紧朝家走去。
初三了,下个学期就要中考,理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她不能松懈,她要为自己努力,为自己拼搏一把。
她只有考上县城最好的重点中学一中高中部,她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晓晓从小就独立,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对晓晓来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大学,离开这片大山,离开这些人,去外面的世界自由地呼吸,勇敢地翱翔。
学校离家并不远,十多分钟,晓晓已经走到了家,到了家门口,她却有些犹豫。这几天,晓晓和家里相处并不愉快。
其实不能说不愉快,应该是紧张。她叹口气,从她记事起,就没有愉快过。
晓晓的妈妈张姐是公务员,在z城那样的小县城,算是正经编制,金饭碗了。
爸爸也不差,铁路职工,旱涝保收,待遇不错,在那个时代也算高收入的铁饭碗了。
按说两口子待遇都不差,收入也尚可,晓晓的家境在这个城乡结合的县城,也算中高收入家庭。虽谈不上大富大贵,锦衣玉食,但也算过得去,衣食无忧。
可晓晓从小到大在这个家里,却过得相当不如意,这个家庭留给她的记忆并不愉快。晓晓的悲哀就在于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哥哥!这是晓晓从小最讨厌的一个词。
农村出生的妈妈靠本事考上师范,出来后当了公务员,但骨子里面重男轻女的思想却根深蒂固。
在她眼中,女儿永远是赔钱货,她甚至完全不介意,在晓晓面前频频说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种话。
晓晓从记事起,从来没有看过母亲对自己展露过笑脸,母亲的笑脸永远是给哥哥的。家里吃的,用的,最好的永远都是给哥哥。
对母亲来说,晓晓只是一个寄养在家里,以后始终要出去的外人,对于外人,农村出生的母亲现实又斤斤计较,付出太多是要吃亏的。
这古话一直说“养儿防老”,什么时候轮到女儿对父母好?嫁给人家就是人家的人,自然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而爸爸,晓晓冷笑一声,在她记忆中,从来没有看过爸爸清醒的时候,他总是在烟酒中混着他的日子,享受他的人生。
他对这个家庭唯一的义务,就是每个月交那几百块工资,作为抚养两个孩子长大的生活费。
小的时候,晓晓很害怕他,因为当他喝饱了酒,被她那战斗力爆表,语气尖刻的母亲嘲讽时。
他总要发发酒疯,砸砸东西,要不拿孩子出出气。那个时候,晓晓总是恨不得让自己本就单薄的身体变得更小,缩到他找不到的角落去。
直到成年后,晓晓每每忆及那个时候的恐惧,还是会忍不住发抖。她那喝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遍布血丝的父亲。
一边咆哮,一边砸着东西,指着晓晓,威胁她那冷眼旁观的母亲:“你再说一句废话,我就掐死她,大家一起死。”
晓晓惊恐万分,幼小的眼中满是恐惧,希望她的母亲能保护她,能抱着她。
可母亲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她管不住她的嘴,她总要争一个是非,女儿从来不是重要的人,威胁不了她。
她薄薄的嘴唇中怨毒的话一句不少,该吐多少吐多少。到了后面,晓晓从害怕到绝望到坚强到冷漠,最后终于变成了厌恶。
严格说来,晓晓爸妈的婚姻完全谈不上所谓的幸福。按照她妈的说法,这叫搭伙求财,晓晓的妈妈出自农村,为了能跳出农门,很是拼搏。
几经蹉跎,好不容易考上师范,有了正经工作后,年龄也不小了,有了二十九,在那个时代算得上老姑娘了,没有多少资本挑选家世背景更好的男子。
只好嫁了工作尚可,家境贫困,长得不错,一大堆负担的爸爸,而爸爸,因为家境贫困,只好娶了农村出生,工作不错,大了他四岁的妈妈。
这种典型的搭伙求财的婚姻,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幸福。相反,随着晓晓的出生,变得更加狗血,一地鸡毛。
据晓晓妈妈讲,晓晓是一个意外,因为是二胎,在那个特殊年代是要被咔嚓掉的所在。但因为妈妈自己分析,看反应估计又是一个大胖小子。
妈妈咬咬牙,本着儿子越多越好的精神,跑到晓晓爸爸的老家躲了半年,硬生生让爸爸少了一级工资,生了晓晓。
晓晓生下来,让她大失所望,总觉得吃了亏,上了当,为个赔钱货损失工资实在不划算。
最让她不忿的是,在晓晓奶奶家坐月子时,受到了婆婆的轻视和慢待,得了一身的月子病,她奈何不了晓晓的奶奶,就把气都撒到了晓晓身上。
每当她有个头疼脑热,关节腰腿疼什么的毛病发作时,就破口大骂晓晓,这个时候也是晓晓最难过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晓晓成了全家最被嫌弃的人。
小时候,她还不懂这个道理,小小的女孩,眼中闪动中天真的光。
总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怯怯地讨好父母。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得一顿怒骂,暴揍。
可随着年龄的增大,晓晓终于明白,她改变不了任何事。她遭受的一切待遇,受到的一切不公平都源于她是女孩,无论怎么做,她的父母对她的方式都不会改变。
记忆中发生的一幕幕,晓晓早就已经心死了。
记得晓晓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
但父母却从不在意,也从不为了晓晓送老师礼物,晓晓她妈的口头禅一向是:“打铁全靠本身硬,你要学习不好,我送多少都没用。”
所以晓晓成了班上唯一不送老师礼物的学生,相当不受待见。
三年级时,晓晓学校改制,因为原定的每个班人数太多,要从原来的学生中抽一部分学生出来,组成一个新班。
老师们动了心思,将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最麻烦的学生纷纷往这个班扔,按说晓晓的成绩根本不会落入这样的命运,可惜,在新班老师抗议后,学校采取了抽签的办法决定去新班的学生人选。
晓晓原来班上被抽中的是班长,和晓晓一字之差,于是,从不送老师任何礼物的晓晓成了顶替的对象,被发配到了新班。
却意外成为了新班里面的凤头,新的老师觉得小姑娘漂亮,成绩不错,口齿伶俐,尽管没有收过晓晓妈妈的任何好处,还是好好地培养了晓晓。
晓晓也争气,帮老师拿到了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让老师扬眉吐气了一把。
可惜,晓晓在这个班的幸福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她那个不稳定的妈妈,有一天抽风,喝了点小酒,认为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少,在家校册上骂了老师。
这下捅了马蜂窝,好强的老师觉得晓晓妈妈不知好歹,气愤之余,将气都撒到了晓晓身上。
此后的三年,晓晓经历了童年最黑暗的时光。被发配到最后一排,每次开班会就是老师批斗的对象,被同学孤立,被老师打压,性格变得孤僻的同时,却也坚强起来。
三年,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绩从未掉下过前五,班主任老师带的语文更每次都拿第一。
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晓晓已经有了小强的潜质。她从不多话,从不认输,靠实力,靠坚持为自己找回自尊。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一中。
可这样的经历,却在晓晓心中流下了一个黑洞,9岁的孩子提前早熟了,她敏感地发现,在她受到伤害,受到打压时。
她的父母除了袖手旁观,从未为她做过什么,争取过什么。唯一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而她生活中所有的不开心的根源,居然是自己的父母。
晓晓渐渐长大,她变了很多,勇敢,坚强,从不表露内心的想法。
她甚至可以做到在初二时,她的母亲当着她的面和同事聊天,说道:“我就是讨厌女儿,女儿有什么用,赔钱货。”时。
她目无表情,转身离去,那个时候,她的话已经不能再伤害她了。
她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受到伤害,悄悄躲在被窝里哭泣,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她已经没有眼泪再浪费了。
她变成了母亲口中的白眼狼,从不和她母亲啰嗦,难得说句话,也都是冷冷淡淡。伤害太多,母女之间早就有了深深的鸿沟,再难跨越。
------题外话------
开新书了,本书励志系,某些情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请勿人肉,敏懿一向认为,幸福无关出身,只关系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哪怕一手烂牌,也能靠努力活出美丽人生
国富民强,这香港刚回归,澳门又接着回归,老百姓能不骄傲,能不高兴吗?
那个时候,各地都在开展迎接澳门回归的活动,到处都是喜庆的各种活动,游行,表演。
g省,中国西南数一数二的贫困省份,g省下面二线城市下的一个县城z城,在县城重点中学一中念初三的苏晓晓,也加入到了这些庆祝活动中去了。
苏晓晓,女,15岁,县重点一中初三四班的风云人物。智商140,学霸,班花,火爆辣椒,性格孤傲。
据同学描述,她的火爆程度和智商成正比,智商140,目测脾气有280,可惜了,漂亮成这样,脾气却太差。
这一日,苏晓晓参加完庆祝澳门回归的排练活动,收拾停当后,已经不早了,她赶紧朝家走去。
初三了,下个学期就要中考,理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她不能松懈,她要为自己努力,为自己拼搏一把。
她只有考上县城最好的重点中学一中高中部,她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晓晓从小就独立,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对晓晓来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大学,离开这片大山,离开这些人,去外面的世界自由地呼吸,勇敢地翱翔。
学校离家并不远,十多分钟,晓晓已经走到了家,到了家门口,她却有些犹豫。这几天,晓晓和家里相处并不愉快。
其实不能说不愉快,应该是紧张。她叹口气,从她记事起,就没有愉快过。
晓晓的妈妈张姐是公务员,在z城那样的小县城,算是正经编制,金饭碗了。
爸爸也不差,铁路职工,旱涝保收,待遇不错,在那个时代也算高收入的铁饭碗了。
按说两口子待遇都不差,收入也尚可,晓晓的家境在这个城乡结合的县城,也算中高收入家庭。虽谈不上大富大贵,锦衣玉食,但也算过得去,衣食无忧。
可晓晓从小到大在这个家里,却过得相当不如意,这个家庭留给她的记忆并不愉快。晓晓的悲哀就在于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哥哥!这是晓晓从小最讨厌的一个词。
农村出生的妈妈靠本事考上师范,出来后当了公务员,但骨子里面重男轻女的思想却根深蒂固。
在她眼中,女儿永远是赔钱货,她甚至完全不介意,在晓晓面前频频说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种话。
晓晓从记事起,从来没有看过母亲对自己展露过笑脸,母亲的笑脸永远是给哥哥的。家里吃的,用的,最好的永远都是给哥哥。
对母亲来说,晓晓只是一个寄养在家里,以后始终要出去的外人,对于外人,农村出生的母亲现实又斤斤计较,付出太多是要吃亏的。
这古话一直说“养儿防老”,什么时候轮到女儿对父母好?嫁给人家就是人家的人,自然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而爸爸,晓晓冷笑一声,在她记忆中,从来没有看过爸爸清醒的时候,他总是在烟酒中混着他的日子,享受他的人生。
他对这个家庭唯一的义务,就是每个月交那几百块工资,作为抚养两个孩子长大的生活费。
小的时候,晓晓很害怕他,因为当他喝饱了酒,被她那战斗力爆表,语气尖刻的母亲嘲讽时。
他总要发发酒疯,砸砸东西,要不拿孩子出出气。那个时候,晓晓总是恨不得让自己本就单薄的身体变得更小,缩到他找不到的角落去。
直到成年后,晓晓每每忆及那个时候的恐惧,还是会忍不住发抖。她那喝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遍布血丝的父亲。
一边咆哮,一边砸着东西,指着晓晓,威胁她那冷眼旁观的母亲:“你再说一句废话,我就掐死她,大家一起死。”
晓晓惊恐万分,幼小的眼中满是恐惧,希望她的母亲能保护她,能抱着她。
可母亲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她管不住她的嘴,她总要争一个是非,女儿从来不是重要的人,威胁不了她。
她薄薄的嘴唇中怨毒的话一句不少,该吐多少吐多少。到了后面,晓晓从害怕到绝望到坚强到冷漠,最后终于变成了厌恶。
严格说来,晓晓爸妈的婚姻完全谈不上所谓的幸福。按照她妈的说法,这叫搭伙求财,晓晓的妈妈出自农村,为了能跳出农门,很是拼搏。
几经蹉跎,好不容易考上师范,有了正经工作后,年龄也不小了,有了二十九,在那个时代算得上老姑娘了,没有多少资本挑选家世背景更好的男子。
只好嫁了工作尚可,家境贫困,长得不错,一大堆负担的爸爸,而爸爸,因为家境贫困,只好娶了农村出生,工作不错,大了他四岁的妈妈。
这种典型的搭伙求财的婚姻,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幸福。相反,随着晓晓的出生,变得更加狗血,一地鸡毛。
据晓晓妈妈讲,晓晓是一个意外,因为是二胎,在那个特殊年代是要被咔嚓掉的所在。但因为妈妈自己分析,看反应估计又是一个大胖小子。
妈妈咬咬牙,本着儿子越多越好的精神,跑到晓晓爸爸的老家躲了半年,硬生生让爸爸少了一级工资,生了晓晓。
晓晓生下来,让她大失所望,总觉得吃了亏,上了当,为个赔钱货损失工资实在不划算。
最让她不忿的是,在晓晓奶奶家坐月子时,受到了婆婆的轻视和慢待,得了一身的月子病,她奈何不了晓晓的奶奶,就把气都撒到了晓晓身上。
每当她有个头疼脑热,关节腰腿疼什么的毛病发作时,就破口大骂晓晓,这个时候也是晓晓最难过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晓晓成了全家最被嫌弃的人。
小时候,她还不懂这个道理,小小的女孩,眼中闪动中天真的光。
总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怯怯地讨好父母。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得一顿怒骂,暴揍。
可随着年龄的增大,晓晓终于明白,她改变不了任何事。她遭受的一切待遇,受到的一切不公平都源于她是女孩,无论怎么做,她的父母对她的方式都不会改变。
记忆中发生的一幕幕,晓晓早就已经心死了。
记得晓晓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
但父母却从不在意,也从不为了晓晓送老师礼物,晓晓她妈的口头禅一向是:“打铁全靠本身硬,你要学习不好,我送多少都没用。”
所以晓晓成了班上唯一不送老师礼物的学生,相当不受待见。
三年级时,晓晓学校改制,因为原定的每个班人数太多,要从原来的学生中抽一部分学生出来,组成一个新班。
老师们动了心思,将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最麻烦的学生纷纷往这个班扔,按说晓晓的成绩根本不会落入这样的命运,可惜,在新班老师抗议后,学校采取了抽签的办法决定去新班的学生人选。
晓晓原来班上被抽中的是班长,和晓晓一字之差,于是,从不送老师任何礼物的晓晓成了顶替的对象,被发配到了新班。
却意外成为了新班里面的凤头,新的老师觉得小姑娘漂亮,成绩不错,口齿伶俐,尽管没有收过晓晓妈妈的任何好处,还是好好地培养了晓晓。
晓晓也争气,帮老师拿到了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让老师扬眉吐气了一把。
可惜,晓晓在这个班的幸福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她那个不稳定的妈妈,有一天抽风,喝了点小酒,认为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少,在家校册上骂了老师。
这下捅了马蜂窝,好强的老师觉得晓晓妈妈不知好歹,气愤之余,将气都撒到了晓晓身上。
此后的三年,晓晓经历了童年最黑暗的时光。被发配到最后一排,每次开班会就是老师批斗的对象,被同学孤立,被老师打压,性格变得孤僻的同时,却也坚强起来。
三年,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绩从未掉下过前五,班主任老师带的语文更每次都拿第一。
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晓晓已经有了小强的潜质。她从不多话,从不认输,靠实力,靠坚持为自己找回自尊。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一中。
可这样的经历,却在晓晓心中流下了一个黑洞,9岁的孩子提前早熟了,她敏感地发现,在她受到伤害,受到打压时。
她的父母除了袖手旁观,从未为她做过什么,争取过什么。唯一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而她生活中所有的不开心的根源,居然是自己的父母。
晓晓渐渐长大,她变了很多,勇敢,坚强,从不表露内心的想法。
她甚至可以做到在初二时,她的母亲当着她的面和同事聊天,说道:“我就是讨厌女儿,女儿有什么用,赔钱货。”时。
她目无表情,转身离去,那个时候,她的话已经不能再伤害她了。
她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受到伤害,悄悄躲在被窝里哭泣,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她已经没有眼泪再浪费了。
她变成了母亲口中的白眼狼,从不和她母亲啰嗦,难得说句话,也都是冷冷淡淡。伤害太多,母女之间早就有了深深的鸿沟,再难跨越。
------题外话------
开新书了,本书励志系,某些情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请勿人肉,敏懿一向认为,幸福无关出身,只关系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哪怕一手烂牌,也能靠努力活出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