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荔带着蕙芷去了南书房,李德全正在门口等着,“苏福晋,您来了。”
“李谙达,怎么还出来等了?”苏荔忙迎了上去,不管其它,怎么说人家的年纪也大些,认真的行个曲膝礼。
“嗯,郎大人来了,奴才正好就来迎迎。”李德全忙还了一礼,这里似乎只有苏荔才会这样认真的给自己行礼吧。再想,应该是这宫里的贵人、皇子们,除了苏荔母子仨,没人会跟他行礼。
“郎大人?”苏荔想想似乎没听过有姓郎的大人,再说如果有外臣在的话,似乎自己现在进去不合适。
“是洋人,本来是传教的,后来听说他会画画,皇上才会留下他的。”
“现在能进去吗?”苏荔想想,听着耳熟,但此时也懒得问了,看看他,
“当然,皇上说了,您直接进。”李德全拍拍手,逗着蕙芷,他虽然没像是喜欢宝宝那样喜欢蕙芷,但爱屋及乌,对她比其它孩子还是好些的。
“谢谢!”苏荔笑了笑,牵着蕙芷进去。
康熙正皱眉看着一幅画,旁边站着一个洋人,看着有点面熟,就是想不起来了,她也没有心思想就是了,规矩的磕了头,康熙看到她们来了,笑着招手,蕙芷如蒙大赫,爬上了炕,正好看见康熙手上的画。
“弟弟!”蕙芷指着画对苏荔说道,苏荔愣了一下,伸头看了一眼,竟然是一幅油画,画的是个中国小男孩,苏荔虽不会画,但多少见过几张油画,看上去画得还不错,明暗对比很鲜明,孩子看上去非常写实。
“你来了。”康熙看苏荔在看。顺手就递给了她,抱起来了蕙芷给她拿枣糕。
“您不喜欢?”苏荔看看。可能用地是白缎。感觉没有画布地颗粒感。但多了一份细腻地光泽来。
“洋人地画技看来流于直白。”康熙旁若无人。
苏荔想想也是。这时又没照像机。油画可不是要以写实为主。印象派还没生呢!她笑笑。可能对康熙来说。他更喜欢中国画地意境之美。
“本就是各有千秋。国画以意境之美。油画以实取胜。”苏荔双手把画放回炕桌上。
“也对!”康熙本想鄙视郎士宁地。可听苏荔说了。又觉得虽然自己不喜欢。但看上去倒是自己狭隘了些。指指郎士宁。问苏荔。“还认识吗?”
苏荔只好又看了一眼。想想自己哪里有见过什么洋人。除了那个……想到那儿。苏荔笑了出来。那个非说自己地意大利面是他们地洋人。
“您没回意大利?”
“福晋安好。小人回去过,又回来了。”郎士宁已经听出了苏荔地声音,含笑躬身行礼。
“是啊,大清国是个古老而丰富多彩的国家,您会有所得的。”苏荔淡淡的笑笑。
“小人觉得福晋做的面条比我国地更好吃。”
“那是显而易见的。”苏荔笑了起来。
“真是孩子!”康熙笑了起来。苏荔低头抿嘴笑了起来,“这是郎士宁,今天就算认识了。郎士宁,你的那个望远镜可是朕的这个儿媳妇改的,聪明吧!”
“小人已经猜到了,福晋之慧非小人所能想到的。”郎士宁笑道,一点也不感到讶异。
苏荔则呆若木鸡,自己怎么可以忘记郎士宁?她可是看过《圆明园》的记录片地,那个在后世引来无数口水战的大水法,传说中说就是他设计的。
“怎么自己来了?老四呢?”康熙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胤。便问道。
“家里有点小事儿。怕您着急,让奴婢先来了。看奴婢这记性,给您的折子在爷那儿。也忘记要过来了,您如果现在就要,奴婢再写一份可好。”
“说说吧,写到什么时候。让郎士宁也听听,省得他总想劝朕许他去传教,还想让朕知道洋玩艺有多好。”
“呵呵……”苏荔笑了起来,康熙和罗马教庭的问题她在几本穿越小说里看到过,所以她也懒得问,反正她不信教,跟她没有关系,不过如果郎士宁能留下做点什么就好了。苏荔想想指着那幅油画,“郎先生,您用什么打地底?是自己带来的炭条还是什么?”
“我从罗马带来的。”郎士宁从口袋里拿出画素描的炭条递给苏荔,苏荔接过在边上级宣纸上试了试,感觉不怎么清晰,这得在略硬一些的板纸上可能会更好用一些。她把炭条递给了康熙。
“郎先生带来的东西中也有好的,这个就是。您看,这是炭笔,要是咱们能做出来,有时在外头临时写些便笺什么的,就不用拿着墨盒和毛笔那么麻烦了。这个做出来,其实也是个贱物,给贫家地子弟学习写字也是不错的选择。”
“您说的是铅笔。”郎士宁在旁纠正。
“现在已经有铅笔了?”苏荔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是,德意志已经有了铅笔厂,用石墨加木柄制做的,比我这个炭条好用。”
“你会做吗?”
“原理倒是不难,只是小人不知道大清国有没有石墨。”
“铅笔是用石墨做的?”苏荔瞠目结舌,她一直以为铅笔就是铅做的,不然怎么叫铅笔。
郎士宁也傻眼,他本以为苏荔是知道起源的,原来不是。想想铅笔的起缘倒是太长,一时也不说不清,只好避重就轻。
“是,福晋如果想找的话,小人会写信回去找几个专门人才过来如何?”郎士宁自己可不会,他可不敢乱揽活。
郎士宁不会,但不代表其它人不会,苏荔忙回身看向康熙。
“探矿?”康熙愣了一下,怎么就提到探矿了,试试那只炭条,也画不清,这有什么用?更何况。矿业一直是由朝庭专营地,如果让人来探,感觉总会有些不舒服。
“陛下,您当然觉得这不如您地笔,可是……蕙芷。你写。”苏荔示意蕙芷,蕙芷只会几个简单的字,忙给康熙显白起来,笔也握不好,就像拿筷子一样,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苏荔看看边上有馒头。也不管成不成,顺手在蕙芷画的地方擦了两下,效果不明显,但看得出来,已经擦掉了一些。康熙看看。倒是心念一动,“你地意思是,这可以方便的擦掉?”
“对,这个用于画图纸、还有野外工作时用,对孩子们学写字时也很好。我国地大物博,石墨一定有的,所以找几个人回来只是认什么是石墨而已。”苏荔进一步说道,最后一句是为了迎合康熙而说地。当然也是实话,她也不知道石墨长成什么样,也不知道中国这会管这个叫什么。
“这倒是,大清国什么都有。”康熙点头,这是他深信不疑的,苏荔心里叹息,但还是赔着笑脸,“那你就听苏福晋的话,写信叫人来吧!”
“那个,陛下。都让人来了。不如多叫一些吧!会做铅笔的,会盖房子的。还有会打铁,做玩具地。对了。还有书,他们也有书,不如也带些来,荔儿还没见过外国书呢。”
“行了,你要什么,跟郎士宁说就是了,反正不让他来,他们就不来吗?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清之富也是好的。”康熙不以为意。
“那是显而易见的,奴婢听说现在欧洲皇室都以您为楷模呢!”
“真的吗?”康熙精神一振,期待的看着郎士宁,郎士宁又不是傻子,马上诚挚的点头。
“小人常听贵族们说,宫庭的化妆舞会以装扮为清国人为荣。”
康熙再次愉悦地大笑起来,他的自信心再次得到了满足,后面的话就好说了,郎士宁得到了引进技术与人才的任务,而作为交换,康熙允许他开办一所绘画学校,虽然他并不欣赏。
苏荔没想到在自己心情这么差时会有这样的收获,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到一扇门关上了,于是又给她开了一扇。
她解决了铅笔和从欧洲引进人才地问题后,就正式的说说造办处的事,因为是反复推敲过的,她大致说了一下,康熙和郎士宁都认真的听着,不过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事,苏荔习惯用图表说话,顺手用炭条拿了张略硬的板纸,边画边说,炭条比毛笔真的好用太多,线都画得直一点,字也写得飞快,十几年地毛笔训练,现在苏荔的字比在现代时不知道好到哪了,自己看着都觉得很感动了。
“你是说还是以节源为主?”康熙以为苏荔今天来会提些新鲜的,没想到她还是说些老调重谈。
“奴婢对造办处实在不熟的,只是那天看师傅做活时想到的,师傅们都想留一手,于是奴婢想,既然都怕教会了徒弟没了师傅,那不如把工艺分成几个环节,一个徒弟只教一个环节。这样至少熟能生巧,做什么都快点,再由这几个徒弟一人负责一个作坊,他们只负责那一个环节,最后装在一起就成了,就能批量生产了,而不是一个个的出。最好的给您用,其它差点的您赏人,最差的卖了,可不就是钱了。”苏荔笑着,深吸一口气,本是她喜欢的工作,怎么会这么累,她觉得自己说得快精疲力竭了。
“哦!”康熙明白了,想想,“就是《吕氏春秋》里说地,各司其职?”
“还是您书读得好。”苏荔忙点头,笑了起来。
“李谙达,怎么还出来等了?”苏荔忙迎了上去,不管其它,怎么说人家的年纪也大些,认真的行个曲膝礼。
“嗯,郎大人来了,奴才正好就来迎迎。”李德全忙还了一礼,这里似乎只有苏荔才会这样认真的给自己行礼吧。再想,应该是这宫里的贵人、皇子们,除了苏荔母子仨,没人会跟他行礼。
“郎大人?”苏荔想想似乎没听过有姓郎的大人,再说如果有外臣在的话,似乎自己现在进去不合适。
“是洋人,本来是传教的,后来听说他会画画,皇上才会留下他的。”
“现在能进去吗?”苏荔想想,听着耳熟,但此时也懒得问了,看看他,
“当然,皇上说了,您直接进。”李德全拍拍手,逗着蕙芷,他虽然没像是喜欢宝宝那样喜欢蕙芷,但爱屋及乌,对她比其它孩子还是好些的。
“谢谢!”苏荔笑了笑,牵着蕙芷进去。
康熙正皱眉看着一幅画,旁边站着一个洋人,看着有点面熟,就是想不起来了,她也没有心思想就是了,规矩的磕了头,康熙看到她们来了,笑着招手,蕙芷如蒙大赫,爬上了炕,正好看见康熙手上的画。
“弟弟!”蕙芷指着画对苏荔说道,苏荔愣了一下,伸头看了一眼,竟然是一幅油画,画的是个中国小男孩,苏荔虽不会画,但多少见过几张油画,看上去画得还不错,明暗对比很鲜明,孩子看上去非常写实。
“你来了。”康熙看苏荔在看。顺手就递给了她,抱起来了蕙芷给她拿枣糕。
“您不喜欢?”苏荔看看。可能用地是白缎。感觉没有画布地颗粒感。但多了一份细腻地光泽来。
“洋人地画技看来流于直白。”康熙旁若无人。
苏荔想想也是。这时又没照像机。油画可不是要以写实为主。印象派还没生呢!她笑笑。可能对康熙来说。他更喜欢中国画地意境之美。
“本就是各有千秋。国画以意境之美。油画以实取胜。”苏荔双手把画放回炕桌上。
“也对!”康熙本想鄙视郎士宁地。可听苏荔说了。又觉得虽然自己不喜欢。但看上去倒是自己狭隘了些。指指郎士宁。问苏荔。“还认识吗?”
苏荔只好又看了一眼。想想自己哪里有见过什么洋人。除了那个……想到那儿。苏荔笑了出来。那个非说自己地意大利面是他们地洋人。
“您没回意大利?”
“福晋安好。小人回去过,又回来了。”郎士宁已经听出了苏荔地声音,含笑躬身行礼。
“是啊,大清国是个古老而丰富多彩的国家,您会有所得的。”苏荔淡淡的笑笑。
“小人觉得福晋做的面条比我国地更好吃。”
“那是显而易见的。”苏荔笑了起来。
“真是孩子!”康熙笑了起来。苏荔低头抿嘴笑了起来,“这是郎士宁,今天就算认识了。郎士宁,你的那个望远镜可是朕的这个儿媳妇改的,聪明吧!”
“小人已经猜到了,福晋之慧非小人所能想到的。”郎士宁笑道,一点也不感到讶异。
苏荔则呆若木鸡,自己怎么可以忘记郎士宁?她可是看过《圆明园》的记录片地,那个在后世引来无数口水战的大水法,传说中说就是他设计的。
“怎么自己来了?老四呢?”康熙等了半天也没看到胤。便问道。
“家里有点小事儿。怕您着急,让奴婢先来了。看奴婢这记性,给您的折子在爷那儿。也忘记要过来了,您如果现在就要,奴婢再写一份可好。”
“说说吧,写到什么时候。让郎士宁也听听,省得他总想劝朕许他去传教,还想让朕知道洋玩艺有多好。”
“呵呵……”苏荔笑了起来,康熙和罗马教庭的问题她在几本穿越小说里看到过,所以她也懒得问,反正她不信教,跟她没有关系,不过如果郎士宁能留下做点什么就好了。苏荔想想指着那幅油画,“郎先生,您用什么打地底?是自己带来的炭条还是什么?”
“我从罗马带来的。”郎士宁从口袋里拿出画素描的炭条递给苏荔,苏荔接过在边上级宣纸上试了试,感觉不怎么清晰,这得在略硬一些的板纸上可能会更好用一些。她把炭条递给了康熙。
“郎先生带来的东西中也有好的,这个就是。您看,这是炭笔,要是咱们能做出来,有时在外头临时写些便笺什么的,就不用拿着墨盒和毛笔那么麻烦了。这个做出来,其实也是个贱物,给贫家地子弟学习写字也是不错的选择。”
“您说的是铅笔。”郎士宁在旁纠正。
“现在已经有铅笔了?”苏荔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是,德意志已经有了铅笔厂,用石墨加木柄制做的,比我这个炭条好用。”
“你会做吗?”
“原理倒是不难,只是小人不知道大清国有没有石墨。”
“铅笔是用石墨做的?”苏荔瞠目结舌,她一直以为铅笔就是铅做的,不然怎么叫铅笔。
郎士宁也傻眼,他本以为苏荔是知道起源的,原来不是。想想铅笔的起缘倒是太长,一时也不说不清,只好避重就轻。
“是,福晋如果想找的话,小人会写信回去找几个专门人才过来如何?”郎士宁自己可不会,他可不敢乱揽活。
郎士宁不会,但不代表其它人不会,苏荔忙回身看向康熙。
“探矿?”康熙愣了一下,怎么就提到探矿了,试试那只炭条,也画不清,这有什么用?更何况。矿业一直是由朝庭专营地,如果让人来探,感觉总会有些不舒服。
“陛下,您当然觉得这不如您地笔,可是……蕙芷。你写。”苏荔示意蕙芷,蕙芷只会几个简单的字,忙给康熙显白起来,笔也握不好,就像拿筷子一样,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苏荔看看边上有馒头。也不管成不成,顺手在蕙芷画的地方擦了两下,效果不明显,但看得出来,已经擦掉了一些。康熙看看。倒是心念一动,“你地意思是,这可以方便的擦掉?”
“对,这个用于画图纸、还有野外工作时用,对孩子们学写字时也很好。我国地大物博,石墨一定有的,所以找几个人回来只是认什么是石墨而已。”苏荔进一步说道,最后一句是为了迎合康熙而说地。当然也是实话,她也不知道石墨长成什么样,也不知道中国这会管这个叫什么。
“这倒是,大清国什么都有。”康熙点头,这是他深信不疑的,苏荔心里叹息,但还是赔着笑脸,“那你就听苏福晋的话,写信叫人来吧!”
“那个,陛下。都让人来了。不如多叫一些吧!会做铅笔的,会盖房子的。还有会打铁,做玩具地。对了。还有书,他们也有书,不如也带些来,荔儿还没见过外国书呢。”
“行了,你要什么,跟郎士宁说就是了,反正不让他来,他们就不来吗?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清之富也是好的。”康熙不以为意。
“那是显而易见的,奴婢听说现在欧洲皇室都以您为楷模呢!”
“真的吗?”康熙精神一振,期待的看着郎士宁,郎士宁又不是傻子,马上诚挚的点头。
“小人常听贵族们说,宫庭的化妆舞会以装扮为清国人为荣。”
康熙再次愉悦地大笑起来,他的自信心再次得到了满足,后面的话就好说了,郎士宁得到了引进技术与人才的任务,而作为交换,康熙允许他开办一所绘画学校,虽然他并不欣赏。
苏荔没想到在自己心情这么差时会有这样的收获,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到一扇门关上了,于是又给她开了一扇。
她解决了铅笔和从欧洲引进人才地问题后,就正式的说说造办处的事,因为是反复推敲过的,她大致说了一下,康熙和郎士宁都认真的听着,不过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事,苏荔习惯用图表说话,顺手用炭条拿了张略硬的板纸,边画边说,炭条比毛笔真的好用太多,线都画得直一点,字也写得飞快,十几年地毛笔训练,现在苏荔的字比在现代时不知道好到哪了,自己看着都觉得很感动了。
“你是说还是以节源为主?”康熙以为苏荔今天来会提些新鲜的,没想到她还是说些老调重谈。
“奴婢对造办处实在不熟的,只是那天看师傅做活时想到的,师傅们都想留一手,于是奴婢想,既然都怕教会了徒弟没了师傅,那不如把工艺分成几个环节,一个徒弟只教一个环节。这样至少熟能生巧,做什么都快点,再由这几个徒弟一人负责一个作坊,他们只负责那一个环节,最后装在一起就成了,就能批量生产了,而不是一个个的出。最好的给您用,其它差点的您赏人,最差的卖了,可不就是钱了。”苏荔笑着,深吸一口气,本是她喜欢的工作,怎么会这么累,她觉得自己说得快精疲力竭了。
“哦!”康熙明白了,想想,“就是《吕氏春秋》里说地,各司其职?”
“还是您书读得好。”苏荔忙点头,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