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和?郭守敬你的嘴巴真敢说,已经有多少年了,都是别人来祈求和我议和,你还真不怕我砍了你的脑袋。()”
忽必烈饮了半杯酒,轻叹了一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转到了敌人那边,最明智最有利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和宋军议和。可是宋军会答应吗?
“战争打来打去,不就是为的领土和财富吗?只要我们付出的代价足够大,我觉得议和……”
忽必烈眼睛一瞪怒吼道:“闭嘴,郭守敬你不要蹬鼻子上脸,真的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郭守敬都没有抬头看他,捏着手中的酒杯缓缓的说道:“汉人不喜欢风沙,不喜欢草原和荒漠,那些领地就是白送给他们都不会要,他们既然不喜欢,那当然万里草原还是大汗您的。
可是他们缺少马匹还有适合喂养的牧草,这些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草原上只要大汗想要,多少马匹和牧草都有,和这一城之内的子民来比,这些代价付出的并不多。”
如果仔细想想,审视适度的考虑眼下所处的形势,如果宋军肯把这一城之内的人放走,那么忽必烈还有机会继续在草原上称王,必究士兵苦役加起来还有二十几万。
这些实力已经比不上四大汗国,但是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小角色,再给忽必烈几年的时间,从新发展起来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他的余实力还有余威仍在。
郭守敬低着头端着酒杯,稍微停留了一下,给忽必烈一些消化的时间,然后接着说道:“宋军突然围困元大都,这是一招欲擒故纵之计,说明在元大都城内,有他们非常想要的东西。”
“什么?你说什么,想要的东西?想要什么?金银财宝,南朝的皇宫宝库?我都可以送给他们……”
郭守敬脸上楞了一下,心中暗暗笑道,你送给他们?那些宋室皇宫国库的财宝如不是你兵临城下,你能拿到吗?宋朝皇太后会投降?会带着小皇帝来做人质为奴?
现在同样的宋军兵临城下,要的肯定是南朝的皇宫国库,几百条船才装完运到大都,那是一个国家三百多年的积攒啊,谁能够舍得放弃?不动刀兵战争打到家门口,能够夺回去吗?
郭守敬不止是精通天文地理,对于形势还有宋朝军事目的判断非常准确,不过他猜错了一点,赵天佑在意的目标在忽必烈身上,并不是从临安府抢来的国库财宝。
当然了大宋朝皇室三百多年的积攒,从临安搬来的国库宝物众多,随便拿几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好玩意,可是对赵天佑来说没啥大用,普通的金银财宝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一点兴趣。
“宋军要的是他们嘴里的江山,燕云十六州这么多的城池,在辽国的时候曾经是宋朝的边境之地,他们还认为大都燕京这块地方,也应该是他们所有。
那么都答应他们,我们只需要一条安全的通道,让城内的这些人都撤走就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么咱们就把所有的国库财宝搬上城头,在宋军的眼皮底下全都毁掉。”
“好主意啊!我敬你一杯,这主意不错!”
忽必烈被郭守敬说动了,本来早就心存死志的他,突然得到能够生还的机会,那岂能是不高兴,一扫多日的阴郁脸上也有了笑容。
“哎呀,这个派谁去和宋军谈判议和,深入宋营可是有性命之忧的,万一主事的宋将一个不满意,随时都会被砍了脑袋的。”说完忽必烈故意为难的托起了下巴,眼睛盯着郭守敬,再仔细的观察他的反应。
忽必烈也是人之中龙凤之才,郭守敬说的这些事情虽然把他打动了,但是随后他也想到,是不是郭守敬故意在诓我。故意编出这个事情来,想让我派他为使者出城,他若是想出城逃命,议和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郭守敬用眼睛的余光就察觉到了忽必烈的意思,砍掉使者的脑道,只有你忽必烈才会干的事情,宋军肯定是不会和你一样的冷酷无情。同时心中感到了悲愤和凄凉,只是因为是不同的民族,无论我替他做多少事情,为这元朝耗费多少心血,在他心中永远都不会信任我。
“大汗,出使宋军营中的使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身份,那样才能让宋军感受到您的诚意,否则引起宋军将领的不满,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时候的人选,大汗一定要仔细的斟酌才行。”
忽必烈听完点点头,盯着郭守敬的眼神中的杀气收敛,算是暂时对他放了心,心中在思索刚才关于人选的提议,沉着脸半天没有说话。
郭守敬心中紧绷的弦松了下来,伴君如伴虎他时刻谨记,那么多说话没有他难听的臣子,被砍掉的脑袋也有十几个了,他能活到现在依靠的是他对忽必烈情绪正确的判断。
赵天佑布置的战术每天都在进行,用小刀零打碎敲的消灭城中的有生力量,相信城内的元军很快就会坚持不住,当绝望的情绪蔓延开来,守军防守的力量会瞬间崩塌。
而赵天佑也要时刻的注意,还不能够让城内的元军压力过大而产生哗变,一旦他们自己人动手反了,把忽必烈砍成十七八段的来献与阵前,那岂不是枉费他一片苦心的谋划。
“报告将军,城头元军在大声喊话,说要派使者出来面见将军,咱们答不答应他们?”
传令官的话让赵天佑一愣,这是怎么回事,忽必烈难道要投降了吗?要不然这时候派使者出城干嘛,不过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忽必烈想要议和,能够付出什么代价?
这座元大都已经是我囊中之物,对了,还有他们从临安、从辽阳,从欧洲从各国抢夺来的金银财宝,这些都已经是我的了,忽必烈不会弱智到拿我的钱买他的命吧。
赵天佑沉吟了一下,面露笑容道:“好吧,准许他们的使者出城见我,不过来人不许骑马不许佩甲,孤身一人身穿裘衣赤脚来见,做不到的话就不要来了!”
本书来自
忽必烈饮了半杯酒,轻叹了一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转到了敌人那边,最明智最有利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和宋军议和。可是宋军会答应吗?
“战争打来打去,不就是为的领土和财富吗?只要我们付出的代价足够大,我觉得议和……”
忽必烈眼睛一瞪怒吼道:“闭嘴,郭守敬你不要蹬鼻子上脸,真的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郭守敬都没有抬头看他,捏着手中的酒杯缓缓的说道:“汉人不喜欢风沙,不喜欢草原和荒漠,那些领地就是白送给他们都不会要,他们既然不喜欢,那当然万里草原还是大汗您的。
可是他们缺少马匹还有适合喂养的牧草,这些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草原上只要大汗想要,多少马匹和牧草都有,和这一城之内的子民来比,这些代价付出的并不多。”
如果仔细想想,审视适度的考虑眼下所处的形势,如果宋军肯把这一城之内的人放走,那么忽必烈还有机会继续在草原上称王,必究士兵苦役加起来还有二十几万。
这些实力已经比不上四大汗国,但是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小角色,再给忽必烈几年的时间,从新发展起来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他的余实力还有余威仍在。
郭守敬低着头端着酒杯,稍微停留了一下,给忽必烈一些消化的时间,然后接着说道:“宋军突然围困元大都,这是一招欲擒故纵之计,说明在元大都城内,有他们非常想要的东西。”
“什么?你说什么,想要的东西?想要什么?金银财宝,南朝的皇宫宝库?我都可以送给他们……”
郭守敬脸上楞了一下,心中暗暗笑道,你送给他们?那些宋室皇宫国库的财宝如不是你兵临城下,你能拿到吗?宋朝皇太后会投降?会带着小皇帝来做人质为奴?
现在同样的宋军兵临城下,要的肯定是南朝的皇宫国库,几百条船才装完运到大都,那是一个国家三百多年的积攒啊,谁能够舍得放弃?不动刀兵战争打到家门口,能够夺回去吗?
郭守敬不止是精通天文地理,对于形势还有宋朝军事目的判断非常准确,不过他猜错了一点,赵天佑在意的目标在忽必烈身上,并不是从临安府抢来的国库财宝。
当然了大宋朝皇室三百多年的积攒,从临安搬来的国库宝物众多,随便拿几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好玩意,可是对赵天佑来说没啥大用,普通的金银财宝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一点兴趣。
“宋军要的是他们嘴里的江山,燕云十六州这么多的城池,在辽国的时候曾经是宋朝的边境之地,他们还认为大都燕京这块地方,也应该是他们所有。
那么都答应他们,我们只需要一条安全的通道,让城内的这些人都撤走就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么咱们就把所有的国库财宝搬上城头,在宋军的眼皮底下全都毁掉。”
“好主意啊!我敬你一杯,这主意不错!”
忽必烈被郭守敬说动了,本来早就心存死志的他,突然得到能够生还的机会,那岂能是不高兴,一扫多日的阴郁脸上也有了笑容。
“哎呀,这个派谁去和宋军谈判议和,深入宋营可是有性命之忧的,万一主事的宋将一个不满意,随时都会被砍了脑袋的。”说完忽必烈故意为难的托起了下巴,眼睛盯着郭守敬,再仔细的观察他的反应。
忽必烈也是人之中龙凤之才,郭守敬说的这些事情虽然把他打动了,但是随后他也想到,是不是郭守敬故意在诓我。故意编出这个事情来,想让我派他为使者出城,他若是想出城逃命,议和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郭守敬用眼睛的余光就察觉到了忽必烈的意思,砍掉使者的脑道,只有你忽必烈才会干的事情,宋军肯定是不会和你一样的冷酷无情。同时心中感到了悲愤和凄凉,只是因为是不同的民族,无论我替他做多少事情,为这元朝耗费多少心血,在他心中永远都不会信任我。
“大汗,出使宋军营中的使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身份,那样才能让宋军感受到您的诚意,否则引起宋军将领的不满,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时候的人选,大汗一定要仔细的斟酌才行。”
忽必烈听完点点头,盯着郭守敬的眼神中的杀气收敛,算是暂时对他放了心,心中在思索刚才关于人选的提议,沉着脸半天没有说话。
郭守敬心中紧绷的弦松了下来,伴君如伴虎他时刻谨记,那么多说话没有他难听的臣子,被砍掉的脑袋也有十几个了,他能活到现在依靠的是他对忽必烈情绪正确的判断。
赵天佑布置的战术每天都在进行,用小刀零打碎敲的消灭城中的有生力量,相信城内的元军很快就会坚持不住,当绝望的情绪蔓延开来,守军防守的力量会瞬间崩塌。
而赵天佑也要时刻的注意,还不能够让城内的元军压力过大而产生哗变,一旦他们自己人动手反了,把忽必烈砍成十七八段的来献与阵前,那岂不是枉费他一片苦心的谋划。
“报告将军,城头元军在大声喊话,说要派使者出来面见将军,咱们答不答应他们?”
传令官的话让赵天佑一愣,这是怎么回事,忽必烈难道要投降了吗?要不然这时候派使者出城干嘛,不过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忽必烈想要议和,能够付出什么代价?
这座元大都已经是我囊中之物,对了,还有他们从临安、从辽阳,从欧洲从各国抢夺来的金银财宝,这些都已经是我的了,忽必烈不会弱智到拿我的钱买他的命吧。
赵天佑沉吟了一下,面露笑容道:“好吧,准许他们的使者出城见我,不过来人不许骑马不许佩甲,孤身一人身穿裘衣赤脚来见,做不到的话就不要来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