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浒带着无数的军卒冲到了宝座跟前,和那一千多的金甲卫士战到了一处,一时间刀光剑影杀得不亦乐乎。 赵天佑的命令说的再狠,他也不敢放任赵天佑一人独战千军,只能是在稍远的一点距离跟着,只要发现稍不对的地方,方便立刻冲上来救人!
大黑马兴奋的忙活了半天,让它眼红的好东西还没来得及添上一口,忽必烈腰间的玉带就被赵天佑摘下揣了起来,心里的别的有多委屈了,心道你这主人咋当的还和我抢东西。
“别着急,有空的时候让你尝个够,现在我有正事呢!”
赵天佑觉察到了大黑马的失望和委屈,靠过去亲昵的拍了拍它,在耳朵边上轻轻的安慰了两句,大黑马耷拉下垂的耳朵才支愣起来。
已失去四肢的忽必烈艰难的睁开了眼睛,从昏迷中苏醒他有些迷茫,眨了眨眼睛楞了一下,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两千多的金甲卫士已经尸横遍地,而自己也只是剩下这一截血都要流干的躯干。
“你、你、你好狠毒,竟然这么对我,你……”
赵天佑漠然的握着手中的弯刀,在他身后是无数围拢过来的宋朝将领,一个个眼珠子快似要喷出火焰,把前面这个屠杀大宋几千万人的罪魁祸首烧成灰烬,哪怕他只有这一段残破的躯干。
“睁开眼睛看看,我将是你在世间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有什么仇怨你给我记清楚,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依然会一步一步的追杀你,记得看到我这张脸要逃命嗷!”
“噗嗤!”
弯刀穿胸透体而出,再他背上露出尺许长的刀尖,胸膛之中的血液已经快要流干,只在向回抽出弯刀的时候,带出了几朵血花跌落尘埃。
“你……”
忽必烈口中最后的一个问题,没有来得及说出,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眼神呆滞就此不动。
“吼、吼!吼!”
“赵将军威武,斩杀忽必烈!”
“赵将军威武,斩杀忽必烈!”
陆续涌过来的大宋军已经有五六千人,而在大殿外边守候的人数更多,偌大的元大都内城之中,已经涌进来十余万的军卒。呼啸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大殿之上传到了殿外,又传遍了整个内城中所有宋军的队伍,知道整个元大都之内的几十万军队,都尽情的向天狂吼,发泄着心中的激动情绪。
元朝亡了,忽必烈死了,这几十年来宋人心中最大的心魔去了,那个指挥着无数骑兵屠杀满城百姓的人死了,是被最威武的赵将军斩去了四肢,最后被一刀穿胸而死。
忽必烈的尸体就摆放在宝座前宽大的桌案上,宋军三十多万人自发的排成一条成龙,一队队的走到桌案前亲眼看一次,这个和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皇帝,还可以在案前大声痛骂几句。
忽必烈身死元朝已经落幕,并不代表草原游牧民族的衰落,草原上还有几百万的游牧奇兵,还有成吉思汗留下依旧强大的四个汗国,赵天佑华夏光复的大计这才迈出第一步。
在大规模速射武器发明之前,草原游牧的骑兵战术依然会占据优势,宋朝军依靠红夷大炮和速射炮,在守城和攻城的阵地战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并不代表在高速机动的运动战中,还会对游牧骑兵形成压制。
宋军能够有战胜忽必烈的几十万军队,最主要的原因,是忽必烈想要胯下马背,在平原之地做一个伟大的君王,吸收汉族文化和习惯,让在草原上游牧的族人有一处平安落脚之地。
这样就打消了骑兵最大的优势,灵活机动的先机,因为你已经有了城池有了落脚的地方,作为家园你就想要守住它,那么你就要在城内忍受炮火的轰击。
所以赵天佑对于向北追击还是不够自信,足够的马匹和骑兵,才是在草原上致胜的关键,在结实的炮车在奔袭几百里之后,都会损坏而不能够立刻投入战斗。
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在草原上宋军的大炮,真的会被蒙古骑兵想办法抢走,而茫茫无际的草原大地之上,火炮的用武之地会被大幅下降。
连续几天的的举城欢庆之后,忽必烈身亡宋军攻下元大都的消息,就像春风一样朝着四面八方散去,每到一处都会让当地的百姓欢声雷动,虽然是刚过了新年,依然让各地的大街上又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而在元大都最隐蔽的一间密室之中,赵天佑盘膝而坐在塌上入定,从忽必烈腰间的摘下的玉带,就放在他的双腿之上。温润晶莹的玉带上樱红点点,就像刚刚滴上去的血珠,一转一换之间血沁上红光点点,似乎带着生命一样闪动光芒。
时光缓缓流逝赵天佑的呼吸越来越慢,前胸渐渐感觉到一股凉意,上次的那个意识切入的他的脑海中,打断了他在静坐中继续冥想沉迷。
还是那张非常普通的书桌,早就记在脑海中的四件物品,传国玉玺和刚得到的玉带,都已经形成实物一样的影像,那块块黑色的砚台还有碧绿的戒指,依然有一些虚幻。
“找到它们!”
黑色的砚台渐渐出现在另外一个场景,它下面是深红色的书桌,还有几张散落的白色纸张落在四周,笔架上的狼毫墨迹未干,一个背影渐渐的走向黑暗中。
虽然赵天佑并不是认识这个背影,但是涌入脑海中的信息非常清晰,虽然没有告诉他那个背影是谁,但是这间宽大的书屋的位置,已经印刻在赵天佑的脑海中。
“卧槽,真的是得来全不废功夫,没想到竟然是这里。”
赵天佑从入定中恢复,睁开眼睛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感到无比的差异!本来在他的心中,跨海东渡去完成每一个华夏人都会有的心愿,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等待复兴强大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最起码他最先想到是,如何让从战火中活下来的这两千多万人口,如何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但是命运的安排,就这样把东渡的事情排上了最优先的日程。
本书来自
大黑马兴奋的忙活了半天,让它眼红的好东西还没来得及添上一口,忽必烈腰间的玉带就被赵天佑摘下揣了起来,心里的别的有多委屈了,心道你这主人咋当的还和我抢东西。
“别着急,有空的时候让你尝个够,现在我有正事呢!”
赵天佑觉察到了大黑马的失望和委屈,靠过去亲昵的拍了拍它,在耳朵边上轻轻的安慰了两句,大黑马耷拉下垂的耳朵才支愣起来。
已失去四肢的忽必烈艰难的睁开了眼睛,从昏迷中苏醒他有些迷茫,眨了眨眼睛楞了一下,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两千多的金甲卫士已经尸横遍地,而自己也只是剩下这一截血都要流干的躯干。
“你、你、你好狠毒,竟然这么对我,你……”
赵天佑漠然的握着手中的弯刀,在他身后是无数围拢过来的宋朝将领,一个个眼珠子快似要喷出火焰,把前面这个屠杀大宋几千万人的罪魁祸首烧成灰烬,哪怕他只有这一段残破的躯干。
“睁开眼睛看看,我将是你在世间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有什么仇怨你给我记清楚,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依然会一步一步的追杀你,记得看到我这张脸要逃命嗷!”
“噗嗤!”
弯刀穿胸透体而出,再他背上露出尺许长的刀尖,胸膛之中的血液已经快要流干,只在向回抽出弯刀的时候,带出了几朵血花跌落尘埃。
“你……”
忽必烈口中最后的一个问题,没有来得及说出,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眼神呆滞就此不动。
“吼、吼!吼!”
“赵将军威武,斩杀忽必烈!”
“赵将军威武,斩杀忽必烈!”
陆续涌过来的大宋军已经有五六千人,而在大殿外边守候的人数更多,偌大的元大都内城之中,已经涌进来十余万的军卒。呼啸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大殿之上传到了殿外,又传遍了整个内城中所有宋军的队伍,知道整个元大都之内的几十万军队,都尽情的向天狂吼,发泄着心中的激动情绪。
元朝亡了,忽必烈死了,这几十年来宋人心中最大的心魔去了,那个指挥着无数骑兵屠杀满城百姓的人死了,是被最威武的赵将军斩去了四肢,最后被一刀穿胸而死。
忽必烈的尸体就摆放在宝座前宽大的桌案上,宋军三十多万人自发的排成一条成龙,一队队的走到桌案前亲眼看一次,这个和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皇帝,还可以在案前大声痛骂几句。
忽必烈身死元朝已经落幕,并不代表草原游牧民族的衰落,草原上还有几百万的游牧奇兵,还有成吉思汗留下依旧强大的四个汗国,赵天佑华夏光复的大计这才迈出第一步。
在大规模速射武器发明之前,草原游牧的骑兵战术依然会占据优势,宋朝军依靠红夷大炮和速射炮,在守城和攻城的阵地战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是并不代表在高速机动的运动战中,还会对游牧骑兵形成压制。
宋军能够有战胜忽必烈的几十万军队,最主要的原因,是忽必烈想要胯下马背,在平原之地做一个伟大的君王,吸收汉族文化和习惯,让在草原上游牧的族人有一处平安落脚之地。
这样就打消了骑兵最大的优势,灵活机动的先机,因为你已经有了城池有了落脚的地方,作为家园你就想要守住它,那么你就要在城内忍受炮火的轰击。
所以赵天佑对于向北追击还是不够自信,足够的马匹和骑兵,才是在草原上致胜的关键,在结实的炮车在奔袭几百里之后,都会损坏而不能够立刻投入战斗。
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在草原上宋军的大炮,真的会被蒙古骑兵想办法抢走,而茫茫无际的草原大地之上,火炮的用武之地会被大幅下降。
连续几天的的举城欢庆之后,忽必烈身亡宋军攻下元大都的消息,就像春风一样朝着四面八方散去,每到一处都会让当地的百姓欢声雷动,虽然是刚过了新年,依然让各地的大街上又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而在元大都最隐蔽的一间密室之中,赵天佑盘膝而坐在塌上入定,从忽必烈腰间的摘下的玉带,就放在他的双腿之上。温润晶莹的玉带上樱红点点,就像刚刚滴上去的血珠,一转一换之间血沁上红光点点,似乎带着生命一样闪动光芒。
时光缓缓流逝赵天佑的呼吸越来越慢,前胸渐渐感觉到一股凉意,上次的那个意识切入的他的脑海中,打断了他在静坐中继续冥想沉迷。
还是那张非常普通的书桌,早就记在脑海中的四件物品,传国玉玺和刚得到的玉带,都已经形成实物一样的影像,那块块黑色的砚台还有碧绿的戒指,依然有一些虚幻。
“找到它们!”
黑色的砚台渐渐出现在另外一个场景,它下面是深红色的书桌,还有几张散落的白色纸张落在四周,笔架上的狼毫墨迹未干,一个背影渐渐的走向黑暗中。
虽然赵天佑并不是认识这个背影,但是涌入脑海中的信息非常清晰,虽然没有告诉他那个背影是谁,但是这间宽大的书屋的位置,已经印刻在赵天佑的脑海中。
“卧槽,真的是得来全不废功夫,没想到竟然是这里。”
赵天佑从入定中恢复,睁开眼睛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感到无比的差异!本来在他的心中,跨海东渡去完成每一个华夏人都会有的心愿,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等待复兴强大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最起码他最先想到是,如何让从战火中活下来的这两千多万人口,如何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但是命运的安排,就这样把东渡的事情排上了最优先的日程。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