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资本

    二月份维特到达美国,在拜访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时候,维特坚持“俄国并没有战败,所以俄国并不接受与其地位并不相符的任何条件,先便是战争赔款。我们现在进行的和谈只能考虑中国已经获得的战果,但不能以中国指望获得的战果为依据,也不可能把我们有可能遭受的灾难打算在内;倘若中国人置我方观点于不顾,那我们将把防御战进行到底,看谁先支持不住……”

    罗斯福试图让维特和罗森相信中国完全有能力将战争继续下去,并且有最终取胜的把握,建议满足中国的要求给予战争赔款。不过维特等人以沙皇的“训令”加以拒绝,而罗斯福对维特等人的态度也非常的不满意。

    这次谈判注定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扯皮战争,寇青根据谭延的指示,将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全部详细的向美国新闻界抖落出来,强在维特之前将中国对俄战争定位为复仇战争。俄国在侵占中国领土的同时,对中国原居民的暴戾统治也被有声有色的描绘出来,这更争取了美国舆论界的同情,从而激起了美国舆论界和美国民众对俄国代表团的普遍憎恨。

    在国内,谭延将所有的俄国战俘全部驱赶进入铁路工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胪滨府至赤塔的铁路,并且在赤塔修建了完备的军事工事;俄国战俘投入最多的铁路工地便是从乌得至库伦、库伦至乌里雅苏台、西宁府经肃州、安西州至哈密厅和镇西厅之间的铁路,将中国铁路延伸进入新疆。

    在蒙古和新疆的铁路显然是加强中央对两地的直接控制,在军队的配合下,修建铁路的战俘大军分段同时开工。中国战舰建造大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汉阳钢铁厂等几个钢铁厂终于有充足的供应铁路修建,在这个时代没有比铁路更有效的加强中央对边远地区地控制能力了,谭延可以预见当这两条铁路完工的时候,蒙古和新疆就彻底掌握在他的手心中,几十年下来就永无后患了。

    当然这么大规模的铁路修建骤然让中国的国家财政也开始紧张起来,不过好在英国的那笔一千万英镑地无息贷款缓解了这个困窘的局面。谭延的特别战争账户还有大约一千三百万美元。加上在战争期间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沽空俄国卢布获利在五百万英镑左右,是以中国政府公开行新疆铁路和蒙古铁路的股票,谭延购入了价值四百五十万英镑的股票占两条铁路总股本的百分之二十四——蒙古和新疆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蒙古铁路的建成将会沟通中央和蒙古之间地关系之外,还会带来巨大的收入。在中国中央银行和工商银行之间的密切操作过程中,巨额资金被划拨到位。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地资本市场都聚焦在一直沉在水面下长达四年的工商银行上。中国的第一代银行家们对工商银行系统至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实上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曾经为工商银行服务过,工商银行不仅是一家银行,同时更是一所培养银行家的学校,至少中央银行中的骨干都是出自工商银行,对于这家越来越显得神秘的银行运作机理非常清楚。

    方榕卿才是工商银行的“皇帝”,谭延已经没有多少心思来顾及自己的产业展,这属于家务事就由方榕卿来做主。包括利用中俄战争在外汇市场上沽空卢布地交易,谭延只能提醒一个大致方向,至于如何利用这个消息去赚钱。这是方榕卿的事情。

    在战争期间方榕卿是留在上海坐镇,内务部门提供帮助来理顺上海的金融市场,凭借过往的名声,方榕卿只需要在上海一亮相,当即吓退了一大批投机者,不过仍有很多投机分子不知死活的往里面钻。当时谭延并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打到什么时候,不过出于对丈夫的信任和自己手中资本的雄厚,方榕卿在稳定人民币币值上做了多头,并且沽空卢布做空头。当邓世昌本来是去轰炸炮台却碰上俄国太平洋舰队出港。继而转变成两国海军决战并且战果出人意料的好的时候,谭延接受了方榕卿“暂时封锁消息”,战果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选择了在转天早上,这就让她抓住了这个时间差孤注一掷地在金融市场上布局,当转天战果公布的时候,一大批投机分子都倾家荡产,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一些外国和中国银行遭受重创。

    修建铁路的工程不断展开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使得北方的地主承受了巨大的冲击——除了免费的俄国战俘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劳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纳进入修建铁路大军。当年一个六口之家地山西家庭为了减少家中一张嘴便可以走西口,而当修建铁路工人所获得地报酬可以轻松的养活三口人,可以想象这对于当地地主地冲击是多么的有力了。

    同样展开还有上海钢铁厂、曹妃甸钢铁石油炼化厂、台湾石油炼化厂……以前中国无法保证自己海疆的绝对安全,所以不敢在沿海地区修建大型重工业企业,而现在通过中俄之战彻底确保了中国有能力对任何一个列强进行防御甚至是反击的能力,沿海的重型工业企业也开始展起来。

    “中国地重工业不能永远畸形展下去。这样国家整体实力提升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全面地重工业和轻工业体系。沿海深水良港附近建立起大型地重工业集群有利于调配资源……我们地矿山迟早有一天会被挖空。现在现地铁矿和煤矿不足以支撑大型重工业。放在沿海我们完全可以吸纳外国地原料进行冶炼……”

    当北京附近现了大铁矿后。对于未来地钢铁厂建在那里产生了分歧。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主张直接就地建厂。并且还有山西煤矿地支持。不过谭延反驳了这一观点。选择在曹妃甸建厂——历史上都钢铁搬家可是一件颇为轰动地事情。鉴于一家特大型重工业企业所拥有地影响力。谭延力排众议将它放到了曹妃甸。在那里还有一个大型石油炼化工厂。

    像钢铁企业就其生存周期来说有着先天地限制——坐落在矿产附近地工厂总会面临资源被开采殆尽地局面。这个时候再想要“迁都”可没有那么容易。几十年经营下来它地员工怎么办?况且距离北京这么近。谭延不希望自己地都被煤灰和矿渣给淹没。这里只会有大学群和博物馆群。至于工业完全可以放在天津、保定甚至是上海等地。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

    在与德国和英国地周旋中。中国获得了巨大地好处。得到了英国地无息贷款和德国地一部分中国急需地化工技术。这对于完善中国地化工体系有着极为重要地作用。加上从美国引进地技术和设备。谭延总算是获得了他想要地初步化工体系。不过谭延还是按住了开国内石油资源地想法。将石油炼化工厂放在曹妃甸便是处于这样地想法。从美国和南洋进口石油在曹妃甸和台湾进行处理。然后其成品输入国内。

    中国地这种工业布局使得上海和旅顺地造船厂在不进行大规模造舰行动之后还能够有充足地订单来建造大吨位地远洋货轮以满足中国对于石油、铁矿砂、铜矿等资源地运力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地压缩日本地生存空间——英国佬固执不放弃日本。虽然谭延不能肯定英国和日本之间是否达成了历史上地英日同盟。但是英国人正在意图武装日本却是摆在他面前地。

    英国佬地那套平衡政策谭延心中是明白地。他之所以在五年前击败日本后只是通过协约迫使日本放弃了两艘战列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并没有通过条约地形式彻底掐死日本展海军地能力。并不是因为满足一种“危机感”地变态心理。而是留下一条让英国人和日本人都能够看到希望地途径。这也是符合当时中国地国力——中国没有足够地资本来阻止日本和英国地合作。不过对于这种合作。中国却有能力通过其它方式来抵消其影响。甚至让日本和英国都为此付出惨重地代价。

    这个时代还处于区域经济时代,而世界则根据老牌列强国家的圈地划分成数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在体系内部可以实现经济自由化,相对而言外部资本想要渗透进不同的经济体。显然要付出很大地代价,这需要冒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甚至还会要担上军事风险。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后起列强也不得不屈服于这种区域经济体系,美国人一直高喊着“门户开放”政策的由来便是它不具备英国这样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没有足够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贸易就成为一个制约美国和德国这样后起列强国家的卡子。

    同样在谭延看来,只要中国愿意,就算有英国人的大力帮助,日本也无法展起能够挑战中国的军事能力——军事能力要和经济能力相匹配。大舰**固然激动人心,但是这些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力量来支撑。日本显然没有这个能力,自身资源地匮乏和市场地狭小根本无法展经济,要放在关税壁垒还并不十分凸出的后世,那日本还可以通过外向型经济来壮大自己,但即便如此它还需要一个工业品倾销地,英国人不可能满足日本地条件,只有中国才具备原料的出口和消化工业品的实力,日本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抓住中国的市场。

    以谭延的财力支撑现在这个规模的海军已经感到非常吃力。每年的战舰维修和升级费用就相当可观了。要是再加上建造新舰和研相关技术,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毫不夸张的说真的是用白银硬生生的堆起来的。这还是中国拥有汉阳钢铁厂、上海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和隆盛机器厂提供了最主要的核心部件。借助低廉的人力成本才将战舰的建造费用勉强的压在一个可以接受地范围内,以后战舰越造越大,越来越先进,那更是一个无底洞。

    英国可以扶植日本,为日本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以购买新舰,但是问题在于日本有没有能力来偿还英国的贷款?现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仅占总贸易额的百分二三,一些底端的纺织品出口到中国来弥补市场地缺口,但是高端工业品是一件也没有,日本自己又种不了棉花。在中国收回琉球之后连粮食自足都成问题,它拿什么来展工业?国土面积、自有资源和人口数量注定日本不可能像历史上的苏联一样,通过工业和农业的剪刀差来优先展重工业,日本就是想这么做,也没有这个能力。

    在谭延看来,英国人在远东这张赌桌上。注定会因为扶植日本来对抗中国付出代价,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岛国就算给它一支舰队也会成为负担,仅是供养这支舰队的日常开销就足以让日本的经济崩溃。问题在于日本需要多少战舰才能够平衡现在中国海军力量?现在一艘拥有四门十二寸主炮的战列舰造价会达到五百七十多万美元。谭延的“畸形重工业展”结合中国的人力成本,可以将一艘北洋级战列舰地成本压缩到四百三十万美元左右,可谓是物美价廉。

    当然这中间省去了不同公司的采购价格,隆盛机器厂和汉阳钢铁厂基本上都是以成本价来供货,考虑到天津机器局和江南制造局除了养活一帮人之外还要有研能力才会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来为旅顺供货。不过北洋级战列舰地外销价格可是六百一十万美元,所获得的利润几家参考国际市场价格来分润利润。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海军军备竞赛,虽然造舰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成本却没有朝着低廉的方向展,反而是越来越昂贵。根据谭延的估算,用不了几年。以后一艘战列舰的造价迟早要突破一千万美元以上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动力设备和更大口径舰炮的价格上涨更是飞快,他不愿意在海军方面加大投资除了对于世界大战的了解和战列舰的命运之外,也是因为中国没有必要在海军军备竞赛地问题上跟风——世界的矛盾点在欧洲,中国和美国都是“圈外人士”,只要适度展海军就足够了。

    不过谭延已经感觉到大洋对岸的那头泰迪熊的思考方式和自己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塔夫脱是6军将领,但是这次做为罗斯福的代表对于两国达成海军限制性条约显然没有多少兴趣——塔夫脱的6军将领身份就注定了他肯定会赞成这一设想,但是谭延却从和他的谈话中没有感到一丝这方面的味道。从塔夫脱地态度来看。谭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一厢情愿了点——美国尽管在世界列强中还属于二流,但是却已经隐隐的有种锋芒毕露的感觉,但是还要感谢美国议会对泰迪熊的限制,否则美国的船厂每年会造出更多的战列舰来。

    正是基于日后的海军越来越昂贵,谭延才打算走精品路线,至于日本海军的展只需要多多关注就可以了,在如此昂贵的造舰成本面前,英国人需要给日本输多少血?更何况英国自己还处于风暴地中心,谭延断定英国扶植日本地决心还没有到不顾一切的地步。如果真地是那样,那英国还不如自己亲自出手派大舰队来,这样成本还会更低一些。

    显然英国人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在欧洲有德国的强力挑战,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最近的软弱表现更主张了德国的气焰,本来英法结盟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德国日益高调的外交政策,但是法国的盟友俄国被中国在远东一记猛烈的组合拳给打蒙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短时间中和了英法联盟对德国的影响——谁都知道德国和中国的关系非比寻常,以德国的工业技术力量甚至还肯购买中国的主力战舰。表面上是中国造舰工业的一种成就。事实上这也是德国拉拢中国的手段。

    针对英国对日本的扶植,谭延更注重对日本经济的控制。准确的说是尽可能的将日本商品赶出中国,这也就让他对收回海关更加迫切了——目前中国控制外国资本和商品抢滩中国的办法还主要是靠“总统的暗示”,这种手法是摆不到桌面上来的,而且总有不怕死的商人去抱外国人的大腿。谭延对此已经忍受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出于那个方面的考虑,收回海关都是势在必行,要不然光是目前中国海军舰队不要说是造新舰,就是光保养训练也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有海关除了可以保护本国工业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关税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那么政府财政就不会再是问题,不要说控制日本工业品流入中国,就是通过调整关税遏制外国工业品在华侵占市场也不在话下。

章节目录

北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戒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二十六章 资本-北洋,北洋,笔趣阁并收藏北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