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辂扫了众人一眼,在两位贵妃的脸上微微注视了一下。 然后对着太史慈淡然道:“司空大人,请恕鄙人直言,圣上地病情鄙人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却看出来圣上的脸上的天子之相正在飞速的流失,仿佛正在发生什么巨变,而且这一切都是不可阻挡的,总之,过不了多久,圣上也许不能再称之为圣上了。”太史慈皱眉道:“先生的意思是是,圣上没有救了?”
管辂看了太史慈一眼,才淡然道:“若是两位神医都下了定论,那么在下的话也就只有这一种解释了。也许,圣上在劫难逃了。”
伏贵妃和董贵妃两人闻言放声大哭。扑倒在地,慌得周围的宫女纷纷上前,把两女扶了起来。太史慈唯有命人把两位贵妃扶下去,好生照顾,脸上一片凄然,心中却在暗喜。看来自己的这个主意还真不错,居然顺利蒙混过关。这个神相管辂还真是帮忙。管宁当然也是心中高兴,因为汉献帝自然死亡实在是最好的结果。
太史慈则转过头来对华佗和吉平沉声道:“两位先生。虽然要听天命,但是还请尽人事,尽力令圣上的病情稳定下来,不要辜负那神医之名。”
华佗躬了躬身子,表示自己会尽力,可是吉平却硬邦邦地道:“主上,在老夫看来,一百个神医的名号也抵不上救人一命,别说是圣上了,即便不是真命天子,换成一个街头乞丐,我吉平也会竭尽全力地。”太史慈看着吉平一张目无表情的脸,心中暗暗叫绝,这个吉平还挺会照顾自己性格的,吉平的性格比较倔强,华佗地性格则比较平和,若是吉平也好似华佗一般唯唯诺诺,那便不正常了,说到这一点,这吉平也算演技派了。
管宁哪里知道这是表演给自己看地?却只觉得一切都发生的自然而然,令人没有丝毫地疑问,吉平的为人他是知道的,自然也不会斥责吉平,实际上在此刻上他也不好说什么。太史慈又看向史阿,叹了一口气,还未说话,史阿已经微微一笑道:“主上不要为我担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先帝要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已经尽力了,这就已经足够了,而且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也有失必有得,那即是说死亡也未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圣上来说,说不定是一种解脱,而且到了那个全新的世界,说不定圣上更加喜欢呢”
太史慈长叹一声不再说话,心中却知道史阿这是在一语双关:汉献帝失去的是帝位,得到的却是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乐趣,汉献帝虽然是个聪明人,但是却不是做皇帝的料子,皇帝的称号落在他的身上实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今天做到这一步,那么汉献帝的自由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看着史阿一副闭上眼睛不想说话的样子,太史慈三人便退了出来,出了宫门,回到了司空府,管辂便想太史慈和管宁两人告辞,说是要回到屋中想一些事情。
太史慈和管宁两人则走想了前厅,却看见高堂隆这**官坐在大厅中喝茶,见到两人进来,连忙站起身来向两人躬身施礼,太史慈要他坐下,便询问起高堂隆的来意。高堂隆恭声道:“主上,从益州带回来的那些战犯已经一一审定,按照我青州军法,他们都得到了相关的惩罚。当然还有一些无罪者,自然也都释放掉。”
太史慈欣然道:“高堂隆你做得很好,经过此事,世人将会再一次认识我青州的法度。”高堂隆意气风发道;主上曾经说过,法度是新五德终始说的保护,法度的执行要符合新五德终始说的精神,这一点属下从未忘记,所以今天才会到主上府上来,希望向主上讨要吴懿人妹子,此女涉嫌刺杀张辽将军,必须要受到应有的片罚。
太史慈点头道:这个当然。于是便召唤一人上来,要他去见尹氏。要尹氏把吴懿的妹子带上来。高堂隆紧紧盯着太史慈的表情,看着太史慈想也不想就要人带尹氏上来,便松了一口气,管宁看在眼里,好奇道:“高大人似乎有什么心事得到了解脱。”
高堂隆闻言不好意思的看了太史慈一眼。然后才道:“最近长安城中有流言说司空大人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把吴懿的妹子弄进府中是为了金屋藏娇,所以属下很紧张,这才忙着要处理这女子。”
太史慈闻言哑然失笑道:“亏他们编得出来,不过高堂隆你也怀疑了,看来这三人成虎的事情乃是人的通病呀。”高堂隆有点尴尬,管宁却肃容道:“主上不必放在心上。所谓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当然身为上位者也要避一些嫌疑才好。吴懿的妹子那般美貌,主上把她接到府上虽然是出于好意。但是在外人看来就有点疑神疑鬼起来。”
太史慈闻言肃容道:“管宁兄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的确是我有欠考虑了。”管宁点了点头,看像高堂隆温笑道:“高兄也要吸取教训。法度这种事情在于公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我青州的法度,也许因为天子身份特殊,对于犯错天子的惩罚有其他的替代方式,但是犯错就要责任的观念必须要深入人心,今天你这么做表面上是关心则乱,其实确实在心中弱犯法度。把青州的法度弱势化,若是如此。你高堂隆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秉公执法,在你地心中已经有了特权在,我青州的法度将来要走向何方?君子防患于未然,这件事情你当引以为戒。高堂隆听得连脸色变,最后凛然受命道:“一席话惊醒梦中人,高堂隆知错了。”
太史慈看着管宁,心中高兴看来这个管宁并没有因为自己即将要登上大宝而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个管宁还是那个把自己当成是可以配五德的君子,没有把自己神话。这一点令太史慈十分高兴不可否认,在这时代,中国皇权高度集中对国家地统治是有好处地,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中国的封建王朝有地时候为了完善中央集权,未免矫枉过正,而且十分短视,皇权是特权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这种特权到底能够受到何种程度的制约却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皇权不集中,天下要打乱,皇权集中之后不制约,天下一样要大乱,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的道理。
历朝历代,虽然君王们都把孔子的学说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他们却偏偏断章取义,把孔子学说中的大前提给忽略掉,把一些最基本地治国的至理名言废除掉,就比如说秦始皇是明目张胆地焚书坑儒,秦始皇不明白,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统一标准,但是思想却不能完全统一,因为那会造成思想的僵化,统一思想就是一言堂,一言堂就是绝对的**,而绝对的**必然导致国家秩序的混乱,只不过秦始皇是明目张胆的这么干罢了,到了汉武帝则阴险得多。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是尊重儒家思想,其实却是在违背儒家思想,独尊本身就是过火的行为,关于为政之道,孔子早就说过过犹不及,事情已经做过火了,本身就不是中庸之道,还读什么儒术啊,即便是儒术,那也不是孔子的儒术,那是被汉武帝篡改过的儒术了。到这时代这么久,太史慈时时刻刻和管宁这等经学大家在一起,对于儒家思想的认识早就不是那般浅薄了,通过学习,太史慈早就知道其实儒家思想是一种学习性极强的学问,真正的儒家思想只谈一些基本的道理,并不制定死硬的条条框框,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改革家,他虽然总是说要恢复先王之礼,但是孔子制定的礼其实是切合实际的,并不保守,所以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受欢迎,死了之后反倒被人利用起来,若是这位老人家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学说在经过汉,唐,宋三代的篡改,最后在明清两代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学问的时候,不知道要愤怒成什么样子。不过在这三国时代就不同了,乱世令文人穷极思变,两汉的盛世结束了,对儒术的解读迎来了一个新时期,正好是僵局的时候,新“五德终始说”的出现则是一种对解放思潮的有力支持,在历史上,这种思潮是得不到支持的,只能在文人中辗转相传,而且新思潮的维护者还经常被杀戮,到了盛唐,则戛然而止。
但是有了新“五德终始说”则不同,这其实是在利用儒家本来面目的开放思想唤起昔日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使人们不再在儒家经典的字句上下文章,而是把握精神,注重实际。这股思潮一旦形成,将会左右中国的发展。
但是这思潮却需要保护,不能让这思潮被皇权专断而破坏。
而今天,管宁对高堂隆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正是有此目的。
管辂看了太史慈一眼,才淡然道:“若是两位神医都下了定论,那么在下的话也就只有这一种解释了。也许,圣上在劫难逃了。”
伏贵妃和董贵妃两人闻言放声大哭。扑倒在地,慌得周围的宫女纷纷上前,把两女扶了起来。太史慈唯有命人把两位贵妃扶下去,好生照顾,脸上一片凄然,心中却在暗喜。看来自己的这个主意还真不错,居然顺利蒙混过关。这个神相管辂还真是帮忙。管宁当然也是心中高兴,因为汉献帝自然死亡实在是最好的结果。
太史慈则转过头来对华佗和吉平沉声道:“两位先生。虽然要听天命,但是还请尽人事,尽力令圣上的病情稳定下来,不要辜负那神医之名。”
华佗躬了躬身子,表示自己会尽力,可是吉平却硬邦邦地道:“主上,在老夫看来,一百个神医的名号也抵不上救人一命,别说是圣上了,即便不是真命天子,换成一个街头乞丐,我吉平也会竭尽全力地。”太史慈看着吉平一张目无表情的脸,心中暗暗叫绝,这个吉平还挺会照顾自己性格的,吉平的性格比较倔强,华佗地性格则比较平和,若是吉平也好似华佗一般唯唯诺诺,那便不正常了,说到这一点,这吉平也算演技派了。
管宁哪里知道这是表演给自己看地?却只觉得一切都发生的自然而然,令人没有丝毫地疑问,吉平的为人他是知道的,自然也不会斥责吉平,实际上在此刻上他也不好说什么。太史慈又看向史阿,叹了一口气,还未说话,史阿已经微微一笑道:“主上不要为我担心,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先帝要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已经尽力了,这就已经足够了,而且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也有失必有得,那即是说死亡也未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圣上来说,说不定是一种解脱,而且到了那个全新的世界,说不定圣上更加喜欢呢”
太史慈长叹一声不再说话,心中却知道史阿这是在一语双关:汉献帝失去的是帝位,得到的却是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乐趣,汉献帝虽然是个聪明人,但是却不是做皇帝的料子,皇帝的称号落在他的身上实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今天做到这一步,那么汉献帝的自由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看着史阿一副闭上眼睛不想说话的样子,太史慈三人便退了出来,出了宫门,回到了司空府,管辂便想太史慈和管宁两人告辞,说是要回到屋中想一些事情。
太史慈和管宁两人则走想了前厅,却看见高堂隆这**官坐在大厅中喝茶,见到两人进来,连忙站起身来向两人躬身施礼,太史慈要他坐下,便询问起高堂隆的来意。高堂隆恭声道:“主上,从益州带回来的那些战犯已经一一审定,按照我青州军法,他们都得到了相关的惩罚。当然还有一些无罪者,自然也都释放掉。”
太史慈欣然道:“高堂隆你做得很好,经过此事,世人将会再一次认识我青州的法度。”高堂隆意气风发道;主上曾经说过,法度是新五德终始说的保护,法度的执行要符合新五德终始说的精神,这一点属下从未忘记,所以今天才会到主上府上来,希望向主上讨要吴懿人妹子,此女涉嫌刺杀张辽将军,必须要受到应有的片罚。
太史慈点头道:这个当然。于是便召唤一人上来,要他去见尹氏。要尹氏把吴懿的妹子带上来。高堂隆紧紧盯着太史慈的表情,看着太史慈想也不想就要人带尹氏上来,便松了一口气,管宁看在眼里,好奇道:“高大人似乎有什么心事得到了解脱。”
高堂隆闻言不好意思的看了太史慈一眼。然后才道:“最近长安城中有流言说司空大人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把吴懿的妹子弄进府中是为了金屋藏娇,所以属下很紧张,这才忙着要处理这女子。”
太史慈闻言哑然失笑道:“亏他们编得出来,不过高堂隆你也怀疑了,看来这三人成虎的事情乃是人的通病呀。”高堂隆有点尴尬,管宁却肃容道:“主上不必放在心上。所谓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当然身为上位者也要避一些嫌疑才好。吴懿的妹子那般美貌,主上把她接到府上虽然是出于好意。但是在外人看来就有点疑神疑鬼起来。”
太史慈闻言肃容道:“管宁兄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情的确是我有欠考虑了。”管宁点了点头,看像高堂隆温笑道:“高兄也要吸取教训。法度这种事情在于公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我青州的法度,也许因为天子身份特殊,对于犯错天子的惩罚有其他的替代方式,但是犯错就要责任的观念必须要深入人心,今天你这么做表面上是关心则乱,其实确实在心中弱犯法度。把青州的法度弱势化,若是如此。你高堂隆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秉公执法,在你地心中已经有了特权在,我青州的法度将来要走向何方?君子防患于未然,这件事情你当引以为戒。高堂隆听得连脸色变,最后凛然受命道:“一席话惊醒梦中人,高堂隆知错了。”
太史慈看着管宁,心中高兴看来这个管宁并没有因为自己即将要登上大宝而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个管宁还是那个把自己当成是可以配五德的君子,没有把自己神话。这一点令太史慈十分高兴不可否认,在这时代,中国皇权高度集中对国家地统治是有好处地,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中国的封建王朝有地时候为了完善中央集权,未免矫枉过正,而且十分短视,皇权是特权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这种特权到底能够受到何种程度的制约却决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皇权不集中,天下要打乱,皇权集中之后不制约,天下一样要大乱,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的道理。
历朝历代,虽然君王们都把孔子的学说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他们却偏偏断章取义,把孔子学说中的大前提给忽略掉,把一些最基本地治国的至理名言废除掉,就比如说秦始皇是明目张胆地焚书坑儒,秦始皇不明白,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统一标准,但是思想却不能完全统一,因为那会造成思想的僵化,统一思想就是一言堂,一言堂就是绝对的**,而绝对的**必然导致国家秩序的混乱,只不过秦始皇是明目张胆的这么干罢了,到了汉武帝则阴险得多。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是尊重儒家思想,其实却是在违背儒家思想,独尊本身就是过火的行为,关于为政之道,孔子早就说过过犹不及,事情已经做过火了,本身就不是中庸之道,还读什么儒术啊,即便是儒术,那也不是孔子的儒术,那是被汉武帝篡改过的儒术了。到这时代这么久,太史慈时时刻刻和管宁这等经学大家在一起,对于儒家思想的认识早就不是那般浅薄了,通过学习,太史慈早就知道其实儒家思想是一种学习性极强的学问,真正的儒家思想只谈一些基本的道理,并不制定死硬的条条框框,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改革家,他虽然总是说要恢复先王之礼,但是孔子制定的礼其实是切合实际的,并不保守,所以孔子活着的时候并不受欢迎,死了之后反倒被人利用起来,若是这位老人家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学说在经过汉,唐,宋三代的篡改,最后在明清两代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学问的时候,不知道要愤怒成什么样子。不过在这三国时代就不同了,乱世令文人穷极思变,两汉的盛世结束了,对儒术的解读迎来了一个新时期,正好是僵局的时候,新“五德终始说”的出现则是一种对解放思潮的有力支持,在历史上,这种思潮是得不到支持的,只能在文人中辗转相传,而且新思潮的维护者还经常被杀戮,到了盛唐,则戛然而止。
但是有了新“五德终始说”则不同,这其实是在利用儒家本来面目的开放思想唤起昔日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使人们不再在儒家经典的字句上下文章,而是把握精神,注重实际。这股思潮一旦形成,将会左右中国的发展。
但是这思潮却需要保护,不能让这思潮被皇权专断而破坏。
而今天,管宁对高堂隆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正是有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