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打定主意要做孝子了,不管是谁跑过来劝谏,也不同意,就这么把事情一股脑儿扔到了东宫,害得李承乾不得不把大半时间都花费在处理那些文书上。好在很多事情都有三省六部的那些宰相尚书们处理,否则,李承乾干脆趁早一头撞死算了。
天气一直很热,叫人心情烦躁。好在近年来没出什么天灾**,前几年关中大旱,几乎是颗粒无收,百姓纷纷南下讨活路,要不是南边水稻的种植,有着足够的粮食储备,那些灾民都有可能酿成民变了!
李承乾刚刚从前面回来,坐在凉席上,秋月在一旁给他扇着风,非烟送上了一盏冰镇酸梅汤上来,他一饮而尽,手里径自把玩着一枚用寒玉雕琢的玉佩,好歹让心情平顺了点。屋里只有李治在一旁坐着,兕子昨日吃多了刨冰,受了凉,伤了脾胃,不得不安分的在自己殿里歇着,合浦也在那里陪着他,李治却是一惯往东宫跑的。
李治最近正在皇子傅张玄素的教导下读史书,现在读的是《三国志》,如今正捧着本书,坐在竹席上看着,他明天就要上课,肯定是会被考教的!张玄素和魏征是师兄弟,不过两人一向性格不合,他又是出身寒门,尽管颇有才干,却一直不大受重用,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子左庶子,是个妙人!据说李治在他那里吃过不少憋。
李治其实是不大耐烦于学习的,几个兄弟中,他很早就显露了纨绔子弟的潜质,一向不太务正业,喜欢到处溜达,对读书很是厌倦。不过,李世民倒也宠爱这个儿子,给他的封号是晋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因为晋阳是李家龙兴之地,是李家的根本,给了李治这个封号,也就能体现出李世民的意思了。
此刻,李治有些愁眉苦脸,看着手中的《三国志》,长叹了一口气,可怜巴巴地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觉得有些好笑:“又怎么了?”
“张学傅要我读完《三国志》,然后会问我对其中一些人的看法!”李治头疼地皱着小脸,“可是,我看来看去,还是说不出什么来啊!”
“你看了几天三国志啊,难道还谁都问?”李承乾有些好笑,后世人家专门研究三国的那些人物,还总是争论不断,他一小屁孩,能指望他说出什么来?那张玄素莫不是觉得自己前途无亮,在李治那里随便敷衍吧!
“随便说两个就行了!”李治打起精神,眼巴巴地看着李承乾,“大哥!”
李承乾哭笑不得,他以为他是绝色小美女吗,用这种口气说话,差点没让他抖下一地鸡皮疙瘩,连忙挥挥手:“好吧,你要问哪两个?”
李治精神一下子起来了:“我才看了一点,看的是魏书,就先说说曹操吧!”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魏书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三国之时就是乱世,因此,很多人对曹操的映像应该是偏向负面的。不过,《三国志》本身是晋人写的,自然以魏国为正统,在里面,曹操的形象就比较正面了,是个枭雄的形象!不过后来,在皇室看来,曹操就是个奸贼,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虽说一直尊献帝为天子,献帝却是半点也做不了主的!汉朝有个传统,非刘姓不得称王,偏偏他就威逼着朝臣,先做了魏国公,又做了魏王,汉室仅剩的尊严就这样被他践踏了!无论是哪一朝的皇室都是不会容忍这种事情的!”
“不过呢,曹操又确实是个大英雄,大豪杰!”李承乾微笑着说道,“曹操一开始也是忠于汉室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效仿当年的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开疆扩土,说他只想要在他的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之墓’,不过,后来,不管是为了他自己也好,还是时事逼人也好,渐渐就走上了汉室的对立面,被人鄙薄唾骂了!”
“我倒是一直很敬佩曹操的!”李承乾露出一丝向往之色,“那种乱世,东汉已经是糜烂至极,名存实亡,在那种重视出身家世的年代,他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宦官之后一直走到统一了北方,真正建立了魏国,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那刘备呢?”李治不禁问道,“他又如何?”
“刘备?”李承乾不禁失笑,“他虽说自称是汉室宗亲,但是,他这个宗亲也实在是太远了,还不知道真假呢!他的祖上是西汉的中山胜王,那位是刘家子孙最多的一个,据说,他留下了一百多个儿女,加上武帝颁布的推恩令,都被分散下来,传到了他那一代,不知道跟东汉的皇室隔了多远的关系了!算起来,就是个村夫!有人说吕布是三姓家奴,他比吕布还不如,家前不知投靠过多少人,从中取利。陶谦的徐州,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算起来,他正儿八紧自己打下来的地盘几乎是没有的!刘备自己压根没什么才能,文不成武不就的,要不是倚仗着两个结义兄弟,还有一直坚持汉统的诸葛亮,他哪里能做出多少事来!要是说曹操是真小人,他就是个伪君子,自己也想着当皇帝,却还打着兴复汉室的幌子!”
“曹操却是不同,无论是文章,还是武力,都是少有的!”李承乾笑着说道,“最重要的是,他惜才,会用人!这才是一个霸主真正需要的品质!”
“刘备不也会吗?”李治很不服气,“诸葛亮不是很厉害吗?”
“诸葛亮?”李承乾摇摇头,“他擅长的其实是内政,而不是谋略!刘备他能招揽到的人才太少了!就算诸葛亮有多大本事,他也就一个人,哪里比得上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像郭嘉、贾诩、荀攸等人,哪个不是世间少有的大才!他们都投了曹操,并且受了重用,还不能体现曹操的用人之道吗?”
“至于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承乾笑道,“那种时候,汉室还能起什么作用!汉室的威严,早就在董卓行废立之举,袁术称帝的时候,弄得里子面子都没了!汉室已经是大厦将倾,行将就木,谁都知道汉朝气数已尽,曹操还能留着献帝,没有像杨坚一样,行禅让之举,已经很厚道了!你能指望曹操的部属去听从一个从没见过的小皇帝的话吗?当时的那些诸侯,个个都骂曹操,他们不过是妒忌,恨不得天子在自己手上,行事更为方便就是了!用曹操的话说,要不是有他在,中原还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呢!”
“我对曹操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对外族的态度!”李承乾长长的叹息一声,“曹操在时,匈奴、鲜卑一直被拒在雁门关外,不能南下,若是当年,曹操能够一统天下,大概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五胡乱华之事了!”也不会有太原李家了,李承乾在心中嘀咕道。
“算了,你现在还小,有些事情也不懂!”李承乾看到李治有些困惑,微笑起来,“要知道,史书这东西,向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陈寿是晋人,属于胜利者的阵营,给了曹操一个很高的评价,但是,后来的人,却基于儒家正统的思想,觉得曹操那样做,名不正言不顺,也就慢慢将他贬低了!要是他当年干脆没有奉迎献帝,自个打下了江山,自己做了皇帝,反而没有那么多是非!你看,曹丕一手逼迫献帝让了位,别人除了觉得他对兄弟有些刻薄,难道说他是什么奸贼了吗?”
李承乾心中有些感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书本来不该有立场和倾向的,但是,要是写史的人有了立场倾向,也就没有办法了!
天气一直很热,叫人心情烦躁。好在近年来没出什么天灾**,前几年关中大旱,几乎是颗粒无收,百姓纷纷南下讨活路,要不是南边水稻的种植,有着足够的粮食储备,那些灾民都有可能酿成民变了!
李承乾刚刚从前面回来,坐在凉席上,秋月在一旁给他扇着风,非烟送上了一盏冰镇酸梅汤上来,他一饮而尽,手里径自把玩着一枚用寒玉雕琢的玉佩,好歹让心情平顺了点。屋里只有李治在一旁坐着,兕子昨日吃多了刨冰,受了凉,伤了脾胃,不得不安分的在自己殿里歇着,合浦也在那里陪着他,李治却是一惯往东宫跑的。
李治最近正在皇子傅张玄素的教导下读史书,现在读的是《三国志》,如今正捧着本书,坐在竹席上看着,他明天就要上课,肯定是会被考教的!张玄素和魏征是师兄弟,不过两人一向性格不合,他又是出身寒门,尽管颇有才干,却一直不大受重用,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子左庶子,是个妙人!据说李治在他那里吃过不少憋。
李治其实是不大耐烦于学习的,几个兄弟中,他很早就显露了纨绔子弟的潜质,一向不太务正业,喜欢到处溜达,对读书很是厌倦。不过,李世民倒也宠爱这个儿子,给他的封号是晋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因为晋阳是李家龙兴之地,是李家的根本,给了李治这个封号,也就能体现出李世民的意思了。
此刻,李治有些愁眉苦脸,看着手中的《三国志》,长叹了一口气,可怜巴巴地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觉得有些好笑:“又怎么了?”
“张学傅要我读完《三国志》,然后会问我对其中一些人的看法!”李治头疼地皱着小脸,“可是,我看来看去,还是说不出什么来啊!”
“你看了几天三国志啊,难道还谁都问?”李承乾有些好笑,后世人家专门研究三国的那些人物,还总是争论不断,他一小屁孩,能指望他说出什么来?那张玄素莫不是觉得自己前途无亮,在李治那里随便敷衍吧!
“随便说两个就行了!”李治打起精神,眼巴巴地看着李承乾,“大哥!”
李承乾哭笑不得,他以为他是绝色小美女吗,用这种口气说话,差点没让他抖下一地鸡皮疙瘩,连忙挥挥手:“好吧,你要问哪两个?”
李治精神一下子起来了:“我才看了一点,看的是魏书,就先说说曹操吧!”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魏书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是,三国之时就是乱世,因此,很多人对曹操的映像应该是偏向负面的。不过,《三国志》本身是晋人写的,自然以魏国为正统,在里面,曹操的形象就比较正面了,是个枭雄的形象!不过后来,在皇室看来,曹操就是个奸贼,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虽说一直尊献帝为天子,献帝却是半点也做不了主的!汉朝有个传统,非刘姓不得称王,偏偏他就威逼着朝臣,先做了魏国公,又做了魏王,汉室仅剩的尊严就这样被他践踏了!无论是哪一朝的皇室都是不会容忍这种事情的!”
“不过呢,曹操又确实是个大英雄,大豪杰!”李承乾微笑着说道,“曹操一开始也是忠于汉室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效仿当年的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开疆扩土,说他只想要在他的墓碑上写上‘汉故征西将军之墓’,不过,后来,不管是为了他自己也好,还是时事逼人也好,渐渐就走上了汉室的对立面,被人鄙薄唾骂了!”
“我倒是一直很敬佩曹操的!”李承乾露出一丝向往之色,“那种乱世,东汉已经是糜烂至极,名存实亡,在那种重视出身家世的年代,他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宦官之后一直走到统一了北方,真正建立了魏国,这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那刘备呢?”李治不禁问道,“他又如何?”
“刘备?”李承乾不禁失笑,“他虽说自称是汉室宗亲,但是,他这个宗亲也实在是太远了,还不知道真假呢!他的祖上是西汉的中山胜王,那位是刘家子孙最多的一个,据说,他留下了一百多个儿女,加上武帝颁布的推恩令,都被分散下来,传到了他那一代,不知道跟东汉的皇室隔了多远的关系了!算起来,就是个村夫!有人说吕布是三姓家奴,他比吕布还不如,家前不知投靠过多少人,从中取利。陶谦的徐州,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算起来,他正儿八紧自己打下来的地盘几乎是没有的!刘备自己压根没什么才能,文不成武不就的,要不是倚仗着两个结义兄弟,还有一直坚持汉统的诸葛亮,他哪里能做出多少事来!要是说曹操是真小人,他就是个伪君子,自己也想着当皇帝,却还打着兴复汉室的幌子!”
“曹操却是不同,无论是文章,还是武力,都是少有的!”李承乾笑着说道,“最重要的是,他惜才,会用人!这才是一个霸主真正需要的品质!”
“刘备不也会吗?”李治很不服气,“诸葛亮不是很厉害吗?”
“诸葛亮?”李承乾摇摇头,“他擅长的其实是内政,而不是谋略!刘备他能招揽到的人才太少了!就算诸葛亮有多大本事,他也就一个人,哪里比得上曹操手下人才济济!像郭嘉、贾诩、荀攸等人,哪个不是世间少有的大才!他们都投了曹操,并且受了重用,还不能体现曹操的用人之道吗?”
“至于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承乾笑道,“那种时候,汉室还能起什么作用!汉室的威严,早就在董卓行废立之举,袁术称帝的时候,弄得里子面子都没了!汉室已经是大厦将倾,行将就木,谁都知道汉朝气数已尽,曹操还能留着献帝,没有像杨坚一样,行禅让之举,已经很厚道了!你能指望曹操的部属去听从一个从没见过的小皇帝的话吗?当时的那些诸侯,个个都骂曹操,他们不过是妒忌,恨不得天子在自己手上,行事更为方便就是了!用曹操的话说,要不是有他在,中原还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呢!”
“我对曹操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对外族的态度!”李承乾长长的叹息一声,“曹操在时,匈奴、鲜卑一直被拒在雁门关外,不能南下,若是当年,曹操能够一统天下,大概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五胡乱华之事了!”也不会有太原李家了,李承乾在心中嘀咕道。
“算了,你现在还小,有些事情也不懂!”李承乾看到李治有些困惑,微笑起来,“要知道,史书这东西,向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陈寿是晋人,属于胜利者的阵营,给了曹操一个很高的评价,但是,后来的人,却基于儒家正统的思想,觉得曹操那样做,名不正言不顺,也就慢慢将他贬低了!要是他当年干脆没有奉迎献帝,自个打下了江山,自己做了皇帝,反而没有那么多是非!你看,曹丕一手逼迫献帝让了位,别人除了觉得他对兄弟有些刻薄,难道说他是什么奸贼了吗?”
李承乾心中有些感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书本来不该有立场和倾向的,但是,要是写史的人有了立场倾向,也就没有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