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访,实属误解-重生之再许芳华TXT
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访,实属误解-重生之再许芳华TXT-重生之再许芳华-笔趣阁
重生之再许芳华
作者:刹时红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孔奚临眉眼微斜,仍是一副不正经的模样,将接过的那枚鲜果凑到嘴边咬了一口,微带着讽刺的语气:“若是从前,殿下就算看不上那贱婢的容貌,不愿意将计就计察出身后的隐线,也不会这么干脆利落地一剑了断,总得刑逼一番,殿下这回……轻率了。”
“从前不过是陪着那些人演戏罢了,眼下再无此等必要。”虞灏西冷笑一声:“什么都察不出来已经说明问题,能安插宫人的无非胡、庆二氏罢了,至于目的,无非就是想钻空子,若是那贱婢得逞,争取了我的宠爱,说不定就能套出什么消息,就算落空,也会让我怀疑金元,与她内斗,无论是胡氏还是庆氏,没什么区别,反正我是不会容他们依然把控三盟政会,左右政令。”
自从这位大隆皇子被封西梁大君,虽然还没有作为,却已经引起了胡、庆二氏的关注,故然,两姓眼看着西梁王年事已高,膝下又无男丁,开始打起王位易姓的主意,不过他们也知道此事成算并不太大,尤其两家嫡子先后丧失与金元婚配的资格,再不能依靠礼法盟约的名义,手里的势力又远不能与宛姓抗衡,原本也没想着孤注一掷,无非是等着西梁王驾崩,金元继位,等格局时势有了新的变化,再图谋不轨。
金元是女子,继位多少站不住脚,万一她将来不能平衡各方势力,而两姓势力增强,也不是没有机会发起政会废位。
不过虞灏西的到来显然让西梁的时局再生变故,嫡女子继是盟约里白纸黑字约定,若是由他继位,政会也只能服从,除非发起兵变。
不过大君到底是大隆皇子,谁也不能保证大隆君帝不会鼎力支持于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庆二氏发动兵变更无胜算,唯有将算盘打在联姻上头,以期让女儿成为将来王后,借此增势,进一步牵制王权。
两姓当然能想到西梁王不会坐视,说不定会让金元与大君联姻,如此,宛姓便能力压胡、庆。
更有一层,“嫡女子继”到底不是宛姓,就算虞灏西将来允准嫡子改姓,以让宛姓江山沿续,只不过西梁王未必就能放心,说不定还有立金元为储的打算。
胡、庆二氏还没有放弃希望,说不定那企图色诱的侍婢身后有更险恶的阴谋,用意是在暗杀大君,当然不能得逞的,但侍婢是金元调拨,如此一来,就能挑拨得大君与金元反目,宛氏内乱。
可自从大君巡游归来,府邸里多了一位“旧人”,又是那般得宠,起初还是大君府的仆妇窃窃议论,近日居然传得街知巷闻,胡、庆二姓当然会密切关注。
他们有心安插的耳目被大君忌防,多为粗使仆妇,没能发挥效用,于是两家为了摸清大君的底细,了解清楚那神秘的宠妾究竟成不成威胁,又开始了楚心积虑的谋划,通过各种途径往大君府塞人。
当年的三皇子与卫国公府五娘之间的纠葛在大隆原本不是隐秘,不过是因为贵族们到底有所忌惮,才不敢明目张胆的议论罢了,后来圣上赐婚,楚王府也牵涉在里头,贵族们更加不敢妄议,但只不过,皇子府后来甚是得宠的倩盼与楚王世子妃容貌相似的事情尽管在虞灏西的镇压下没有张扬,也不可能瞒得密不透风,尤其是他一离国,皇子府那些个知道隐情的仆妇少了几分顾忌,这事就再不是什么不敢提说的隐密。
两个侧妃落得青灯古佛的下场,唯有那侍妾没了踪影,众人猜也能猜到倩盼的去向。
胡、庆二氏既闻大君接返大隆时的宠妾,再一打听,不难察知来龙去脉。
可传言毕竟只是传言,西梁贵族大多未曾目睹过世子妃真容,也没见过倩盼,并不太相信两人之间的相似程度,才会越发好奇。
西梁民风开放,对于男女两相倾慕的风流韵事并不忌讳,尽管妾室地位卑贱,但大君这时尚未娶妻,倘若真对那侍妾情深不移,请旨封为大君夫人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被虞灏西的风采与身份折服的女君们实在不敢小看那位传说中的宠妾。
当今西梁王宛璋可就是一个“情种”,与王后月氏之间那一段轰轰烈烈的情事至今仍被民众津津乐道。
当年宛璋还是太子,却对其母月王后的幼妹一见钟情,为此坚拒君令,拒绝迎娶胡氏女君,而求娶姨母为正妃,在西梁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被废了储位!
月氏也是西梁贵族,族人多为武将,月王后之母病逝,其父另娶他人,却是个丧夫再嫁的女子,据说也有倾国之色,却是出身平民,当年此妇与月父年龄相差甚远,又与前夫育有一子一女,月父毫不介意,甚至允准两个“拖油瓶”改为月姓,当作嫡出子女教养。
那位女儿,便是当今王后,虽然与宛璋并无血缘关系,但因生母是宛璋名义上的外祖母,她也成了宛璋名义上的姨母。
其母改嫁月氏,宛璋与她一见钟情,再难割舍。
宛璋虽是嫡长子,可下头还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当年为求娶“姨母”一事惹得臣民大哗,先王镇怒之下废了他的储位,甚至要将“月姨母”处死,不想月将军铤身而出,力保继女,先王也不好与岳丈闹得太僵,月氏这才留下一条性命。
宛璋丢了储位,又被强迫着娶了他人,当然再不会是当年势大威重的胡氏女君。
后来,宛璋是通过宫廷政变才夺回储位,逼得先王退位,立了月氏为王后。
那时宛璋已经年过而立。
而月氏也一直未嫁,两人之间这段惊天动地的恋情实在引得民众啧啧不已。
宛璋登位,遂开始连年征战,月氏身为王后自然要坐镇宫廷,不能随夫远征,两人婚后十年尚无子嗣。
月后那时也已过了三十,见自己不能有孕,说服宛璋以子嗣为重,才纳后宫。
不过当其中一个妃嫔产子后,宛璋又再独宠月氏。
那庶子就是后来的清河君。
但没想到的是,月氏不过多久就有了身孕,先后生下太子与蓝珠公主。
就此,西梁后宫有若虚设。
有了西梁王这么一个“表率”,贵族们哪会因为大君府的侍妾出身卑微就吊以轻心,与西梁王不顾世俗历尽坎坷也要求娶月氏相比,不过是在没有正妻的情况下将侍妾扶正怎能算悚人听闻?更何况胡、庆二氏还暗暗打听得,那侍妾原来是那时的四皇子,当今大隆君帝所赠,论来地位也不是那么的低微,人家还是有些来头的。
不过大君是否有西梁王的铁腕果决,也是两说。
诸位觎觑大君的贵女并没有失望。
因此,东华公主府这日就迎来了一位客人,正是庆氏女君,安瑾的小姑子之一。
三姓皆属王族,也唯有三姓子女才得享封邑,这位庆氏女君封邑在吉玉,她是伊阳君的堂妹。
伊阳君这房并没有待嫁闺秀,故而,庆氏便将吉玉做为与大君联姻的首选。
安瑾表面上与庆氏宗家关系良好,当然对待诸位小姑子很是热情。
吉玉并没有弯弯绕绕,而是直奔主题:“嫂嫂可曾听说大君殿下与楚王世子妃的旧事?”
安瑾微微蹙眉。
她并不知道旖景被掳一事,不仅是她,西梁贵族也无人关注,这事虽在大隆闹得沸沸扬扬,可与西梁并无干联,贵族们也不会关注,虞沨有意没有知会,安瑾自然无从得知。
但是,安瑾还是从伊阳君口中得知大君接返宠妾一事,也听说了这位宠妾与旖景容貌相似的传闻,她到底是来自大隆,对于这一类事有本能的排斥,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嫂嫂和大君联系起来谈论。
“吉玉莫信那些流言蜚语。”安瑾淡淡一句。
吉玉大约也反应过来两国风俗不同,公主有所避忌,连忙笑道:“其实也没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据说世子妃非但才华出众,更是美若天仙,大君殿下对她曾有倾心也是情理之中,我只是好奇,都说大君府眼下那宠妾与世子妃容貌酷似,不知公主认为如何?”
“我不曾见过。”安瑾的确没有见过倩盼,但那时在大隆,她也听过几句闲言碎语。
吉玉叹了一声:“那年公主出使大隆,我还未得封邑,没有资格随使,错过了一睹世子妃的风采,却总是好奇,大君这般风华绝代,未知得他倾心的女子该是怎生模样,不过想来,一个侍婢出身的女子,就算眉眼有几分相似,气度也相去甚远,都说大君是因她酷似世子妃的缘故才宠爱十分,我却总不信大君这般浅薄,会以貌取人……嫂嫂,莫若你带我去一回大君府拜访,见见那倩盼,嫂嫂与世子妃那般熟识,当然能看出两人究竟是否相似。”
原来打的是这主意,安瑾轻轻一笑。
她也知道庆氏宗家的打算,想把女儿嫁给大君,争取将来后位,庆氏不把胡氏看在眼里,原以为胜券在握,哪知又冒出个倩盼来。
“嫂嫂,大君也算你的堂兄,有你领着,他总不好将咱们拒之门外,不瞒嫂嫂,吉玉自打见了大君,眼里就再不容旁的男子,我就是不服,若是世子妃那般高贵的出身也就罢了,区区一个侍婢,难不成还比得过我?嫂嫂可听说,大君让府邸的仆妇称她为夫人,她也配!”吉玉扭着安瑾的手臂撒娇,却面不改色。
西梁女子不比大隆闺秀,对男女情事毫不忌讳,尤其三姓女君,只要不真作出让礼法不容的行为,言辞上大胆些并不会受人诟病。
安瑾不想掺和这事,她与大君其实说不上熟识,又知道西梁王室意在废除三盟政会,将王权收归一统,势必不会允同大君与两姓女子成姻,但这事情没有张于表面之前,她还需要与庆氏宗家虚以委蛇,也只能应酬着吉玉,说突然登门太过冒昧,得先递帖子。
哪知吉玉也不好忽悠,竟然十分热忱地亲手研墨,缠着安瑾当面写了拜帖,反客为主地嘱咐侍女送去大君府。
安瑾为了迷惑庆氏宗家,身边留了几个他们安插的婢女,这些人自然不会违逆吉玉女君,没得安瑾示下,就依令而下。
于是拜帖就这么递去了大君手中。
这时,大君将那张印着郁金纹的邀帖拍在孔奚临面前:“你说东华并不知世子妃被掳一事,瞧,她仿佛是有所行动了。”
“从前不过是陪着那些人演戏罢了,眼下再无此等必要。”虞灏西冷笑一声:“什么都察不出来已经说明问题,能安插宫人的无非胡、庆二氏罢了,至于目的,无非就是想钻空子,若是那贱婢得逞,争取了我的宠爱,说不定就能套出什么消息,就算落空,也会让我怀疑金元,与她内斗,无论是胡氏还是庆氏,没什么区别,反正我是不会容他们依然把控三盟政会,左右政令。”
自从这位大隆皇子被封西梁大君,虽然还没有作为,却已经引起了胡、庆二氏的关注,故然,两姓眼看着西梁王年事已高,膝下又无男丁,开始打起王位易姓的主意,不过他们也知道此事成算并不太大,尤其两家嫡子先后丧失与金元婚配的资格,再不能依靠礼法盟约的名义,手里的势力又远不能与宛姓抗衡,原本也没想着孤注一掷,无非是等着西梁王驾崩,金元继位,等格局时势有了新的变化,再图谋不轨。
金元是女子,继位多少站不住脚,万一她将来不能平衡各方势力,而两姓势力增强,也不是没有机会发起政会废位。
不过虞灏西的到来显然让西梁的时局再生变故,嫡女子继是盟约里白纸黑字约定,若是由他继位,政会也只能服从,除非发起兵变。
不过大君到底是大隆皇子,谁也不能保证大隆君帝不会鼎力支持于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庆二氏发动兵变更无胜算,唯有将算盘打在联姻上头,以期让女儿成为将来王后,借此增势,进一步牵制王权。
两姓当然能想到西梁王不会坐视,说不定会让金元与大君联姻,如此,宛姓便能力压胡、庆。
更有一层,“嫡女子继”到底不是宛姓,就算虞灏西将来允准嫡子改姓,以让宛姓江山沿续,只不过西梁王未必就能放心,说不定还有立金元为储的打算。
胡、庆二氏还没有放弃希望,说不定那企图色诱的侍婢身后有更险恶的阴谋,用意是在暗杀大君,当然不能得逞的,但侍婢是金元调拨,如此一来,就能挑拨得大君与金元反目,宛氏内乱。
可自从大君巡游归来,府邸里多了一位“旧人”,又是那般得宠,起初还是大君府的仆妇窃窃议论,近日居然传得街知巷闻,胡、庆二姓当然会密切关注。
他们有心安插的耳目被大君忌防,多为粗使仆妇,没能发挥效用,于是两家为了摸清大君的底细,了解清楚那神秘的宠妾究竟成不成威胁,又开始了楚心积虑的谋划,通过各种途径往大君府塞人。
当年的三皇子与卫国公府五娘之间的纠葛在大隆原本不是隐秘,不过是因为贵族们到底有所忌惮,才不敢明目张胆的议论罢了,后来圣上赐婚,楚王府也牵涉在里头,贵族们更加不敢妄议,但只不过,皇子府后来甚是得宠的倩盼与楚王世子妃容貌相似的事情尽管在虞灏西的镇压下没有张扬,也不可能瞒得密不透风,尤其是他一离国,皇子府那些个知道隐情的仆妇少了几分顾忌,这事就再不是什么不敢提说的隐密。
两个侧妃落得青灯古佛的下场,唯有那侍妾没了踪影,众人猜也能猜到倩盼的去向。
胡、庆二氏既闻大君接返大隆时的宠妾,再一打听,不难察知来龙去脉。
可传言毕竟只是传言,西梁贵族大多未曾目睹过世子妃真容,也没见过倩盼,并不太相信两人之间的相似程度,才会越发好奇。
西梁民风开放,对于男女两相倾慕的风流韵事并不忌讳,尽管妾室地位卑贱,但大君这时尚未娶妻,倘若真对那侍妾情深不移,请旨封为大君夫人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被虞灏西的风采与身份折服的女君们实在不敢小看那位传说中的宠妾。
当今西梁王宛璋可就是一个“情种”,与王后月氏之间那一段轰轰烈烈的情事至今仍被民众津津乐道。
当年宛璋还是太子,却对其母月王后的幼妹一见钟情,为此坚拒君令,拒绝迎娶胡氏女君,而求娶姨母为正妃,在西梁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被废了储位!
月氏也是西梁贵族,族人多为武将,月王后之母病逝,其父另娶他人,却是个丧夫再嫁的女子,据说也有倾国之色,却是出身平民,当年此妇与月父年龄相差甚远,又与前夫育有一子一女,月父毫不介意,甚至允准两个“拖油瓶”改为月姓,当作嫡出子女教养。
那位女儿,便是当今王后,虽然与宛璋并无血缘关系,但因生母是宛璋名义上的外祖母,她也成了宛璋名义上的姨母。
其母改嫁月氏,宛璋与她一见钟情,再难割舍。
宛璋虽是嫡长子,可下头还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当年为求娶“姨母”一事惹得臣民大哗,先王镇怒之下废了他的储位,甚至要将“月姨母”处死,不想月将军铤身而出,力保继女,先王也不好与岳丈闹得太僵,月氏这才留下一条性命。
宛璋丢了储位,又被强迫着娶了他人,当然再不会是当年势大威重的胡氏女君。
后来,宛璋是通过宫廷政变才夺回储位,逼得先王退位,立了月氏为王后。
那时宛璋已经年过而立。
而月氏也一直未嫁,两人之间这段惊天动地的恋情实在引得民众啧啧不已。
宛璋登位,遂开始连年征战,月氏身为王后自然要坐镇宫廷,不能随夫远征,两人婚后十年尚无子嗣。
月后那时也已过了三十,见自己不能有孕,说服宛璋以子嗣为重,才纳后宫。
不过当其中一个妃嫔产子后,宛璋又再独宠月氏。
那庶子就是后来的清河君。
但没想到的是,月氏不过多久就有了身孕,先后生下太子与蓝珠公主。
就此,西梁后宫有若虚设。
有了西梁王这么一个“表率”,贵族们哪会因为大君府的侍妾出身卑微就吊以轻心,与西梁王不顾世俗历尽坎坷也要求娶月氏相比,不过是在没有正妻的情况下将侍妾扶正怎能算悚人听闻?更何况胡、庆二氏还暗暗打听得,那侍妾原来是那时的四皇子,当今大隆君帝所赠,论来地位也不是那么的低微,人家还是有些来头的。
不过大君是否有西梁王的铁腕果决,也是两说。
诸位觎觑大君的贵女并没有失望。
因此,东华公主府这日就迎来了一位客人,正是庆氏女君,安瑾的小姑子之一。
三姓皆属王族,也唯有三姓子女才得享封邑,这位庆氏女君封邑在吉玉,她是伊阳君的堂妹。
伊阳君这房并没有待嫁闺秀,故而,庆氏便将吉玉做为与大君联姻的首选。
安瑾表面上与庆氏宗家关系良好,当然对待诸位小姑子很是热情。
吉玉并没有弯弯绕绕,而是直奔主题:“嫂嫂可曾听说大君殿下与楚王世子妃的旧事?”
安瑾微微蹙眉。
她并不知道旖景被掳一事,不仅是她,西梁贵族也无人关注,这事虽在大隆闹得沸沸扬扬,可与西梁并无干联,贵族们也不会关注,虞沨有意没有知会,安瑾自然无从得知。
但是,安瑾还是从伊阳君口中得知大君接返宠妾一事,也听说了这位宠妾与旖景容貌相似的传闻,她到底是来自大隆,对于这一类事有本能的排斥,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嫂嫂和大君联系起来谈论。
“吉玉莫信那些流言蜚语。”安瑾淡淡一句。
吉玉大约也反应过来两国风俗不同,公主有所避忌,连忙笑道:“其实也没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据说世子妃非但才华出众,更是美若天仙,大君殿下对她曾有倾心也是情理之中,我只是好奇,都说大君府眼下那宠妾与世子妃容貌酷似,不知公主认为如何?”
“我不曾见过。”安瑾的确没有见过倩盼,但那时在大隆,她也听过几句闲言碎语。
吉玉叹了一声:“那年公主出使大隆,我还未得封邑,没有资格随使,错过了一睹世子妃的风采,却总是好奇,大君这般风华绝代,未知得他倾心的女子该是怎生模样,不过想来,一个侍婢出身的女子,就算眉眼有几分相似,气度也相去甚远,都说大君是因她酷似世子妃的缘故才宠爱十分,我却总不信大君这般浅薄,会以貌取人……嫂嫂,莫若你带我去一回大君府拜访,见见那倩盼,嫂嫂与世子妃那般熟识,当然能看出两人究竟是否相似。”
原来打的是这主意,安瑾轻轻一笑。
她也知道庆氏宗家的打算,想把女儿嫁给大君,争取将来后位,庆氏不把胡氏看在眼里,原以为胜券在握,哪知又冒出个倩盼来。
“嫂嫂,大君也算你的堂兄,有你领着,他总不好将咱们拒之门外,不瞒嫂嫂,吉玉自打见了大君,眼里就再不容旁的男子,我就是不服,若是世子妃那般高贵的出身也就罢了,区区一个侍婢,难不成还比得过我?嫂嫂可听说,大君让府邸的仆妇称她为夫人,她也配!”吉玉扭着安瑾的手臂撒娇,却面不改色。
西梁女子不比大隆闺秀,对男女情事毫不忌讳,尤其三姓女君,只要不真作出让礼法不容的行为,言辞上大胆些并不会受人诟病。
安瑾不想掺和这事,她与大君其实说不上熟识,又知道西梁王室意在废除三盟政会,将王权收归一统,势必不会允同大君与两姓女子成姻,但这事情没有张于表面之前,她还需要与庆氏宗家虚以委蛇,也只能应酬着吉玉,说突然登门太过冒昧,得先递帖子。
哪知吉玉也不好忽悠,竟然十分热忱地亲手研墨,缠着安瑾当面写了拜帖,反客为主地嘱咐侍女送去大君府。
安瑾为了迷惑庆氏宗家,身边留了几个他们安插的婢女,这些人自然不会违逆吉玉女君,没得安瑾示下,就依令而下。
于是拜帖就这么递去了大君手中。
这时,大君将那张印着郁金纹的邀帖拍在孔奚临面前:“你说东华并不知世子妃被掳一事,瞧,她仿佛是有所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