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奥运第一天,预祝中国健儿旗开得胜~~~~
几乎同一时间,外六阵和中军阵的所有士兵都举起了盾牌。
与东瀛盾兵的散乱不同,唐军的盾兵同时起盾,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保护身后之人。
每个阵有千多张盾牌,同时举起后形成一道两人高的盾墙,将东瀛羽箭纷纷挡落。
东瀛几波箭雨过后,唐军和新罗大军竟奇迹般的只有百多人伤亡,与东瀛被羽箭射杀的两千余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李沧海后来才明白,东瀛的弩兵虽多,但羽箭质量远远比不上大唐。
唐军弓箭可以射三百丈,而东瀛的弓箭只能射一百丈,和唐军相比,东瀛就是乡间土匪,甚至连大唐土匪的装备都不如。
究其原因,不外乎东瀛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这才造就他们劫掠的天性。
东瀛大军的装备虽不行,但他们却占有人数上的优势,踏着被羽箭刺杀的倭寇尸体,后面的东瀛大军很快冲到了阵前。
外六阵的唐军将士,立即放下盾牌,枪兵挺枪而上,自盾牌缝隙之间挺枪疾刺。
三万东瀛大军,犹如潮水一般围剿而来,除了对付外六阵的倭寇之外,余下倭寇纷纷自外六阵的阵与阵之间的空隙冲入内圈。
眼看着近万人的倭寇已经自外六阵的四个方位,向着中军阵冲来,李沧海立即命旗兵挥旗变阵。
顷刻之间,外六阵急速收缩,很快竟形成一个偌大的圆圈,将东瀛大军拦腰斩断。
李沧海羽扇一挥,中军阵的一万新罗将士立即朝着冲进阵中的东瀛倭寇杀去。
而与此同时,外六阵中位于最内侧的弩兵,纷纷换成短兵,也杀向入阵的倭寇。
进入阵中的倭寇顿时陷入了前后夹击之中,他们这时才发现,他们被反包围了起来。
外六阵的盾兵和枪兵拼命抵挡着外围进攻,给阵中的袭杀创造机会。
阵中的倭寇数量虽有一万之多,但在前后夹击之下,顿时陷入混乱。
何况,除去新罗的一万将士之外,还有六千唐军弩兵,阵中倭寇也就没有了人数上的优势。
加上,突然被包围,以及前后夹击的恐慌,让进入伏击的东瀛大军士气大减。
陷入军阵之中的松下,有些气急败坏,他大声骂着唐军阴险狡诈,边目光闪烁的在人群之中找寻李沧海的下落。
忽然,他的眼睛定格在了马车之上。
那里,李沧海正凝视着整个战场上的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变动。
就在这时,松下突然将手中兵器对着李沧海投掷了过去。
锋利的长刀自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从侧面直往李沧海的脖子飞去。
正在分析战况的李沧海,敏锐地察觉到右侧一股危险逼近,他下意识的一低头,那利刃顿时贴着他的后背擦了过去。
而在他左侧护卫他的狄晴顿时大怒,她突然跳了起来,一脚在兵刃之上,将兵器踢的凌空掉调了个头,而后在兵器未落下之际,再是一脚直接踢在刀柄上。
那狭长而锋利的太刀,顿时携带着比之前还要凌厉的速度,直往松下而去。
“啊!”
一声惨叫,松下未及躲闪,顿时被自己投出去的兵器给穿了个透心凉。
亲自上阵杀敌的新罗王见状,立即跳了过去了,直接一刀将松下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他擦着脸上的血水,将松下的脑袋高高举起,大喝道:“倭寇大将已死,众将士,杀!”
那些新罗士兵见状,顿时士气大振,突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而东瀛倭寇,则在看到松下大将的脑袋之后,士气急速下降,防御也变得松懈起来。
趁此机会,唐军和新罗大军前后夹击,一举斩杀了五千多名倭寇。
余下倭寇则在包围圈中垂死挣扎,等待外面的倭寇冲破包围圈前来救他们。
但外六阵的唐军皆是骁勇善战的将士,枪兵和盾兵之间,配合默契,一防一攻,将外面一万余的倭寇硬是给拦在了外面。
此番,织田行信只出动了三万人马,在人数上来说与排兵布阵的唐军和新罗军人数相当。
但相同兵力的情况下,就要看战斗能力的强弱了。东瀛倭寇的单兵作战可能不差,但若论起群战,东瀛倭寇就远远不及唐军。
毕竟,这打仗不是单靠一人之力便能取胜,而是靠的整支队伍的运转。
唐军时常演练,虽对各种阵图不甚熟悉,但对布阵之法却并不陌生,且兵种之间的配合也极为默契。
加上倭寇士气大减,唐军则越战越勇,入阵的倭寇根本不足以抵挡唐军和新罗军的前后夹击。
整个六花阵,杀声震野,到处都是惨叫之声。
可偏偏外围的万余倭寇又冲不开唐军的防御,反而伤亡不断增加。
唐军虽说也有着些许伤亡,但每当身边之人战死,身旁之人就会主动靠拢,虽说包围圈逐渐减小,但唐军的防御却始终没有被攻破。
入阵的倭寇很快就死伤惨重,遍地都是倭寇的尸体。
在远处观战的织田行信见状,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个六花阵就犹如一个铁通一般,外围的倭寇攻不进去,而里面的倭寇人数又受到压制,要不了多久,入阵的倭寇就会全军覆没。
“全军出击!”织田行信担心那一万倭寇会折在里面,立即大声命令道。
余下近两万倭寇立即犹如潮水一般,嗷嗷乱叫地冲了过去。
而就在这时,东瀛大军后方左右两翼,突然传了一阵喊杀之声。
织田行信吃了一惊,立即回头,竟发现左右两翼各有两支唐军杀了过来。
左侧一支队伍是骑兵,右侧一支队伍则是步兵。
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疯狂的杀向东瀛大军的后方。
腹背受敌,乃兵之大忌,东瀛后方大军顿时陷入慌乱。
高仙芝率领大唐三千骑兵连同封常清的三千步兵,共六千余人,在解决东瀛骑兵和部分步兵之后,双方立即按照之前所说合兵一处,奇袭东瀛后军。
织田行信并不知道唐军来了多少人,他原本就怀疑阵式之后的烟尘之中,藏有许多兵马,是以不敢冒然进兵。(未完待续。)
几乎同一时间,外六阵和中军阵的所有士兵都举起了盾牌。
与东瀛盾兵的散乱不同,唐军的盾兵同时起盾,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保护身后之人。
每个阵有千多张盾牌,同时举起后形成一道两人高的盾墙,将东瀛羽箭纷纷挡落。
东瀛几波箭雨过后,唐军和新罗大军竟奇迹般的只有百多人伤亡,与东瀛被羽箭射杀的两千余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李沧海后来才明白,东瀛的弩兵虽多,但羽箭质量远远比不上大唐。
唐军弓箭可以射三百丈,而东瀛的弓箭只能射一百丈,和唐军相比,东瀛就是乡间土匪,甚至连大唐土匪的装备都不如。
究其原因,不外乎东瀛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这才造就他们劫掠的天性。
东瀛大军的装备虽不行,但他们却占有人数上的优势,踏着被羽箭刺杀的倭寇尸体,后面的东瀛大军很快冲到了阵前。
外六阵的唐军将士,立即放下盾牌,枪兵挺枪而上,自盾牌缝隙之间挺枪疾刺。
三万东瀛大军,犹如潮水一般围剿而来,除了对付外六阵的倭寇之外,余下倭寇纷纷自外六阵的阵与阵之间的空隙冲入内圈。
眼看着近万人的倭寇已经自外六阵的四个方位,向着中军阵冲来,李沧海立即命旗兵挥旗变阵。
顷刻之间,外六阵急速收缩,很快竟形成一个偌大的圆圈,将东瀛大军拦腰斩断。
李沧海羽扇一挥,中军阵的一万新罗将士立即朝着冲进阵中的东瀛倭寇杀去。
而与此同时,外六阵中位于最内侧的弩兵,纷纷换成短兵,也杀向入阵的倭寇。
进入阵中的倭寇顿时陷入了前后夹击之中,他们这时才发现,他们被反包围了起来。
外六阵的盾兵和枪兵拼命抵挡着外围进攻,给阵中的袭杀创造机会。
阵中的倭寇数量虽有一万之多,但在前后夹击之下,顿时陷入混乱。
何况,除去新罗的一万将士之外,还有六千唐军弩兵,阵中倭寇也就没有了人数上的优势。
加上,突然被包围,以及前后夹击的恐慌,让进入伏击的东瀛大军士气大减。
陷入军阵之中的松下,有些气急败坏,他大声骂着唐军阴险狡诈,边目光闪烁的在人群之中找寻李沧海的下落。
忽然,他的眼睛定格在了马车之上。
那里,李沧海正凝视着整个战场上的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变动。
就在这时,松下突然将手中兵器对着李沧海投掷了过去。
锋利的长刀自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从侧面直往李沧海的脖子飞去。
正在分析战况的李沧海,敏锐地察觉到右侧一股危险逼近,他下意识的一低头,那利刃顿时贴着他的后背擦了过去。
而在他左侧护卫他的狄晴顿时大怒,她突然跳了起来,一脚在兵刃之上,将兵器踢的凌空掉调了个头,而后在兵器未落下之际,再是一脚直接踢在刀柄上。
那狭长而锋利的太刀,顿时携带着比之前还要凌厉的速度,直往松下而去。
“啊!”
一声惨叫,松下未及躲闪,顿时被自己投出去的兵器给穿了个透心凉。
亲自上阵杀敌的新罗王见状,立即跳了过去了,直接一刀将松下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他擦着脸上的血水,将松下的脑袋高高举起,大喝道:“倭寇大将已死,众将士,杀!”
那些新罗士兵见状,顿时士气大振,突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而东瀛倭寇,则在看到松下大将的脑袋之后,士气急速下降,防御也变得松懈起来。
趁此机会,唐军和新罗大军前后夹击,一举斩杀了五千多名倭寇。
余下倭寇则在包围圈中垂死挣扎,等待外面的倭寇冲破包围圈前来救他们。
但外六阵的唐军皆是骁勇善战的将士,枪兵和盾兵之间,配合默契,一防一攻,将外面一万余的倭寇硬是给拦在了外面。
此番,织田行信只出动了三万人马,在人数上来说与排兵布阵的唐军和新罗军人数相当。
但相同兵力的情况下,就要看战斗能力的强弱了。东瀛倭寇的单兵作战可能不差,但若论起群战,东瀛倭寇就远远不及唐军。
毕竟,这打仗不是单靠一人之力便能取胜,而是靠的整支队伍的运转。
唐军时常演练,虽对各种阵图不甚熟悉,但对布阵之法却并不陌生,且兵种之间的配合也极为默契。
加上倭寇士气大减,唐军则越战越勇,入阵的倭寇根本不足以抵挡唐军和新罗军的前后夹击。
整个六花阵,杀声震野,到处都是惨叫之声。
可偏偏外围的万余倭寇又冲不开唐军的防御,反而伤亡不断增加。
唐军虽说也有着些许伤亡,但每当身边之人战死,身旁之人就会主动靠拢,虽说包围圈逐渐减小,但唐军的防御却始终没有被攻破。
入阵的倭寇很快就死伤惨重,遍地都是倭寇的尸体。
在远处观战的织田行信见状,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个六花阵就犹如一个铁通一般,外围的倭寇攻不进去,而里面的倭寇人数又受到压制,要不了多久,入阵的倭寇就会全军覆没。
“全军出击!”织田行信担心那一万倭寇会折在里面,立即大声命令道。
余下近两万倭寇立即犹如潮水一般,嗷嗷乱叫地冲了过去。
而就在这时,东瀛大军后方左右两翼,突然传了一阵喊杀之声。
织田行信吃了一惊,立即回头,竟发现左右两翼各有两支唐军杀了过来。
左侧一支队伍是骑兵,右侧一支队伍则是步兵。
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疯狂的杀向东瀛大军的后方。
腹背受敌,乃兵之大忌,东瀛后方大军顿时陷入慌乱。
高仙芝率领大唐三千骑兵连同封常清的三千步兵,共六千余人,在解决东瀛骑兵和部分步兵之后,双方立即按照之前所说合兵一处,奇袭东瀛后军。
织田行信并不知道唐军来了多少人,他原本就怀疑阵式之后的烟尘之中,藏有许多兵马,是以不敢冒然进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