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以北,草原之上,一支五万人的军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奔行着,一杆大旗高高飘扬,上头赫然写了一个斗大的杨字。
这支出现在草原上的军队并不是纵横于此的蒙人铁骑,而是大明的军队,是由三边总制杨一清亲自率军朝着偏头关支援而来的大同精锐!
两日前,当偏头关前的堡垒突然升起狼烟后,这一示警烽烟就以极快的速度朝着远方四面传递过去,并在不久后就传递到了大同城,报到了杨一清的面前。
当确认竟有数万蒙人大军攻向小小的偏头关时,杨一清可是吃惊不小,同时也知道大事不妙。当今天子正德还在偏头关里呢,虽然已经有人赶来禀报说当地官府已经找到天子下落,他的安全已然有了保障,可那只是在正常情况下。一旦有蒙人突然袭击偏头关,那身在关城之内的天子可就太危险了。
而且,杨一清更知道如今的偏头关自身就存在不小的弱点,那被人以次充好而修筑起来的关墙可未必能抵挡得住蒙人数万大军的猛攻哪。尤其是,如果蒙人是因为已经收到情报,知道偏头关存在弱点,甚至知道大明皇帝就在那里才起大军攻打的话,事情就更加糟糕了。
杨一清甚至都转念想到了几十年前的那场差点让大明就此覆亡的大灾劫来。当时,英宗皇帝就是因为错信了太监王振的话带军北伐,结果在土木堡一败涂地,不但葬送了数十万大明精锐,连随军的朝中精英也损伤大半,最后连他自身都兵败被俘,由此才有了蒙人大军兵围北京的可怕结果。
当时,要不是朝中出了于谦挽此天之将倾,恐怕大明朝就要因之而亡了。没想到时隔多年后,居然又要旧事重演了,要是当今天子再落入蒙人之手,则不但大明将成为后世笑柄,恐怕这江山也要守不住了。
这一刻,杨一清是大感后悔哪,要是当日天子驾临大同时自己不顾一切地将他绑了送回北京去,那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了。纵然自己会因此罪犯欺君,纵然自己会因此被定下死罪,也比让天子冒此大险要好哪。
不过事到如今,再后悔也没有用了,杨一清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做出补救——赶紧出兵救援危若累卵的偏头关,赶在蒙人破城之前,急退他们,保住关城,保住身在其中的天子!
没有太多的考虑,杨一清立刻就传下军令,迅速亲率五万城中精锐出城救援,只留下了另外五万人马守在大同。同时,为了能尽快赶到偏头关,他甚至没有走大明官道,因为那里的道路有着更多的路程,而是直接选择了从长城以外的草原进军,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偏头关。
可即便如此,要调动五万大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用了有大半日后,大军才得以出发,日夜兼程下,等到此时,离着偏头关尚有数十里路程。而这时候,他们甚至已经能隐约听到从前方传来的阵阵杀声了,显然蒙人正在强攻关城。
“快些,再快些!”杨一清大声喝道,而离他不远处,黄丰也是神色紧张地趴在马背上,不断催动的骏马向前。
作为本就是偏关县的捕头,既然已经养好了伤,他自然是要回去的。而在听说偏头关正遭逢蒙人大军强攻后,他更是强行要求跟随杨一清一道出发。
对于这一要求,杨一清倒是没有拒绝,只说一句你自己看着办,就给了他一匹快马,让其跟随在自己身旁出发了。而本来身手平平的黄丰这一路居然也靠着一口气给坚持了下来,现在看到目标在望,他的精神更是大振,不断催动着胯下骏马向前冲去,居然还比不少骑兵更快上一些。
当然,此时的杨一清是不可能去注意这么个小人物的,策马疾行的他此时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开了,到底待会儿抵达偏头关外,与蒙人相遇后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之交锋。
“他们既然是全力攻打偏头关,那其后军必然空虚,倘若以先锋精锐突袭其后路,再放火烧其粮草辎重,则必能乱其军心。”很快的,一条战略就已从他的心头冒了出来:“然后,我大军再分开两面,左右夹击蒙人两翼,纵然是在这旷野上,也未必不能破敌!”
主意既定,他立刻就招手喊来了自己的亲兵,把自己的计划传达下去,让前锋骑兵队伍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务必要在蒙人反应过来前给予他们后路重创。至于剩下的人马,则被他下令缓行。
这最后的三十多里路,他们必须先养足了精神,然后才对蒙人发起最终的攻击!
在此疾驰救援的情况下,杨一清还能保持头脑的清醒,迅速作出相应的部署,其儒将之名确实非侥幸而得。
而跟在他身旁不远处的黄丰见他突然缓下步来,便下意识地想要靠过来问个究竟。但此时,杨一清左右都是他的心腹亲兵,等闲之人根本别想接近,哪怕是他,也被挡在了外头,只得跟从着大军一道暂时缓下脚步。
————
与此同时,偏头关上的战斗已经如火如荼。
随着蒙人强行填平护城河,大军直接扑城杀来,守军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死守而已了。于是乎,城上城下箭矢如雨点般往返,不断有人惨叫着中箭倒地。
不过除了弓箭外,已经不顾一切只想守住关城的明军也把所有的武器都用了上来。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木头被他们如不要钱似地拼命就往下砸,把一批批想要抢到城边来的敌人打得惨嚎一片,倒下者不可计数。
但即便如此,在后方号角声的鼓舞下,蒙人也往往只是稍作退后便再次鼓起勇气冲杀过来,继续冒着头顶如冰雹般落下的木石开始拿起各种简陋的工具想要挖开关城。
也幸亏昨夜那一场大火把蒙人的攻城器械和辎重都给烧了个干净,不然此时明军所要面对的就将是一架简陋的云梯,又或是对城墙的破坏更大的撞车了。
但即便面对的是没有犀利武器的蒙人,守军的情况也不好过,他们不但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挠敌人破坏城墙,还得随时闪避敌人的箭矢,稍有不慎,就有人中箭从城头摔落。这是一场比拼军心,比拼耐心的攻防大战,只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个,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是,随着双方人马不断伤亡,情况已经朝着对明军不利的方向发展了。毕竟明军在兵力上是远比不了蒙人的。敌人即便有人死了,也能派出源源不断的人马添补空缺,可守军随着兵马的不断折损,可用之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这一点,身为主将的雷鸣感受尤其深刻。因为他身边可用的预备队不断被抽调前往城墙守卫,很快人马已经只剩下不到两百人了,再下去,恐怕连他自己都要跑到城头去和城下的敌人拿弓箭对射了。
“快,把火油金汁都给我倒下去!”危急时刻,也只能用这最后的大杀器来先退敌了。虽然这些东西他们准备的其实不多,恐怕这一用后很难再在短时间里再使用,但也只能先顾眼前了。
早就想用这些武器的军士听到这声命令后,便赶紧行动起来。这一回,他们甚至都不再用木勺舀泼火油了,而是直接就用布裹住了大锅边缘,几人抬起装满沸腾液体的铁锅就往下倾倒了那散发着可怕臭气的液体。毕竟,此时围在城下的敌人实在太多,光靠那木勺根本不赶趟了。
这几大锅金汁滚油被倒下去后,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下方顿时就传来了震天的惨嚎。无数蒙人被泼中后便在地上滚动起来,还撞倒了更多的人。而明军又趁机把火把点燃了扔下,火头迅速点起,惨叫声也就变得更响了。
面对如此大范围的攻击,即便是蒙人也抵受不住,赶紧就慌不迭地就往后撤去。见此,城上守军精神更是一振,欢呼声也响成了一片。
可他们的欢呼只响了一会儿,便戛然而止。因为这时,蒙人中军处的号角声竟再度响起,那些刚刚退却的蒙人居然再次如潮水般涌杀上来。这一杀手锏除了杀死百来名倒霉的蒙人外,竟不能让敌军的攻势稍止!
看到这一切,雷鸣的脸色已变得一片青白。看来这一回蒙人是彻底豁出去了,不在这一场攻击里将偏头关给打下来是不会甘休了。
“狗鞑子,那就来吧,就看谁能撑到最后!”雷鸣吼叫着,已抽刀在手,也冲向了城头。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小王子和那些各部首领的心也在滴血。这一战,太多战士死在偏头关下了,这远比他们之前所估算的要难对付,怎么看都不像是已经军心崩溃的表现。
可是,到了这时候,他们已无回头的可能。就像一个已经上了赌桌,输了许多筹码的赌徒,只有不断赌下去才有翻本的可能,他们已经红了眼!
这支出现在草原上的军队并不是纵横于此的蒙人铁骑,而是大明的军队,是由三边总制杨一清亲自率军朝着偏头关支援而来的大同精锐!
两日前,当偏头关前的堡垒突然升起狼烟后,这一示警烽烟就以极快的速度朝着远方四面传递过去,并在不久后就传递到了大同城,报到了杨一清的面前。
当确认竟有数万蒙人大军攻向小小的偏头关时,杨一清可是吃惊不小,同时也知道大事不妙。当今天子正德还在偏头关里呢,虽然已经有人赶来禀报说当地官府已经找到天子下落,他的安全已然有了保障,可那只是在正常情况下。一旦有蒙人突然袭击偏头关,那身在关城之内的天子可就太危险了。
而且,杨一清更知道如今的偏头关自身就存在不小的弱点,那被人以次充好而修筑起来的关墙可未必能抵挡得住蒙人数万大军的猛攻哪。尤其是,如果蒙人是因为已经收到情报,知道偏头关存在弱点,甚至知道大明皇帝就在那里才起大军攻打的话,事情就更加糟糕了。
杨一清甚至都转念想到了几十年前的那场差点让大明就此覆亡的大灾劫来。当时,英宗皇帝就是因为错信了太监王振的话带军北伐,结果在土木堡一败涂地,不但葬送了数十万大明精锐,连随军的朝中精英也损伤大半,最后连他自身都兵败被俘,由此才有了蒙人大军兵围北京的可怕结果。
当时,要不是朝中出了于谦挽此天之将倾,恐怕大明朝就要因之而亡了。没想到时隔多年后,居然又要旧事重演了,要是当今天子再落入蒙人之手,则不但大明将成为后世笑柄,恐怕这江山也要守不住了。
这一刻,杨一清是大感后悔哪,要是当日天子驾临大同时自己不顾一切地将他绑了送回北京去,那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了。纵然自己会因此罪犯欺君,纵然自己会因此被定下死罪,也比让天子冒此大险要好哪。
不过事到如今,再后悔也没有用了,杨一清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做出补救——赶紧出兵救援危若累卵的偏头关,赶在蒙人破城之前,急退他们,保住关城,保住身在其中的天子!
没有太多的考虑,杨一清立刻就传下军令,迅速亲率五万城中精锐出城救援,只留下了另外五万人马守在大同。同时,为了能尽快赶到偏头关,他甚至没有走大明官道,因为那里的道路有着更多的路程,而是直接选择了从长城以外的草原进军,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偏头关。
可即便如此,要调动五万大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用了有大半日后,大军才得以出发,日夜兼程下,等到此时,离着偏头关尚有数十里路程。而这时候,他们甚至已经能隐约听到从前方传来的阵阵杀声了,显然蒙人正在强攻关城。
“快些,再快些!”杨一清大声喝道,而离他不远处,黄丰也是神色紧张地趴在马背上,不断催动的骏马向前。
作为本就是偏关县的捕头,既然已经养好了伤,他自然是要回去的。而在听说偏头关正遭逢蒙人大军强攻后,他更是强行要求跟随杨一清一道出发。
对于这一要求,杨一清倒是没有拒绝,只说一句你自己看着办,就给了他一匹快马,让其跟随在自己身旁出发了。而本来身手平平的黄丰这一路居然也靠着一口气给坚持了下来,现在看到目标在望,他的精神更是大振,不断催动着胯下骏马向前冲去,居然还比不少骑兵更快上一些。
当然,此时的杨一清是不可能去注意这么个小人物的,策马疾行的他此时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开了,到底待会儿抵达偏头关外,与蒙人相遇后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之交锋。
“他们既然是全力攻打偏头关,那其后军必然空虚,倘若以先锋精锐突袭其后路,再放火烧其粮草辎重,则必能乱其军心。”很快的,一条战略就已从他的心头冒了出来:“然后,我大军再分开两面,左右夹击蒙人两翼,纵然是在这旷野上,也未必不能破敌!”
主意既定,他立刻就招手喊来了自己的亲兵,把自己的计划传达下去,让前锋骑兵队伍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务必要在蒙人反应过来前给予他们后路重创。至于剩下的人马,则被他下令缓行。
这最后的三十多里路,他们必须先养足了精神,然后才对蒙人发起最终的攻击!
在此疾驰救援的情况下,杨一清还能保持头脑的清醒,迅速作出相应的部署,其儒将之名确实非侥幸而得。
而跟在他身旁不远处的黄丰见他突然缓下步来,便下意识地想要靠过来问个究竟。但此时,杨一清左右都是他的心腹亲兵,等闲之人根本别想接近,哪怕是他,也被挡在了外头,只得跟从着大军一道暂时缓下脚步。
————
与此同时,偏头关上的战斗已经如火如荼。
随着蒙人强行填平护城河,大军直接扑城杀来,守军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死守而已了。于是乎,城上城下箭矢如雨点般往返,不断有人惨叫着中箭倒地。
不过除了弓箭外,已经不顾一切只想守住关城的明军也把所有的武器都用了上来。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木头被他们如不要钱似地拼命就往下砸,把一批批想要抢到城边来的敌人打得惨嚎一片,倒下者不可计数。
但即便如此,在后方号角声的鼓舞下,蒙人也往往只是稍作退后便再次鼓起勇气冲杀过来,继续冒着头顶如冰雹般落下的木石开始拿起各种简陋的工具想要挖开关城。
也幸亏昨夜那一场大火把蒙人的攻城器械和辎重都给烧了个干净,不然此时明军所要面对的就将是一架简陋的云梯,又或是对城墙的破坏更大的撞车了。
但即便面对的是没有犀利武器的蒙人,守军的情况也不好过,他们不但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挠敌人破坏城墙,还得随时闪避敌人的箭矢,稍有不慎,就有人中箭从城头摔落。这是一场比拼军心,比拼耐心的攻防大战,只有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个,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是,随着双方人马不断伤亡,情况已经朝着对明军不利的方向发展了。毕竟明军在兵力上是远比不了蒙人的。敌人即便有人死了,也能派出源源不断的人马添补空缺,可守军随着兵马的不断折损,可用之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这一点,身为主将的雷鸣感受尤其深刻。因为他身边可用的预备队不断被抽调前往城墙守卫,很快人马已经只剩下不到两百人了,再下去,恐怕连他自己都要跑到城头去和城下的敌人拿弓箭对射了。
“快,把火油金汁都给我倒下去!”危急时刻,也只能用这最后的大杀器来先退敌了。虽然这些东西他们准备的其实不多,恐怕这一用后很难再在短时间里再使用,但也只能先顾眼前了。
早就想用这些武器的军士听到这声命令后,便赶紧行动起来。这一回,他们甚至都不再用木勺舀泼火油了,而是直接就用布裹住了大锅边缘,几人抬起装满沸腾液体的铁锅就往下倾倒了那散发着可怕臭气的液体。毕竟,此时围在城下的敌人实在太多,光靠那木勺根本不赶趟了。
这几大锅金汁滚油被倒下去后,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下方顿时就传来了震天的惨嚎。无数蒙人被泼中后便在地上滚动起来,还撞倒了更多的人。而明军又趁机把火把点燃了扔下,火头迅速点起,惨叫声也就变得更响了。
面对如此大范围的攻击,即便是蒙人也抵受不住,赶紧就慌不迭地就往后撤去。见此,城上守军精神更是一振,欢呼声也响成了一片。
可他们的欢呼只响了一会儿,便戛然而止。因为这时,蒙人中军处的号角声竟再度响起,那些刚刚退却的蒙人居然再次如潮水般涌杀上来。这一杀手锏除了杀死百来名倒霉的蒙人外,竟不能让敌军的攻势稍止!
看到这一切,雷鸣的脸色已变得一片青白。看来这一回蒙人是彻底豁出去了,不在这一场攻击里将偏头关给打下来是不会甘休了。
“狗鞑子,那就来吧,就看谁能撑到最后!”雷鸣吼叫着,已抽刀在手,也冲向了城头。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小王子和那些各部首领的心也在滴血。这一战,太多战士死在偏头关下了,这远比他们之前所估算的要难对付,怎么看都不像是已经军心崩溃的表现。
可是,到了这时候,他们已无回头的可能。就像一个已经上了赌桌,输了许多筹码的赌徒,只有不断赌下去才有翻本的可能,他们已经红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