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文述进京,到朝廷征讨高丽大败,乃至最后宇文述、独孤皇后、杨素三管齐下阻击高颎。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肮脏事情萧铣一件都没有插手。相反,他只是静静地作为一个旁观者,做好自己作为将作监中校署令与将作监主簿的本职工作,安贫乐道地慢慢积攒自己的政治资本。

    萧铣想得很清楚——他才十四岁,哦,如果按照开皇十九年来算,是十五岁。但是无论十四还是十五,对于那些朝廷派系政斗来说,都还是太年轻了。他前世做了十几年项目经理包工头不假,也着实有了一些社会阅历;但是这些社会阅历,仅仅只是让他可以躲藏在正太的欺骗性外表之下,搞一些暂时提升自己的名声形象、顺带拉拉关系的活儿,也就是极限了。真让他短兵相接和那些朝廷大佬人精们相互陷害,他显然还不够那个情商和谋略。

    这就好比鹿鼎公韦爵爷,韦爵爷可以做个牵线搭桥搬弄是非的小角色,并且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那并不是说韦小宝的情商谋略就真比吴三桂鳌拜之流强大。事实上韦小宝的谋略和那些家伙相比,连个渣都不是。他之所以成功,无非是靠两点:第一,韦小宝从来不会和敌人扛正面,都是两大大佬死掐的时候借势做点小动作。第二,正是基于他的低调,以及正太的伪装,让他的敌人始终都轻视他的存在,不把他当成主要敌人,然后鳌拜吴三桂康麻子的主要精力都在防备另外两家大佬,对韦小宝只投入很少的精力防备,结果屡屡被趁虚而入。

    既然如此,可以置身事外少结宿仇,又有什么不对呢?更何况,萧铣很清楚,如今才开皇十九年,具体杨广登基乃至隋末大乱还有太久的时间,太早就爬得很高,说不定最后就是先出头的椽子先烂,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许多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或许觉得“出头椽子先烂”这个定律只适用于造反的农民军,比如从陈胜吴广到黄巾军、黄巢、红巾军,历朝历代都为人作嫁了。但是其实哪怕是官府一方的军阀或者说名将,不也是先表现出不凡战力的人先挂么?汉末的皇甫嵩之流,不就是因为“他统率大军的时候,朝廷的威望还没烂透,所以他不得不被朝廷束缚住手脚”最终败亡。

    同样,隋末的张须陀、杨义臣、来护儿之流,难道他们的用兵之道就真的弱于李阀或者王世充么?非也,可以说,这些人之所以败亡,完全是因为他们太早被杨广倚重,所以在杨广的权威倒塌之前,他们只能像狗一样被主人牵着项圈厮杀,最终力竭而死。

    甚至,张须陀、杨义臣还不算支持“太早立大功有时有害无利”这一论点的终极反面教材。隋末真正的终极反面教材应该是张衡——按照正史说法,张衡可是在杨广弑父夺位的“仁寿宫变”中亲自帮杨广动手的人,结果呢?没几年就因为知道得太多就挂了。

    这么多教训摆在眼前,萧铣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龄和资历,自己将来还有很多立功升官的机会,没必要参合到自古最血腥无情的夺位之争中。最多杨广需要一些什么政绩,自己帮衬着做一些也就是了。

    ……

    对于萧铣来说,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到了开皇十九年三月。

    在年初的吏部考功中,萧铣难得地得到了一个上等的考核——隋朝的吏部还没有“考功司”这么一个专门的司,但是已经有了官吏政绩考核制度的雏形——而萧铣之所以得了上等,无非也是靠着开皇十八年一整年中,中校署这个部门完成的造船、疏浚、器械工程量比开皇十七年增长了一成多,而朝廷钱粮资财的预算却几乎没有增加,甚至还少花了几千贯钱。

    至于手段么,无非也就是萧铣把后世一些账目和工程量审计的知识稍微使出了一些皮毛而已,卡掉了很大一部分浪费和统筹不当带来的损耗。在大多数人都只有小学四年级以下数学水平的时代,这就已经够用了。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不得假的政绩,相信将来如果有谁接任了萧铣这个中校署令的官职,肯定会把萧铣往死里诅咒——你把各种损耗都卡死了,让继任的人可怎么揩油呢。

    不过萧铣显然想不到那么远的事情了,少年人嘛,锐意正直一些,只要不是直接受害人,一般都不会拉到仇恨值。靠着这份功劳带来的考功评定,虽然没让萧铣直接再官升一级,但是也至少让他得到了一些实惠。

    首先,将作监主簿原本是常设2~3人的,哪怕品级一样,管辖的事情权限范围也是不一样的。萧铣因为资历浅,刚开始给他一个主簿的官职,但是实际上这个主簿只能审核中校署一个署下面的预算使用,管不到将作监的另外三个署。现在借着考功优异的顺风,加上将作大匠宇文恺也知道晋王欣赏萧铣,便顺水推舟把萧铣抬到了三名主簿中权限最高的位置上,可以插手整个将作监的钱粮预算。

    虽然这不免会给萧铣拉到更多仇恨值,但是对于并没有打算在将作监干多少年的萧铣来说,却是纯粹的利好。因为你如果是全权的实授主簿,将来平调或者升级到其他衙门时资历看上去也会深一些,不比从虚衔平调实职的人那般容易被人看轻,同时萧铣自己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磨砺机会。

    三月末的一日,萧铣照常在将作监办完公务回府,却见给自己跟班跑腿的沈光已经在府上迎了出来,还拿着两封他帮萧铣收下的帖子。

    第一封帖子,是右仆射杨素发来的。名义是七天的杨素寿辰,同时也庆祝杨素刚刚为陛下讨伐突厥得胜回朝,请萧铣一起去赴宴。

    或许,这算是萧铣来到这个世界后,引起的第一个影响到历史主线走向的蝴蝶效应吧:

    历史上,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二月时,突厥达头可汗部、都兰可汗部结盟,南下突袭与隋朝亲善的突利可汗部,突利可汗败逃,入关投奔隋朝。随后隋帝杨坚立刻结纳安抚突利,并且派遣高颎、杨素分领两路大军北击达头、都兰两可汗部,取得大胜,将突厥两部击退到大漠,达头可汗重伤逃窜,都兰可汗兵败后被己方叛变的乱兵杀死。

    如今,历史的大致走势依然没变,可是因为萧铣的介入,以至于陷害高颎这一事件的历史进程被加速了那么一两个月,以至于高颎没能赶上带兵讨伐突厥就已经去职削爵了,所以隋军带兵主帅只能是杨素为主,另一路辅之以威望相对不高的韦冲。隋军的这一变动也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连锁反应——杨素袭击的都兰可汗这一路依然是隋军绝对全胜,都兰可汗被杀。而达头可汗那一路,因为韦冲带兵并不算太强,所以击破达头的同时并没有造成什么决定性的损害,达头可汗本人也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受重伤,而是得以全身而退。

    基于这个战果,在韦冲的对比之下,杨素的声望更是高涨,几乎是立刻将高颎留下的阴影彻底扫除,成为了无人可以撼动的当朝第一人。志满意得之下,杨素对于自己的寿辰自然是广为撒贴,但凡是京中略微看得入眼的官员,都广撒帖子邀请。

    萧铣此前虽然帮助杨广搭上了杨约、杨素的线,为后续一系列行动做了重要铺垫。但是因为萧铣的低调,所以此前萧铣和杨素在这大半年里只是见过区区数面,而且没有到杨素府上拜见过。或许是杨素知道萧铣和杨广有些关系,想要卖弄排场,也有可能是杨素心中对萧铣这个激流勇退的晚辈有些好奇,总之,他就是邀请了萧铣。

    萧铣之所以被杨素邀请,第二个原因,便于萧铣今日接到的第二道帖子有关系了——这第二道帖子,是萧妃让斥候信使送来的,上面的落款还是十几天之前、从扬州发出,可见并没有用递送军情的加急途径。这道贴子里的内容么,无非是说她与杨昭兄弟,乃至杨洁颖都已经从扬州启程来京师了。杨广再稍微耽搁几日,也会出发。

    原本在杨广去年的计划中,他本来就是要常驻京师以方便图谋夺位。但是因为汉王杨谅讨伐高丽导致朝廷大军在外、江南有人心存侥幸,所以他杨广作为扬州总管不得不回去镇守安抚。然后秋末杨谅兵败、高丽战事结束之后,杨广便该趁着年后重新上京给父皇母后请安。

    结果,也是因为突厥那边开春时的战事,所以朝廷大军又不得不拖出去打了两个月仗。杨坚也就传书给杨广,让杨广暂且延后进京,不急于一时,等到朝廷对突厥用兵结束再来也不迟。

    阴差阳错之下,杨广显然没法及时赶到京师给杨素庆功了,对于这个他需要拉拢的夺储重臣,又不能毫无表示。最终,杨广才定下了让妻子家眷先行进京,然后以世子杨昭为代表前去为杨素贺寿并庆功。

    而萧铣虽然不是什么要害人物,却毕竟是杨广的妻族晚辈,而且杨广并无更加可以放心地亲人常驻京师了,自然需要萧铣帮衬杨昭一起打点。

章节目录

窃隋好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十一章 开皇十九年-唐朝好地主百度百科,窃隋好驸马,笔趣阁并收藏窃隋好驸马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