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节 反攻高安 九十五
身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对于王耀武来说,他所关注的便是51师的战况,关注着51师所参与的战斗,平常所要思考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如何提升整师的实力,如何完全上峰布置下来的任务。
而俞济时则大为不同,他此刻已经是集团军的副总司令,手下指挥着数万人的部队,除了思考着74军以及集团军的事情之外,在他这个级别层面的军官,已经思考着整体战局上面的事情,这才有了他的这番感慨。看着王耀武有些迷惑的神情,俞济时叹了口气道:“自满清以来,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军阀混战连连,青壮死伤殆尽,直至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国家才渐渐稳定下来。然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太短了,积弱百年,想要一朝雄起,谈何容易?”
“若非如此,以东夷弹丸小国又岂敢入侵我泱泱中华?当年委员长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便是想仿效古制,先荡平宇内,再驱逐外敌,自古以来,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若是全国一统,与民休养生息再做经济之改革提升军备国力,到那时再与日寇决一死战,必能重振华夏之声望,可惜……”说到这里,俞济时不由叹息了一声。
王耀武自然知道俞济时在叹息什么,一场军变,改变了局面,也拉开了抗战的序幕。以当时的情况,对于他们这些军人来说,自然是振奋人心,然而这么多场仗打下来人,他们在见识到了日军强大的火力和强悍的军队之后,才徒然间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王耀武是个军人,是一个从最基层靠军功杀上来的军人,打不赢日军,他只是想办法训练部队,改变作战计划。
而俞济时不同,他在京都警备司令部当这师长,接触过更高层的人物,眼界自然也不一样,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与王耀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看来,战场的失败源自于错误的决策,在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这种仗,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即便是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是很难撼动整个战局。至于49军等友军部队的作战不利,在他看来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别说是这些友军,就是他们自己,不也是被茶子山的敌军牢牢的挡在高安不能前进一步吗?
“委员长曾说过,以空间换取时间,这种以极大劣势开局的战斗,本身就充满了不平常。好在全国人民众志成诚,全军将士舍身报国,这才有如今的局面,虽然大片国土沦丧敌手,无数军民死于战乱,但好在我们撑过了最艰苦的时间,撑过了日寇兵力最强大的进攻,眼下的战局,关键就是一个‘拖’字,只有拖下去,坚持下去,集全国全军之力不断的与敌军拼消耗,总有一天可以将日寇给拖垮。”俞济时缓缓的说着,语气也是越发的坚定了起来,虽然眼前的形势十分的恶劣,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王耀武不太懂这些,他现在关心的是302团的安危,虽然感觉有些不太合适,但他还是显得急切的问道:“良桢兄,既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突破敌军的防线,干脆让他们突围吧!”
俞济时看着王耀武不由叹了口气道:“佐民,看样子我刚刚说的这些话,他根本没有听进去啊!”
王耀武有些不解的问道:“良桢兄,有话不妨直言。”
俞济时轻摇了摇头道:“佐民,想要取得抗战胜利,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拖,拖的时间越长,我们胜利的希望就越大,东夷虽然国力强盛,但毕竟只是弹丸小国,不管是资源还是人口,都远没法跟我们相比,将这场仗旷日持久的拖下去,总有一天,会将他们活活拖垮。除了拖之外,那就是消耗,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鬼子比当初我们在罗店时碰到的已经大大不如?打了一年多的仗了,日寇军队中的老兵阵亡的也非常之多,新补充进来的士兵显然训练不够,各方面素质都差的比较远,所以,只有不断的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不断的让他们从本土抽调新兵加入,才能缩短这个消耗的时间,假以时日,日军必败!”
王耀武瞪大了眼睛,就像是第一次认识俞济时一样不可思议的说道:“良桢兄,你的意思是让302团就这么白白送死?”
“送死?”俞济时面对着王耀武愤怒的眼睛,依旧保持着平静,他淡然说道:“哪支部队不是在送死?谁又不是在送死?不过就是先死后死而已,这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就算是你我,又有谁知道会活到哪一天?”
王耀武愣住了,旋即他长叹了一声,徒然间整个人缩进了椅子里面,俞济时的话让他无从反驳,也让他感觉到深深的悲哀。他能当上副军长,自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人,俞济时的话有没有道理,他一听便能分辨出来,但让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下的军队去送死,他还是难以接受的。
俞济时看出了他的难受,不由宽慰道:“或许前线战事顺利,很快就能突破日寇的防线,这样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佐民,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抗战的胜利,一切的损失都是值得的,都是必须的。”
王耀武沉吟了一下,旋即紧咬牙关双手撑住了椅背,想要站起来。但他的举动似乎扯到了痛楚,让他不由发出一声闷吭。他的这种举动,也是让一旁的俞济时被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来扶住王耀武魁梧的身躯,同时责备道:“都这个样子了,还逞什么能,你呀,就是这副脾气要改一改。”
王耀武虽然痛苦异常,却是颇为坚定的说道:“良桢兄,我要去前线,我要亲自撕开鬼子的防线,我不想看着手下的弟兄就这么孤立无援的死去。”
俞济时看着他倔强的神情,脸上第一次有了表情,只不过却是一副无奈的神色。不过他与王耀武并肩作战了这么久,私交又颇好,自然是知道他的脾气就这样,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只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提高了声音喊道:“俞伟,过来搭把手。”
远处的角落里,当即闪出来一个身材魁梧,身手矫健的年轻人,却是俞济时的本家侄子,因为身手不错,脑子灵活,便被俞济时安排在身旁充当警卫兵,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却已是挂着上尉军衔。
约莫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俞伟的护送下王耀武赶到了高安北面的茶子山地区,虽然身体不便,但王耀武却是坚持要到前线指挥部去,这让俞伟犯了难。不过他一直跟在俞济时的身旁,自然是知道这个王副军长的份量,只是略一犹豫,他便答应了,并亲自将他背到了背上顺利的送到了51师的前敌指挥部里。
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正是51师副师长李天霞,看到师座被人背过来,当即吓了一跳,赶忙的带着一帮军官迎了过来,旋即在众人帮持下,将王耀武放到了一旁的一张小床上。这个小床是为前线指挥部的军官们准备的,他们接连数天都在这里指挥战斗,困了就只能就在睡一下,这张床便是起这个作用。
王耀武的脸色此刻惨白的吓人,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不断的落下。看到王耀武如此表情,一旁的李天霞不由脸色难看的对着俞伟问道:“俞老弟,我们师座身体不便,你怎么还将他送到这里来?”
王耀武摆了摆手道:“不关他的事,是我要来的。”说着,他便对着俞伟说道:“让你费心了。”
俞伟则是不亢不卑的答道:“王副军座客气了,能为您效劳是卑职的荣幸,钧座那边离不开人,卑职告辞了。”
王耀武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指挥部里的军官,当即对着参谋长说道:“帮我送下这位小兄弟。”说完,他便迫不急待的对着李天霞问道:“耀宗,战况如何了?”
说到战事,李天霞便是无奈的说道:“兄长,这仗不好打啊,小鬼子的火炮和机枪太厉害了,弟兄们冲不上去啊。”
王耀武听到这话不由瞪眼骂道:“冲不上去就不能想想办法吗?想想302团的弟兄,他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拿下了大城,而我们呢?整个军的兵力在这里打了整整五天还拿不下鬼子的一道临时防线,你们到底是怎么打的这仗?”
李天霞还是第一次听到王耀武对他发火,尤其是因为302团,想到石头,就不由想到了那个冷艳女人已经嫁为人妇,他便是心中火大,不过在王耀武的面前,还倒是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无奈说道:“兄长,弟兄们这几天连续进攻,一刻也没有停过,实在是鬼子的火力太猛了。”
身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对于王耀武来说,他所关注的便是51师的战况,关注着51师所参与的战斗,平常所要思考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是如何提升整师的实力,如何完全上峰布置下来的任务。
而俞济时则大为不同,他此刻已经是集团军的副总司令,手下指挥着数万人的部队,除了思考着74军以及集团军的事情之外,在他这个级别层面的军官,已经思考着整体战局上面的事情,这才有了他的这番感慨。看着王耀武有些迷惑的神情,俞济时叹了口气道:“自满清以来,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军阀混战连连,青壮死伤殆尽,直至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国家才渐渐稳定下来。然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太短了,积弱百年,想要一朝雄起,谈何容易?”
“若非如此,以东夷弹丸小国又岂敢入侵我泱泱中华?当年委员长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便是想仿效古制,先荡平宇内,再驱逐外敌,自古以来,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若是全国一统,与民休养生息再做经济之改革提升军备国力,到那时再与日寇决一死战,必能重振华夏之声望,可惜……”说到这里,俞济时不由叹息了一声。
王耀武自然知道俞济时在叹息什么,一场军变,改变了局面,也拉开了抗战的序幕。以当时的情况,对于他们这些军人来说,自然是振奋人心,然而这么多场仗打下来人,他们在见识到了日军强大的火力和强悍的军队之后,才徒然间发现,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王耀武是个军人,是一个从最基层靠军功杀上来的军人,打不赢日军,他只是想办法训练部队,改变作战计划。
而俞济时不同,他在京都警备司令部当这师长,接触过更高层的人物,眼界自然也不一样,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与王耀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看来,战场的失败源自于错误的决策,在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这种仗,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即便是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是很难撼动整个战局。至于49军等友军部队的作战不利,在他看来也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别说是这些友军,就是他们自己,不也是被茶子山的敌军牢牢的挡在高安不能前进一步吗?
“委员长曾说过,以空间换取时间,这种以极大劣势开局的战斗,本身就充满了不平常。好在全国人民众志成诚,全军将士舍身报国,这才有如今的局面,虽然大片国土沦丧敌手,无数军民死于战乱,但好在我们撑过了最艰苦的时间,撑过了日寇兵力最强大的进攻,眼下的战局,关键就是一个‘拖’字,只有拖下去,坚持下去,集全国全军之力不断的与敌军拼消耗,总有一天可以将日寇给拖垮。”俞济时缓缓的说着,语气也是越发的坚定了起来,虽然眼前的形势十分的恶劣,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王耀武不太懂这些,他现在关心的是302团的安危,虽然感觉有些不太合适,但他还是显得急切的问道:“良桢兄,既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突破敌军的防线,干脆让他们突围吧!”
俞济时看着王耀武不由叹了口气道:“佐民,看样子我刚刚说的这些话,他根本没有听进去啊!”
王耀武有些不解的问道:“良桢兄,有话不妨直言。”
俞济时轻摇了摇头道:“佐民,想要取得抗战胜利,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拖,拖的时间越长,我们胜利的希望就越大,东夷虽然国力强盛,但毕竟只是弹丸小国,不管是资源还是人口,都远没法跟我们相比,将这场仗旷日持久的拖下去,总有一天,会将他们活活拖垮。除了拖之外,那就是消耗,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鬼子比当初我们在罗店时碰到的已经大大不如?打了一年多的仗了,日寇军队中的老兵阵亡的也非常之多,新补充进来的士兵显然训练不够,各方面素质都差的比较远,所以,只有不断的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不断的让他们从本土抽调新兵加入,才能缩短这个消耗的时间,假以时日,日军必败!”
王耀武瞪大了眼睛,就像是第一次认识俞济时一样不可思议的说道:“良桢兄,你的意思是让302团就这么白白送死?”
“送死?”俞济时面对着王耀武愤怒的眼睛,依旧保持着平静,他淡然说道:“哪支部队不是在送死?谁又不是在送死?不过就是先死后死而已,这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就算是你我,又有谁知道会活到哪一天?”
王耀武愣住了,旋即他长叹了一声,徒然间整个人缩进了椅子里面,俞济时的话让他无从反驳,也让他感觉到深深的悲哀。他能当上副军长,自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人,俞济时的话有没有道理,他一听便能分辨出来,但让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下的军队去送死,他还是难以接受的。
俞济时看出了他的难受,不由宽慰道:“或许前线战事顺利,很快就能突破日寇的防线,这样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佐民,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抗战的胜利,一切的损失都是值得的,都是必须的。”
王耀武沉吟了一下,旋即紧咬牙关双手撑住了椅背,想要站起来。但他的举动似乎扯到了痛楚,让他不由发出一声闷吭。他的这种举动,也是让一旁的俞济时被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来扶住王耀武魁梧的身躯,同时责备道:“都这个样子了,还逞什么能,你呀,就是这副脾气要改一改。”
王耀武虽然痛苦异常,却是颇为坚定的说道:“良桢兄,我要去前线,我要亲自撕开鬼子的防线,我不想看着手下的弟兄就这么孤立无援的死去。”
俞济时看着他倔强的神情,脸上第一次有了表情,只不过却是一副无奈的神色。不过他与王耀武并肩作战了这么久,私交又颇好,自然是知道他的脾气就这样,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只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提高了声音喊道:“俞伟,过来搭把手。”
远处的角落里,当即闪出来一个身材魁梧,身手矫健的年轻人,却是俞济时的本家侄子,因为身手不错,脑子灵活,便被俞济时安排在身旁充当警卫兵,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却已是挂着上尉军衔。
约莫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俞伟的护送下王耀武赶到了高安北面的茶子山地区,虽然身体不便,但王耀武却是坚持要到前线指挥部去,这让俞伟犯了难。不过他一直跟在俞济时的身旁,自然是知道这个王副军长的份量,只是略一犹豫,他便答应了,并亲自将他背到了背上顺利的送到了51师的前敌指挥部里。
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正是51师副师长李天霞,看到师座被人背过来,当即吓了一跳,赶忙的带着一帮军官迎了过来,旋即在众人帮持下,将王耀武放到了一旁的一张小床上。这个小床是为前线指挥部的军官们准备的,他们接连数天都在这里指挥战斗,困了就只能就在睡一下,这张床便是起这个作用。
王耀武的脸色此刻惨白的吓人,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不断的落下。看到王耀武如此表情,一旁的李天霞不由脸色难看的对着俞伟问道:“俞老弟,我们师座身体不便,你怎么还将他送到这里来?”
王耀武摆了摆手道:“不关他的事,是我要来的。”说着,他便对着俞伟说道:“让你费心了。”
俞伟则是不亢不卑的答道:“王副军座客气了,能为您效劳是卑职的荣幸,钧座那边离不开人,卑职告辞了。”
王耀武点了点头,看了一眼指挥部里的军官,当即对着参谋长说道:“帮我送下这位小兄弟。”说完,他便迫不急待的对着李天霞问道:“耀宗,战况如何了?”
说到战事,李天霞便是无奈的说道:“兄长,这仗不好打啊,小鬼子的火炮和机枪太厉害了,弟兄们冲不上去啊。”
王耀武听到这话不由瞪眼骂道:“冲不上去就不能想想办法吗?想想302团的弟兄,他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拿下了大城,而我们呢?整个军的兵力在这里打了整整五天还拿不下鬼子的一道临时防线,你们到底是怎么打的这仗?”
李天霞还是第一次听到王耀武对他发火,尤其是因为302团,想到石头,就不由想到了那个冷艳女人已经嫁为人妇,他便是心中火大,不过在王耀武的面前,还倒是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无奈说道:“兄长,弟兄们这几天连续进攻,一刻也没有停过,实在是鬼子的火力太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