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贯通东西的大街只有两条,一条叫衙前街,一条叫衙后街。街道的名字究竟是官方起的,还是民间百姓约定俗称的叫法,已无从考证。毕竟,石城县的建城历史能追朔到汉朝。这街名也不知叫了多少年了。
快午时许,衙前街西段的行人,忽然见到平日白天大门紧闭的红袖招,破天荒的打开了门。紧接着,院里就呼啦啦涌出了一大群人。
这群人有男有女,男的有三个,女的却有十个。那三个男人什么长相,没人去注意,反而是那十个姑娘,让街上行人当中很多臭男人的眼神一下就亮了。
“大人慢走,某安排一下,一会儿就回衙。”石城县的县尉陈昭,站在院门里面,对着门外的赵云泽等人拱手相送。
“陈县尉自便。”赵云泽拱手还礼,然后带着一大群人往县衙赶去。
街上行人,有那么几个眼神猥琐之人,跟在一群大姑娘屁股后面窃窃私语。
“这些红袖招的姑娘这是要干嘛去”
“嘿嘿,你说对了,这还用问么,你把那个嘛字去了,就是答案。”
“把嘛字去了嘿嘿也对,她们除了那事,还能干嘛咦,好像还有两个新来的,长得可真水灵。”
“狗屁你盯着人家屁股蛋子看,也知道水灵不水灵”
“嘿嘿,看走相就知道了呗,那两条腿夹的真紧”
“你小子挺有经验啊。乖乖,前面那三位是哪儿的爷,出手真大方呀,一下就把红袖招的姑娘全要走了。这是不要命了呀”
后面几个登徒子的话,听在明月彩霞耳中,又羞又恼了。她俩什么时候这么被人评头论足过
“大顺,把后面那几只狗赶走”赵云泽也听到了那几个人的谈话,他寒着脸,吩咐了丁大顺一声。
“好嘞”丁大顺应了一声,气势汹汹的走到后面,冲着那几个登徒就是一声大吼:“都特娘的滚蛋”
一个登徒子当即就要跟丁大顺掰扯掰扯,可他又一看丁大顺那粗壮的身材,又立刻萎了。于是,登徒子们一哄而散,世界清静了。
“赵兄,某实在想不明白,就算你想在石城县做生意,你有的是好点子,为什么非要买下这些姑娘开青楼呢”房遗直憋了快一路了,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赵云泽。
赵云泽神秘的一笑,说道:“某要靠这些姑娘赚钱是不假,但却不是为我自己赚钱,而是要给石城县赚。”
“莫非赵兄是想效仿管子设三归台,借这些青楼女子吸引富户来石城”房遗直猜测道。
所谓管子设三归台,这是一个典故。战国策记载,齐桓公好荒淫,在宫内设市场七处,置七百女闾歌姬、舞姬于其间。国人对此意见很大。齐国相管仲为了消除国人对齐桓公的怨气,便在宫外建了奢侈豪华的三归台一所,将宫中女闾转移至三归台。
三归台设立后,很多有钱人闻风而至,到三归台花钱享乐,无意中竟促进了齐国的商业繁荣。后来便有很多人将这则典故穿凿附会,认为管仲是单纯靠妓女促进了齐国繁荣,并把管仲奉为青楼行业的祖师爷。
赵云泽听房遗直拿管仲的典故来说事,又是一笑道:“房兄果然懂我,某正是要效法先贤。”
房遗直一怔,又道:“可是,大唐可不光石城县有青楼,赵兄此举,怕是很难奏效。再说了,这终归不是正路啊,怕会惹人非议。”
“房兄,某不是说过么,要让来石城县的有钱人对石城县形成依赖心理。某的第一项举措,就着落在这些姑娘身上了。”赵云泽说道,“她们以前虽然是青楼女子,可是等过段时间,她们就不再是下贱之人了,而是让人追捧的名角。”
房遗直依然很迷茫。赵云泽笑了笑,又道:“房兄先别多问了,某自有主张。”
分割线
陈昭最终还是同意了将红袖招的那些姑娘转卖给了赵云泽。至于价钱,这就不用细说了。反正不管多少钱,赵云泽都是打的白条。
陈昭和花婶送走了赵云泽一众人,二人又回到了红袖招的堂屋。
“大人,姑娘都被您卖出去了,那红袖招的生意以后还做不做了”花婶直接问陈昭。
陈昭没好气道:“还做个屁呀,让人把门口的招牌摘了吧。”
“大人也真是的,毫不容易才调教出的姑娘,您说卖就卖了。”花婶埋怨道。
陈昭叹了口气,又道:“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赵县令,是从京城来的,他可是正七品下的散衔,比我又何止大了一级就是那个房县丞你知道他什么背景吗”
“什么背景”花婶好奇的问道。
“他是房玄龄的儿子”陈昭说道,“这两个人,咱们一个都惹不起。”
花婶一惊,但随即又说道:“可您前几天不还说,这个赵县令是被人弹劾了,贬官来的石城县嘛。”
“花婶呀,不要以为他赵县令被贬了官,咱们就可以不拿他当回事了。人家的底子,硬着呢。”陈昭耐心说道,“别的不说,就拿他带来的那一百多军兵来说吧。他来石城的头一天,某可是亲眼看到,那一百多军兵全部穿戴着武官的盔甲呢。就刚才的那位丁校尉,人家也是正八品上的官衔呢。皇帝派这么多武官跟随赵县令来石城,这是想做什么”
“对呀,那个姓赵的,只是来当县令的,带这么多当兵的干什么”花婶也疑惑了。
陈昭道:“某琢磨着,咱这石城县,很可能要变天了。唉,咱们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好在,这院子留了下来。”
“对,只要有这院子在,咱们就可以再招姑娘,重新开张。”花婶说道。
陈昭一笑,又道:“招不招姑娘,那是你的事情,某也不干涉你。可有一样,以后做事,能低调尽量低调,千万别惹到赵县令头上。”
“这还用你说。”花婶翻了个白眼道。
陈昭忽然一把揽住花婶的腰肢,邪魅的一笑,说道:“正好,这会儿人去屋空,也没人打搅了,咱们好好乐呵乐呵。”
“死相”
...
...
快午时许,衙前街西段的行人,忽然见到平日白天大门紧闭的红袖招,破天荒的打开了门。紧接着,院里就呼啦啦涌出了一大群人。
这群人有男有女,男的有三个,女的却有十个。那三个男人什么长相,没人去注意,反而是那十个姑娘,让街上行人当中很多臭男人的眼神一下就亮了。
“大人慢走,某安排一下,一会儿就回衙。”石城县的县尉陈昭,站在院门里面,对着门外的赵云泽等人拱手相送。
“陈县尉自便。”赵云泽拱手还礼,然后带着一大群人往县衙赶去。
街上行人,有那么几个眼神猥琐之人,跟在一群大姑娘屁股后面窃窃私语。
“这些红袖招的姑娘这是要干嘛去”
“嘿嘿,你说对了,这还用问么,你把那个嘛字去了,就是答案。”
“把嘛字去了嘿嘿也对,她们除了那事,还能干嘛咦,好像还有两个新来的,长得可真水灵。”
“狗屁你盯着人家屁股蛋子看,也知道水灵不水灵”
“嘿嘿,看走相就知道了呗,那两条腿夹的真紧”
“你小子挺有经验啊。乖乖,前面那三位是哪儿的爷,出手真大方呀,一下就把红袖招的姑娘全要走了。这是不要命了呀”
后面几个登徒子的话,听在明月彩霞耳中,又羞又恼了。她俩什么时候这么被人评头论足过
“大顺,把后面那几只狗赶走”赵云泽也听到了那几个人的谈话,他寒着脸,吩咐了丁大顺一声。
“好嘞”丁大顺应了一声,气势汹汹的走到后面,冲着那几个登徒就是一声大吼:“都特娘的滚蛋”
一个登徒子当即就要跟丁大顺掰扯掰扯,可他又一看丁大顺那粗壮的身材,又立刻萎了。于是,登徒子们一哄而散,世界清静了。
“赵兄,某实在想不明白,就算你想在石城县做生意,你有的是好点子,为什么非要买下这些姑娘开青楼呢”房遗直憋了快一路了,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赵云泽。
赵云泽神秘的一笑,说道:“某要靠这些姑娘赚钱是不假,但却不是为我自己赚钱,而是要给石城县赚。”
“莫非赵兄是想效仿管子设三归台,借这些青楼女子吸引富户来石城”房遗直猜测道。
所谓管子设三归台,这是一个典故。战国策记载,齐桓公好荒淫,在宫内设市场七处,置七百女闾歌姬、舞姬于其间。国人对此意见很大。齐国相管仲为了消除国人对齐桓公的怨气,便在宫外建了奢侈豪华的三归台一所,将宫中女闾转移至三归台。
三归台设立后,很多有钱人闻风而至,到三归台花钱享乐,无意中竟促进了齐国的商业繁荣。后来便有很多人将这则典故穿凿附会,认为管仲是单纯靠妓女促进了齐国繁荣,并把管仲奉为青楼行业的祖师爷。
赵云泽听房遗直拿管仲的典故来说事,又是一笑道:“房兄果然懂我,某正是要效法先贤。”
房遗直一怔,又道:“可是,大唐可不光石城县有青楼,赵兄此举,怕是很难奏效。再说了,这终归不是正路啊,怕会惹人非议。”
“房兄,某不是说过么,要让来石城县的有钱人对石城县形成依赖心理。某的第一项举措,就着落在这些姑娘身上了。”赵云泽说道,“她们以前虽然是青楼女子,可是等过段时间,她们就不再是下贱之人了,而是让人追捧的名角。”
房遗直依然很迷茫。赵云泽笑了笑,又道:“房兄先别多问了,某自有主张。”
分割线
陈昭最终还是同意了将红袖招的那些姑娘转卖给了赵云泽。至于价钱,这就不用细说了。反正不管多少钱,赵云泽都是打的白条。
陈昭和花婶送走了赵云泽一众人,二人又回到了红袖招的堂屋。
“大人,姑娘都被您卖出去了,那红袖招的生意以后还做不做了”花婶直接问陈昭。
陈昭没好气道:“还做个屁呀,让人把门口的招牌摘了吧。”
“大人也真是的,毫不容易才调教出的姑娘,您说卖就卖了。”花婶埋怨道。
陈昭叹了口气,又道:“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赵县令,是从京城来的,他可是正七品下的散衔,比我又何止大了一级就是那个房县丞你知道他什么背景吗”
“什么背景”花婶好奇的问道。
“他是房玄龄的儿子”陈昭说道,“这两个人,咱们一个都惹不起。”
花婶一惊,但随即又说道:“可您前几天不还说,这个赵县令是被人弹劾了,贬官来的石城县嘛。”
“花婶呀,不要以为他赵县令被贬了官,咱们就可以不拿他当回事了。人家的底子,硬着呢。”陈昭耐心说道,“别的不说,就拿他带来的那一百多军兵来说吧。他来石城的头一天,某可是亲眼看到,那一百多军兵全部穿戴着武官的盔甲呢。就刚才的那位丁校尉,人家也是正八品上的官衔呢。皇帝派这么多武官跟随赵县令来石城,这是想做什么”
“对呀,那个姓赵的,只是来当县令的,带这么多当兵的干什么”花婶也疑惑了。
陈昭道:“某琢磨着,咱这石城县,很可能要变天了。唉,咱们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好在,这院子留了下来。”
“对,只要有这院子在,咱们就可以再招姑娘,重新开张。”花婶说道。
陈昭一笑,又道:“招不招姑娘,那是你的事情,某也不干涉你。可有一样,以后做事,能低调尽量低调,千万别惹到赵县令头上。”
“这还用你说。”花婶翻了个白眼道。
陈昭忽然一把揽住花婶的腰肢,邪魅的一笑,说道:“正好,这会儿人去屋空,也没人打搅了,咱们好好乐呵乐呵。”
“死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