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在前厅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畅谈了许久,二人皆是一个劲地夸赞李建国才思敏捷,聪慧过人,让李建国感到格外尴尬。
“父亲,自从皇上命户部接管了萧禹的产业之后,那几处店铺的生意略显萧条,已经快要关门大吉了。”李建国连忙转开话题,也是不想继续这么尴尬下去。
听了李建国所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注意力也是转移过去。房玄龄率先开口道:“此事我也是略有耳闻,怎么,皇上让你替他出谋划策吗?”
“嗯,我之前进宫向皇上回禀巡防营交接一事之时,皇上与我提及此事,想让我想个办法。”李建国点了点头。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二人皆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此事我们可帮不了你半点忙,我和长孙大人在朝为官多年,对于经商一事毫无经验,所以此事只能靠你自己了。”
李建国早已猜到房玄龄会这么说,倒没表现出什么丝毫的失望,“父亲放心,办法我已经想到了,只是在此之前,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您。”
“哦?你说说看。”房玄龄并没有丝毫惊讶的神情,对于李建国的能力,他再清楚不过了,所以这么短时间就能想出应对之策,对他而言根本算不得稀奇。
倒是坐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用着异样的眼神看着李建国,他没想到李建国对于经商还有着一些手段,当下也是对李建国更加钦佩。
李建国神情显得极为平静,说道:“父亲,你知道对对子吗?”
“对对子?何意?”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皆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新词并不了解。
李建国看在眼里,也是明白了一切。看来,唐朝的时候还不流行对对子。
“也罢,先给他们上一课吧!”李建国暗自嘀咕了一句,继而看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开口解释道:“对对子本是闲暇之余用于消遣作乐的,是文人墨客展示才学的一种方式。对对子分为上联与下联,一般为出上联,需写出下联,上下联要求对仗工整,需上下贯通,语意关联。”
李建国说完,房玄龄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似乎是对联吧?”
“对,就是对联!”李建国大叫了一声。
“对联我自然是知晓,元正之时,家家户户都是需要贴对联,迎接新的一年。”
房玄龄口中所指的元正之日乃是李建国所熟知的春节,是为正月初一。李建国也是没有想到自唐朝开始,就已经有贴春联的习俗。如此倒也不需要李建国多费唇舌去解释了。
“李大人,这对联与你刚刚所讲的应对之策又有何关联?”长孙无忌突然问道,房玄龄此时也是盯着李建国,显然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打算在这几处店铺设置一副对联,当然了,只出上联,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李建国解释道。
房玄龄一听也是来了兴趣,“此举倒是有意思,有点别出心裁啊。只是这么一来,你出的对联可不能太过简单,太过随意了。”
李建国点了点头,“这是自然,对联我已经想好了,打算明日呈报皇上。”
“哦?这么快,看来李大人是早有准备了,不知可否让我们先开开眼界呢?”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正好我也想看看长孙大人和父亲能否对出我这个对子。”李建国自信满满,显然对自己的对子很有信心。
“那就请李大人赐教了。”长孙无忌拱手笑道,房玄龄也是看着李建国,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那我就献丑了。”李建国走进房玄龄的书房,取出纸墨,执笔写下了上联。李建国拿着写好的上联来到前厅,将上联交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接过,乍眼看过,便是大惊,高呼一声:“妙,妙啊,此上联堪称绝对!”
长孙无忌接过上联,看过后也是眉头一挑,“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妙哉,此上联乃是拆字法,而且意境独特,确实颇为棘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苦思许久,仍是无果。长孙无忌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李大人,此上联着实有些难度,想来李大人应该是有着下联吧,不知可否让我一观?”
李建国接过上联,摇了摇头,“此时还不行,没想到父亲和长孙大人都无法想出下联,那看来此上联作为交给皇上的答复是再合适不过了。”
听闻此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皆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也就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父亲,孩儿还有点事就先回房了。”李建国对着房玄龄双手作揖,躬身说道。
房玄龄也是没有反对,点了点头。李建国也是转向长孙无忌,躬身说道:“长孙大人,在下先失陪了。”
长孙无忌也是连忙起身还礼,“李大人有事就先忙吧。”
李建国说完也是走出大厅,留下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二人。长孙无忌看着门口的方向,偏过头对着房玄龄说道:“房大人,你这义子可是了不得啊。让人永远都猜不透,他就像个谜一样。”
“呵呵,长孙大人,莫说是你,就是老夫我都猜不透他。他这年纪与才学真是令老夫汗颜呐。”房玄龄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道。
“唉,有此等人才真乃是我大唐之福啊!”长孙无忌感慨了一句。
李建国回到房间后,一股脑地直接扑到了床上。回想起今天发生的种种事,李建国也是感触颇深。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对联乃是清朝的绝对,你们又怎么可能答得出来呢?”李建国暗自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只是光靠这一副对联显然不够啊,还是需要多想出几个绝对,以保万无一失。”
李建国躺在床上想了许久,对于他一个现代人来说,自然是不存在任何困难,信手拈来而已。
“父亲,自从皇上命户部接管了萧禹的产业之后,那几处店铺的生意略显萧条,已经快要关门大吉了。”李建国连忙转开话题,也是不想继续这么尴尬下去。
听了李建国所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注意力也是转移过去。房玄龄率先开口道:“此事我也是略有耳闻,怎么,皇上让你替他出谋划策吗?”
“嗯,我之前进宫向皇上回禀巡防营交接一事之时,皇上与我提及此事,想让我想个办法。”李建国点了点头。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二人皆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此事我们可帮不了你半点忙,我和长孙大人在朝为官多年,对于经商一事毫无经验,所以此事只能靠你自己了。”
李建国早已猜到房玄龄会这么说,倒没表现出什么丝毫的失望,“父亲放心,办法我已经想到了,只是在此之前,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您。”
“哦?你说说看。”房玄龄并没有丝毫惊讶的神情,对于李建国的能力,他再清楚不过了,所以这么短时间就能想出应对之策,对他而言根本算不得稀奇。
倒是坐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用着异样的眼神看着李建国,他没想到李建国对于经商还有着一些手段,当下也是对李建国更加钦佩。
李建国神情显得极为平静,说道:“父亲,你知道对对子吗?”
“对对子?何意?”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皆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新词并不了解。
李建国看在眼里,也是明白了一切。看来,唐朝的时候还不流行对对子。
“也罢,先给他们上一课吧!”李建国暗自嘀咕了一句,继而看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开口解释道:“对对子本是闲暇之余用于消遣作乐的,是文人墨客展示才学的一种方式。对对子分为上联与下联,一般为出上联,需写出下联,上下联要求对仗工整,需上下贯通,语意关联。”
李建国说完,房玄龄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似乎是对联吧?”
“对,就是对联!”李建国大叫了一声。
“对联我自然是知晓,元正之时,家家户户都是需要贴对联,迎接新的一年。”
房玄龄口中所指的元正之日乃是李建国所熟知的春节,是为正月初一。李建国也是没有想到自唐朝开始,就已经有贴春联的习俗。如此倒也不需要李建国多费唇舌去解释了。
“李大人,这对联与你刚刚所讲的应对之策又有何关联?”长孙无忌突然问道,房玄龄此时也是盯着李建国,显然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打算在这几处店铺设置一副对联,当然了,只出上联,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李建国解释道。
房玄龄一听也是来了兴趣,“此举倒是有意思,有点别出心裁啊。只是这么一来,你出的对联可不能太过简单,太过随意了。”
李建国点了点头,“这是自然,对联我已经想好了,打算明日呈报皇上。”
“哦?这么快,看来李大人是早有准备了,不知可否让我们先开开眼界呢?”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这是自然,正好我也想看看长孙大人和父亲能否对出我这个对子。”李建国自信满满,显然对自己的对子很有信心。
“那就请李大人赐教了。”长孙无忌拱手笑道,房玄龄也是看着李建国,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那我就献丑了。”李建国走进房玄龄的书房,取出纸墨,执笔写下了上联。李建国拿着写好的上联来到前厅,将上联交给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接过,乍眼看过,便是大惊,高呼一声:“妙,妙啊,此上联堪称绝对!”
长孙无忌接过上联,看过后也是眉头一挑,“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妙哉,此上联乃是拆字法,而且意境独特,确实颇为棘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苦思许久,仍是无果。长孙无忌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李大人,此上联着实有些难度,想来李大人应该是有着下联吧,不知可否让我一观?”
李建国接过上联,摇了摇头,“此时还不行,没想到父亲和长孙大人都无法想出下联,那看来此上联作为交给皇上的答复是再合适不过了。”
听闻此言,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皆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也就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父亲,孩儿还有点事就先回房了。”李建国对着房玄龄双手作揖,躬身说道。
房玄龄也是没有反对,点了点头。李建国也是转向长孙无忌,躬身说道:“长孙大人,在下先失陪了。”
长孙无忌也是连忙起身还礼,“李大人有事就先忙吧。”
李建国说完也是走出大厅,留下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二人。长孙无忌看着门口的方向,偏过头对着房玄龄说道:“房大人,你这义子可是了不得啊。让人永远都猜不透,他就像个谜一样。”
“呵呵,长孙大人,莫说是你,就是老夫我都猜不透他。他这年纪与才学真是令老夫汗颜呐。”房玄龄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道。
“唉,有此等人才真乃是我大唐之福啊!”长孙无忌感慨了一句。
李建国回到房间后,一股脑地直接扑到了床上。回想起今天发生的种种事,李建国也是感触颇深。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对联乃是清朝的绝对,你们又怎么可能答得出来呢?”李建国暗自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只是光靠这一副对联显然不够啊,还是需要多想出几个绝对,以保万无一失。”
李建国躺在床上想了许久,对于他一个现代人来说,自然是不存在任何困难,信手拈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