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孔贼者,赏银万两,擢升三级,凡属军将者,一应封侯!朕要把孔贼碎尸万段,凌迟处死!”
当徐州卫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京城传递徐州至兖州的漕运河段,被东江镇叛军切断的消息之后,崇祯帝朱由检在金銮殿一度几乎昏阙,大明的江山,似乎在这一刻,即将不稳。
但凡成祖以来,迁都应天府紫禁城,大明王朝的命脉,几乎就是北边的九边军镇和南方的税赋,而沟通南北最重要的这条生命线,如今却被东江镇三千叛逆骑兵给切断了。
自古春秋两季,都是漕运最繁忙的时候,因为从淮河以北的河运,会在冬季结冰,大抵漕运也会在当年的11月结束,所以冬季,京师和北地都是在消耗当年的储备,只有等到春季到来,河道疏通,才会有新的税赋粮草北运。
自隋朝修建大运河以来,凡属在北方的中央王朝,基本都是看这条运输生命线来维持的,大明王朝自成祖以后,更是十分重视运河,如今维系漕运的军户竟然在百万人上下,其中健壮者三四十万人,
这也代表着,倚靠漕运维持生活的百姓,在百万户上下,而孔有德切断了漕运,等于彻底动摇了大明江山的根基,一旦漕运长时间无法恢复,那大明的江山都要不保。
而倚靠漕运吃饭的百万军户,一旦丢了饭碗,也同样是不安定的因素,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孔有德只切断漕运一个月,那大明基本就等同丢了半条性命,到时候不仅仅是京师不稳,地处前线的宣发,蓟辽重地更是如此。
如果说,还有比崇祯帝更愤怒的,那就当属当朝首辅周廷儒了。因为这事。他已经明显感觉的到,朱由检已经对他产生了疏远感,甚至内心底深恨于他。
因为他是住抚派的代表啊,加上平贼总督刘宇烈又是他举荐的。这下,天大的篓子就压在他的身上了。再加上次辅温体仁伺机上奏给他上眼药,盛怒之下的皇帝,直接将刘宇烈罢官去职。交有司审问。
又命即将赴任的原属天津兵备道朱大典即刻赴任青州,不仅是接任因公捐躯的徐从治担任山东巡抚。而且加节制诸军,直接指挥前线作战。
而仍旧盘踞在锦州方向上的关宁军主力,在皇帝一天七道诏书。一道比一道严令的情况下,终于入关。直接走天津,德州南下,去追歼那支捅破天的东镇江骑兵。这一次,朝廷是动了真格的了,
不仅是整整六千关宁铁骑,还有山永巡抚杨嗣昌亲自统率五千关门铁骑南下,崇祯帝又发京营精锐三千,加王朴为总兵官,同时南下剿贼。
……
“朝廷完了。”
这是李璟在接到暗线传回的消息之后,对着属下说的第一句话,直接把这些人给震的晕晕乎乎的,怎么一转眼,朝廷就走到这个地步了?
“主公,此言莫非戏言尔?”
下头人也有不信的,毕竟大明朝廷二百多年的统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消除影响的。
甚至这种思维,在乞活军里,也是大有所在,毕竟,他们的目标总是含含糊糊的,那就是李璟要称王,要建制,但是一直没有施行,也没有全军上下也没有明确提过要推翻朝廷,但是拥军自立,不理会朝廷的军令,已经成为事实。
所以,大伙对朝廷,也谈上什么忠诚,但毕竟是生于斯长于斯,一朝剧变,大家还是心头有几分接受不了。
“非戏言尔,漕运之重,天下之命脉也,孔有德三千人马,只需在千里漕运边上转悠,使民不安生,地方不靖,便叫漕运断绝,只需一月,辽东北直隶便要饥荒,凡属天子脚下,边关重镇,力保求稳,一旦人心思变,则天下危矣!”
李璟这话可不是恐吓,而是确有其事,大明朝半壁江山在江南,天下赋税出苏松,这个地方一旦出了问题,和北京失去了联络,但问题就大了。
没了江南的税赋,朝廷的三饷,就势必没有来路,现在陕西和山西,已经不怎么交税了,起码今年是别想,而四川的税赋,如果绕道湖广,就必走河南,这条路,现在看似还安全,但是马上,十几万几十万的流寇,就会切断这条道路。
到时候自己阻断了山西和陕西,流贼阻断了河南府,东江镇叛军阻断了漕运和山东,那朝廷能够保有的就只剩下宣大和北直隶,辽东京师等地,这些地方,产粮不多,而且临近边关,多有外患。
其中宣大勉强能够自保,辽东更是需要全国输血才能维持,京师重地更加不能缺粮,仅仅依靠一个北直隶,能做什么?
所以大明官军,如果不能在一两个月内,打开局势的话,那天下,基本上就要发生彻底变乱了,没有银子和粮草,官军都不能维持,别看现在在山东山西,朝廷还有四五万的主力精锐,而宣大山永,蓟辽和京营还是几十万在册的兵马,但实际上,要防备漫长的长城防线和辽东防线,这些兵马是抽调不出来的。
朝廷也知道,叛贼不知道,但是架不住李璟知道啊,提前送大明朝廷下地狱,这本就是李璟该做的事,甚至做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所以,那就干吧。
“诸军要提前行动,正好现在张宗衡也在咱们手里,只管借用他的名义,先占据山西,驱赶流贼入河南,最好是让他们去和山东叛军汇合,届时消耗朝廷在山东的精锐,避免我们与朝廷直面撞上。”
“喏!”
下头的军将见他已经决定,于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虽然心里还是有些慌张,但是只要自家不乱,朝廷的破事,就随他去吧。
……
“林丹汗安能有如此雄兵?他是怎么渡过寒冬的?”
明崇祯五年三月十三,后金大汗黄台吉在沈阳誓师西征,开始了第二次征讨林丹汗的作战,并传令已经归附后金的蒙古部落出兵助战。
到四月上旬,西进的满洲八旗和陆续汇集的蒙古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在西拉木伦河回师,其中女真鞑子兵力三万人上下,蒙古兵力在五六万左右。
总兵力已经接近十万,远甚于插汉部六万人马,但是当黄台吉从会盟的蒙古部落台吉嘴里听说,河套诸部安然无恙的渡过寒冬之后,顿时惊讶万分。
要知道这一次,后金大军主力皆出,就是要乘着今年北地大寒,冻死牲畜无数的档口,一举解除蒙古末代大汉林丹汗对于蒙古东部部落的威胁,以便彻底统一蒙古,作为他征伐明朝的重要住手。
但是现在,蒙古河套部落的实力未曾受损,一旦林丹汗决意作战,那十万大军,未必能稳操胜券,一旦战事拖的久了,仅凭辽东一万多人驻守老巢,未必安全,而根据口外商贾送来的战报,山西和陕西一带,新崛起的明军将领李璟,拥兵十几万,
要是此人再出塞外,侧击自己的后翼,那事情就糟了,所以黄台吉也一时不能决断了。
但正在此时,代善之子岳托和萨哈廉起身邀战,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林丹汗的不屑,曰,“昔日林丹者,坐拥察哈尔八部,威势何其之盛,带甲铁骑者数十万之众,安为击破,今如丧家之犬,昔东攻科尔沁,闻后金大军2000西进,便仓皇西逃,足见其胆小如鼠也!”
黄台吉闻言大悦,起济尔哈朗,岳托为右翼,领兵两万,起多尔衮,萨哈廉为左翼,领兵一万五千人,自领中军主力,即刻西进,兵锋直指归化城。
如同历史上一样,镶黄旗的两个蒙古人在蒙古部落台吉的暗示下,偷走战马,星夜向林丹汗示警,于是驻扎在宣府口外归化城中的林丹汗,星夜率部族西迁河套,企图利用黄河天险来阻挡后金大军。
不过这一次,他的运气要好的多,因为寒冬时节,他得到了来自南方明王朝劫掠的粮草补充,部族的损失不是很大,虽然还是不敢正面交战,但是部族的士气和体力都能以保全,故而后金大军在追击中,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甚至在局部交战中,后金军的附庸蒙古部落与插汉部骑兵作战,还多有失利,到五月上旬,黄台吉领后金主力占据归化城,但是见各部的缴获与损失都大于预估,就决定暂且停止进兵,反正这次作战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
等回过头来,一清点损失,黄台吉就坐不住了,因为缴获太少,跟随他作战的蒙古部落损失太大,以致于下面多有怨言,故而为了弥补这份损失,黄台吉便以大明边将,擅自截杀蒙古部族和劫掠财货为由,于五月二十二日,寇边宣府。
一时间,大明烽烟四起,国将不国,内有山东登莱之乱,南直隶漕运之危,又有山西晋南数十万流民肆虐,如今宣大一线又有十万女真和蒙古部族寇边,真是时运不济啊。(未完待续。)
当徐州卫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京城传递徐州至兖州的漕运河段,被东江镇叛军切断的消息之后,崇祯帝朱由检在金銮殿一度几乎昏阙,大明的江山,似乎在这一刻,即将不稳。
但凡成祖以来,迁都应天府紫禁城,大明王朝的命脉,几乎就是北边的九边军镇和南方的税赋,而沟通南北最重要的这条生命线,如今却被东江镇三千叛逆骑兵给切断了。
自古春秋两季,都是漕运最繁忙的时候,因为从淮河以北的河运,会在冬季结冰,大抵漕运也会在当年的11月结束,所以冬季,京师和北地都是在消耗当年的储备,只有等到春季到来,河道疏通,才会有新的税赋粮草北运。
自隋朝修建大运河以来,凡属在北方的中央王朝,基本都是看这条运输生命线来维持的,大明王朝自成祖以后,更是十分重视运河,如今维系漕运的军户竟然在百万人上下,其中健壮者三四十万人,
这也代表着,倚靠漕运维持生活的百姓,在百万户上下,而孔有德切断了漕运,等于彻底动摇了大明江山的根基,一旦漕运长时间无法恢复,那大明的江山都要不保。
而倚靠漕运吃饭的百万军户,一旦丢了饭碗,也同样是不安定的因素,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孔有德只切断漕运一个月,那大明基本就等同丢了半条性命,到时候不仅仅是京师不稳,地处前线的宣发,蓟辽重地更是如此。
如果说,还有比崇祯帝更愤怒的,那就当属当朝首辅周廷儒了。因为这事。他已经明显感觉的到,朱由检已经对他产生了疏远感,甚至内心底深恨于他。
因为他是住抚派的代表啊,加上平贼总督刘宇烈又是他举荐的。这下,天大的篓子就压在他的身上了。再加上次辅温体仁伺机上奏给他上眼药,盛怒之下的皇帝,直接将刘宇烈罢官去职。交有司审问。
又命即将赴任的原属天津兵备道朱大典即刻赴任青州,不仅是接任因公捐躯的徐从治担任山东巡抚。而且加节制诸军,直接指挥前线作战。
而仍旧盘踞在锦州方向上的关宁军主力,在皇帝一天七道诏书。一道比一道严令的情况下,终于入关。直接走天津,德州南下,去追歼那支捅破天的东镇江骑兵。这一次,朝廷是动了真格的了,
不仅是整整六千关宁铁骑,还有山永巡抚杨嗣昌亲自统率五千关门铁骑南下,崇祯帝又发京营精锐三千,加王朴为总兵官,同时南下剿贼。
……
“朝廷完了。”
这是李璟在接到暗线传回的消息之后,对着属下说的第一句话,直接把这些人给震的晕晕乎乎的,怎么一转眼,朝廷就走到这个地步了?
“主公,此言莫非戏言尔?”
下头人也有不信的,毕竟大明朝廷二百多年的统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消除影响的。
甚至这种思维,在乞活军里,也是大有所在,毕竟,他们的目标总是含含糊糊的,那就是李璟要称王,要建制,但是一直没有施行,也没有全军上下也没有明确提过要推翻朝廷,但是拥军自立,不理会朝廷的军令,已经成为事实。
所以,大伙对朝廷,也谈上什么忠诚,但毕竟是生于斯长于斯,一朝剧变,大家还是心头有几分接受不了。
“非戏言尔,漕运之重,天下之命脉也,孔有德三千人马,只需在千里漕运边上转悠,使民不安生,地方不靖,便叫漕运断绝,只需一月,辽东北直隶便要饥荒,凡属天子脚下,边关重镇,力保求稳,一旦人心思变,则天下危矣!”
李璟这话可不是恐吓,而是确有其事,大明朝半壁江山在江南,天下赋税出苏松,这个地方一旦出了问题,和北京失去了联络,但问题就大了。
没了江南的税赋,朝廷的三饷,就势必没有来路,现在陕西和山西,已经不怎么交税了,起码今年是别想,而四川的税赋,如果绕道湖广,就必走河南,这条路,现在看似还安全,但是马上,十几万几十万的流寇,就会切断这条道路。
到时候自己阻断了山西和陕西,流贼阻断了河南府,东江镇叛军阻断了漕运和山东,那朝廷能够保有的就只剩下宣大和北直隶,辽东京师等地,这些地方,产粮不多,而且临近边关,多有外患。
其中宣大勉强能够自保,辽东更是需要全国输血才能维持,京师重地更加不能缺粮,仅仅依靠一个北直隶,能做什么?
所以大明官军,如果不能在一两个月内,打开局势的话,那天下,基本上就要发生彻底变乱了,没有银子和粮草,官军都不能维持,别看现在在山东山西,朝廷还有四五万的主力精锐,而宣大山永,蓟辽和京营还是几十万在册的兵马,但实际上,要防备漫长的长城防线和辽东防线,这些兵马是抽调不出来的。
朝廷也知道,叛贼不知道,但是架不住李璟知道啊,提前送大明朝廷下地狱,这本就是李璟该做的事,甚至做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所以,那就干吧。
“诸军要提前行动,正好现在张宗衡也在咱们手里,只管借用他的名义,先占据山西,驱赶流贼入河南,最好是让他们去和山东叛军汇合,届时消耗朝廷在山东的精锐,避免我们与朝廷直面撞上。”
“喏!”
下头的军将见他已经决定,于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虽然心里还是有些慌张,但是只要自家不乱,朝廷的破事,就随他去吧。
……
“林丹汗安能有如此雄兵?他是怎么渡过寒冬的?”
明崇祯五年三月十三,后金大汗黄台吉在沈阳誓师西征,开始了第二次征讨林丹汗的作战,并传令已经归附后金的蒙古部落出兵助战。
到四月上旬,西进的满洲八旗和陆续汇集的蒙古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在西拉木伦河回师,其中女真鞑子兵力三万人上下,蒙古兵力在五六万左右。
总兵力已经接近十万,远甚于插汉部六万人马,但是当黄台吉从会盟的蒙古部落台吉嘴里听说,河套诸部安然无恙的渡过寒冬之后,顿时惊讶万分。
要知道这一次,后金大军主力皆出,就是要乘着今年北地大寒,冻死牲畜无数的档口,一举解除蒙古末代大汉林丹汗对于蒙古东部部落的威胁,以便彻底统一蒙古,作为他征伐明朝的重要住手。
但是现在,蒙古河套部落的实力未曾受损,一旦林丹汗决意作战,那十万大军,未必能稳操胜券,一旦战事拖的久了,仅凭辽东一万多人驻守老巢,未必安全,而根据口外商贾送来的战报,山西和陕西一带,新崛起的明军将领李璟,拥兵十几万,
要是此人再出塞外,侧击自己的后翼,那事情就糟了,所以黄台吉也一时不能决断了。
但正在此时,代善之子岳托和萨哈廉起身邀战,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林丹汗的不屑,曰,“昔日林丹者,坐拥察哈尔八部,威势何其之盛,带甲铁骑者数十万之众,安为击破,今如丧家之犬,昔东攻科尔沁,闻后金大军2000西进,便仓皇西逃,足见其胆小如鼠也!”
黄台吉闻言大悦,起济尔哈朗,岳托为右翼,领兵两万,起多尔衮,萨哈廉为左翼,领兵一万五千人,自领中军主力,即刻西进,兵锋直指归化城。
如同历史上一样,镶黄旗的两个蒙古人在蒙古部落台吉的暗示下,偷走战马,星夜向林丹汗示警,于是驻扎在宣府口外归化城中的林丹汗,星夜率部族西迁河套,企图利用黄河天险来阻挡后金大军。
不过这一次,他的运气要好的多,因为寒冬时节,他得到了来自南方明王朝劫掠的粮草补充,部族的损失不是很大,虽然还是不敢正面交战,但是部族的士气和体力都能以保全,故而后金大军在追击中,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甚至在局部交战中,后金军的附庸蒙古部落与插汉部骑兵作战,还多有失利,到五月上旬,黄台吉领后金主力占据归化城,但是见各部的缴获与损失都大于预估,就决定暂且停止进兵,反正这次作战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
等回过头来,一清点损失,黄台吉就坐不住了,因为缴获太少,跟随他作战的蒙古部落损失太大,以致于下面多有怨言,故而为了弥补这份损失,黄台吉便以大明边将,擅自截杀蒙古部族和劫掠财货为由,于五月二十二日,寇边宣府。
一时间,大明烽烟四起,国将不国,内有山东登莱之乱,南直隶漕运之危,又有山西晋南数十万流民肆虐,如今宣大一线又有十万女真和蒙古部族寇边,真是时运不济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