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人寿开业了,于远明的工作开展得顺利。
分公司又调了一个新的组训老师来到龙城,这是一个长得敦实,白胖的年轻人。毕业于名校,从小生活在恭州,算是第一次到区县工作。蛮新鲜的。
根据公司安排,这个叫谢津的年轻人就成为于远明部门的组训。而余永春就负责袁小平部门。
这样也好,反正于远明感觉现在余永春和自己隔起隔起的,说不出来的陌生感。
谢津长得高大肥胖,又喜欢笑嘻嘻的,于远明觉得像一个弥勒佛。
两个人一见面彼此聊了聊,觉得挺投缘。都喜欢看书,对于很多历史都挺感兴趣。
谢津也很感慨:我都没想到会到龙城来。2001年大学毕业本来是准备去美国的,签证都办好了,结果911发生了。之前的努力全部打倒。
打倒(去声),报废的意思。比如一碗上好的银耳汤被打翻在地,就叫打倒。
美国去不成了,我就想回恭州吧!北京还是离家太远,气候也不行。
回来后正好看到乾坤在《恭州晨报》上的招人广告,就去应聘。经过层层筛选,算是成功了。先啥都没干,就被公司弄去总部办的组训培训班,搞了一个月。跟军训似的,苦不堪言。当然学习成果也很丰富,我也系统地了解了保险行业和组训的工作。回来了以为会开始正常工作了吧?没想到公司把我派到龙城。你还别说,我真是第一次到龙城呢!
谢津来了第一个帮助的事情就是召开部门月度经营会。
一个月结束了,把所有人的数据拉出来,各小组的数据拉出来,进行分析。哪些做得好,哪些还需要努力。哪些聘才还差,哪些底薪还没达到,都需要进行提醒。
于远明不会电脑,秘书小杨也不会,谢津当然会。这就对了!
分公司力推两个人力:第一是合格人力,月度标准保费3000元就叫合格。第二是绩优人力,月度标准保费8000元就叫绩优。绩优还有组织,叫八千精英会。每个月达成八千精英会的参加公司举办的精英会荣誉餐。
一个营业部说起来一个月二十万的任务看似很多,有十来个八千精英会的成员就达成快了,再加上几十个合格人力,一两个大单高手,就不愁业务了。
于远明营业部有两个业务重点:1,袁大姐,绩优高手。2,杨小兰的团队。
袁大姐是齐如花团队的核心,也是整个营业部的重点人物。她年轻的时候就是积极分子,自称“铁姑娘”。来到保险公司,更是不甘人后,次次都要领先。很快就在分公司业绩报表里显山露水,成为榜上有名的高手级业务员。
但客观说,一个老大姐有多专业,多厉害呢?
一切的原因都是背后有一个好老公。
一开始袁大姐来到公司,于远明并不知道她的背景。只是没多久,齐如花说到她家里包饺子,邀请于远明也去才知道这背后的秘密。
那天包饺子,于远明算是打主力,周良君作为齐如花的高级主管也来了。余永春作为组训老师也来了。齐如花忙上忙下,端茶递水的。又给大家介绍那些养在阳台上的鲜花,那是第二任老公的遗产之一。于远明在厨房忙活儿,切韭菜,捣蒜泥,剁姜米,又切了两个马蹄(荸荠)搅拌馅儿。和周良君聊天,也算一种卖弄:这个饺子馅,必须用手搅拌,捏揉才入味。加马蹄是为了增鲜,也爽口。
周良君问:什么是马蹄?
于远明回答:这个是我们厨师行业的说法,龙城人叫朴虚儿,北方叫荸荠。
周良君恍然大悟:哦,是朴虚儿哦!你看你,说些名字我们都不懂。
于远明继续说:你看这个馅儿,还要加料酒,胡椒粉,鸡蛋。但是不加味精。我们吃东西是靠食物本身的鲜味,而不是靠味精来提味。
周良君表示赞同:现在的馆子都是靠味精鸡精的。越吃越淡味。
于远明说:那是,不是说嘛,现在的餐馆炒菜是:花椒海椒多,味精起坨坨。
除了馅儿要好,汤也很重要。
北方人吃饺子喜欢吃面汤,就是煮饺子的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太简陋了。
你看,我这里熬了一锅骨头汤。用的是猪大骨,洗干净,敲碎。用黄豆芽一起熬制。里面叫老姜一块,大葱两根。
猪大骨先得去血水。就是先把猪骨放进清水,烧开了,煮几分钟再捞起来。另外换水,放进骨头,猛火烧开后改小火。放入老姜葱段豆芽。请注意,是黄豆芽。不是绿豆芽!
这个汤熬到一定时候,汤色变白,变浓,就可以了。称之为奶汤!
周良君说:你们真讲究!
于远明不屑地说:这算什么呀?你知道川菜里有一道开水白菜,那才讲究!我看资料说,那个汤出来的时候清汤寡水的,就像白开水。里面躺着一朵白菜心,安安静静的。其鲜无比。那是靠鸡鸭肘吊了几天吊出来的,而且汤都用细细的布滤过,保证干净清亮。那些熬汤的鸡鸭肘全部扔掉!
周良君说:这种汤不晓得好多钱一钵哦?
于远明想了一下:在80年代好像是80元一份。
周良君:啧啧啧!那不得了!
于远明继续说饺子的事儿:其实吃饺子,调料也非常重要。红油辣椒,酱油,醋,葱花,姜蒜,芝麻香油都需要。
还有饺子煮熟后,得在盘子里先铺一层青菜。不管是菠菜还是小白菜还是莴笋,你得有打底的素菜。颜色也好看,吃两口饺子再吃一口青菜,喝一口汤。多好!
一边是热气腾腾地包饺子,煮饺子。一边是热火朝天地聊天。
倒是很有一番其乐融融的氛围!
不到11点,门铃响了。
齐如花打开门,惊喜地欢呼:哇!陈主任来啦!
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五十来岁,穿着深棕色的皮衣,一脸的沉稳,眼睛里又透出十足的精明。正是袁大姐的老公陈主任。
陈主任一来,本来是中心的袁大姐就靠边了,一个个都向陈主任问好,深怕怠慢了贵客。
80550/
分公司又调了一个新的组训老师来到龙城,这是一个长得敦实,白胖的年轻人。毕业于名校,从小生活在恭州,算是第一次到区县工作。蛮新鲜的。
根据公司安排,这个叫谢津的年轻人就成为于远明部门的组训。而余永春就负责袁小平部门。
这样也好,反正于远明感觉现在余永春和自己隔起隔起的,说不出来的陌生感。
谢津长得高大肥胖,又喜欢笑嘻嘻的,于远明觉得像一个弥勒佛。
两个人一见面彼此聊了聊,觉得挺投缘。都喜欢看书,对于很多历史都挺感兴趣。
谢津也很感慨:我都没想到会到龙城来。2001年大学毕业本来是准备去美国的,签证都办好了,结果911发生了。之前的努力全部打倒。
打倒(去声),报废的意思。比如一碗上好的银耳汤被打翻在地,就叫打倒。
美国去不成了,我就想回恭州吧!北京还是离家太远,气候也不行。
回来后正好看到乾坤在《恭州晨报》上的招人广告,就去应聘。经过层层筛选,算是成功了。先啥都没干,就被公司弄去总部办的组训培训班,搞了一个月。跟军训似的,苦不堪言。当然学习成果也很丰富,我也系统地了解了保险行业和组训的工作。回来了以为会开始正常工作了吧?没想到公司把我派到龙城。你还别说,我真是第一次到龙城呢!
谢津来了第一个帮助的事情就是召开部门月度经营会。
一个月结束了,把所有人的数据拉出来,各小组的数据拉出来,进行分析。哪些做得好,哪些还需要努力。哪些聘才还差,哪些底薪还没达到,都需要进行提醒。
于远明不会电脑,秘书小杨也不会,谢津当然会。这就对了!
分公司力推两个人力:第一是合格人力,月度标准保费3000元就叫合格。第二是绩优人力,月度标准保费8000元就叫绩优。绩优还有组织,叫八千精英会。每个月达成八千精英会的参加公司举办的精英会荣誉餐。
一个营业部说起来一个月二十万的任务看似很多,有十来个八千精英会的成员就达成快了,再加上几十个合格人力,一两个大单高手,就不愁业务了。
于远明营业部有两个业务重点:1,袁大姐,绩优高手。2,杨小兰的团队。
袁大姐是齐如花团队的核心,也是整个营业部的重点人物。她年轻的时候就是积极分子,自称“铁姑娘”。来到保险公司,更是不甘人后,次次都要领先。很快就在分公司业绩报表里显山露水,成为榜上有名的高手级业务员。
但客观说,一个老大姐有多专业,多厉害呢?
一切的原因都是背后有一个好老公。
一开始袁大姐来到公司,于远明并不知道她的背景。只是没多久,齐如花说到她家里包饺子,邀请于远明也去才知道这背后的秘密。
那天包饺子,于远明算是打主力,周良君作为齐如花的高级主管也来了。余永春作为组训老师也来了。齐如花忙上忙下,端茶递水的。又给大家介绍那些养在阳台上的鲜花,那是第二任老公的遗产之一。于远明在厨房忙活儿,切韭菜,捣蒜泥,剁姜米,又切了两个马蹄(荸荠)搅拌馅儿。和周良君聊天,也算一种卖弄:这个饺子馅,必须用手搅拌,捏揉才入味。加马蹄是为了增鲜,也爽口。
周良君问:什么是马蹄?
于远明回答:这个是我们厨师行业的说法,龙城人叫朴虚儿,北方叫荸荠。
周良君恍然大悟:哦,是朴虚儿哦!你看你,说些名字我们都不懂。
于远明继续说:你看这个馅儿,还要加料酒,胡椒粉,鸡蛋。但是不加味精。我们吃东西是靠食物本身的鲜味,而不是靠味精来提味。
周良君表示赞同:现在的馆子都是靠味精鸡精的。越吃越淡味。
于远明说:那是,不是说嘛,现在的餐馆炒菜是:花椒海椒多,味精起坨坨。
除了馅儿要好,汤也很重要。
北方人吃饺子喜欢吃面汤,就是煮饺子的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太简陋了。
你看,我这里熬了一锅骨头汤。用的是猪大骨,洗干净,敲碎。用黄豆芽一起熬制。里面叫老姜一块,大葱两根。
猪大骨先得去血水。就是先把猪骨放进清水,烧开了,煮几分钟再捞起来。另外换水,放进骨头,猛火烧开后改小火。放入老姜葱段豆芽。请注意,是黄豆芽。不是绿豆芽!
这个汤熬到一定时候,汤色变白,变浓,就可以了。称之为奶汤!
周良君说:你们真讲究!
于远明不屑地说:这算什么呀?你知道川菜里有一道开水白菜,那才讲究!我看资料说,那个汤出来的时候清汤寡水的,就像白开水。里面躺着一朵白菜心,安安静静的。其鲜无比。那是靠鸡鸭肘吊了几天吊出来的,而且汤都用细细的布滤过,保证干净清亮。那些熬汤的鸡鸭肘全部扔掉!
周良君说:这种汤不晓得好多钱一钵哦?
于远明想了一下:在80年代好像是80元一份。
周良君:啧啧啧!那不得了!
于远明继续说饺子的事儿:其实吃饺子,调料也非常重要。红油辣椒,酱油,醋,葱花,姜蒜,芝麻香油都需要。
还有饺子煮熟后,得在盘子里先铺一层青菜。不管是菠菜还是小白菜还是莴笋,你得有打底的素菜。颜色也好看,吃两口饺子再吃一口青菜,喝一口汤。多好!
一边是热气腾腾地包饺子,煮饺子。一边是热火朝天地聊天。
倒是很有一番其乐融融的氛围!
不到11点,门铃响了。
齐如花打开门,惊喜地欢呼:哇!陈主任来啦!
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五十来岁,穿着深棕色的皮衣,一脸的沉稳,眼睛里又透出十足的精明。正是袁大姐的老公陈主任。
陈主任一来,本来是中心的袁大姐就靠边了,一个个都向陈主任问好,深怕怠慢了贵客。
8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