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成的发家始于1965年,1965年香港爆发金融危机,随后“文革”波及,经济雪上加霜,不少房产公司关门破产。他看准机会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两三年后,经济复苏,地产市场恢复,个人财富快速倍增,一战成名。
这是他第一次在地产方面尝试到甜头!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拖累全球经济,他又如法炮制,大买资产,并在后来的复苏中再次暴富,成功跻身亿级富豪行列。成本越多,加倍越快,这是第二次在房产中尝到好处!
1986到1987年,国际油价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向10美元逼近。李加诚目光转向海外,再次危机入市,到1991年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头赫斯基能源95%的股权。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1992年,老李正在海外悄悄的发展壮大。身名是有,但在香港这边还不显!
细细想来,这货一生的的发家史,几乎就是一部抄底史。贺子龙都怀疑,他是不是也是一名重生者,否则节奏怎么会把握的那么好?
自己冒失出生年月不对劲,看来也就残存一个97回归抄底机会了。当然,还有2015年前的国内政策房市机会,之前的只能算是潜伏期。
-
“你说,面对邵氏的打压,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晚上是商务晚餐,没有女伴在场,单独的包间。贺子龙正在想如何把话题转向电影方面,雷老板自己先开口了。
看似询问方法,但从他的表情和神态,贺子龙感觉这货应该早有主意,只是顺势问一下。
“在我看来,邵氏这是最后的疯狂,其实能不能成,他们自己也是强撑着。另外,那个嘉禾、邵氏联手封杀的事儿,在我看来就好像三国时代,江东和孟德的合作,貌合神离。我打听过了,嘉禾里的演员最近不就出去在接活,而且上演的片子有的都在新丽线上映了……?”贺子龙还是不习惯用刀吃西餐,干脆用筷子。
“如果是在八十年代,邵氏这么做可能会是个巨大的威胁,但是现在嘛,恐怕他们自己的部分片源都要依靠进口了,所以这个封杀令,从一开始我就不相信能完全封杀的死……”听了贺子龙的回答,雷老板似乎早有所想,点了点头。
邵氏电影是无数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其精良的制作和丰富的剧情让许多人为之欣赏。在邵氏的诸多类型中,尤其以武侠片,戏剧片和文艺片最见功底,其中更出现了罗臻、岳枫、李翰祥和陶秦四大天王;除此之外,邵氏演员同样个性鲜明熠熠生辉。
无奈于80年代后邵氏走向衰落,于1985年开始邵氏电影公司渐渐减量停产,一代美好最终也走向了破灭。如此只保留一个空壳在那里,勉强支撑,不过是倒下的骆驼比马大,当然,只少比新丽线要强。
要说邵氏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邵氏的片场制度对演员有严格的限制同时,整体风格套路过于雷同,无法产生体系外作品。
而,爱将邹文怀自己创业,成立了嘉禾公司,这对邵氏电影王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就好比,从英国出来的人,跑到新地方,结果成立了美立坚合众国。
别看现在双方是在合作,一起对付新丽线,指不定什么时候,枪口一转,他们又内部打起来。
这都九十年代了左右了,邵氏依然固步自封,于80年代就开始有轰然坍塌之迹象,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聪明人不止贺子龙一个,肯定又不少人会有和雷老板,以及贺子龙一样的看法。所以,这次事件,对邵氏而言,也可能是压死他最后的一根杂草!
而为了拉开关系,贺子龙现在带上关家姐妹,早就没有住在原来的地方了。而是住在了更安全,更高级的公寓里。并且四周都是,新招募的小弟们一起在其它房间同住。
只要一个声令下,千军马万来相见可能是吹了点,但绝对不会害怕有什么人打上门来。
一顿饭吃的说久也不久,当雷老板放下餐具,笑道:“噢,如果说邵氏的片源也不够的话,那你认为新丽声院线片源更不够怎么办?就算和你们电影公司签约了,可是就你们一家出的片也不够呀!”
贺子龙也笑道:“那就多结盟几家像新艺城,或者电影公司合作。然后也扶持自己成立电影公司,人才不够慢慢来。有些事,就算成效慢,但总得去做不是?另外,你要是想速度打开局面,我倒有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和你炒期货一样,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
“哦?说来听听……经历过差点爆仓的事儿,我现在只要不是风险冲到天上去,都可以接受!”雷老板淡定的说道。
“那行,我的提议是取消戏院保底制度……”贺子龙嘴角一弯,说道。
雷老板的表情明显变了,先是一惊,然后是锁眉头,最后是舒展开来,想是在心算什么。最后表情变的开朗,又带点笑容。
他的手指轻轻的点打着桌面,一字一字的说的很慢:“以诚示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风险转嫁,千金买马骨……?”
什么是香港的戏院保底制度?
看看保底二字,就不难明白,以前这叫做把风险直接按在电影公司出片人方面,毕竟是买方市场嘛。也就是如果有人拍摄了一部电影,想在各大院线电影院上演。
你要和电影院们签约一个合同,不管上座率多少,收入多少。都有一个保底的费用给电影院方。
就算电影差到连成本都回不来,你还要倒贴钱给一大笔再给电影院,给你来个双倍打击。
这样的合同和潜规则,自然是对电影院方有利,而且这规定一直这么多年来也没变过。刚开始还没感觉出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
电影院里上映的都是些熟悉人员拍摄的电影,也就是每天都是些重复已经出了名的明星们,以及熟悉的老牌大电影公司们出的产品,在各大电影院出现。
一些有想法,有创新,新鲜血液的小电影公司和新人演员们,就给死死的压在下面出不了头。因为担心拍出来的电影,会回不了本,还没上映就让电影院剥削了几大层皮。
这样的规则,会让新人少,老人固定,阶级僵硬。而老明星们思想是很难变的,演技也很难再突破了,没有威胁就没有进步。而老是那些个原演员在眼前洗眼睛,久而久之,观众们也可能审美疲劳,产生些许不想再上电影院看电影的想法。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但总有一天,会让香港影视圈变成一池死水的。
-百镀一下“大富贵人生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88532/
这是他第一次在地产方面尝试到甜头!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拖累全球经济,他又如法炮制,大买资产,并在后来的复苏中再次暴富,成功跻身亿级富豪行列。成本越多,加倍越快,这是第二次在房产中尝到好处!
1986到1987年,国际油价暴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向10美元逼近。李加诚目光转向海外,再次危机入市,到1991年已拿下加拿大石油巨头赫斯基能源95%的股权。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1992年,老李正在海外悄悄的发展壮大。身名是有,但在香港这边还不显!
细细想来,这货一生的的发家史,几乎就是一部抄底史。贺子龙都怀疑,他是不是也是一名重生者,否则节奏怎么会把握的那么好?
自己冒失出生年月不对劲,看来也就残存一个97回归抄底机会了。当然,还有2015年前的国内政策房市机会,之前的只能算是潜伏期。
-
“你说,面对邵氏的打压,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晚上是商务晚餐,没有女伴在场,单独的包间。贺子龙正在想如何把话题转向电影方面,雷老板自己先开口了。
看似询问方法,但从他的表情和神态,贺子龙感觉这货应该早有主意,只是顺势问一下。
“在我看来,邵氏这是最后的疯狂,其实能不能成,他们自己也是强撑着。另外,那个嘉禾、邵氏联手封杀的事儿,在我看来就好像三国时代,江东和孟德的合作,貌合神离。我打听过了,嘉禾里的演员最近不就出去在接活,而且上演的片子有的都在新丽线上映了……?”贺子龙还是不习惯用刀吃西餐,干脆用筷子。
“如果是在八十年代,邵氏这么做可能会是个巨大的威胁,但是现在嘛,恐怕他们自己的部分片源都要依靠进口了,所以这个封杀令,从一开始我就不相信能完全封杀的死……”听了贺子龙的回答,雷老板似乎早有所想,点了点头。
邵氏电影是无数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其精良的制作和丰富的剧情让许多人为之欣赏。在邵氏的诸多类型中,尤其以武侠片,戏剧片和文艺片最见功底,其中更出现了罗臻、岳枫、李翰祥和陶秦四大天王;除此之外,邵氏演员同样个性鲜明熠熠生辉。
无奈于80年代后邵氏走向衰落,于1985年开始邵氏电影公司渐渐减量停产,一代美好最终也走向了破灭。如此只保留一个空壳在那里,勉强支撑,不过是倒下的骆驼比马大,当然,只少比新丽线要强。
要说邵氏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邵氏的片场制度对演员有严格的限制同时,整体风格套路过于雷同,无法产生体系外作品。
而,爱将邹文怀自己创业,成立了嘉禾公司,这对邵氏电影王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就好比,从英国出来的人,跑到新地方,结果成立了美立坚合众国。
别看现在双方是在合作,一起对付新丽线,指不定什么时候,枪口一转,他们又内部打起来。
这都九十年代了左右了,邵氏依然固步自封,于80年代就开始有轰然坍塌之迹象,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聪明人不止贺子龙一个,肯定又不少人会有和雷老板,以及贺子龙一样的看法。所以,这次事件,对邵氏而言,也可能是压死他最后的一根杂草!
而为了拉开关系,贺子龙现在带上关家姐妹,早就没有住在原来的地方了。而是住在了更安全,更高级的公寓里。并且四周都是,新招募的小弟们一起在其它房间同住。
只要一个声令下,千军马万来相见可能是吹了点,但绝对不会害怕有什么人打上门来。
一顿饭吃的说久也不久,当雷老板放下餐具,笑道:“噢,如果说邵氏的片源也不够的话,那你认为新丽声院线片源更不够怎么办?就算和你们电影公司签约了,可是就你们一家出的片也不够呀!”
贺子龙也笑道:“那就多结盟几家像新艺城,或者电影公司合作。然后也扶持自己成立电影公司,人才不够慢慢来。有些事,就算成效慢,但总得去做不是?另外,你要是想速度打开局面,我倒有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和你炒期货一样,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
“哦?说来听听……经历过差点爆仓的事儿,我现在只要不是风险冲到天上去,都可以接受!”雷老板淡定的说道。
“那行,我的提议是取消戏院保底制度……”贺子龙嘴角一弯,说道。
雷老板的表情明显变了,先是一惊,然后是锁眉头,最后是舒展开来,想是在心算什么。最后表情变的开朗,又带点笑容。
他的手指轻轻的点打着桌面,一字一字的说的很慢:“以诚示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风险转嫁,千金买马骨……?”
什么是香港的戏院保底制度?
看看保底二字,就不难明白,以前这叫做把风险直接按在电影公司出片人方面,毕竟是买方市场嘛。也就是如果有人拍摄了一部电影,想在各大院线电影院上演。
你要和电影院们签约一个合同,不管上座率多少,收入多少。都有一个保底的费用给电影院方。
就算电影差到连成本都回不来,你还要倒贴钱给一大笔再给电影院,给你来个双倍打击。
这样的合同和潜规则,自然是对电影院方有利,而且这规定一直这么多年来也没变过。刚开始还没感觉出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
电影院里上映的都是些熟悉人员拍摄的电影,也就是每天都是些重复已经出了名的明星们,以及熟悉的老牌大电影公司们出的产品,在各大电影院出现。
一些有想法,有创新,新鲜血液的小电影公司和新人演员们,就给死死的压在下面出不了头。因为担心拍出来的电影,会回不了本,还没上映就让电影院剥削了几大层皮。
这样的规则,会让新人少,老人固定,阶级僵硬。而老明星们思想是很难变的,演技也很难再突破了,没有威胁就没有进步。而老是那些个原演员在眼前洗眼睛,久而久之,观众们也可能审美疲劳,产生些许不想再上电影院看电影的想法。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但总有一天,会让香港影视圈变成一池死水的。
-百镀一下“大富贵人生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8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