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回家(新书已发)-百度网盘能不能同时在两台设备上共同备份
第三百五十六章 回家(新书已发)-百度网盘能不能同时在两台设备上共同备份-两朝凤仪-笔趣阁
两朝凤仪
作者:枕冰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们都说,常常看见帝宫钟楼之上,缃袍男子独自伫立,眺望东陵的方向,一呆,能呆上一整天。
人们又说,东陵的土地上,见着六出抽芽了,长叶了,漫山遍野的还真是势头葳蕤,但就是没见着开花。
“陵寝地阴,怎会开喜暖之花?”
儒生们往往会加上一句嘲讽,然后鼓动着内阁首席杨功,劝谏东宫纳妃,以绵子嗣。
“本殿已有妻,妻姓程,名英嘤。”
东宫也往往会把御剑压在小山般的纳妃奏章上,一字一顿,目光温柔又冰冷。
妻姓程,名英嘤。
这是三年间西周东宫重复了最多的话。
对儒生们说,对朝臣们说,对圣人皇后说,对外域使臣说,对天地众生说,不厌其烦的,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若是六出花不开,您真的要守孝一生么?”当了心把帝宫的事儿讲给程英嘤听时,也是问了最多的担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程英嘤只重复这么一句,她不信佛祖,不信鬼神,只信唤她花儿的人,他最后留给她的温柔和宽恕。
是啊,这三年,世间仿佛就剩下了她一人,陪她的只有了心,东陵安静得能听见蝉从树上掉下来,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她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种花,练字,煎茶,看蜂蝶在六出花海里翻飞,听雨珠打在花叶上沙沙,空了就做针线,小孩子的衣裳襁褓,还捡了柏枝做了一个拨浪鼓,给她即将出世的孩子备着。
“你的爹啊,鞠蹴可厉害了,等你快些长大和他一起,把羊皮球踢到金銮殿房顶上去!”
程英嘤每每摇着拨浪鼓,感受着肚子里的脉动,就觉得世间,什么都不怕了。
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了心虽然自己没生过,但好歹比她年长,见的事多,又定期下山通消息,所以诸多准备照料,权且有序。
终于到了临盆这一天,了心忙里忙外,程英嘤生了一天一夜。
几番生死关,母子平安,西周的第一位皇孙,诞生在山水间前朝陵,先帝长眠之所。
流言渐起。因为是生在宫外的孩子,诸多不好听的话趁势钻。
皇太子赵熙行在乐呵了好几天找不着东南西北后,终于冷静下来,以储君之尊,为孩子赐名。
元。
按照天家宗谱,祈字辈,元,赵祈元。
元者,大也,始也,嫡统之正。
流言如猛扣了冰盆的火苗,咻地就灭了,毕竟这个字,一字千钧,什么话都不用了。
东陵多了一个小奶娃,三个人的日子忽的就热闹起来了。
赵祈元满月那天,程英嘤亲手剃了他的胎毛,托了心下山带给东宫,赵熙行托了心带回来的,是一个羊皮球,他亲手缝的。
里面填的是棉絮,轻,适合小孩瞎玩。
“到底是乘风郎,教他儿子从小淘气,我还指望着笔啊算筹啊!”程英嘤笑了,笑着笑着又哭,哭着又笑。
于是果然应了这话,这位西周皇长孙,属猴的。
会翻身的第一天,直接翻到榻下去了,会走路的第一天,程英嘤和了心撵在后面追,会自己吃饭那一天,更是不得了,把醋当糖水喝了,拉了三天稀。
程英嘤和了心开始无比期待下山那一天,这孩子,缺爹打。
三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比如故人白头。
六皇子赵熙彻去了边疆,刘蕙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没拦住,那小子去的坚决,顶着一头只到肩的短发。
他的头发再没长成过。稍微长点他就剪,始终维持着,别他时的模样。
然后西域和西周的边陲小镇,多了一个叫王小五的书商,卖刀谱,都是中原来的好刀谱,刀客来买还贱售,根本不担心得利。
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书商一头惊世骇俗的短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西周对于头发的执著,如同性命,割发代头,便是出故于此,所以别说短发了,那书商还自己剪,总是到肩长度。
如一副黑缎帘子,在边关的风里扬。
简直是大逆不道。
有一些闲的去挑事,结果第二天人就没了,据说是着官服的人处理的,小镇的人这才恍然,这书商,怕是京城里有人,来头不简单。
没人敢去拼命了。小镇接受了王小五的存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书商长高了,脸黑了,骨骼壮了,真的长成了朔风黄沙里的一员。
书店生意不错。打烊了后,王小五就挑着一杆灯,提着一壶酒,坐在天台那杆幌子下,眺望西域的方向,静静的喝酒。
“你在看什么呢?”有人问他。
“等人。”王小五答。
“为什么要割发呢?”也有人问。
“怕他回来不认得。”王小五答。
这样的问答几乎每天上演,关于这书商的谜团很多,他却日渐沉默,话不多,只在每晚望向西域时,眸底会有异常温柔的光芒。
边陲小镇,有人面覆风霜,辗转故人忆。
茫茫草原,有人持旌牧羊,十年一瞬间。
三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比如兴衰荣辱。
圣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虽不至于寿比南山,但孙橹说,足矣享儿孙之乐。
东宫也依旧贤明,天下归心,惹得圣人一天都想着提前致仕,要不是皇后在旁边盯着,帝宫就要出太上皇了。
“为什么不让老子得闲,去好好读读无名录呢?”赵胤天不亮被叫起来上朝时,总是满脸怨气。
“东宫情关未过,陛下休得丢他一人!”刘蕙在旁边佯怒,东宫这小子,眉眼间越长是越有姐姐的模样了。
是啊,待得闲了,她就去唱曲儿,打发日子,省得老了没事做。
孩子们都大了。
一个尥蹶子的管不了,一个做圣人的不用管,她这个皇后还是得认老,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了,比如身边的迟春。
赵熙衍没事就来皇后殿请安,眼珠子却往迟春身上溜。
她一扭头,见得女子满脸羞红,得,什么话也不用了。
“六殿下小你四岁!”人后,她惊怒不已,问迟春。
“奴婢愿意等,他也愿意。”迟春搅着衣角,声若蚊蝇。
真是人老了。刘蕙叹了口气,暗道专心唱曲儿的日程,要提一提了,不仅是身边的迟春,东宫她也瞧不懂了。
赵熙行学会了吹箫,还学会了木工厨艺画糖人讲话本,东宫专门清了一间作坊,以供赵熙行研究各行手艺。
比如做了一个小孩儿玩的摇摇木马,烹了一碗小孩儿吃的瘦肉薯粥,画了一个小孩儿喜欢的大老虎糖人,还会娓娓动听的讲话本,每晚拉着豆喜“试听”,扰得后者一连数月眼下发黑。
“待祈元回宫了,本殿一定是个好父亲。”赵熙行踌躇满志。
杨功看看赵熙行,又看看成堆的弹劾“东宫失仪”的折子,最终决定把话吞回去,毕竟他家里也一摊子破事。
比如要为那个混世魔王杨阿蛮选亲了,京城好人家的哥儿们都脚尖往后缩,愁得他天天折寿。
杨阿蛮倒好,看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姓姬,名岐,气得杨功三天躺榻上下不来。
人们又说,东陵的土地上,见着六出抽芽了,长叶了,漫山遍野的还真是势头葳蕤,但就是没见着开花。
“陵寝地阴,怎会开喜暖之花?”
儒生们往往会加上一句嘲讽,然后鼓动着内阁首席杨功,劝谏东宫纳妃,以绵子嗣。
“本殿已有妻,妻姓程,名英嘤。”
东宫也往往会把御剑压在小山般的纳妃奏章上,一字一顿,目光温柔又冰冷。
妻姓程,名英嘤。
这是三年间西周东宫重复了最多的话。
对儒生们说,对朝臣们说,对圣人皇后说,对外域使臣说,对天地众生说,不厌其烦的,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若是六出花不开,您真的要守孝一生么?”当了心把帝宫的事儿讲给程英嘤听时,也是问了最多的担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程英嘤只重复这么一句,她不信佛祖,不信鬼神,只信唤她花儿的人,他最后留给她的温柔和宽恕。
是啊,这三年,世间仿佛就剩下了她一人,陪她的只有了心,东陵安静得能听见蝉从树上掉下来,燕子在屋檐下筑巢。
她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种花,练字,煎茶,看蜂蝶在六出花海里翻飞,听雨珠打在花叶上沙沙,空了就做针线,小孩子的衣裳襁褓,还捡了柏枝做了一个拨浪鼓,给她即将出世的孩子备着。
“你的爹啊,鞠蹴可厉害了,等你快些长大和他一起,把羊皮球踢到金銮殿房顶上去!”
程英嘤每每摇着拨浪鼓,感受着肚子里的脉动,就觉得世间,什么都不怕了。
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了心虽然自己没生过,但好歹比她年长,见的事多,又定期下山通消息,所以诸多准备照料,权且有序。
终于到了临盆这一天,了心忙里忙外,程英嘤生了一天一夜。
几番生死关,母子平安,西周的第一位皇孙,诞生在山水间前朝陵,先帝长眠之所。
流言渐起。因为是生在宫外的孩子,诸多不好听的话趁势钻。
皇太子赵熙行在乐呵了好几天找不着东南西北后,终于冷静下来,以储君之尊,为孩子赐名。
元。
按照天家宗谱,祈字辈,元,赵祈元。
元者,大也,始也,嫡统之正。
流言如猛扣了冰盆的火苗,咻地就灭了,毕竟这个字,一字千钧,什么话都不用了。
东陵多了一个小奶娃,三个人的日子忽的就热闹起来了。
赵祈元满月那天,程英嘤亲手剃了他的胎毛,托了心下山带给东宫,赵熙行托了心带回来的,是一个羊皮球,他亲手缝的。
里面填的是棉絮,轻,适合小孩瞎玩。
“到底是乘风郎,教他儿子从小淘气,我还指望着笔啊算筹啊!”程英嘤笑了,笑着笑着又哭,哭着又笑。
于是果然应了这话,这位西周皇长孙,属猴的。
会翻身的第一天,直接翻到榻下去了,会走路的第一天,程英嘤和了心撵在后面追,会自己吃饭那一天,更是不得了,把醋当糖水喝了,拉了三天稀。
程英嘤和了心开始无比期待下山那一天,这孩子,缺爹打。
三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比如故人白头。
六皇子赵熙彻去了边疆,刘蕙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没拦住,那小子去的坚决,顶着一头只到肩的短发。
他的头发再没长成过。稍微长点他就剪,始终维持着,别他时的模样。
然后西域和西周的边陲小镇,多了一个叫王小五的书商,卖刀谱,都是中原来的好刀谱,刀客来买还贱售,根本不担心得利。
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书商一头惊世骇俗的短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西周对于头发的执著,如同性命,割发代头,便是出故于此,所以别说短发了,那书商还自己剪,总是到肩长度。
如一副黑缎帘子,在边关的风里扬。
简直是大逆不道。
有一些闲的去挑事,结果第二天人就没了,据说是着官服的人处理的,小镇的人这才恍然,这书商,怕是京城里有人,来头不简单。
没人敢去拼命了。小镇接受了王小五的存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书商长高了,脸黑了,骨骼壮了,真的长成了朔风黄沙里的一员。
书店生意不错。打烊了后,王小五就挑着一杆灯,提着一壶酒,坐在天台那杆幌子下,眺望西域的方向,静静的喝酒。
“你在看什么呢?”有人问他。
“等人。”王小五答。
“为什么要割发呢?”也有人问。
“怕他回来不认得。”王小五答。
这样的问答几乎每天上演,关于这书商的谜团很多,他却日渐沉默,话不多,只在每晚望向西域时,眸底会有异常温柔的光芒。
边陲小镇,有人面覆风霜,辗转故人忆。
茫茫草原,有人持旌牧羊,十年一瞬间。
三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比如兴衰荣辱。
圣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虽不至于寿比南山,但孙橹说,足矣享儿孙之乐。
东宫也依旧贤明,天下归心,惹得圣人一天都想着提前致仕,要不是皇后在旁边盯着,帝宫就要出太上皇了。
“为什么不让老子得闲,去好好读读无名录呢?”赵胤天不亮被叫起来上朝时,总是满脸怨气。
“东宫情关未过,陛下休得丢他一人!”刘蕙在旁边佯怒,东宫这小子,眉眼间越长是越有姐姐的模样了。
是啊,待得闲了,她就去唱曲儿,打发日子,省得老了没事做。
孩子们都大了。
一个尥蹶子的管不了,一个做圣人的不用管,她这个皇后还是得认老,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了,比如身边的迟春。
赵熙衍没事就来皇后殿请安,眼珠子却往迟春身上溜。
她一扭头,见得女子满脸羞红,得,什么话也不用了。
“六殿下小你四岁!”人后,她惊怒不已,问迟春。
“奴婢愿意等,他也愿意。”迟春搅着衣角,声若蚊蝇。
真是人老了。刘蕙叹了口气,暗道专心唱曲儿的日程,要提一提了,不仅是身边的迟春,东宫她也瞧不懂了。
赵熙行学会了吹箫,还学会了木工厨艺画糖人讲话本,东宫专门清了一间作坊,以供赵熙行研究各行手艺。
比如做了一个小孩儿玩的摇摇木马,烹了一碗小孩儿吃的瘦肉薯粥,画了一个小孩儿喜欢的大老虎糖人,还会娓娓动听的讲话本,每晚拉着豆喜“试听”,扰得后者一连数月眼下发黑。
“待祈元回宫了,本殿一定是个好父亲。”赵熙行踌躇满志。
杨功看看赵熙行,又看看成堆的弹劾“东宫失仪”的折子,最终决定把话吞回去,毕竟他家里也一摊子破事。
比如要为那个混世魔王杨阿蛮选亲了,京城好人家的哥儿们都脚尖往后缩,愁得他天天折寿。
杨阿蛮倒好,看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姓姬,名岐,气得杨功三天躺榻上下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