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82o19o8远东狂人第339章德国的选择
乍为后起的列强德国统一之后工业实力迅增强凰川小德国钢铁产量为一千三百万吨是英国的近两倍法国的四倍德国的商船队总吨位达到近三百万吨。商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英国。德国生产的合成染料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德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化工产品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里德国的份额达到了百分之十五与英国持平并列排名世界第二。
工业实力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国家实力依靠着雄厚的国家实力德国野心勃勃的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环顾左右德国惊讶的现有一种力量在阻挡德国的继续崛起这种力量就是“世界旧秩序”
世界旧秩序在这种旧秩序下。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英国、法国等强国瓜分完毕德国仅仅只是赶上了这场瓜分狂潮的尾声望着那点可怜的“残羹冷炙”德国既愤怒又冲动在这个“强权即公理”的时代德国很快就采取了行动来为自己争夺“日光下的地盘”
《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失效。德国与俄国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德国与英国在南非布尔人问题上的姐梧三国同盟的建立德国远东舰队强占中国胶州湾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无畏舰”建造竞赛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这一系列的重大国际事件都是德国试图摧毁“世界旧秩序”而采取的行动的直接后果而制订这些行动方案的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自从鹤年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就着手制订野心勃勃的“新路线”为了保持德国在欧洲大6的霸主地个更是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威廉二世不惜开罪俄国毅然决然的结束了两国之间多年的正常关系并将反对这一政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一脚踢出了政治舞台而将那些追随“新路线”的亲信提拔上来担任了政府中许多重要职务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相标洛、总参谋长瓦德西、外交专家霍尔斯坦因这些人都是簇拥在皇帝身边的“忠犬”忠实的执行着威廉二世制订的“新路线”
既然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那么就有“旧秩序”的维护者作为对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的反击一向强调均势战略的英国也毫不犹豫的拉拢了法国、俄国三国协约就此建立世界从此变得更加动荡了。
经过摩洛哥危机和波斯尼亚危机这两次较量协约国和同盟国在互相试探对方决心的同时都认识到一个重要现实:他们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但是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并不代表两个军事集团会放弃战争相反它们都加快了备战的脚步几年前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这么快就能够在欧州缓和与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井续增长的军火和装备订单让欧州的工业家非常满意但是同时也使欧洲的局势更加紧张。
两个军事集团在疯狂扩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继续拉拢各自的同盟者。英国盯上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德国也做着同样的打算而且由于在远东地区没有盟友德国拉拢美国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美国也是太平洋国家它的海军实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国一起保卫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共同对抗那个同样野心勃勃的新兴小列强日本。
但是让德国失望的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非常之强烈远远强于德凳美国人的爱国情绪所以美国不愿为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背书虽然美国同样不满日本在东北亚方向的扩张但是相比之下美国更看重欧洲市场它不会为了德国而开罪英国、法国美国的商人是狡猾的他们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对比。
所以美国政府迟迟不肯上德国的贼船美国政客依旧保持着
美国既然暂时无法拉拢那么德国皇帝不得不再将目光转向其它国来
现在的远东太平洋地区有几个独立的国家呢?
日本算一个但是日本是英国的盟国、协约国集团的准成员这样一个国家显然不可能上德国的贼船。没办法德国皇帝只好将目光挪了过去盯着远东找了一转然后皇帝陛下痛苦的现远东地区的独立国家真是屈指可数值得德国拉拢的几乎只剩下了一斤中国。
中国名义上是个主权国家。但实际上自从哟年的“厌子国变”之后八国联军就用大炮和刺刀以及传教士将这个国家变成了“公共殖民地”这样一个国家有资格上皇帝陛下的贼船么?
有资格而且这个资格完全可以藐视整斤小欧洲这个资格就是人口: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现在拥有四亿人口。
这个统计数字还是来自于那个低效的清朝官僚衙门实际上威廉二世认为如果让德国人去做统计的话这个东方古国的人口很可能接近五亿!
五亿人口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啊。相比之平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本土总人口加到一起也不过才一亿出头作为一个欧洲君主威廉二世不得不感叹这是“水稻、甘薯和马铃薯的奇迹”尤其让皇帝陛下感到惊讶的是偏偏这个国家的底层民众可以忍耐最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一点从那些在美洲种植园干活的华工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吃苦耐劳的国具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样一个国家竟然沦落到“公共殖民地”的处境德国皇帝确实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太悠久了些积淀了太多的糟粕新的社会力量无法冲破这层厚厚的糟粕使得这个国家的每一次进步都以沉重的社会代价为前提。
不过德国皇帝很快就无视了中国的历史毕竟如果这个国家还不能迅觉醒的话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恐怕就要终结了毕竟除了日本对这个国家虎视眈眈之件德国人也一直对这个国家垂涎三尺。
“日不过现在对于德国来说瓜分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德国在远东的力量比起英国、日本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其因为参与瓜分而遭到中国民众的敌视还不如想办法把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绑上德国战车。
趁着英国和日本还没有动手。还是尽快把这个衰落的国家拉上自己的贼船吧让那五亿人口为德国提供市场也为德国战车提供一些动力。
在皇帝的催促下德国政府很快就采取了行动通过驻华公使联络上了清廷倡议中国、美国、德国结盟共同对抗日本对于德国的建议清廷非常感兴趣当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东三省炭可危能不能保住这块“龙兴之地。”全看此次外交上的纵横搏阖了于是唐绍仪率领一支外交使团去了美国准备就三国结盟问题与美国政府磋商。
但是美国仍旧不肯上德国的贼船而且美国政府很聪明的利用了“中美德三国同盟”的舆论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坐回谈判桌前与美国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换来了日本政府“门户开放”和不攻击菲律宾的承诺在这种尔虞我诈的国际政治较量中德国皇帝组建中美德三国同盟的美梦总算是醒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国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中国身上这是它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维持既得利益的唯一希望哪怕这个国家自己也是朝不
夕。
但是没等德国的如意算盘拨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爆了革命。戍申革命。
然后满清朝廷被南北实力派联手掀翻这个国家在名义上由君主制过渡到了共和制。
这简直让德国皇帝兴奋不已因为就在当年的早些时候近东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也爆了一场革命革命之后上台执政的军人政府非常的亲德他们强烈要求德国帮助他们实现军事现代化而现在。“东亚病夫”中国也爆了革命那么革命之后的新政府是否也需要德国的“帮助”呢?
虽然对于共和制很反感但是这并不影响威廉二世对共和中国的兴趣。在协约国集团的威胁之平德国的“新路线”必须继续推行中国也必须拉拢。
德国一开始拉拢的对象是袁世凯但是德国人很快现英国对袁世凯的影响力很强远不是德国可以相比的而且由于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实在有限袁世凯也不大可能抛弃英国而到入德国怀抱这样一来德国的远东战略受到了更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将中国拉上德国贼船的话那么一旦欧洲冲突爆德国将不得不从远东地区撤退它的大部分力量那么日本将取得远东的绝对优势而美国又不肯为德国火中取栗。那么日本那多余的海军力量完全可以抽调到欧洲和英国一起从海上封锁德国。
正当威廉二世陷入苦闷之中的时候中国南方的一个实力派人物用自己的声音唤醒了德国人的想象力。那个人叫赵北崛起于“戊申革命。”是南方革命军的一位将军因为日本舰队在长江中游与他的部队生武装冲突这位中国的将军竟采取了十分强硬的姿态几乎将中日两国逼到战争边缘。
这个中国的军事强人引起了威廉二世的注意他让人搜集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情报和资料然后惊讶的现。这个叫赵北的将军不仅反日而且也拥有很强的反英情绪这从他在占领九江城之后所拍的反英通电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也正因此外国记者给了他一个绰号:远东狂人。
这显然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和国家主义立场的中国将军而他在反英反日的同时却没有表现出对德国的厌恶这一点值得注意德国人或许可以利用一下并支持一下他的事业使他拥有足够的力量凯觎中国的最高权力那样的话他肯定对德国更有好感或许可以对德国皇帝的“新路线”有帮助。
不过在给这个远东军事强人全力支持之前很有必要考察一下他的真正力量德国人虽然慷慨但是也很精明德国绝不会扶持一个不堪一击的大话狂。
于是在德国商人提供的步枪、弹药、大炮、轮船的支持下以及这个国家自近代以来各种矛盾激化之后的动荡政局的诱下一场南北冲突不可避免的爆了赵北将军与袁世凯将军终于从暗斗走向明争两人都想成为这个国家权力的掌握者。于是战争爆了。
河南南部那场只持续了几天的小型战争以赵北将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南方实力派击败了袁世凯北洋集团德国皇帝终于放心了。
事实证明当初皇帝陛下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内阁里的反对意见基本上消失了现在的德国太需要一个远东的帮手了而那个赵北将军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虽然他目前的实力还非常弱小但是只要德国肯伸出援手他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里成为中国的主宰者。
当然如果能够在支持赵北将军的同时从中国获得足够的商业利益。这显然也是德国商界乐于看到的。如果德国的工商界人士在中国获的商业上和工业上的好处他们肯定会在议会选举中支持帝制派议员那样一来就能完全压住越来越强大的左翼社会力量了。
在这种背景之平德国皇帝亲自向外交部门施加影响命令德国驻华公使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去拉拢和影响那位赵北将军。
于是汉纳根上校就带着德国公使的一封电报到了武胜关到了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的总司令部。
这既是德国皇帝的选择更是德国的选择。
见到了总司令汉纳根单独一人在会议室里与赵北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秘密会议然后会议就结束了除了极少数人之外这次会议的内容属于绝时机密就像当初的“黄州阴谋”一样也成为了让后世历史学家头疼的历史之迷。
乍为后起的列强德国统一之后工业实力迅增强凰川小德国钢铁产量为一千三百万吨是英国的近两倍法国的四倍德国的商船队总吨位达到近三百万吨。商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英国。德国生产的合成染料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德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化工产品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里德国的份额达到了百分之十五与英国持平并列排名世界第二。
工业实力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国家实力依靠着雄厚的国家实力德国野心勃勃的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环顾左右德国惊讶的现有一种力量在阻挡德国的继续崛起这种力量就是“世界旧秩序”
世界旧秩序在这种旧秩序下。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英国、法国等强国瓜分完毕德国仅仅只是赶上了这场瓜分狂潮的尾声望着那点可怜的“残羹冷炙”德国既愤怒又冲动在这个“强权即公理”的时代德国很快就采取了行动来为自己争夺“日光下的地盘”
《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失效。德国与俄国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德国与英国在南非布尔人问题上的姐梧三国同盟的建立德国远东舰队强占中国胶州湾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无畏舰”建造竞赛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这一系列的重大国际事件都是德国试图摧毁“世界旧秩序”而采取的行动的直接后果而制订这些行动方案的就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自从鹤年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就着手制订野心勃勃的“新路线”为了保持德国在欧洲大6的霸主地个更是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威廉二世不惜开罪俄国毅然决然的结束了两国之间多年的正常关系并将反对这一政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一脚踢出了政治舞台而将那些追随“新路线”的亲信提拔上来担任了政府中许多重要职务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相标洛、总参谋长瓦德西、外交专家霍尔斯坦因这些人都是簇拥在皇帝身边的“忠犬”忠实的执行着威廉二世制订的“新路线”
既然有“旧秩序”的破坏者那么就有“旧秩序”的维护者作为对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的反击一向强调均势战略的英国也毫不犹豫的拉拢了法国、俄国三国协约就此建立世界从此变得更加动荡了。
经过摩洛哥危机和波斯尼亚危机这两次较量协约国和同盟国在互相试探对方决心的同时都认识到一个重要现实:他们都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但是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并不代表两个军事集团会放弃战争相反它们都加快了备战的脚步几年前开始的世界性经济萧条这么快就能够在欧州缓和与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无关系井续增长的军火和装备订单让欧州的工业家非常满意但是同时也使欧洲的局势更加紧张。
两个军事集团在疯狂扩军备战的同时也在继续拉拢各自的同盟者。英国盯上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德国也做着同样的打算而且由于在远东地区没有盟友德国拉拢美国的愿望更为迫切因为美国也是太平洋国家它的海军实力也不算弱完全可以和德国一起保卫两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共同对抗那个同样野心勃勃的新兴小列强日本。
但是让德国失望的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非常之强烈远远强于德凳美国人的爱国情绪所以美国不愿为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背书虽然美国同样不满日本在东北亚方向的扩张但是相比之下美国更看重欧洲市场它不会为了德国而开罪英国、法国美国的商人是狡猾的他们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对比。
所以美国政府迟迟不肯上德国的贼船美国政客依旧保持着
美国既然暂时无法拉拢那么德国皇帝不得不再将目光转向其它国来
现在的远东太平洋地区有几个独立的国家呢?
日本算一个但是日本是英国的盟国、协约国集团的准成员这样一个国家显然不可能上德国的贼船。没办法德国皇帝只好将目光挪了过去盯着远东找了一转然后皇帝陛下痛苦的现远东地区的独立国家真是屈指可数值得德国拉拢的几乎只剩下了一斤中国。
中国名义上是个主权国家。但实际上自从哟年的“厌子国变”之后八国联军就用大炮和刺刀以及传教士将这个国家变成了“公共殖民地”这样一个国家有资格上皇帝陛下的贼船么?
有资格而且这个资格完全可以藐视整斤小欧洲这个资格就是人口: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现在拥有四亿人口。
这个统计数字还是来自于那个低效的清朝官僚衙门实际上威廉二世认为如果让德国人去做统计的话这个东方古国的人口很可能接近五亿!
五亿人口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啊。相比之平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本土总人口加到一起也不过才一亿出头作为一个欧洲君主威廉二世不得不感叹这是“水稻、甘薯和马铃薯的奇迹”尤其让皇帝陛下感到惊讶的是偏偏这个国家的底层民众可以忍耐最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一点从那些在美洲种植园干活的华工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吃苦耐劳的国具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样一个国家竟然沦落到“公共殖民地”的处境德国皇帝确实看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或许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太悠久了些积淀了太多的糟粕新的社会力量无法冲破这层厚厚的糟粕使得这个国家的每一次进步都以沉重的社会代价为前提。
不过德国皇帝很快就无视了中国的历史毕竟如果这个国家还不能迅觉醒的话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恐怕就要终结了毕竟除了日本对这个国家虎视眈眈之件德国人也一直对这个国家垂涎三尺。
“日不过现在对于德国来说瓜分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德国在远东的力量比起英国、日本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与其因为参与瓜分而遭到中国民众的敌视还不如想办法把这个拥有五亿人口的国家绑上德国战车。
趁着英国和日本还没有动手。还是尽快把这个衰落的国家拉上自己的贼船吧让那五亿人口为德国提供市场也为德国战车提供一些动力。
在皇帝的催促下德国政府很快就采取了行动通过驻华公使联络上了清廷倡议中国、美国、德国结盟共同对抗日本对于德国的建议清廷非常感兴趣当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东三省炭可危能不能保住这块“龙兴之地。”全看此次外交上的纵横搏阖了于是唐绍仪率领一支外交使团去了美国准备就三国结盟问题与美国政府磋商。
但是美国仍旧不肯上德国的贼船而且美国政府很聪明的利用了“中美德三国同盟”的舆论迫使日本政府重新坐回谈判桌前与美国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换来了日本政府“门户开放”和不攻击菲律宾的承诺在这种尔虞我诈的国际政治较量中德国皇帝组建中美德三国同盟的美梦总算是醒了。
在这种背景之下德国只能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中国身上这是它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维持既得利益的唯一希望哪怕这个国家自己也是朝不
夕。
但是没等德国的如意算盘拨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就爆了革命。戍申革命。
然后满清朝廷被南北实力派联手掀翻这个国家在名义上由君主制过渡到了共和制。
这简直让德国皇帝兴奋不已因为就在当年的早些时候近东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也爆了一场革命革命之后上台执政的军人政府非常的亲德他们强烈要求德国帮助他们实现军事现代化而现在。“东亚病夫”中国也爆了革命那么革命之后的新政府是否也需要德国的“帮助”呢?
虽然对于共和制很反感但是这并不影响威廉二世对共和中国的兴趣。在协约国集团的威胁之平德国的“新路线”必须继续推行中国也必须拉拢。
德国一开始拉拢的对象是袁世凯但是德国人很快现英国对袁世凯的影响力很强远不是德国可以相比的而且由于德国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实在有限袁世凯也不大可能抛弃英国而到入德国怀抱这样一来德国的远东战略受到了更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将中国拉上德国贼船的话那么一旦欧洲冲突爆德国将不得不从远东地区撤退它的大部分力量那么日本将取得远东的绝对优势而美国又不肯为德国火中取栗。那么日本那多余的海军力量完全可以抽调到欧洲和英国一起从海上封锁德国。
正当威廉二世陷入苦闷之中的时候中国南方的一个实力派人物用自己的声音唤醒了德国人的想象力。那个人叫赵北崛起于“戊申革命。”是南方革命军的一位将军因为日本舰队在长江中游与他的部队生武装冲突这位中国的将军竟采取了十分强硬的姿态几乎将中日两国逼到战争边缘。
这个中国的军事强人引起了威廉二世的注意他让人搜集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情报和资料然后惊讶的现。这个叫赵北的将军不仅反日而且也拥有很强的反英情绪这从他在占领九江城之后所拍的反英通电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也正因此外国记者给了他一个绰号:远东狂人。
这显然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和国家主义立场的中国将军而他在反英反日的同时却没有表现出对德国的厌恶这一点值得注意德国人或许可以利用一下并支持一下他的事业使他拥有足够的力量凯觎中国的最高权力那样的话他肯定对德国更有好感或许可以对德国皇帝的“新路线”有帮助。
不过在给这个远东军事强人全力支持之前很有必要考察一下他的真正力量德国人虽然慷慨但是也很精明德国绝不会扶持一个不堪一击的大话狂。
于是在德国商人提供的步枪、弹药、大炮、轮船的支持下以及这个国家自近代以来各种矛盾激化之后的动荡政局的诱下一场南北冲突不可避免的爆了赵北将军与袁世凯将军终于从暗斗走向明争两人都想成为这个国家权力的掌握者。于是战争爆了。
河南南部那场只持续了几天的小型战争以赵北将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南方实力派击败了袁世凯北洋集团德国皇帝终于放心了。
事实证明当初皇帝陛下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内阁里的反对意见基本上消失了现在的德国太需要一个远东的帮手了而那个赵北将军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虽然他目前的实力还非常弱小但是只要德国肯伸出援手他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里成为中国的主宰者。
当然如果能够在支持赵北将军的同时从中国获得足够的商业利益。这显然也是德国商界乐于看到的。如果德国的工商界人士在中国获的商业上和工业上的好处他们肯定会在议会选举中支持帝制派议员那样一来就能完全压住越来越强大的左翼社会力量了。
在这种背景之平德国皇帝亲自向外交部门施加影响命令德国驻华公使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去拉拢和影响那位赵北将军。
于是汉纳根上校就带着德国公使的一封电报到了武胜关到了联合阵线革命武装力量的总司令部。
这既是德国皇帝的选择更是德国的选择。
见到了总司令汉纳根单独一人在会议室里与赵北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秘密会议然后会议就结束了除了极少数人之外这次会议的内容属于绝时机密就像当初的“黄州阴谋”一样也成为了让后世历史学家头疼的历史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