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出其不意
这次,在做出决定之前,帕特里奇征求了前线指挥官的意见。(手打小说)
不管怎么说,e集团军的美军主力部队来自南方战场,即便同属帕特里奇指挥,可是在这场战争之前,帕特里奇只是驻韩美军总司令,而在南方战场上作战的美军,基本上与他没有关系。
与其他集团军的指挥官比起来,e集团军司令官的地位要稍微高一点。
更重要的是,现在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混乱,特别是由武清的五万日军引发的日军全线动荡,给美日联军的指挥体系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别的不说,在十三日白天,日军派出的宪兵部队就在战场上就地处决了上百名临阵脱逃的官兵,其中还有不少军官,最高级别的是一名少佐营长。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对前线的了解程度显然比不上e集团军的指挥官,也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当时,帕特里奇主要征询的就是e集团军能不能在打下天津之后,即便被东北军围困也能守住,并且坚持下来。
e集团军指挥官的回答也很简单,即在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进攻没有停止,仍然牵制着东北军大批主力部队的情况下,e集团军能够在占领天津主城区之后顶住反击,并且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
这不是在吹牛,因为e集团军并不缺乏作战物资。
在大张庄遭到袭击之后,e集团军的指挥官就命令后勤部队将囤积在军粮城与华明镇的物资运入市区,交给前线作战部队。因为在北京会战期间,美日联军并没有降低e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度,而且帕特里奇也希望天津能够成为攻打北京的出发地,所以当时e集团军手里至少还有足够坚持一个月的作战物资。
对美军来说,物资就是一切。
得到这一答复之后,帕特里奇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消灭东北军反击力量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用e集团军将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牵制在天津,美日联军就能获得调整部署的时间,并且在天津城外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只不过,帕特里奇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凑齐足够的反击部队。
要知道,在a集团军与d集团军相继覆灭,c集团军与b集团军又分身乏术、连扩大作战范围都很吃力的情况下,凑出一支具有足够规模的部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哪怕是调动二线部队,也很困难。
问题是,这次,帕特里奇仍然错误判断了东北军的反击意图。
以当时的情况,罗耀武的胃口再大,也绝不可能让仅有的一点反击部队杀入天津,与美日联军打城市战。廊坊的战斗已经说明,只要美日联军在城市里站稳脚跟,而且有足够的弹药物资,以步兵为主的东北军就很难翻盘。
要想围歼e集团军,最好的办法不是攻打天津,而是直接包围天津。
问题就在这里,天津比廊坊大十多倍,以东北军的兵力,包围天津主城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廊坊,为了包围两万多美日联军,东北军出动了两个主力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也只是勉强做到。在天津这边,发起反击的东北军总共也就只有十多万主力作战部队,加上民兵与武装平民,顶满天也就三十多万人马,而天津主城区内,e集团军至少还有十来万官兵,而且不存在缺乏弹药物资的问题。真要硬拼,这场仗肯定比廊坊那边艰难百倍以上,搞不好还会被美日联军反扑。
也就是说,包围天津根本办不到。
不能包围,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办法,比如切断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围困e集团军,达到与包围一样的效果。
这也正是罗耀武的根本意图。
虽然在很多时候,围困敌人比包围敌人更加麻烦,毕竟这要扩大包围圈,要在更加宽广的战场上作战。只是在天津这边,问题没有这么复杂。要想围困e集团军,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攻占天津东面的宁河县。
可以说,宁河就是天津战场上美日联军的死穴。
从唐山到天津,有多条公路线,但是最主要的国道只有两条,一是北面到达蓟县的一零二国道,二是南面到达宁河的一一二国道。除此之外,全是通行能力不太理想的省道。正是如此,美日联军在进军天津、并且以天津为跳板攻打北京的时候,才会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南北两端,分别沿着这两条国道挺进。
蓟县那边,在c集团军不敢贸然挺进的情况下,东北军已经稳住了战线。
关键就在宁河,只要拿下宁河,就能切断e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把这支拥有十万官兵的大军困在天津。
虽然东北军的反击部队到宁河还有几十公里的路要走,但是对东北军来说,攻打宁河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即该地的守军并不强大,只有两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剩下的全是已成惊弓之鸟的日军。
事实上,当时美日联军在宁河的防御部署根本不堪一击。
这都是日军所赐。
在前线部队崩溃之后,日军的士气与斗志一落千丈,即便日军司令官紧急出动了数千名宪兵,甚至动用了战场手段,当着众多日军溃散官兵的面,处决了不少逃兵,但是这些临时举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日军官兵更加惧战。特别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几乎连拿起枪的勇气都没有。
日军的怯懦表现,对美军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部署在后方的国民警卫队。
比如在十三日上午,一支美日联军的运输车队在黄港水库附近遭到游击队伏击,执行护卫任务的日军不战而溃,甚至有一个连的日军士兵在击毙了连长之后,向游击队投降,随行的一个美军步兵连受到牵连,最终全体阵亡。受此影响,在当天下午的另外一场与游击队的战斗中,执行护卫任务的美军甚至用机枪扫射了向游击队投降的几十名日军,以此阻止日军的叛变行为。
可以说,美日联军的后方防线已经是千疮百孔,根本经受不起冲击。
这一情况,通过敌后游击队,及时的反馈给了北方战区司令部。
也正是如此,罗耀武才在十三日下午做出了奔袭宁河县的决定,而攻打大张庄,只是进军宁河县的第一步。
只不过,罗耀武这次没有让第二十七集团军冲在最前面。
这也可以理解,第二十七集团军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就算美日联军的战场情报系统大不如前,也能盯住这支从一零五国道上撤下来的主力部队。如果让第二十七集团军打头阵,东北军进军宁河县的企图就将暴露。更重要的是,在天津这边,只有第二十七集团军具有与e集团军交战的能力,派别的部队去,都不见得能够顶住e集团军的反扑。如果不能把e集团军牵制在天津,攻打宁河县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正是如此,罗耀武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十六集团军。
为了确保顺利打下宁河县,罗耀武不但为第十六集团军增强了一个新编集团军(实际上也只有一万多人),还把缴获的装备优先配备给第十六集团军。当时,罗耀武甚至保证在得到补充之后,优先照顾第十六集团军。
反正,第十六集团军必须迎难而上,在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打下宁河县。
因为非常清楚攻打宁河县的重要性,所以陈必时还主动请缨,到前线去指挥第十六集团军作战。虽然从战术上讲,这没有多少意义,毕竟第十六集团军是精锐之师,但是从官兵的心理上看,这还是有用的,至少第十六集团军的将士都非常佩服陈必时,有这个上将跟在身边,士气与斗志都不成问题。
在占领大张庄后,第十六集团军就马不停蹄的杀向宁河县。
当时,异常混乱的战场局势帮了大忙,美日联军的侦察机甚至将第十六集团军的步兵部队当成了溃散的日军
这也难怪,日军的逃兵都是步兵,而第十六集团军在推进的时候,为了避免遭到美日联军的轰炸,也是以营连为单位分散行军。从空中鸟瞰的话,确实很像日军。
在接下来的十个小时中,第十六集团军飞奔了七十多公里。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要知道,当时溃逃的日军中,有很多都被第十六集团军甩在了身后呢。
十四日清晨,第十六集团军就到达了宁河。
因为美日联军在这边没有部署像样的防御阵地,所以陈必时也没让部队集结,而是直接发起冲击。
虽然这削弱了突击力量,但是却保证了突然性。
战斗打响之后,那些守在宁河西郊,正在接管日军溃散部队的美日联军才发现,冲来的不是日军的溃散部队,而是东北军的作战部队。
战斗没有多少悬念,毕竟美日联军的宪兵没有多少重装备,也不是真正的战斗部队。
随着第十六集团军全数投入战斗,紧随的新编集团军也加入战斗,东北军在当天上午就攻入了宁河县城。
这天上午,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困守廊坊的美日联军在救援无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东北军投降了。
这次,在做出决定之前,帕特里奇征求了前线指挥官的意见。(手打小说)
不管怎么说,e集团军的美军主力部队来自南方战场,即便同属帕特里奇指挥,可是在这场战争之前,帕特里奇只是驻韩美军总司令,而在南方战场上作战的美军,基本上与他没有关系。
与其他集团军的指挥官比起来,e集团军司令官的地位要稍微高一点。
更重要的是,现在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混乱,特别是由武清的五万日军引发的日军全线动荡,给美日联军的指挥体系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别的不说,在十三日白天,日军派出的宪兵部队就在战场上就地处决了上百名临阵脱逃的官兵,其中还有不少军官,最高级别的是一名少佐营长。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对前线的了解程度显然比不上e集团军的指挥官,也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当时,帕特里奇主要征询的就是e集团军能不能在打下天津之后,即便被东北军围困也能守住,并且坚持下来。
e集团军指挥官的回答也很简单,即在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进攻没有停止,仍然牵制着东北军大批主力部队的情况下,e集团军能够在占领天津主城区之后顶住反击,并且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
这不是在吹牛,因为e集团军并不缺乏作战物资。
在大张庄遭到袭击之后,e集团军的指挥官就命令后勤部队将囤积在军粮城与华明镇的物资运入市区,交给前线作战部队。因为在北京会战期间,美日联军并没有降低e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力度,而且帕特里奇也希望天津能够成为攻打北京的出发地,所以当时e集团军手里至少还有足够坚持一个月的作战物资。
对美军来说,物资就是一切。
得到这一答复之后,帕特里奇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消灭东北军反击力量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用e集团军将东北军的反击部队牵制在天津,美日联军就能获得调整部署的时间,并且在天津城外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只不过,帕特里奇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凑齐足够的反击部队。
要知道,在a集团军与d集团军相继覆灭,c集团军与b集团军又分身乏术、连扩大作战范围都很吃力的情况下,凑出一支具有足够规模的部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事,哪怕是调动二线部队,也很困难。
问题是,这次,帕特里奇仍然错误判断了东北军的反击意图。
以当时的情况,罗耀武的胃口再大,也绝不可能让仅有的一点反击部队杀入天津,与美日联军打城市战。廊坊的战斗已经说明,只要美日联军在城市里站稳脚跟,而且有足够的弹药物资,以步兵为主的东北军就很难翻盘。
要想围歼e集团军,最好的办法不是攻打天津,而是直接包围天津。
问题就在这里,天津比廊坊大十多倍,以东北军的兵力,包围天津主城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廊坊,为了包围两万多美日联军,东北军出动了两个主力集团军与三个新编集团军,也只是勉强做到。在天津这边,发起反击的东北军总共也就只有十多万主力作战部队,加上民兵与武装平民,顶满天也就三十多万人马,而天津主城区内,e集团军至少还有十来万官兵,而且不存在缺乏弹药物资的问题。真要硬拼,这场仗肯定比廊坊那边艰难百倍以上,搞不好还会被美日联军反扑。
也就是说,包围天津根本办不到。
不能包围,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办法,比如切断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围困e集团军,达到与包围一样的效果。
这也正是罗耀武的根本意图。
虽然在很多时候,围困敌人比包围敌人更加麻烦,毕竟这要扩大包围圈,要在更加宽广的战场上作战。只是在天津这边,问题没有这么复杂。要想围困e集团军,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攻占天津东面的宁河县。
可以说,宁河就是天津战场上美日联军的死穴。
从唐山到天津,有多条公路线,但是最主要的国道只有两条,一是北面到达蓟县的一零二国道,二是南面到达宁河的一一二国道。除此之外,全是通行能力不太理想的省道。正是如此,美日联军在进军天津、并且以天津为跳板攻打北京的时候,才会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南北两端,分别沿着这两条国道挺进。
蓟县那边,在c集团军不敢贸然挺进的情况下,东北军已经稳住了战线。
关键就在宁河,只要拿下宁河,就能切断e集团军的后勤补给线,把这支拥有十万官兵的大军困在天津。
虽然东北军的反击部队到宁河还有几十公里的路要走,但是对东北军来说,攻打宁河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即该地的守军并不强大,只有两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剩下的全是已成惊弓之鸟的日军。
事实上,当时美日联军在宁河的防御部署根本不堪一击。
这都是日军所赐。
在前线部队崩溃之后,日军的士气与斗志一落千丈,即便日军司令官紧急出动了数千名宪兵,甚至动用了战场手段,当着众多日军溃散官兵的面,处决了不少逃兵,但是这些临时举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日军官兵更加惧战。特别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几乎连拿起枪的勇气都没有。
日军的怯懦表现,对美军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部署在后方的国民警卫队。
比如在十三日上午,一支美日联军的运输车队在黄港水库附近遭到游击队伏击,执行护卫任务的日军不战而溃,甚至有一个连的日军士兵在击毙了连长之后,向游击队投降,随行的一个美军步兵连受到牵连,最终全体阵亡。受此影响,在当天下午的另外一场与游击队的战斗中,执行护卫任务的美军甚至用机枪扫射了向游击队投降的几十名日军,以此阻止日军的叛变行为。
可以说,美日联军的后方防线已经是千疮百孔,根本经受不起冲击。
这一情况,通过敌后游击队,及时的反馈给了北方战区司令部。
也正是如此,罗耀武才在十三日下午做出了奔袭宁河县的决定,而攻打大张庄,只是进军宁河县的第一步。
只不过,罗耀武这次没有让第二十七集团军冲在最前面。
这也可以理解,第二十七集团军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就算美日联军的战场情报系统大不如前,也能盯住这支从一零五国道上撤下来的主力部队。如果让第二十七集团军打头阵,东北军进军宁河县的企图就将暴露。更重要的是,在天津这边,只有第二十七集团军具有与e集团军交战的能力,派别的部队去,都不见得能够顶住e集团军的反扑。如果不能把e集团军牵制在天津,攻打宁河县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正是如此,罗耀武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十六集团军。
为了确保顺利打下宁河县,罗耀武不但为第十六集团军增强了一个新编集团军(实际上也只有一万多人),还把缴获的装备优先配备给第十六集团军。当时,罗耀武甚至保证在得到补充之后,优先照顾第十六集团军。
反正,第十六集团军必须迎难而上,在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打下宁河县。
因为非常清楚攻打宁河县的重要性,所以陈必时还主动请缨,到前线去指挥第十六集团军作战。虽然从战术上讲,这没有多少意义,毕竟第十六集团军是精锐之师,但是从官兵的心理上看,这还是有用的,至少第十六集团军的将士都非常佩服陈必时,有这个上将跟在身边,士气与斗志都不成问题。
在占领大张庄后,第十六集团军就马不停蹄的杀向宁河县。
当时,异常混乱的战场局势帮了大忙,美日联军的侦察机甚至将第十六集团军的步兵部队当成了溃散的日军
这也难怪,日军的逃兵都是步兵,而第十六集团军在推进的时候,为了避免遭到美日联军的轰炸,也是以营连为单位分散行军。从空中鸟瞰的话,确实很像日军。
在接下来的十个小时中,第十六集团军飞奔了七十多公里。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要知道,当时溃逃的日军中,有很多都被第十六集团军甩在了身后呢。
十四日清晨,第十六集团军就到达了宁河。
因为美日联军在这边没有部署像样的防御阵地,所以陈必时也没让部队集结,而是直接发起冲击。
虽然这削弱了突击力量,但是却保证了突然性。
战斗打响之后,那些守在宁河西郊,正在接管日军溃散部队的美日联军才发现,冲来的不是日军的溃散部队,而是东北军的作战部队。
战斗没有多少悬念,毕竟美日联军的宪兵没有多少重装备,也不是真正的战斗部队。
随着第十六集团军全数投入战斗,紧随的新编集团军也加入战斗,东北军在当天上午就攻入了宁河县城。
这天上午,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困守廊坊的美日联军在救援无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东北军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