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雷德利收到侦察部队的报告后不到五分钟,也就是他让左翼的两个坦克营转向的命令刚刚送到的时候,第一排炮弹就落到了美军坦克部队的中央。二团的三个坦克营排成了数公里宽的进攻锋线,迅的杀了过来。在第二排炮弹落下来的时候,一枚巨大的照明弹出现在了美军营地上空,这是一架夜间侦察机投下的照明弹,而在这枚照明弹燃烧的两分钟时间里,二团三个坦克营的近百辆坦克几乎都打出了数炮弹,虽然这些炮弹的命中率低得吓人,但是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明显,美军已经被彻底的打乱了。
25式坦克的8o毫米穿甲弹在1ooo米以外很难击穿6的正面装甲,即使是使用高穿甲弹,也会因为穿甲弹的度损失太大,而对6的威胁不大,另外高穿甲弹在远距离作战时的精度比普通穿甲弹差很多,因此在远距离作战时,高穿甲弹反而不如普通穿甲弹有效。不过,8o毫米的普通穿甲弹即使是在15oo米的距离上都能够轻易的撕开等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在大6战场上,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别说,就连皮要厚得多的t-34也难以挡住15oo米外打来的8o毫米穿甲弹。因此,25式坦克,特别是使用了大倍径8o毫米炮的25式坦克被称为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中型坦克。…手机小说站ap.bsp;大部分的坦克都是在停下来的时候开火地,这是当时世界上所有坦克手都必须得遵守的一点交战原则。因为受到坦克本身炮瞄装置性能的限制,坦克是不可能在行进间开火的,就算这么做了。那么能不能打中目标,也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因此,就算是再优秀的坦克手都得在开火的时候让坦克停下来,而判断坦克手的能力地关键就是,在什么时候停车,以及在停车后用多少时间完成瞄准,射击。再启动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坦克再次跑起来。而这个动作的快慢实际上就决定了坦克在战场上地生存能力。
在唐帝国6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如果能够在十秒钟内完成停车,瞄准,开火。以及启动这四个步骤,并且能够保证有五成以上的命中率的话,那就肯定是极为优秀的坦克手了。而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是有实战经验,而且训练充足地坦克手也需要大概十五秒钟的时间来完成这四个步骤。大部分地新兵能够在二十秒到三十秒的时间内完成这四个步骤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这只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至少6军没有将这个标准用来作为坦克手军衔的依据。而在实战中,一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坦克手,比如翁羽在俄罗斯战场就创造过一个至今没有人能够打破的纪录,即在五秒钟之内完成这四个步骤,并且保证命中率在五成以上。而仅仅在俄罗斯战场上,翁羽就击毁了上百辆坦克,装甲战车,卡车等目标。当时他就已经是帝国6军的头号坦克王牌了。
战斗经验绝对不是通过训练就能够获得的,而只有通过残酷的战斗考验。并且最终幸存下来地坦克手才是最优秀的坦克手,而现在,古迅雷最缺的就是优秀的坦克手。两个骑兵师里,除了营团长以上级别的军官是老兵之外,其他的坦克手都是由步兵,而且是预备役步兵临时训练出来的,而不到三个月的训练,是不可能让这些步兵成为优秀坦克手的。也许,在训练场上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可是在实际的战斗中,这个问题就立即暴露了出来。
第一骑兵师一团与美军的战斗中,坦克手的素质问题就已经成了一个主要问题,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就有36辆坦克被美军摧毁,这些坦克里过半数的坦克手阵亡,另外的也多半负伤。而从战斗结束后统计的结果来看,这些被摧毁的坦克中,有八成的坦克是因为开炮时停止时间太长了,被美军的坦克手抓住了机会,结果在规避之前就被炮弹击中,而只有两成不到是在行进间被美军的坦克击毁的。
同样的问题在二团里也非常明显,在前十分钟的战斗中,二团所有坦克的平均命中率不到一成,而且多次出现数辆坦克重复炮击一个目标的情况。这不但是坦克手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且也暴露出指挥官的能力问题。这是古迅雷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他的希望是,有更多的坦克手能够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并且寻找到提高能力的方法,并且最终幸存下来,成为优秀坦克手。
相对而言,美军的素质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当时被分派到澳洲大6的美军是精锐部队,但是大部分美军的精锐装甲部队实际上都在英国以及北非战场上。比如巴顿将军麾下的坦克部队就在英国,而艾布拉姆斯将军则在北非战场上。可以说,布雷德利得到的只是一些二线部队,其中还有不少是预备役的部队,他的情况不会比古迅雷好多少。
在被打了十几分钟后,美军才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两个坦克营的剩余坦克迅的集结了起来,朝着唐帝国的坦克部队起了反冲锋。这个时候,布雷德利将两个步兵营,以及一个坦克营派了过来。显然,布雷德利没有放弃继续向西进攻的希望,而且他并不知道,从南面杀来的有足足一个坦克团的兵力,如果他知道这一点的话,恐怕早就开始撤退了,而他没有撤退,反而坚持了下来。
当双方的坦克冲到一起的时候,战场上的情况立即混乱了。在激烈,紧张的战斗中暴露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很多坦克手根本就没有仔细的辨认目标,而是朝着任何一辆在其炮口前方的坦克开火。在战斗结束后。古迅雷安排人员去战场上调查了情况,结果,当时二团被击毁地坦克中,有四成是被误击的!同样的,这个问题在美军中也存在,有一辆6竟然被1275毫米的炮弹命中,结果没有被摧毁。最后是一被一8o毫米高穿甲弹从侧面击毁的。
可以想像,当时战场上的情况有多混乱。大部分的战斗都是在2oo到5oo米这个距离内进行的,也就是说。几乎任何一炮弹都是致命地。在这个距离上,就算是的75毫米短管坦克炮也能够轻易的干掉25式坦克。
也许,坦克手不会看到被摧毁地坦克里面的敌人被炸死的场景。可这绝对是一场极为惨烈地战斗,不管是古迅雷,还是布雷德利。都不想看到这样的战斗,这是拿双方士兵的生命在战斗。那些被摧毁地坦克上燃起的大火照亮了整个战场。在古迅雷赶过来的时候,很多坦克还在烈火中燃烧着。
混战持续到了十一点左右,双方的指挥官也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已经有至少第一骑兵师二团也损失了4o多辆坦克。二团长在这个时候下达了退出战斗的命令,他让三营留在了后面断后,一营先撤,二营跟着撤出了战斗,在战场外面阻挡美军坦克。然后让三营撤了出来。而美军的指挥官只晚了五分钟下达撤退的命令,已经有两个坦克营彻底的失去了战斗力。美军也坚持不住了。
张晓林在收到了二团的报告后,立即命令二团在整顿好队伍之后继续冲击美军,并且让二团寻找美军防线的薄弱位置进攻,不要与美军缠斗。接着,张晓林让一团也将剩余的力量组织起来,从正面压缩美军的防线。此时,张晓林率领地三团还在继续前进呢。
古迅雷没有去干预张晓林的指挥,他只是下令让翁羽做好参加战斗的准备工作。此时,古迅雷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机会,如果美军被迅击溃的话,那么就应该让第二骑兵师迅出击,最好能够一口气打到阿米代尔,切断美军的退路。当然,仅仅用骑兵师去攻占阿米代尔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步兵部队协同。因此,古迅雷从中午到达的第二步兵师里抽调了一个步兵团出来,让该步兵团配合第二骑兵师作战。
战场上,撤出了战斗的二团退缩到了南面五公里之外,在所有坦克都到达之后,二团长才现只38辆坦克还能继续作战,在撤下来的坦克中,有6辆坦克的炮塔都被炸飞了,只是动力系统没有受到损伤而已。
这38辆坦克立即重新组织了起来,排成了三列纵队。在十二点之前,他们返回了战场,战斗继续打响了,而这次,二团的坦克手遭遇的不是美军的坦克,而是美军步兵构筑的临时防线。
布雷德利抓住这宝贵的喘息时间调整了防线,如果说两个小时前他还不相信遭遇了唐帝国的主力装甲部队的话,那么现在他就丝毫不再怀疑,他所面对的是比他强大得多的唐帝国装甲部队。虽然这支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悍,但是其庞大的数量,高昂的斗志,这些都足以击败他的装甲部队了。在不得以的情况之下,布雷德利想到了撤退,他将最后两个坦克营投入到了西面的战场上,用其顶住迅猛突击的第一骑兵师一团,而在南面的战线上,布雷德利只能投入步兵部队。
在二团的坦克杀回战场的时候,布雷德利正在组织撤退。他先将撤出战斗的装甲部队集中到了一起,而这是他手里最后的装甲预备队了,仅有21辆坦克还能够继续作战。当时,布雷德利最缺的就是时间,部队要从进攻转入防御,需要的就是时间。为了加快撤退工作,布雷德利不得不下令把那些无法开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的坦克全部炸毁。接着,他就让所有的部队转向撤回阿米代尔。虽然美军此时距离阿米代尔也就不过5o公里左右,但是绝大部分的美军将永远不可能到达阿米代尔了。
面对美军步兵的防线,二团的突击度就快了不少。美军的防线也是临时修建起来的,没有战壕,没有火力点,甚至连机枪堡垒都没有。也就是说,美军步兵是在平原上临时修建的一条防线,甚至来不及布设地雷。而在面对高突击的坦克时,步兵只能依靠坚固的防御阵地才有可能挡住坦克的进攻。另外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步兵手里必须得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而当时美军步兵武器中,唯一能够威胁到25式坦克的就是“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兵火箭筒,但其最初设计目的不是用来对付坦克,而是机枪堡垒得防御工事。在破甲威力方面远不如德国的“铁拳”,以及唐帝国6军以“铁拳”为基础仿制的24式火箭筒。只有在一定的角度上,“巴祖卡”才能够击穿25式坦克的装甲。可问题是,当时按照美军的标准配备,一个步兵连最多只有三具“巴祖卡”,而驻澳美军的一个步兵连里有一具“巴祖卡”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次二团的坦克迅的突破了美军的防线,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二团的这3o多辆坦克最终让布雷德利不得不立即下令撤退,并且彻底的打乱了美军的部署,因为这3o多辆坦克是直接冲进了美军的前线指挥部。当时布雷德利正好到后方的步兵部队去集结部队,准备撤退的事情,不然的话,恐怕布雷德利就将在这里被干掉了,而他也将成为第一个在太平洋战场上牺牲的美国6军中将。
正面战场上,一团的突击也很迅猛,在布雷德利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后,美军就没有信心继续战斗下去了。也就是说,到24日凌晨的时候,战场上的局面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可战斗仍然没有结束!
25式坦克的8o毫米穿甲弹在1ooo米以外很难击穿6的正面装甲,即使是使用高穿甲弹,也会因为穿甲弹的度损失太大,而对6的威胁不大,另外高穿甲弹在远距离作战时的精度比普通穿甲弹差很多,因此在远距离作战时,高穿甲弹反而不如普通穿甲弹有效。不过,8o毫米的普通穿甲弹即使是在15oo米的距离上都能够轻易的撕开等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在大6战场上,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别说,就连皮要厚得多的t-34也难以挡住15oo米外打来的8o毫米穿甲弹。因此,25式坦克,特别是使用了大倍径8o毫米炮的25式坦克被称为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中型坦克。…手机小说站ap.bsp;大部分的坦克都是在停下来的时候开火地,这是当时世界上所有坦克手都必须得遵守的一点交战原则。因为受到坦克本身炮瞄装置性能的限制,坦克是不可能在行进间开火的,就算这么做了。那么能不能打中目标,也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因此,就算是再优秀的坦克手都得在开火的时候让坦克停下来,而判断坦克手的能力地关键就是,在什么时候停车,以及在停车后用多少时间完成瞄准,射击。再启动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坦克再次跑起来。而这个动作的快慢实际上就决定了坦克在战场上地生存能力。
在唐帝国6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如果能够在十秒钟内完成停车,瞄准,开火。以及启动这四个步骤,并且能够保证有五成以上的命中率的话,那就肯定是极为优秀的坦克手了。而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是有实战经验,而且训练充足地坦克手也需要大概十五秒钟的时间来完成这四个步骤。大部分地新兵能够在二十秒到三十秒的时间内完成这四个步骤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这只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至少6军没有将这个标准用来作为坦克手军衔的依据。而在实战中,一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坦克手,比如翁羽在俄罗斯战场就创造过一个至今没有人能够打破的纪录,即在五秒钟之内完成这四个步骤,并且保证命中率在五成以上。而仅仅在俄罗斯战场上,翁羽就击毁了上百辆坦克,装甲战车,卡车等目标。当时他就已经是帝国6军的头号坦克王牌了。
战斗经验绝对不是通过训练就能够获得的,而只有通过残酷的战斗考验。并且最终幸存下来地坦克手才是最优秀的坦克手,而现在,古迅雷最缺的就是优秀的坦克手。两个骑兵师里,除了营团长以上级别的军官是老兵之外,其他的坦克手都是由步兵,而且是预备役步兵临时训练出来的,而不到三个月的训练,是不可能让这些步兵成为优秀坦克手的。也许,在训练场上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可是在实际的战斗中,这个问题就立即暴露了出来。
第一骑兵师一团与美军的战斗中,坦克手的素质问题就已经成了一个主要问题,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就有36辆坦克被美军摧毁,这些坦克里过半数的坦克手阵亡,另外的也多半负伤。而从战斗结束后统计的结果来看,这些被摧毁的坦克中,有八成的坦克是因为开炮时停止时间太长了,被美军的坦克手抓住了机会,结果在规避之前就被炮弹击中,而只有两成不到是在行进间被美军的坦克击毁的。
同样的问题在二团里也非常明显,在前十分钟的战斗中,二团所有坦克的平均命中率不到一成,而且多次出现数辆坦克重复炮击一个目标的情况。这不但是坦克手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且也暴露出指挥官的能力问题。这是古迅雷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他的希望是,有更多的坦克手能够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并且寻找到提高能力的方法,并且最终幸存下来,成为优秀坦克手。
相对而言,美军的素质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当时被分派到澳洲大6的美军是精锐部队,但是大部分美军的精锐装甲部队实际上都在英国以及北非战场上。比如巴顿将军麾下的坦克部队就在英国,而艾布拉姆斯将军则在北非战场上。可以说,布雷德利得到的只是一些二线部队,其中还有不少是预备役的部队,他的情况不会比古迅雷好多少。
在被打了十几分钟后,美军才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两个坦克营的剩余坦克迅的集结了起来,朝着唐帝国的坦克部队起了反冲锋。这个时候,布雷德利将两个步兵营,以及一个坦克营派了过来。显然,布雷德利没有放弃继续向西进攻的希望,而且他并不知道,从南面杀来的有足足一个坦克团的兵力,如果他知道这一点的话,恐怕早就开始撤退了,而他没有撤退,反而坚持了下来。
当双方的坦克冲到一起的时候,战场上的情况立即混乱了。在激烈,紧张的战斗中暴露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很多坦克手根本就没有仔细的辨认目标,而是朝着任何一辆在其炮口前方的坦克开火。在战斗结束后。古迅雷安排人员去战场上调查了情况,结果,当时二团被击毁地坦克中,有四成是被误击的!同样的,这个问题在美军中也存在,有一辆6竟然被1275毫米的炮弹命中,结果没有被摧毁。最后是一被一8o毫米高穿甲弹从侧面击毁的。
可以想像,当时战场上的情况有多混乱。大部分的战斗都是在2oo到5oo米这个距离内进行的,也就是说。几乎任何一炮弹都是致命地。在这个距离上,就算是的75毫米短管坦克炮也能够轻易的干掉25式坦克。
也许,坦克手不会看到被摧毁地坦克里面的敌人被炸死的场景。可这绝对是一场极为惨烈地战斗,不管是古迅雷,还是布雷德利。都不想看到这样的战斗,这是拿双方士兵的生命在战斗。那些被摧毁地坦克上燃起的大火照亮了整个战场。在古迅雷赶过来的时候,很多坦克还在烈火中燃烧着。
混战持续到了十一点左右,双方的指挥官也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已经有至少第一骑兵师二团也损失了4o多辆坦克。二团长在这个时候下达了退出战斗的命令,他让三营留在了后面断后,一营先撤,二营跟着撤出了战斗,在战场外面阻挡美军坦克。然后让三营撤了出来。而美军的指挥官只晚了五分钟下达撤退的命令,已经有两个坦克营彻底的失去了战斗力。美军也坚持不住了。
张晓林在收到了二团的报告后,立即命令二团在整顿好队伍之后继续冲击美军,并且让二团寻找美军防线的薄弱位置进攻,不要与美军缠斗。接着,张晓林让一团也将剩余的力量组织起来,从正面压缩美军的防线。此时,张晓林率领地三团还在继续前进呢。
古迅雷没有去干预张晓林的指挥,他只是下令让翁羽做好参加战斗的准备工作。此时,古迅雷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机会,如果美军被迅击溃的话,那么就应该让第二骑兵师迅出击,最好能够一口气打到阿米代尔,切断美军的退路。当然,仅仅用骑兵师去攻占阿米代尔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步兵部队协同。因此,古迅雷从中午到达的第二步兵师里抽调了一个步兵团出来,让该步兵团配合第二骑兵师作战。
战场上,撤出了战斗的二团退缩到了南面五公里之外,在所有坦克都到达之后,二团长才现只38辆坦克还能继续作战,在撤下来的坦克中,有6辆坦克的炮塔都被炸飞了,只是动力系统没有受到损伤而已。
这38辆坦克立即重新组织了起来,排成了三列纵队。在十二点之前,他们返回了战场,战斗继续打响了,而这次,二团的坦克手遭遇的不是美军的坦克,而是美军步兵构筑的临时防线。
布雷德利抓住这宝贵的喘息时间调整了防线,如果说两个小时前他还不相信遭遇了唐帝国的主力装甲部队的话,那么现在他就丝毫不再怀疑,他所面对的是比他强大得多的唐帝国装甲部队。虽然这支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悍,但是其庞大的数量,高昂的斗志,这些都足以击败他的装甲部队了。在不得以的情况之下,布雷德利想到了撤退,他将最后两个坦克营投入到了西面的战场上,用其顶住迅猛突击的第一骑兵师一团,而在南面的战线上,布雷德利只能投入步兵部队。
在二团的坦克杀回战场的时候,布雷德利正在组织撤退。他先将撤出战斗的装甲部队集中到了一起,而这是他手里最后的装甲预备队了,仅有21辆坦克还能够继续作战。当时,布雷德利最缺的就是时间,部队要从进攻转入防御,需要的就是时间。为了加快撤退工作,布雷德利不得不下令把那些无法开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的坦克全部炸毁。接着,他就让所有的部队转向撤回阿米代尔。虽然美军此时距离阿米代尔也就不过5o公里左右,但是绝大部分的美军将永远不可能到达阿米代尔了。
面对美军步兵的防线,二团的突击度就快了不少。美军的防线也是临时修建起来的,没有战壕,没有火力点,甚至连机枪堡垒都没有。也就是说,美军步兵是在平原上临时修建的一条防线,甚至来不及布设地雷。而在面对高突击的坦克时,步兵只能依靠坚固的防御阵地才有可能挡住坦克的进攻。另外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步兵手里必须得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而当时美军步兵武器中,唯一能够威胁到25式坦克的就是“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兵火箭筒,但其最初设计目的不是用来对付坦克,而是机枪堡垒得防御工事。在破甲威力方面远不如德国的“铁拳”,以及唐帝国6军以“铁拳”为基础仿制的24式火箭筒。只有在一定的角度上,“巴祖卡”才能够击穿25式坦克的装甲。可问题是,当时按照美军的标准配备,一个步兵连最多只有三具“巴祖卡”,而驻澳美军的一个步兵连里有一具“巴祖卡”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次二团的坦克迅的突破了美军的防线,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二团的这3o多辆坦克最终让布雷德利不得不立即下令撤退,并且彻底的打乱了美军的部署,因为这3o多辆坦克是直接冲进了美军的前线指挥部。当时布雷德利正好到后方的步兵部队去集结部队,准备撤退的事情,不然的话,恐怕布雷德利就将在这里被干掉了,而他也将成为第一个在太平洋战场上牺牲的美国6军中将。
正面战场上,一团的突击也很迅猛,在布雷德利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后,美军就没有信心继续战斗下去了。也就是说,到24日凌晨的时候,战场上的局面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可战斗仍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