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当瞌睡遇到枕头2-华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unit1答案
第015章 当瞌睡遇到枕头2-华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unit1答案-华时代-笔趣阁
华时代
作者:一念轮回我千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李大人,营统大人。这刀,是小子的二叔从东洋带回来的。小子本来也是拿到王老板这儿来寄卖的。这不,刚才正在试刀。”陈华双手将刀举到额前,低眉顺目的说道。
“呵呵,看不出,你小小年纪还懂规矩。好,我就看看吧。”李大人伸手接过刀,开始欣赏起那铮亮的刀身,薄薄的锋刃,然后又仔细地检看着刀柄的花纹,最后认真地看起了刀鞘。
“谢大人夸奖!”陈华暗喜。标统,相当于前世的团长,要带2000名以上的兵,在这个时代,只要会混,算是一方人物了。
“小兄弟,你这刀如何卖?另外,除了这一把外,你还有吗?”李大人看了一阵之后,似乎有所决定。这个名叫李彬的标统确实有所决定,这刀好啊,上阵杀敌绝对好用;看这刀鞘,红色的蛇皮,精美的刻纹,更是上好的礼品。如果这个少年还有,他自然想多买一些了。
“三十两银子1把。至于还有没有,我还得回家问问。”这个数字,也是陈华深思熟虑后说出来的。因为要说喜爱战刀,又有谁能像军人这么狂热呢。
“小子,三十两银子,你还真敢开口啊!”三十两银子,相当于那个营统大人半个月的军饷了,所以急着出声。
“向桂,三十两银子不贵。你没发现,这刀,确实只有东洋或西洋才制造得出来,我大清可没这么好的工艺呢。”李大人说道。
“是,李大人说得是。”见官一级大死人,虽然向桂也是这凯江县地面上的地头蛇,但李彬却是他的上司。
“三十两银子1把,你给我准备50把如何?”
50把需要1500公斤玉米,即3000斤玉米,去购买的话至少需要17两银子。自己身上只有7两,这怎么敢答应呢?所以,陈华沉默着没有回答。
“小兄弟,放心。加上这一把,一共是1530两银子,我先放100两银票在老板这儿,其中30两为这把刀的钱,余下70两为订金,下午申时,能把刀拿来吗?”
“好。两位大人,我尽力吧。家里应该还有,只是不知够不够。”
“一言为定。”李彬将100两银票递给王老板,拿着仅有的那把“雪枫刀”就出了大门。
“小兄弟,你贵姓啊?”
“免贵姓陈。”
“那……这生意,你看?”
“王老板,你放心。我来这儿就是想请你帮我代销的,这一次的50把刀,我每把刀给你提成2两银子,即100两,至于以后你帮我卖出的刀,我每一把只收20两银子,你看如何?”
“陈兄弟,这……这也太多了吧!”钱,谁都爱;生意人更爱,但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信。当时的人还具有这个美德。所以,王老板觉得有个10两银子收益,就算大发了,谁知这个陈兄弟主动给100两,最重要的,是以后每帮忙销售1把,就有几两或十两的收益。天啦!我王麻子也有发达的一天吗?
王麻子这个铺子,一年收益好的话,也就百把两银子,上下各处打点之后,还真落得不多,这一会儿,就挣这么多,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王老板,我这人做事,讲究打伙求财,见者有份。我转一次手,每把刀就有5两银子的收入,而你要卖出1把,却也是不容易的。”陈华虚虚实实地说道。
“那就多谢小兄弟了。”王老板抽出一根旱烟,想点火吸烟,稳一稳情绪。
“叮……咔!”王麻子只听见一个非常悦耳的声音,一株火苗就绽放在王麻子的面前。陈华,在这个异时代,第一次亮出了他的中华牌打火机。
“这是什么?”王麻子确实被吓了一跳。
“打火机啊。你看,有这个东西,吸烟多么方便!”陈华将打火机递到旱烟旁,示意王麻子开吸。
看了看那旺旺的火苗,王麻子把烟卷凑上去,狠狠地叭了几口,“嗨,想我王麻子活了四十岁的人了,今日才算见了世面!”
“王老板,客气了。”陈华收起打火机,不好意思地说道。看着王麻子双眼放光的感觉,陈华依然不会心动,这东西,不可能卖给他,更不可能送给他。其实,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打火机,但却是灌装煤油的,而且工艺也非常粗糙。
“陈兄弟,你看,这刀……还有,这钱?”王麻子yy了一番后,没忘正事。
“王老板,你这儿有没有20两的碎银,我有急用。在申时之前,我一定赶回来。”
“有,有。我这就给你去取。原来,除了门面房外,里面还有一个四合院,王麻子祖传铁匠,发了点小财,十年前花了200两银子把这个院子和街面买了下来。其实,王麻子本身并不是麻子,而是他祖上有一位是麻子,所以这雅号竟然是代代相传下来了。
拿着银,问了问城里的粮店在哪儿,陈华钻进一个小巷就闪身不见了。李大人不急,因为王麻子的家就在这儿,其家当远不止70两;王麻子不急,因为陈华还留有10两银子在他的手上,他绝对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放弃属于自己的十两银子而跑路的。当然,如果陈华开口要三十两碎银,那他就要好好想一想了,虽然自己不亏,而且自己也只是一个中人,但得罪了营统和标统总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来到粮袜一条街,数十家粮行、米行的掌柜都坐在门前闲聊。陈华一家一家地看过去。大多数掌柜看到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少年,都视而不见,哪儿见过少年来买米买粮的?这些事,都是家里大人们出面的。
直到有一家掌柜问了一句,“小兄弟,买米啊?”陈华才站了下来,“我想订一些玉米,不知你这儿有没有?”
“有,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价钱?”
“8文钱一斤。”
“带我去看看。”
掌柜有些迟疑,陈华侧过身,悄悄地将一锭银子露了露,“放心,我是真买主。”
两人来到一座仓库。陈华估计(阿嘎邛扫描数字)大约有20吨左右的玉米,“老板,这些货我全要了,总数有多少?”只是掌柜不知,在其中几袋玉米外包装上,滑过了一道蓝光,而那些玉米包,在蓝光中顿时化为了乌有。(为了阅读方便,本书不考虑旧制,凡10两为1市斤,2市斤为1公斤)
“4万斤,折合现银178两。”
“呵呵,看不出,你小小年纪还懂规矩。好,我就看看吧。”李大人伸手接过刀,开始欣赏起那铮亮的刀身,薄薄的锋刃,然后又仔细地检看着刀柄的花纹,最后认真地看起了刀鞘。
“谢大人夸奖!”陈华暗喜。标统,相当于前世的团长,要带2000名以上的兵,在这个时代,只要会混,算是一方人物了。
“小兄弟,你这刀如何卖?另外,除了这一把外,你还有吗?”李大人看了一阵之后,似乎有所决定。这个名叫李彬的标统确实有所决定,这刀好啊,上阵杀敌绝对好用;看这刀鞘,红色的蛇皮,精美的刻纹,更是上好的礼品。如果这个少年还有,他自然想多买一些了。
“三十两银子1把。至于还有没有,我还得回家问问。”这个数字,也是陈华深思熟虑后说出来的。因为要说喜爱战刀,又有谁能像军人这么狂热呢。
“小子,三十两银子,你还真敢开口啊!”三十两银子,相当于那个营统大人半个月的军饷了,所以急着出声。
“向桂,三十两银子不贵。你没发现,这刀,确实只有东洋或西洋才制造得出来,我大清可没这么好的工艺呢。”李大人说道。
“是,李大人说得是。”见官一级大死人,虽然向桂也是这凯江县地面上的地头蛇,但李彬却是他的上司。
“三十两银子1把,你给我准备50把如何?”
50把需要1500公斤玉米,即3000斤玉米,去购买的话至少需要17两银子。自己身上只有7两,这怎么敢答应呢?所以,陈华沉默着没有回答。
“小兄弟,放心。加上这一把,一共是1530两银子,我先放100两银票在老板这儿,其中30两为这把刀的钱,余下70两为订金,下午申时,能把刀拿来吗?”
“好。两位大人,我尽力吧。家里应该还有,只是不知够不够。”
“一言为定。”李彬将100两银票递给王老板,拿着仅有的那把“雪枫刀”就出了大门。
“小兄弟,你贵姓啊?”
“免贵姓陈。”
“那……这生意,你看?”
“王老板,你放心。我来这儿就是想请你帮我代销的,这一次的50把刀,我每把刀给你提成2两银子,即100两,至于以后你帮我卖出的刀,我每一把只收20两银子,你看如何?”
“陈兄弟,这……这也太多了吧!”钱,谁都爱;生意人更爱,但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信。当时的人还具有这个美德。所以,王老板觉得有个10两银子收益,就算大发了,谁知这个陈兄弟主动给100两,最重要的,是以后每帮忙销售1把,就有几两或十两的收益。天啦!我王麻子也有发达的一天吗?
王麻子这个铺子,一年收益好的话,也就百把两银子,上下各处打点之后,还真落得不多,这一会儿,就挣这么多,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王老板,我这人做事,讲究打伙求财,见者有份。我转一次手,每把刀就有5两银子的收入,而你要卖出1把,却也是不容易的。”陈华虚虚实实地说道。
“那就多谢小兄弟了。”王老板抽出一根旱烟,想点火吸烟,稳一稳情绪。
“叮……咔!”王麻子只听见一个非常悦耳的声音,一株火苗就绽放在王麻子的面前。陈华,在这个异时代,第一次亮出了他的中华牌打火机。
“这是什么?”王麻子确实被吓了一跳。
“打火机啊。你看,有这个东西,吸烟多么方便!”陈华将打火机递到旱烟旁,示意王麻子开吸。
看了看那旺旺的火苗,王麻子把烟卷凑上去,狠狠地叭了几口,“嗨,想我王麻子活了四十岁的人了,今日才算见了世面!”
“王老板,客气了。”陈华收起打火机,不好意思地说道。看着王麻子双眼放光的感觉,陈华依然不会心动,这东西,不可能卖给他,更不可能送给他。其实,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打火机,但却是灌装煤油的,而且工艺也非常粗糙。
“陈兄弟,你看,这刀……还有,这钱?”王麻子yy了一番后,没忘正事。
“王老板,你这儿有没有20两的碎银,我有急用。在申时之前,我一定赶回来。”
“有,有。我这就给你去取。原来,除了门面房外,里面还有一个四合院,王麻子祖传铁匠,发了点小财,十年前花了200两银子把这个院子和街面买了下来。其实,王麻子本身并不是麻子,而是他祖上有一位是麻子,所以这雅号竟然是代代相传下来了。
拿着银,问了问城里的粮店在哪儿,陈华钻进一个小巷就闪身不见了。李大人不急,因为王麻子的家就在这儿,其家当远不止70两;王麻子不急,因为陈华还留有10两银子在他的手上,他绝对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放弃属于自己的十两银子而跑路的。当然,如果陈华开口要三十两碎银,那他就要好好想一想了,虽然自己不亏,而且自己也只是一个中人,但得罪了营统和标统总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来到粮袜一条街,数十家粮行、米行的掌柜都坐在门前闲聊。陈华一家一家地看过去。大多数掌柜看到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少年,都视而不见,哪儿见过少年来买米买粮的?这些事,都是家里大人们出面的。
直到有一家掌柜问了一句,“小兄弟,买米啊?”陈华才站了下来,“我想订一些玉米,不知你这儿有没有?”
“有,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价钱?”
“8文钱一斤。”
“带我去看看。”
掌柜有些迟疑,陈华侧过身,悄悄地将一锭银子露了露,“放心,我是真买主。”
两人来到一座仓库。陈华估计(阿嘎邛扫描数字)大约有20吨左右的玉米,“老板,这些货我全要了,总数有多少?”只是掌柜不知,在其中几袋玉米外包装上,滑过了一道蓝光,而那些玉米包,在蓝光中顿时化为了乌有。(为了阅读方便,本书不考虑旧制,凡10两为1市斤,2市斤为1公斤)
“4万斤,折合现银178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