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很好,但是呆在家里的荀彧却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大汉朝历经磨难的江山,开始出现了诸多裂痕,黄巾起义的发生,更是让他心中焦虑,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还没有能力为这些做什么,尤其是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于弱小了,就算是他背后有着颍川世家荀家的大力推举和支持,而且他本身也有着名流的名声,可他的资历,说实话在朝廷中还太浅了。
更何况,作为颍川当地的名世家,和这个时代里大部分的世家一样,荀家也是奉行着绝对不将所有的ji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策略,虽说如今他和家中的另外一个着重培养的年轻一代荀攸同为朝廷效力,而他本人虽然年纪比荀攸要小,不过辈分却要更高,但两人所奉行的也是不同的方略,结交的自然也是不尽相同的人情圈子,这都是为着家族的谋划,荀彧虽然也是荀家一员,而且也以此为傲,毕竟荀家,不只是在颍川当地的地头上,就算是在整个天下,也是有所闻名的,不说那“荀氏八龙”,就是更早些的荀淑大家、也即荀彧的祖父,几乎和那庾氏家族庾乘同一辈的、如今也早已仙逝,可其名声到现在在文人当中仍然有着足够的影响力,但背靠着这样的可用之力,却并不意味着荀彧可以完全的借用过来,至少,在很多事情上,他还必须要同时考虑家族的态度和立场,有的时候甚至还需要受到其掣肘。
而且他如今年纪还算得上小的,出仕入朝更是不过数年,担任的官职呢,目前连九卿的边儿都还没有着,只是宫里面掌管皇帝的纸笔等书写用具的守宫令,这倒不是说他不够能力,他本人的才能毋庸多说,以他的才能来说,这自然是有些大材小用的只是很多时候为官,时机和机遇,其实也更加重要。
现在的大汉朝廷里面,真正能够说的上话的,其实也就那寥寥几人,三公的太尉杨彪,司徒王允,虽说都是初登其位,而且其坐上这个位置,过程也颇具戏剧性,就是凌巴也不太清楚这其中奥妙,但二人本身也各自有着自己背后家族的支持,并非完全是孤身独立,而且因为他们如今位高权重,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背后家族放在他们这边的“ji蛋”自然就更多了,支持力度加大,也使得他们除了本身的地位和职权之外,显得更有底气;就算是那如今基本被刘宏“流放”了的司空袁逢,所代表的可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大家族,至少刘宏也不敢随随便便的就撤了他的职位,还保留着名义上的职位,而且其子侄袁绍和袁术兄弟也算洛阳当地俊杰,虽说不像是那曹cào如今已经受到重用,奔赴扫黄前线,眼看择日就将平步青云,但他们的潜力和底蕴都是很大的,谁也不敢轻易小视之。
再说那三公之下,还有九卿,分别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首先其中太常,掌管的是祭祀祖先的,由于古代人对于祖先和神鬼的敬畏之情,而且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礼制思想也开始深入人心,渐渐使得这个位置显得极为重要;第二位的光禄勋,指的则是皇宫以及一些洛阳城内一些重要门府的护卫勘查工作的首领;然后的卫尉,是皇宫的卫兵司令,掌管的的是皇宫的治安和安全,皇宫里面的禁卫、羽林军,除了皇帝特殊的亲卫,基本都由其掌控,算是一个洛阳城内相当有地位的武将,不过一般都是在皇宫处;太仆基本上相当于是皇帝的车夫,在狩猎的时候便为使唤,这个官职实际地位并不高,但与皇帝有着足够多的亲近机会,做得好的,更是能够深得皇帝信任,象是西汉时候有名的有卫绾,原本便是汉景帝的车夫,后来甚至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忝为汉武帝时候十三位丞相中的顺序第一位,不过也是汉武帝时期在位时间最少的丞相之一,不过幸运的是他是自然死亡的;廷尉司皇城的刑律职,是首都最重要的掌管刑罚的官员,两汉重要的酷吏,基本上都是在这个位置上做过的,如西汉的张汤、东汉很有名的“强项令”董宣,曹cào任北部尉时曾设五sèbāng,但和这些前辈比起来,恐怕还略有不如;大鸿胪则相当于是汉朝的外交官,处理的是对外的一些事务,比如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等,这个官职在西汉的时候非常重要,期间不少大鸿胪都很有名,在大汉朝与“外国”的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和调和剂的作用,地位也很高,只是现在来说,因为朝廷日益衰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而这个时候边境匈奴等少数民族经过了近百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势力也渐渐有了恢复,大汉朝在对外关系中,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了,这个官职显然也是已经随着世事变化而时过境迁、就不再显得那么受人重视,到了现在刘宏的时候,基本甚至相当于一个闲职了;宗正管理的是皇家家族事务,比如皇家的族谱、皇亲国戚等等,在清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类似的职务机构、宗人府,似乎更为有名;大司农,顾名思义掌管的是农业方面的官吏,因为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为国家立国之本,受到了每一朝的统治者看中,因此其虽然实际权势并不算大,但地位很高;最后的,少府掌管的,则是皇室的经费问题,相当于是皇家的管家婆的职务,掌管财政大权这一点,也确实不得小视之。
说是三公九卿,作为秦汉时期中央官僚体制的核心部分,但其实,真正实际的官僚制度中,当然不可能只有这十二位官员,就算是以等级和实权地位来说,除了同为宰相的三公,九卿里面不少的官职其实根本是为皇帝服务的,而在如今的朝廷里面,除了这正统的三公九卿,还有诸如武将方面的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地位几乎能够和三公并列,当然太尉本身也算是朝廷的最高军事统领,再有文官方面的“最高荣誉奖”的太师、太傅、太保三人,只是这三人一般很少参与正式的政事管理,更多的其实还是与皇帝和太子、皇子的教育问题的关系。
如今荀彧所在的位置,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低,他空有报效朝廷之心,却也苦于投报无门,尤其是如今这种国家危机时刻,有着超前意识的荀彧,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在黄巾起义的后面,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他也一直在寻找着能够帮助汉室重整江山、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此前一直与曹cào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是在曹cào因为“五sèbāng事件”而被贬谪的时候,也没有抛弃这段关系,也正是因为看中了曹cào的不凡,与袁氏兄弟相比,他显然更加看重于曹孟德,虽然与这三人,他的关系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层面上。
不过,在一个人的出现之后,他的心思也不由起了一些变化,这个人自然就是凌巴。
不管外人如何评价凌巴,在荀彧看来,凌巴是一个很有趣的家伙,对,就是有趣。
无论是早些时候凌巴突然被封为“狼牙将军”时候,他对于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的好奇,还是现在对于一手促成了“武林大会”举办的凌巴的更感兴趣,显然凌巴在他心中的地位和印象,也有着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过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凌巴的印象渐渐清晰的同时,以前的曹cào的印象,居然渐渐开始变得模糊了起来。
荀彧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种现象,但他隐约的又知道写什么。
看着远处,看得清晰分明的洛阳烽火,荀彧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悲伤,但旋即又变得坚定了起来——
这一次,是对洛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你的考验,若你能够通得过,那我荀文若,便是倾全力助你一臂,又有何妨?
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大汉朝历经磨难的江山,开始出现了诸多裂痕,黄巾起义的发生,更是让他心中焦虑,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还没有能力为这些做什么,尤其是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于弱小了,就算是他背后有着颍川世家荀家的大力推举和支持,而且他本身也有着名流的名声,可他的资历,说实话在朝廷中还太浅了。
更何况,作为颍川当地的名世家,和这个时代里大部分的世家一样,荀家也是奉行着绝对不将所有的ji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策略,虽说如今他和家中的另外一个着重培养的年轻一代荀攸同为朝廷效力,而他本人虽然年纪比荀攸要小,不过辈分却要更高,但两人所奉行的也是不同的方略,结交的自然也是不尽相同的人情圈子,这都是为着家族的谋划,荀彧虽然也是荀家一员,而且也以此为傲,毕竟荀家,不只是在颍川当地的地头上,就算是在整个天下,也是有所闻名的,不说那“荀氏八龙”,就是更早些的荀淑大家、也即荀彧的祖父,几乎和那庾氏家族庾乘同一辈的、如今也早已仙逝,可其名声到现在在文人当中仍然有着足够的影响力,但背靠着这样的可用之力,却并不意味着荀彧可以完全的借用过来,至少,在很多事情上,他还必须要同时考虑家族的态度和立场,有的时候甚至还需要受到其掣肘。
而且他如今年纪还算得上小的,出仕入朝更是不过数年,担任的官职呢,目前连九卿的边儿都还没有着,只是宫里面掌管皇帝的纸笔等书写用具的守宫令,这倒不是说他不够能力,他本人的才能毋庸多说,以他的才能来说,这自然是有些大材小用的只是很多时候为官,时机和机遇,其实也更加重要。
现在的大汉朝廷里面,真正能够说的上话的,其实也就那寥寥几人,三公的太尉杨彪,司徒王允,虽说都是初登其位,而且其坐上这个位置,过程也颇具戏剧性,就是凌巴也不太清楚这其中奥妙,但二人本身也各自有着自己背后家族的支持,并非完全是孤身独立,而且因为他们如今位高权重,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背后家族放在他们这边的“ji蛋”自然就更多了,支持力度加大,也使得他们除了本身的地位和职权之外,显得更有底气;就算是那如今基本被刘宏“流放”了的司空袁逢,所代表的可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大家族,至少刘宏也不敢随随便便的就撤了他的职位,还保留着名义上的职位,而且其子侄袁绍和袁术兄弟也算洛阳当地俊杰,虽说不像是那曹cào如今已经受到重用,奔赴扫黄前线,眼看择日就将平步青云,但他们的潜力和底蕴都是很大的,谁也不敢轻易小视之。
再说那三公之下,还有九卿,分别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首先其中太常,掌管的是祭祀祖先的,由于古代人对于祖先和神鬼的敬畏之情,而且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礼制思想也开始深入人心,渐渐使得这个位置显得极为重要;第二位的光禄勋,指的则是皇宫以及一些洛阳城内一些重要门府的护卫勘查工作的首领;然后的卫尉,是皇宫的卫兵司令,掌管的的是皇宫的治安和安全,皇宫里面的禁卫、羽林军,除了皇帝特殊的亲卫,基本都由其掌控,算是一个洛阳城内相当有地位的武将,不过一般都是在皇宫处;太仆基本上相当于是皇帝的车夫,在狩猎的时候便为使唤,这个官职实际地位并不高,但与皇帝有着足够多的亲近机会,做得好的,更是能够深得皇帝信任,象是西汉时候有名的有卫绾,原本便是汉景帝的车夫,后来甚至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忝为汉武帝时候十三位丞相中的顺序第一位,不过也是汉武帝时期在位时间最少的丞相之一,不过幸运的是他是自然死亡的;廷尉司皇城的刑律职,是首都最重要的掌管刑罚的官员,两汉重要的酷吏,基本上都是在这个位置上做过的,如西汉的张汤、东汉很有名的“强项令”董宣,曹cào任北部尉时曾设五sèbāng,但和这些前辈比起来,恐怕还略有不如;大鸿胪则相当于是汉朝的外交官,处理的是对外的一些事务,比如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等,这个官职在西汉的时候非常重要,期间不少大鸿胪都很有名,在大汉朝与“外国”的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润滑和调和剂的作用,地位也很高,只是现在来说,因为朝廷日益衰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而这个时候边境匈奴等少数民族经过了近百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势力也渐渐有了恢复,大汉朝在对外关系中,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了,这个官职显然也是已经随着世事变化而时过境迁、就不再显得那么受人重视,到了现在刘宏的时候,基本甚至相当于一个闲职了;宗正管理的是皇家家族事务,比如皇家的族谱、皇亲国戚等等,在清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类似的职务机构、宗人府,似乎更为有名;大司农,顾名思义掌管的是农业方面的官吏,因为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为国家立国之本,受到了每一朝的统治者看中,因此其虽然实际权势并不算大,但地位很高;最后的,少府掌管的,则是皇室的经费问题,相当于是皇家的管家婆的职务,掌管财政大权这一点,也确实不得小视之。
说是三公九卿,作为秦汉时期中央官僚体制的核心部分,但其实,真正实际的官僚制度中,当然不可能只有这十二位官员,就算是以等级和实权地位来说,除了同为宰相的三公,九卿里面不少的官职其实根本是为皇帝服务的,而在如今的朝廷里面,除了这正统的三公九卿,还有诸如武将方面的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地位几乎能够和三公并列,当然太尉本身也算是朝廷的最高军事统领,再有文官方面的“最高荣誉奖”的太师、太傅、太保三人,只是这三人一般很少参与正式的政事管理,更多的其实还是与皇帝和太子、皇子的教育问题的关系。
如今荀彧所在的位置,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低,他空有报效朝廷之心,却也苦于投报无门,尤其是如今这种国家危机时刻,有着超前意识的荀彧,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在黄巾起义的后面,还隐藏着更大的危机,他也一直在寻找着能够帮助汉室重整江山、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此前一直与曹cào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是在曹cào因为“五sèbāng事件”而被贬谪的时候,也没有抛弃这段关系,也正是因为看中了曹cào的不凡,与袁氏兄弟相比,他显然更加看重于曹孟德,虽然与这三人,他的关系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层面上。
不过,在一个人的出现之后,他的心思也不由起了一些变化,这个人自然就是凌巴。
不管外人如何评价凌巴,在荀彧看来,凌巴是一个很有趣的家伙,对,就是有趣。
无论是早些时候凌巴突然被封为“狼牙将军”时候,他对于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的好奇,还是现在对于一手促成了“武林大会”举办的凌巴的更感兴趣,显然凌巴在他心中的地位和印象,也有着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过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凌巴的印象渐渐清晰的同时,以前的曹cào的印象,居然渐渐开始变得模糊了起来。
荀彧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种现象,但他隐约的又知道写什么。
看着远处,看得清晰分明的洛阳烽火,荀彧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悲伤,但旋即又变得坚定了起来——
这一次,是对洛阳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你的考验,若你能够通得过,那我荀文若,便是倾全力助你一臂,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