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皆有势。(.))王国庆是深谙造势、借势、用势之道的。何谓势?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
在王国庆看来,势,就像张满的弓箭,但是必须在恰当的时机,对着要射的要害射发出去,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但一个人,你不可能事事、时时都手中有势,所以无势者需造势,无力造势者需借势,有势者需用势。把造势、借势、用势这六个字吃透了,可以说无论是在战场、官场,还是商场上都可占尽先机。
做足了蓄势待发、因势利导的功夫,那就必然会产生势在必行、势如破竹的奇效。
在王国庆看来,造势、借势、用势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这是一门高级的学问,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那就是——“乘势”。
胡雪岩说过:“做事情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他认为造势不如乘势:借势而起,借力而发,对胡雪岩来说轻车熟路。不少商人,希图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商人必然是顺流而行,乘势而行。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行借款成功,就是乘势而行的效果。
胡雪岩所言,王国庆早已烂熟于心。我们知道,曾国藩和胡雪岩那可是王国庆的精神支柱与智慧源泉。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王国庆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到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于采用这样一个三部曲:蓄势待发——因势利导——势如破竹。也就是开始之前一定要蓄势,过程中间一定要乘势,结果必定会势如破竹。他是从来也不打毫无准备、毫无把握的战斗,因此,他总是立于不败之地。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成。
这一次当然也一样。通过事前的种种运作,一切都在按照王国庆的预想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有关人员的分化中,汪大洋副书记与罗丰良部长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促成了罗丰良部长的提前调动。
众望所归,郭新杰秘书长就任省委组织部长一职。
不久,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都收到了对新州市委书记左中右的检举信。
这封检举信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左中右徇私舞弊,替其妻弟李青山的“天路集团”招徕总金额超过42亿元的市政重大建设项目,从而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害的事实。
检举信称:在交易的背后,李青山从中谋取了3亿元的高额利润,左中右得到了5000万元的好处费。由于在招投票时暗箱*作,致使“天路集团”这样一家民营空壳公司屡屡中标。又因为“天路集团”没有开发建设的实力,在层层转包中大大压缩了工程的利润空间,导致最后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并严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目前,刚刚建成的新州大学第五教学楼已经成为危楼,让新州大学白白损失了5千万。另外,还有两处高架桥已明显塌陷。如果进行除险加固,需要投入资金1.5亿元。这些豆腐渣工程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要求上级有关部门严加追查,挖出真相,惩治**。
检举信虽然没有署上举报人的真实姓名,但信上列举的内容却很详实。这件事,是查还是不查?纪委书记李大明和组织部长郭新杰的意见并不一致。李大明说按照惯例,对匿名信一般不做处理。但郭新杰说如果没有问题,查一查,反而对左中右同志有好处。
省委书记白中杰看了看检举信说:“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李大明说:“白书记,我感到有些蹊跷。”
郭新杰说:“白书记,我觉得很正常。”
白中杰用手指轻轻扣了扣桌子说:“这件事,我知道了。先放一放吧。”
几乎是在白中杰知道这件事情的同时,当事人左中右也听说了自己被人检举的事。他多多少少有些慌乱,要知道,信上所列举的内容,决不是局外人能捏造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事情不仅是真的,而且他身边还肯定是出了内鬼。
在左中右担任新州市委书记以前,他就已经在另一个市担任了6年的市委书记,加上在新州这5年,他已经干了11年的市委书记。特别是在新州这5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巅峰时期。新州市委书记,那就是k省的直隶总督啊,这是其他地市的市委书记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多少年了,官场上的那些规矩,他左中右哪一条不清楚?多少年了,他左中右又何曾受到过举报?回过头来想一想,似乎自己的身上也没有多少能让人抓住的把柄啊。眼下,这又会是得罪谁了呢?
左中右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稳下心来,不能因为这一封小小的检举信就心烦意乱。当然,他也决不能麻痹大意。
对于这件事,核心的问题是不能让人坐实妻弟李青山就是“天路集团”实际掌门人的事实。如果组织上介入并认定李青山是“天路集团”的幕后老板,他左中右的一切都会陷入被动。相反,如果别人不能证实这一点,他就好办多了。
因为,“天路集团”能否中标,那是招标部门的事情。据说每一次都是公开透明的,他左中右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打过招呼。至于工程质量的事情,那是质检部门的事情,谁失职就查谁。难道他一位日理万机的市委书记还会具体管到每一座楼、每一座桥吗?哪还要分管领导干什么,要具体承办部门干什么?
至于自己手上的灰色收入,他敢肯定,即使纪检部门真的来查,也不会查不到什么。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证明他左中右是一个清廉的干部。
想到这里,他就回到家里找老婆李天云商量。
左中右说:“天云,你过来,我和你说个事。”
李天云正在里面看电视,听左中右在叫她,她便关了电视走了出来。
“有事?”
左中右说:“有个事,最近遇到了点麻烦。”
李天云马上凑了过来说:“噢?”
左中右说:“据可靠消息,有人想借青山承揽工程的事情来整我。”
李天云说:“是哪个王八蛋?”
左中右说:“具体是谁,现在还不清楚。但看样子是一个知情人,不像是胡乱写信上访的。”
李天云说:“哪,哪该咋办?”
左中右说:“先让青山到外面躲一躲,等这阵风声过去了,咱再叫他回来。”
李天云说:“非得让他走?”
左中右说:“天青一走,就是有人查,也查不到什么。不过,在他走以前,一定要将天路集团的那帮人交待清楚。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以文件上写的为准。谁也不能说天青和天路有瓜葛。”
李天云说:“噢,那好吧!啥时候让天青走。”
左中右说:“越快越好,就明天吧。”
在王国庆看来,势,就像张满的弓箭,但是必须在恰当的时机,对着要射的要害射发出去,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但一个人,你不可能事事、时时都手中有势,所以无势者需造势,无力造势者需借势,有势者需用势。把造势、借势、用势这六个字吃透了,可以说无论是在战场、官场,还是商场上都可占尽先机。
做足了蓄势待发、因势利导的功夫,那就必然会产生势在必行、势如破竹的奇效。
在王国庆看来,造势、借势、用势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这是一门高级的学问,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那就是——“乘势”。
胡雪岩说过:“做事情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他认为造势不如乘势:借势而起,借力而发,对胡雪岩来说轻车熟路。不少商人,希图以一己之力摇旗呐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真正高明的商人必然是顺流而行,乘势而行。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行借款成功,就是乘势而行的效果。
胡雪岩所言,王国庆早已烂熟于心。我们知道,曾国藩和胡雪岩那可是王国庆的精神支柱与智慧源泉。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王国庆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到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于采用这样一个三部曲:蓄势待发——因势利导——势如破竹。也就是开始之前一定要蓄势,过程中间一定要乘势,结果必定会势如破竹。他是从来也不打毫无准备、毫无把握的战斗,因此,他总是立于不败之地。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成。
这一次当然也一样。通过事前的种种运作,一切都在按照王国庆的预想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有关人员的分化中,汪大洋副书记与罗丰良部长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促成了罗丰良部长的提前调动。
众望所归,郭新杰秘书长就任省委组织部长一职。
不久,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都收到了对新州市委书记左中右的检举信。
这封检举信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左中右徇私舞弊,替其妻弟李青山的“天路集团”招徕总金额超过42亿元的市政重大建设项目,从而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害的事实。
检举信称:在交易的背后,李青山从中谋取了3亿元的高额利润,左中右得到了5000万元的好处费。由于在招投票时暗箱*作,致使“天路集团”这样一家民营空壳公司屡屡中标。又因为“天路集团”没有开发建设的实力,在层层转包中大大压缩了工程的利润空间,导致最后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并严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目前,刚刚建成的新州大学第五教学楼已经成为危楼,让新州大学白白损失了5千万。另外,还有两处高架桥已明显塌陷。如果进行除险加固,需要投入资金1.5亿元。这些豆腐渣工程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要求上级有关部门严加追查,挖出真相,惩治**。
检举信虽然没有署上举报人的真实姓名,但信上列举的内容却很详实。这件事,是查还是不查?纪委书记李大明和组织部长郭新杰的意见并不一致。李大明说按照惯例,对匿名信一般不做处理。但郭新杰说如果没有问题,查一查,反而对左中右同志有好处。
省委书记白中杰看了看检举信说:“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李大明说:“白书记,我感到有些蹊跷。”
郭新杰说:“白书记,我觉得很正常。”
白中杰用手指轻轻扣了扣桌子说:“这件事,我知道了。先放一放吧。”
几乎是在白中杰知道这件事情的同时,当事人左中右也听说了自己被人检举的事。他多多少少有些慌乱,要知道,信上所列举的内容,决不是局外人能捏造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事情不仅是真的,而且他身边还肯定是出了内鬼。
在左中右担任新州市委书记以前,他就已经在另一个市担任了6年的市委书记,加上在新州这5年,他已经干了11年的市委书记。特别是在新州这5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巅峰时期。新州市委书记,那就是k省的直隶总督啊,这是其他地市的市委书记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多少年了,官场上的那些规矩,他左中右哪一条不清楚?多少年了,他左中右又何曾受到过举报?回过头来想一想,似乎自己的身上也没有多少能让人抓住的把柄啊。眼下,这又会是得罪谁了呢?
左中右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稳下心来,不能因为这一封小小的检举信就心烦意乱。当然,他也决不能麻痹大意。
对于这件事,核心的问题是不能让人坐实妻弟李青山就是“天路集团”实际掌门人的事实。如果组织上介入并认定李青山是“天路集团”的幕后老板,他左中右的一切都会陷入被动。相反,如果别人不能证实这一点,他就好办多了。
因为,“天路集团”能否中标,那是招标部门的事情。据说每一次都是公开透明的,他左中右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打过招呼。至于工程质量的事情,那是质检部门的事情,谁失职就查谁。难道他一位日理万机的市委书记还会具体管到每一座楼、每一座桥吗?哪还要分管领导干什么,要具体承办部门干什么?
至于自己手上的灰色收入,他敢肯定,即使纪检部门真的来查,也不会查不到什么。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证明他左中右是一个清廉的干部。
想到这里,他就回到家里找老婆李天云商量。
左中右说:“天云,你过来,我和你说个事。”
李天云正在里面看电视,听左中右在叫她,她便关了电视走了出来。
“有事?”
左中右说:“有个事,最近遇到了点麻烦。”
李天云马上凑了过来说:“噢?”
左中右说:“据可靠消息,有人想借青山承揽工程的事情来整我。”
李天云说:“是哪个王八蛋?”
左中右说:“具体是谁,现在还不清楚。但看样子是一个知情人,不像是胡乱写信上访的。”
李天云说:“哪,哪该咋办?”
左中右说:“先让青山到外面躲一躲,等这阵风声过去了,咱再叫他回来。”
李天云说:“非得让他走?”
左中右说:“天青一走,就是有人查,也查不到什么。不过,在他走以前,一定要将天路集团的那帮人交待清楚。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以文件上写的为准。谁也不能说天青和天路有瓜葛。”
李天云说:“噢,那好吧!啥时候让天青走。”
左中右说:“越快越好,就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