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睿风书友的捧场,谢谢。
解释一下,昨天答应大家三更的。但是2,3更写完了,第一更,就是现在这一章卡住了。把我折腾到现在。
所以连上今天的更新应该一共是五更。前三章是现在,11点和13点发布,后两更是晚上6点和9点半。鞠躬下台,嘿嘿。
随着押送的大内禁军走出皇宫的门口,唐仲友长长的出了口气,仰天遥望,似乎要把这段日子积累下来的怨气全都吐出来似的。
“唐大人,案子已经水落石出,官家也准许你官复原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严蕊走在唐仲友的身后,轻声问道。
唐仲友苦笑一声:“经过这件事,也让我唐某人学会了很多。倒是你,严姑娘,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两人如今已经站在宫墙之外,那几名官兵转身离去。只留下这一对男女还在这儿说话。
严蕊轻声一笑:“我能有什么打算,不过准许我脱了籍,我倒是想到处走走。”
“正好,我也想到处走走。不知道严姑娘可愿意同行?”
严蕊一抬头,便看到唐仲友那双明亮的眼睛,不由得嫣然一笑,轻轻的点了点头……
淳熙十六年的大年初一,是个非常寒冷的日子,赵眘在这一天把自己的皇位交给太子。
事前赵眘三次提出要禅位,太子一一拒绝,直到第三次才接纳禅位。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惯例而已。
到了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之下,太子赵惇终于坐上了大宋皇帝的宝座。而这把龙椅他已经足足等了四十三年。
忙碌的禅位仪式过后,赵惇终于可以回到后官休息。以前的太子李妃,现在已经成了李皇后。正在宫女的服伺下卸去身上重重的装扮。
“官家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今天在禅位的仪式上,你可曾看到魏王的眼神?”
“魏王?”赵惇诧异的反问道“你说的是我那个侄子?”
“不是他还有谁。”李皇后冷冷的说道“当年你的大哥死的早,四弟死得又早。太子只能在你和二哥之间产生,但是父皇选的是你,而不是二哥。”
“那又怎么样,二哥已经死了这么多年。”赵惇不以为然的说道。
李皇后摇了摇头,轻笑道:“你啊,还真是不长记性。官家当初立你为太子,就是觉得你英武类己和官家十分相似。但是二哥呢却是一个毕恭毕敬的谦谦君子,这样的人要是当了皇帝对于大宋光复江北河山,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你要知道,官家的心中对二哥一直是十分愧疚的,毕竟立幼不立长,怎么都说不过去。十年前二哥死在明州的时候,已经加封为魏王,扬州牧。这份荣耀在皇室的子弟中,可是没几个人能得到的。而十年前二哥死了之后,魏王这么高的爵位居然就让他的儿子给袭了,官家,你以为如何?”
赵惇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听李皇后说得有道理,想了想便回答道:“你意思是说我那个侄子不太服气我?”
“那当然。如果当初他的父亲做了太子,如今他也应该是太子。今天上位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神似乎有不敬之意。”
“那你想要我怎么做?”
“官家,你还是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是大宋的皇帝。你应该自称为朕。”李皇后轻描淡写地这么一说,却让赵惇出了一身的汗。
的确如此,在皇宫之中,他不但害怕自己的父亲,还害怕自己的老婆。一心想着当了皇帝以后就可以为所欲为,而真的当了皇帝却还没有从以前的角色中走出来。哪怕是在面对皇后的时候,都依然觉得紧张无比,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真的去处理国家大事呢?
赵惇的脑海中渐渐浮起一个念头:如今朕才是大宋的皇帝,朕说出来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朕要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朕要杀的人他也不可能活下去。
这一份豪情壮志在赵惇的心里只不过微微转了个念头而已。一转眼看到皇后的眼神,赵惇的气势立刻就弱了下去。低着头对老婆说道:“这些事还是您帮我拿主意吧。”
李皇后不满地说:“记住,以后要自称为朕!”
赵惇苦笑了两声,没有再说话。
李皇后看了看身边服侍的太监和宫女,挥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
十余名太监和宫女收拾好东西,整齐的走出正殿。只剩下大宋的皇帝和皇后,两人独自在后宫中。
李皇后这才说道:“官家,虽然你已经真的成了大宋的官家。但是我们手里掌握的实力并不多,四位驻屯大军的首领,都是太上皇御封的,枢密院掌握在赵汝愚和韩侂胄的手中,六部尚书我们都不能控制,御前营的主力也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哦,官家,是我说错了,是太上皇的掌握之中。”
李皇后悠悠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之前我大哥他们没有死的时候,我们李家至少还可以掌握铁甲军,可以掌绍兴军,但是现在呢?官家我们很需要自己的力量。”
“那皇后以为,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官家已经登基继位,先从皇城司入手,那儿必竟是皇帝亲军,想要动手的话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李皇后淡淡地说道“皇城司要成为我们手里拿住的第一把刀,要想试试皇城司这把刀快还是不快,现成就有两把磨刀石。”
赵惇反问道:“你说给朕听听,是哪两把。”
李皇后眼露杀机:“一把磨刀石就是细作司的韩风,另一把就是魏王。”
于是,大年初二,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文武百官齐齐道贺。赵惇志得意满的坐在龙椅上,看着手下的文武群臣,心中一股莫名其妙地豪气直冲头顶。
赵惇身边的亲信太监,走到前列,高声叫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文武百官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准备的奏章取出来,赵惇就已经抢着发话了:“今日早朝,朕,有两件事要和大家宣布。”文武百官立刻安静了下来,听着赵惇到底有什么话要说。
赵惇轻轻咳嗽一声,似乎是在提醒大家,自己才是大宋的皇帝。停了停赵惇开口道:“朕,要说的第一件事,皇城司之前办事不利,父皇已经惩罚过他们了,朕以为必需要有一个有才能的人统领皇城司,才能做好督查百官的重担。朕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之前担任监察御史的史定波从即日开始,调任皇城司,担任皇城司指挥。”赵惇这翻话刚刚出口,文武百官便一片哗然。
史定波此人并不算什么人物,但是他那位大哥就比他出名多了,史密远。
站在队列当中,史定波面露喜色。可是韩侂胄和赵汝愚两个人可就不那么好看了。韩侂胄更是敏锐的想到,之前在绍兴府韩风杀死史山唐史若海父子两人,现在赵惇和李皇后捧了史定波出来,那不是摆明了要跟自己的韩家打擂台吗,但是身为枢密院都承旨韩侂胄却不能站出来反对,总不能告诉别人说,我们韩家和史家不爽,官家你就不要任命史定波了。
赵汝愚如今和韩侂胄交好,其实也不能算是交好,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当赵汝愚明白了赵眘心中的想法之后,他就知道韩侂胄至少在这个阶段是他不二的人选。所以现在韩侂胄不能出来说话,赵汝愚却可以出来。
捧着手中的节笏,赵汝愚快步走到前列,恭身道:“官家,臣有话要说。”
赵惇心中一阵不乐意,这又算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当了皇帝以后的第一条圣旨,都有大臣来反对?只不过任命一个区区皇城司的指挥史,右相居然都出来反对,看来诸位大臣还没有完全接受朕已经是皇帝的这份觉悟。
“有什么话你就说吧。”赵惇懒散地回应道。
赵汝愚也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但是事到如今,自己的盟友不能说话,那便是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把人当盟友的时候,不说可是不行的。于是,赵汝愚换了一种说法,轻声说道:“官家,臣以为,史定波并不能担当皇城司指挥史一职。”
赵惇的面孔瞬间就板了起来,冷冷的看着赵汝愚“为什么这么说?”
赵汝愚高声答道:“史定波之前不过是一个监查御史。可御史台的工作,和皇城司的职责,想去不止十万八千里,况且史定波在监查御史一职,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官家贸然要提拔他为皇城司的指挥,只怕许多大臣心中不服。而且皇城司不但要监查百官,另外还附有保护皇城的任务,是官家身边的一支亲军,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一个从来没有经验的人,是不是妥当?另外,臣以为,像这种人员级别的调动,至少,应该和吏部商议一番。”
赵惇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心中的愤怒早已写满脸上,自己的第一道圣旨就这么被人驳了回来,换了是谁也会觉得颜面无光,赵惇并不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被赵汝愚这么一顶,脱口而出:“当初太上皇任命韩风为细作司总领的时候可没有和吏部商议,为什么到了朕这儿,要任命一个区区皇城司的指挥史就要和吏部商量呢?你们到底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赵汝愚不卑不亢地弯腰答道:“臣不敢。”
赵惇怒气冲冲,差点就要在金銮殿大骂起来。赵汝愚还想说些什么,忽然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子,赵汝愚回头一看,却是左臣相,周必大,拉住他的袖子。赵汝愚知趣的退了两步,站在周必大的旁边,低声问道:“周兄为何拉我?”
周必大低声说道:“史定波是个草包,皇城司反正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衙门,既然官家想要一个草包来管皇城司,那就让他管吧,就算给了史定波三头六臂,他也翻不出什么动静来。”
赵汝愚轻轻地叹了口气,不再作声。
赵惇看着赵汝愚站在台下,不再说话,心中怒气稍稍减了一些,接着说道:“还有没有人对史定波出任皇城司指挥史有异议?”文武百官再没有一个作声。
解释一下,昨天答应大家三更的。但是2,3更写完了,第一更,就是现在这一章卡住了。把我折腾到现在。
所以连上今天的更新应该一共是五更。前三章是现在,11点和13点发布,后两更是晚上6点和9点半。鞠躬下台,嘿嘿。
随着押送的大内禁军走出皇宫的门口,唐仲友长长的出了口气,仰天遥望,似乎要把这段日子积累下来的怨气全都吐出来似的。
“唐大人,案子已经水落石出,官家也准许你官复原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严蕊走在唐仲友的身后,轻声问道。
唐仲友苦笑一声:“经过这件事,也让我唐某人学会了很多。倒是你,严姑娘,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两人如今已经站在宫墙之外,那几名官兵转身离去。只留下这一对男女还在这儿说话。
严蕊轻声一笑:“我能有什么打算,不过准许我脱了籍,我倒是想到处走走。”
“正好,我也想到处走走。不知道严姑娘可愿意同行?”
严蕊一抬头,便看到唐仲友那双明亮的眼睛,不由得嫣然一笑,轻轻的点了点头……
淳熙十六年的大年初一,是个非常寒冷的日子,赵眘在这一天把自己的皇位交给太子。
事前赵眘三次提出要禅位,太子一一拒绝,直到第三次才接纳禅位。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惯例而已。
到了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在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之下,太子赵惇终于坐上了大宋皇帝的宝座。而这把龙椅他已经足足等了四十三年。
忙碌的禅位仪式过后,赵惇终于可以回到后官休息。以前的太子李妃,现在已经成了李皇后。正在宫女的服伺下卸去身上重重的装扮。
“官家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今天在禅位的仪式上,你可曾看到魏王的眼神?”
“魏王?”赵惇诧异的反问道“你说的是我那个侄子?”
“不是他还有谁。”李皇后冷冷的说道“当年你的大哥死的早,四弟死得又早。太子只能在你和二哥之间产生,但是父皇选的是你,而不是二哥。”
“那又怎么样,二哥已经死了这么多年。”赵惇不以为然的说道。
李皇后摇了摇头,轻笑道:“你啊,还真是不长记性。官家当初立你为太子,就是觉得你英武类己和官家十分相似。但是二哥呢却是一个毕恭毕敬的谦谦君子,这样的人要是当了皇帝对于大宋光复江北河山,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你要知道,官家的心中对二哥一直是十分愧疚的,毕竟立幼不立长,怎么都说不过去。十年前二哥死在明州的时候,已经加封为魏王,扬州牧。这份荣耀在皇室的子弟中,可是没几个人能得到的。而十年前二哥死了之后,魏王这么高的爵位居然就让他的儿子给袭了,官家,你以为如何?”
赵惇从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听李皇后说得有道理,想了想便回答道:“你意思是说我那个侄子不太服气我?”
“那当然。如果当初他的父亲做了太子,如今他也应该是太子。今天上位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神似乎有不敬之意。”
“那你想要我怎么做?”
“官家,你还是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是大宋的皇帝。你应该自称为朕。”李皇后轻描淡写地这么一说,却让赵惇出了一身的汗。
的确如此,在皇宫之中,他不但害怕自己的父亲,还害怕自己的老婆。一心想着当了皇帝以后就可以为所欲为,而真的当了皇帝却还没有从以前的角色中走出来。哪怕是在面对皇后的时候,都依然觉得紧张无比,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真的去处理国家大事呢?
赵惇的脑海中渐渐浮起一个念头:如今朕才是大宋的皇帝,朕说出来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朕要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朕要杀的人他也不可能活下去。
这一份豪情壮志在赵惇的心里只不过微微转了个念头而已。一转眼看到皇后的眼神,赵惇的气势立刻就弱了下去。低着头对老婆说道:“这些事还是您帮我拿主意吧。”
李皇后不满地说:“记住,以后要自称为朕!”
赵惇苦笑了两声,没有再说话。
李皇后看了看身边服侍的太监和宫女,挥挥手道“你们都下去吧。”
十余名太监和宫女收拾好东西,整齐的走出正殿。只剩下大宋的皇帝和皇后,两人独自在后宫中。
李皇后这才说道:“官家,虽然你已经真的成了大宋的官家。但是我们手里掌握的实力并不多,四位驻屯大军的首领,都是太上皇御封的,枢密院掌握在赵汝愚和韩侂胄的手中,六部尚书我们都不能控制,御前营的主力也都在官家的掌握之中,哦,官家,是我说错了,是太上皇的掌握之中。”
李皇后悠悠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之前我大哥他们没有死的时候,我们李家至少还可以掌握铁甲军,可以掌绍兴军,但是现在呢?官家我们很需要自己的力量。”
“那皇后以为,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官家已经登基继位,先从皇城司入手,那儿必竟是皇帝亲军,想要动手的话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李皇后淡淡地说道“皇城司要成为我们手里拿住的第一把刀,要想试试皇城司这把刀快还是不快,现成就有两把磨刀石。”
赵惇反问道:“你说给朕听听,是哪两把。”
李皇后眼露杀机:“一把磨刀石就是细作司的韩风,另一把就是魏王。”
于是,大年初二,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文武百官齐齐道贺。赵惇志得意满的坐在龙椅上,看着手下的文武群臣,心中一股莫名其妙地豪气直冲头顶。
赵惇身边的亲信太监,走到前列,高声叫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文武百官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准备的奏章取出来,赵惇就已经抢着发话了:“今日早朝,朕,有两件事要和大家宣布。”文武百官立刻安静了下来,听着赵惇到底有什么话要说。
赵惇轻轻咳嗽一声,似乎是在提醒大家,自己才是大宋的皇帝。停了停赵惇开口道:“朕,要说的第一件事,皇城司之前办事不利,父皇已经惩罚过他们了,朕以为必需要有一个有才能的人统领皇城司,才能做好督查百官的重担。朕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之前担任监察御史的史定波从即日开始,调任皇城司,担任皇城司指挥。”赵惇这翻话刚刚出口,文武百官便一片哗然。
史定波此人并不算什么人物,但是他那位大哥就比他出名多了,史密远。
站在队列当中,史定波面露喜色。可是韩侂胄和赵汝愚两个人可就不那么好看了。韩侂胄更是敏锐的想到,之前在绍兴府韩风杀死史山唐史若海父子两人,现在赵惇和李皇后捧了史定波出来,那不是摆明了要跟自己的韩家打擂台吗,但是身为枢密院都承旨韩侂胄却不能站出来反对,总不能告诉别人说,我们韩家和史家不爽,官家你就不要任命史定波了。
赵汝愚如今和韩侂胄交好,其实也不能算是交好,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当赵汝愚明白了赵眘心中的想法之后,他就知道韩侂胄至少在这个阶段是他不二的人选。所以现在韩侂胄不能出来说话,赵汝愚却可以出来。
捧着手中的节笏,赵汝愚快步走到前列,恭身道:“官家,臣有话要说。”
赵惇心中一阵不乐意,这又算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当了皇帝以后的第一条圣旨,都有大臣来反对?只不过任命一个区区皇城司的指挥史,右相居然都出来反对,看来诸位大臣还没有完全接受朕已经是皇帝的这份觉悟。
“有什么话你就说吧。”赵惇懒散地回应道。
赵汝愚也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但是事到如今,自己的盟友不能说话,那便是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把人当盟友的时候,不说可是不行的。于是,赵汝愚换了一种说法,轻声说道:“官家,臣以为,史定波并不能担当皇城司指挥史一职。”
赵惇的面孔瞬间就板了起来,冷冷的看着赵汝愚“为什么这么说?”
赵汝愚高声答道:“史定波之前不过是一个监查御史。可御史台的工作,和皇城司的职责,想去不止十万八千里,况且史定波在监查御史一职,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官家贸然要提拔他为皇城司的指挥,只怕许多大臣心中不服。而且皇城司不但要监查百官,另外还附有保护皇城的任务,是官家身边的一支亲军,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一个从来没有经验的人,是不是妥当?另外,臣以为,像这种人员级别的调动,至少,应该和吏部商议一番。”
赵惇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心中的愤怒早已写满脸上,自己的第一道圣旨就这么被人驳了回来,换了是谁也会觉得颜面无光,赵惇并不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被赵汝愚这么一顶,脱口而出:“当初太上皇任命韩风为细作司总领的时候可没有和吏部商议,为什么到了朕这儿,要任命一个区区皇城司的指挥史就要和吏部商量呢?你们到底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赵汝愚不卑不亢地弯腰答道:“臣不敢。”
赵惇怒气冲冲,差点就要在金銮殿大骂起来。赵汝愚还想说些什么,忽然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子,赵汝愚回头一看,却是左臣相,周必大,拉住他的袖子。赵汝愚知趣的退了两步,站在周必大的旁边,低声问道:“周兄为何拉我?”
周必大低声说道:“史定波是个草包,皇城司反正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衙门,既然官家想要一个草包来管皇城司,那就让他管吧,就算给了史定波三头六臂,他也翻不出什么动静来。”
赵汝愚轻轻地叹了口气,不再作声。
赵惇看着赵汝愚站在台下,不再说话,心中怒气稍稍减了一些,接着说道:“还有没有人对史定波出任皇城司指挥史有异议?”文武百官再没有一个作声。